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为法家思想主张,迎合了当时诸侯国要求实行变法以强化国家实力的需求,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推崇,符合题意。A项出自论语,为儒家的思想主张,并不受春秋战国时
2、期诸侯国的推崇,排除;B项为墨家的思想主张,代表的是社会下层民众,并不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推崇,排除;C项为道家的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思想不可能受那些雄心壮志的诸侯国国主的推崇,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同学派的核心思想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
3、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3.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
4、C【解析】【分析】【详解】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突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诗歌后半句嘲笑以前从外头入手的求理方法。故C项符合题意。4.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 构建新儒学体系B. 提倡知行合一C. 强调社会责任感D. 重建伦理秩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强调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正确;两者不是强调构建新儒学体系,故A错误;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故
5、B错误;两者不是强调重建伦理秩序,故D错误。5.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 工商皆本B. 重农抑商C. 经世致用D. 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C项正确;工商皆本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重农抑商不是明末清初的思想成果,排除B项;明末清初没有民主思想,排除D项。6.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A. 工商皆本B. 反对礼
6、教C. 反对君主专制D. 注重实学【答案】C【解析】据材料“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皆本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黄宗羲反对礼教,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注重实学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学生可以联系黄宗羲思想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的正确答案。7. 古代雅典学者普罗泰格拉在论神中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 )A. 提倡怀疑,肯定人的
7、价值B. 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C. 否定神性,摧毁神学禁锢D. 肯定人性,主张认识自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本题是在考查智者运动,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是启蒙运动,否定神性,摧毁神学禁锢是宗教改革,肯定人性,主张认识自我是文艺复兴,提倡怀疑,肯定人的价值才是智者运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普罗泰格拉8. 有一位古代哲人说:“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的思想家是A. 柏拉图
8、B. 普罗塔哥拉(普罗泰格拉)C. 苏格拉底D. 荀子【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美德即知识。故C项正确。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宇宙第一性永恒不变的,普罗塔哥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9. 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反映了作者A. 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B.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C. 倡导进行宗教改革D. 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答案】B【解析】“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这里
9、对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故选B;题干材料是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文章,故A是不符合史实的;CD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点睛: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大力弘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了神的存在,而且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还是以宗教题材为主要的背景进行创作,所以这时的人文主义并不否定神,而是贬低神、抬高人的地位,考生需要明确这一点。10.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
10、 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B. 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统治C. 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D. 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可知,材料主张在没有穷人时才可以兴建简单的教堂,即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掠夺,根据所学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指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AC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B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11.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11、。”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A. 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B. 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C 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D. 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伏尔泰”、“卢梭”、“18世纪”等信息可知,罗丹称赞的是启蒙思想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宗教和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等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C选项是卢梭的主张,不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D选项中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12. 启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提出“行政权力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或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 只有服从。”在此,这一思想家强调的是A. 天赋人权B. 主权在民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三权分立【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强调了人民是行政权的主人,政府官员只能服从,人民可以随时将政府官员拉下台,这体现了人民主权,B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与题无关,排除A;题干未提及法律问题,排除C;三权分立主要指的是国家权力的分配,题干未体现,排除D。13. 下列文学体裁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
13、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赋唐诗主要是服务于上层文化之士;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雅俗共赏,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故此题应选C项。14.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寓褒贬、别善恶的
14、艺术功能”“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等信息可知,说明京剧的脸谱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具有教化功能,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京剧脸谱艺术注重人物的性格的多样性,而体现的是京剧脸谱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A项错误;京剧脸谱艺术固化了人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而不是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京剧脸谱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没有强调京剧脸谱艺术内容的来源,无法得出取材于宫廷生活的结论,D项错误。15.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
15、自然经济B. 儒家民本思想C. 手工业发达D. 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多集中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故A正确;儒家民本思想、重农抑商政策均不是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D;手工业发达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16. 雨果曾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
16、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作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发明A.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 未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C.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答案】B【解析】由材料“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可知,中国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所以答案选B。AD大了中国古代发明,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17.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 山水画B. 写意画C. 宗教画D. 风俗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17、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见这一描述反映出的绘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属于写意画,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点评: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1)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2)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的,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3)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8. 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
18、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打破该老师看法的是A.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B. 量子假说的提出C. 电力的发现与应用D. 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解析:本题可知考察普朗克的主要贡献。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说明普朗克老师认为物理学发展空间很小,而普朗克根据量子假说提出量子论,改变人们认识世界角度和方法可用直选法选择B。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是法拉第。D牛顿力学的发现者。19. “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
