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072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诗歌鉴赏16-17高三一轮复习命题人:宋庆民 校对人:颉国舜10.16语文周考题姓名 班级 学号 、(2011三亚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一、文化常识选择题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岁、20岁、30岁、4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

2、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

3、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 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B、国语 、 左传 、 战国策 、史记C、左传 、 战国策 、史记 、 资治通鉴D、战国策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A、仁、义、礼、智 B、经、史、子、集C、诗、书、礼、易 D、礼、乐、书、数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

4、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A、诗经 、尚书 、周易和春秋B、大学 、中庸 、论语和孟子C、国语 、左传 、礼记和春秋D、诗经 、尚书 、礼记和周易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

5、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9、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6、)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A、 B、 C、 D、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下面对诗经“六

7、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1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是:( )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B、“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C、“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D、“梁山伯与祝

8、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12、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 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C、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 D、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1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9、。”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 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 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

10、”;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15、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16、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B、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C、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

11、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D、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17、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A、本纪 B、 列传 C、世家 D、书18、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院试 B、会试 C、 乡试 D、殿试19、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 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20、

12、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 )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 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 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2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

13、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22、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项羽、项伯、刘邦

14、、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C、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D、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24、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

15、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 )A、投笔从戎 祖逖 韦编三绝 苏秦 B、鞠躬尽瘁 诸葛亮 闻鸡起舞 班超 C、高山流水 俞伯牙 胯下之辱 韩信 D、悬梁刺股 孔子 洛阳纸贵 左思 25、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古代称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

16、、老三、老四、老大、老二26、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27、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28、下列诗句描写的古代名人理解正确的是:( )(1)深思高举

17、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34、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 )A、聊斋志异 B、王文公文集C、欧阳文忠公文集 D、范文正公文集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东:因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江东就是指这段长江以东地区。B、京畿指国都。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阙又常借指宫殿、京城、朝廷等。C、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D、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36、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

18、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3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

19、狱中。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錡等人的军职罢免,转为文官。D、雅歌投壶,是古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3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

20、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C、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 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附近山上举行,在山上筑土为坛祭 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山脚下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3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 生”。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 仲、季”来表示。C、因古代设

21、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4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 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 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 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22、一项是:( )A、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 上荐举,任以官职。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 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C、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D、 祭酒 :古代掌管祭祀的官员。4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源于

23、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4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44、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

24、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昳(di?)、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从夜晚( )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01时至03时; 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 下午17是至19时。A、 B、 C、 D、45、中国古代,交朋友总是有很多说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A、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男女异性朋友。竹马:小孩当马

25、骑的竹竿。B、患难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C、布衣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23时至凌晨01时开始第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D、贫贱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策:又称国策,战国时期国别史和汉民族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述了战 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B、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它是我 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C、 春秋笔法 :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表意 直白,浅显

26、易懂,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D、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 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4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削:革职罢官。谪:降职远调。B、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C、拜:授给官职。废:罢免或废黜。D、除:免除官职。退:(1)撤销或降低官职;(2)自己辞职。4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

27、,退之就和愈相反。C、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D、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和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连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事”,“马副官(官名)鸣录(名)。”49、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的“文房”指的是书房,“四宝”则泛指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B、古籍中“经”的注解叫“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注解春秋的书。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

28、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D、“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副对联颂扬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5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 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B、“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师为生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C、避讳,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 或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

29、风”。D、“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二、文化常识选择题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1. 下列关于从军行主题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 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B.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C.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

30、,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D. 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52. 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B. 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C. 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D. 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曲江对酒 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注:

31、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5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54对作品的写作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七律的韵脚是“归”“微”“飞”“违”“衣”。B颔联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的心绪。C颈联诗人正

32、话反说,表面说: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D尾联则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懒朝”形成对照,显示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马 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 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55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

33、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56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注: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57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34、是 A全词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作者抗金复国的雄心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B“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达出作者登台远望时对失陷国土的无限思念。C词的下片以江水为喻,指出种种挫折并不能磨损作者的意志,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格调悲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意气慷慨。词句由悲凉而慷慨,正体现了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华 清 宫 吴 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 清 宫崔 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

35、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58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59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

36、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

37、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注释谢亭:即谢公亭,在安徽宜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眺在此送别过友人.60.对这首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因地及事,次句触景生愁.同是一个谢公亭,风景也依然如旧,但在此送别友人的谢眺已不可得见,睹物思人,不能不生人事变迁,古今茫茫之慨叹.B.客散,山空照应起句离别,青天月,碧水流照应次句的风景,借旷远寂静的画面,进一步渲染惆怅的氛围.C.颈联是实写想象中的情景,借春秋两季景物的不同变化来展现此处的人事沉沦与寂寞,令人于自开自落的荷花和飒飒秋风中的竹声里领略到风景每生愁的真切内涵.D.今古一相接,表明诗人与谢

