1、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与交流】一、交流资料,走近人物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和本草纲目有多少了解?2、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二、质疑1、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三、自学课文自由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读准下列词语。庞宪 行囊 轮廓 垒成 呃逆 胭脂 生嚼涎滑 笔墨砚台 断垣残壁2、 读准课后生字的音。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难读的词语,请多读两遍。4、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中。五、理清文章的段落,说出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七、生字描红、临写。 【作业】1、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自学与交流】 一、复习1、读读下列词语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3、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3、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课文。 (一)、直奔不怕苦读课文重点句子。 扫读课文: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李时珍是个不怕吃苦的人?画下来。集体交流。(二)、读文寻“苦”。文中介绍了他吃了哪些苦?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他吃苦的句子。 交流:1、行之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好几个月,靠的是什么?( )读读相关语句,读出行路的辛苦。2、住之苦: 阅读第四自然段。(1)从这这段文字中,你怎么看出李时珍和弟子住的苦呢? 理解:“破败”(残破、荒凉)。“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
4、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找出相关语句,与同学交流,体会李时珍师徒住之苦。 (2)“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其实,课文中还有语句也能够看出寺庙环境的恶劣。你注意了吗?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里没有桌凳、没有灯照明、没有床铺睡觉 3、吃之苦: “两人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饥餐渴饮:“餐”的是什么?“饮”的是什么?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一顿饭,让你喝点白开水啃点冷馒头你愿意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 读好师徒两人的对话。 (三)读文析“苦”1、李时珍和弟子靠双脚晓行夜宿,跋山涉水;夜幕降临时投宿在灰尘遍布、断壁残垣、蛛网厚厚的破败古
5、寺中,喝白开水、肯冰凉的干粮。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资料: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2、辨析:李时珍认为苦吗? 你认为这是什么样的苦?3、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长年累月地奔波?4、再读李时珍的话,为这段话加上提示语读一读。 (四)读月下记录,感悟科学严谨的作风。1、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做了什么?2、他们在这个月明之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
6、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2)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3)资料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陀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读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4、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文章的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嘨鹰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小结1、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作业】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