19、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据此材料判断其反映的思想是A. 新思想萌发B. 洋务思想C. 早期维新思想D. 康梁维新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故选B;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未与中国的君主专制、伦理道德相关联,故排除A;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均涉及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D。20. 王韬、郑观应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之所以都被称为“维新派”,主要在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都超越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他们的思想主张达到了一个新的历
20、史高度。以下主张中最能够表明这一高度的一项是A. 立宪法,开国会B. 发展工业,振兴商业C. 兴学校,废八股D. 倡导变革,救亡图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是在考查维新变法运动主要内容,选项中的B主要是在经济层面来说的,比较片面,所以排除;C主要是从教育层面来说的,也片面,所以排除;D项说法过于笼统,没法具体说明维新派的主张,所以也不对;只有A说到了维新派最主要的核心主张,即建立君主立宪制,D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和表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内容。21. 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民族、民权、民生,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族主义具有
21、局限性。主要是因为A.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B.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 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三民主义的局限主要是体现在其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故D项正确;ABC项不是主要局限所在,排除。22.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同志参观香山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论著,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材料中所说的“著名论著”是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论联合政府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十大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可得出是论人民民主专
22、政。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发表的,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故C项正确;A项发表于2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发表于1945年,与主旨不符合,排除B;D项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23.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论断的意义在于A. 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B. 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 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D. 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邓小平的南巡谈话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和市
23、场经济的关系,指明了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对于接下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C选项正确。纠正长期“左”倾错误和实现工作中心转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本题要求分析的是这一论断的意义,而不是内涵,ABD三个选项错误。24.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 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D.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答案】D【解析】“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
24、在20世纪60年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是在20世纪70年代,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5. 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 哈姆雷特B. 等待戈多C. 人间喜剧D. 西风颂【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是写实,C选项符合题意。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A选项排除。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B选项排除。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26题21分,27题12分, 28题17
25、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
26、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答案】非选择题(1)为政以德。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7、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佛、道思想传播,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稳固儒学正统地位;明朝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原因: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解析】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学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思想”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子欲善,而民善矣”即可得出“德治”的结论;第二小问“发展”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即可得出“提倡大一统”的结论,由材
28、料二中的信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可得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论;第三小问“原因”可从适应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即可得出“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结论。(3)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古之圣人.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材料四中的信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即可得出“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
29、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第二小问“原因”,“朱熹方面”可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不断受到佛道等理论的冲击,为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一角度思考作答,“李贽方面”可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角度思考作答。(4)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可从儒学不断改造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
30、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但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主要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及传统思想的僵化和文化专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摘编自百度和中外历史纲要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
31、: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阐述:从经济上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型,资本主文萌芽产生井缓慢发展,白银交易盛行,商业资本活跃。从政治上看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说明封建社会和制度的渐趋衰落;对外关系上,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从文化上看出现反封建色彩(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工商皆本”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学东渐”开启;反映市民阶层壮大的文学形式小说达到巅峰状态。总之,明清时期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示例2: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阐述: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2、,未产生新的社会力量;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厉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在文化上中国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且日益僵化,文化专制加强;中国传统科技虽然仍然较为先进,但未产生近代科技。中国仍徘徊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且急剧地衰落,未能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总之,明清时期中国日益衰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其他符合题意者,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阐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问题,解答时可以选
33、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型的角度,主要从经济、政治、思想、对外等角度分析;也可以选择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中国明清时期未能完成社会转型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28.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有什么共同作用?材料二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
34、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第三次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什么?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
35、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认识?【答案】(1)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分)(2)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邓小平理论。(4分)精髓:实事求是。(2分)(3)认识:积极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分)【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联系史实可知,对应的运动分别为: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些运动都起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
36、的进步的作用。(2)“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要积极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点评: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要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三大特征:近代中国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民主,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制度:1915年到l919年,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威立,峒基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