38、眺有着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其言外之意是,谢眺之外,再无可引为知音的人了.相接指精神相通,志趣投合.61.对诗歌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愁前加一每字,表明诗人多次到过此处,每次都感怀生叹,从而通过这种数量的叠加和情感的积蓄,大大强化了愁的程度.B.颔联青天孤月,碧水长流是想象中的景,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C.尾联上句超越时空,纵贯今古,笔力雄健,意境高远.D.尾联下句是说长久的郁积化为浩然长歌.诗以此作结,不仅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高情逸趣,而且鲜明地表示了抒情主人公潇洒伟岸的形象.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

39、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62.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63.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40、”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64下面对这首诗的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山中秋景。“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暗示了傍晚的到来。B三、四句中的“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C第七句中“复”是“更加”的意思,“值”是“正碰上的时候”,这一句表示作者既

41、赏佳景,更遇良朋的喜悦心情。D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的狂士,五柳指陶渊明。这里作者均用来自比。6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全结合的五律,一二句和五六句写景,三四句和七八句写人。B三四句主要写裴迪: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看渡头落日。安闲的神态,潇洒的闲情,颇有陶潜之风。C五六句是王维诗的名句,历来被称道。“上”字尤见功力,它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初升的景象。D全诗在写作顺序上风光和人物交替出现,相映成趣,抒写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意。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6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体裁上

42、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咏物诗。B首句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的史实起笔,一“破”一“归”,尽显勾践大败夫差的八面威风。C接下来的两句从战士和宫女入手,衣锦荣归,美艳如花,极言勾践破吴后的繁盛景象。D末句用“至今”表现时间之长,用“惟有”表现落差之大,目睹此景,令人嘘唏。67.对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为“越中览古”,但览到的只有“鹧鸪飞”,其他的场景全是基于历史的想象。B该诗构思别具一格,前三句铺陈、渲染,浓墨重彩,末句看似轻轻一点却力透纸背。C全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及对比的表现手法。D该诗虚实相生,突破时空限制,婉转深挚地表达了李白对历史变迁的感伤情怀。10

43、.16周考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三、诗歌主观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69题。 离亭燕 张昇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注北宋末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68这首词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 69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 四、作文7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上海徐汇区一违法停车车主在自家车子上贴纸条“提醒”

44、交警:“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对面幼儿园接送我孩子的,5分钟就回来,请不要给我贴罚单。谢谢您的理解!”没想到这“美好”的愿望落了空。交警还是按照法律规定贴了罚单,并另外贴出一张纸条做出回应:“我等了十分钟”!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0.16周考题答案1、 【答案】:C解析:及笄j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

45、亦称一个甲子。初生:孩提、总角、垂髫童年;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之年:女子1314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碧玉年华: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花信年华:女子24岁;舞勺之年:男子1315岁(学文舞);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 (学武舞);弱冠之年:男子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 岁;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花甲之年:男子60 岁;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耄耋(mo di?)之年:80、90岁(耄:八九十岁年纪;耋:七八十岁年纪); 期颐之年:男子100岁。喜寿:77岁;米寿:88岁;白寿:99岁;茶寿:108岁。按照中国人习俗,向高龄老人祝寿有“喜寿”

46、“米寿”“白寿”“茶寿”之说。 把“喜”“米”“白”“茶”四字作为高龄老人的寿年,是有讲究的。“喜寿”是指七十七岁。这是因为“喜”字写成草体很像七十七。“米寿”指八十八岁。这是因为“米”字上部一点一撇像“八”,下部的一撇一捺也是个“八”,中间一横一竖像“十”,加起来八十八。“白寿”指九十九。这是因为“白”字是“百”字上面少一横,百减去一,不是九十九吗?“茶寿”指一百零八岁。这是因为“茶”的草头为“二十”,“茶”字下半部是“八十八”,加起来就不是一百零八。2、【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

47、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3、【答案】:C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山北为阴,俗称“阴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下淘,南岸相对高差大,地势低湿,岸下难受光照;北岸反之。江阴:处于长江南岸。汉阳:汉水的北边。过去的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在明史中说到,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大约

48、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 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4、【答案】:A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司马迁著史记 ,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

49、晔撰。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全世界。8【答案】:C解析: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50、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

51、,由东汉班固撰写。纪事本末体:首创这种体例的是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9、【答案】:D解析: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是指六月初一。10、【答案】:C解析:“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160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是铺陈

52、,对事物直接陈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11、【答案】:C解析:“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大禹传说”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愚公移山传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鲁班传说”鲁班的名字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中,被誉为“鲁之巧人”。12、【答案】:D解析:“桃李:学生”;“巾帼:妇女”

53、;“须眉:男子”;“伉俪:夫妻”;“布衣:百姓”。13、【答案】:B解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xio)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鸿门宴)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司马迁鸿门宴)关中: 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苏辙六国论)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14、【答案】:A 解析: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15、【答案】:C解析:A、举世混浊而我

54、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放逐,贬谪。“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晋升,升任。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暂代,代理。16、【答案】:A解析: 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 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如“晋侯、秦伯”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均有封地,封地均称国,可世袭。君一般没有独立的国家,就如同国内的卿大夫一样。 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魏

55、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秦国名将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战国时赵国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今河北境内)、兖州、青州(两州在今山东境内)、徐州、扬州(两州在今江苏境内)、荆州(今湖北境内)、豫州(今河南境内)、梁州(今宁夏、甘肃境内)、雍州今陕西境内。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徽州(今安徽黄山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于宋代由歙(sha)县改名而来,不属于古代九州之列。17、【答案】:C解析: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记述政

56、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全书的中心是本纪、世家、列传。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领袖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18、【答案】:C解析:【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第一名叫案首。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

57、、副榜,(桂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a)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杏榜)【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金榜)19、【答案】:

58、C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20、【答案】:A解析: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由此推算: 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二更天约在21:00时至23:00时; 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 四更天约在1:00时至3:00时; 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五更三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

59、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分”。21、【答案】:A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三省,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

60、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22、【答案】:C解析: 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课文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也就是坐西向东了,为最尊;范增南向坐,就是坐北向南,虽然是项羽的亚父,但也只能次之;刘邦北向坐,也就是坐南向北,毕竟一方诸侯,再次之;张良西向坐,就是坐东向西,最卑微,最下位。23、【答案】:C解析: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

61、、土。)24、【答案】:C解析:投笔从戎: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鞠躬尽瘁:恭敬谨慎地,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诸葛亮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闻鸡起舞:原意东晋时期将领祖逖t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高山流水:原为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先秦琴师俞伯牙演奏高山流水与知音钟子期,现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胯下之辱:秦末韩信忍受从胯下爬过的耻辱;悬梁刺股:战国时期苏秦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洛阳纸贵:因为抢着抄写晋朝左思写的三都

62、赋,以至于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25、【答案】:B解析: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从史实看,除以“季”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为多。例如,周武王分封诸弟皆称“叔某”,因为他是老二。如“伯夷”、“仲尼”、“叔向”、“季路”, 正确的排行顺序是: 老大、老二、老三、最小。26、【答案】:C解析:“桑梓:家乡”;“社稷:国家”;“烽烟:战争”;“桑麻:农事”;“汗青:史册”。27、【答案】:B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

63、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

64、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答案】:D解析:“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句中“隆中已知三分鼎足,竭尽人谋六出祁山”,暗示是指的诸葛亮。“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句中“铁杵磨针,挂弓倚剑”暗示是指的李白。“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句中“正气之歌,丹心汗青”暗示是指的文天祥。“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句中“洁白清忠

65、,汩罗江上”暗示是指的屈原。42、【答案】:C解析: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 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43、【答案】:A 解析:“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 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44、【答案】:B解析: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夜半时分(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计第一个时辰。鸡鸣,又名荒鸡:鸡叫时候(凌晨01时至03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夜日交替。(凌晨03时至05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太阳初升。(清晨05时至07时)。食时,又名早食等

66、:早饭时间,(早晨07时至09时)。隅中,又名日禺y等:临近中午。(上午09 时至11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时候(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日昳d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下午13时至15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晚饭时间(下午15食至17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下午17是至19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天地昏黄。(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安歇睡眠。(晚上21时至23时)。45、【答案】:A解析:竹马之交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男女异性朋友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

67、当而结交为友。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患难之交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也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 贫贱之交指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金兰: 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忘年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46、【答案】: C 解析:春秋中的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称“春秋笔法”47、【答案】:D 解析:除:免除旧职任新职。48、【答案】:A解析: “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表达不清楚。古人也不是人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也不一定就有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

68、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49、【答案】:D 解析:白居易应为杜甫。50、【答案】:B 解析:师为生纲应为夫为妻纲。51.A(暗,遮蔽。“使远处的雪山暗淡”是对“暗”的错误理解。52.C(结尾直接表明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的信心。53.A(诗人不想回去)54.B(衬托的手法)55.B(两诗立意并不相同。56. B(袁诗为七绝,也属于近体诗。57.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气慷慨,“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格调悲凉

69、,词的下片不是由悲凉而慷慨,而是由慷慨而悲凉58.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59.B(“明月自来还自去”,不是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而是巧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因历史巨变而引发的苍凉之感60.C(虚写)61.B(眼前景62.C“阁外有一深潭”错,滕王阁下临“赣江”63.A五六句并非以滕王阁为描写对象64.D (诗人自比陶潜,而把沉醉狂歌的裴迪比作接舆)65.B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形象)66.A(是咏史诗)67.C(没有拟人)68点面结合,先全景勾勒,再具体描绘。 (1 分)由远而近,由江水而江洲。 (1 分 )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 (1 分)这样写使景物显得有层次,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为下阕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2 分)69下阕抒发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 (2 分)词人见船帆高挂 ,烟外酒家旗子低垂,情从景生,六朝往事涌上心头; “尽入渔樵闲话” ,透出词人对时政的隐忧。 (2 分)词人“怅望倚层楼” ,思前朝往事。凄冷的太阳默然西沉,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 ,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