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66.50KB ,
资源ID:89049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904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秦汉时期,政府会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而明代的考绩制度则更加严密。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政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C国家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程度日益强化3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

2、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4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部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官吏考核逐渐规范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员选拔日渐科学5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防

3、范官员的权力膨胀B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C有效地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6明初,设六科给事中,史载,“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六科给事中的设立()A导致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加强了对全国官员的监察C引起中枢决策发生异变D减少了行政决策中的失误7“当君主式微,议会往往会成为贵族内讧、打击对手的政治平台。”下院议员由各郡推举而非通过恩赐制当选。然而直到14世纪末,立法活动被上院贵族所把持,下议院只能偶尔作为次要角色参与。由材料可知14世纪之前的国王()A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B权力受到议会

4、限制C议会制约君主进行政治恩赐D上下两院联合行动制约国王8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建立()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B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C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制内阁D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9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不同点是()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政府官员的来源C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D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1018世纪末

5、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D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1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这种文

6、官制度()A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B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制内阁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12188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做法()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B确立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C克服了两党政治的弊端D有效防止了政治舞弊现象13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C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D新旧教育体制并存14胡适在1910年6

7、月30日给母亲的信中说:“现在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由此可见()A废科举阻断读书人的仕途B留学成为进取仕禄的主要途径C国内的新式教育仍未起步D辛亥革命推动了留学成为热潮15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教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宗法实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部选任标准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

8、建设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每郡置一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但其监察职能并没有固定,监察制度尚不成熟。西汉初年,汉承秦制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始巡郡国”,发现许多郡守失职现象严重,而监御史竟未举奏,怒而处决了一大批地方官吏,这成为武帝下决心对监郡御史制度进行改革的导火索。摘编自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演变及启示材料二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官僚制度中处于一种异常独特的地位。它通过监察百官和向皇帝谏诤朝政得失来行使职权,因此是封建国家机器上的平衡、调节

9、装置。这样一来,监察功能的发挥除依赖监察系统的自身完善和人尽其用外,还受到皇帝的制约。在封建官僚系统中,皇帝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凡事“一断于上”,具有绝对权威。而封建监察制度在本质上是皇帝的附属物,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摘编自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异常独特”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

10、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材料三(英国)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是“非政治分子”,不参加

11、党派斗争,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无过错不被免职。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这些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唐代的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

12、”除了郎中以外,主事、令史、书令史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对前者的考课标准可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各地先行考课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汇总,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的重要依据。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材料二英国1968年文官官职改革后,公务员的考核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考勤考绩,另一种是年终的综合考绩。日常的考勤考绩不但与职务晋升相联系,而且是工作支付额度重要

13、依据,后者年终进行,其内容包括工作知识、监督能力、责任心、个人道德等10项。考绩分为5个等次由考绩委员会组织考评,由部长审定。英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与晋级、晋职挂钩,晋升一般要根据现职年资与服务成绩而定,高级人员注重功绩,低级人员注重年资。摘编自秦涛近现代中国公务员考绩法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代考课制度与英国考核制度的异同。(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和英国考核制度的共同作用。(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清代,文官考核以京察、大计为主,所有在职官员均得接受考察。对京官考核为京察,等第有四对地方官考核为大计,等级有三京察一等,大

14、计卓异者,可获加级之奖励,对不法或不合格官员以贪、酷、不谨、疲软、浮躁有疾八项标准进行相应处分。考察过程中,如有举劾不实不当,或滥举滥参,各级主管官员要担负相应责任,并受到处分。摘编自薛刚清代文官考核中的问责制度材料二在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力,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

15、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文官考核制度的特点及其实质。(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5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

16、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上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单元检测卷(二)

17、1解析:两汉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才能和品德为选官标准,故选B项;军功爵制以军功为选官标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主要选官标准,排除C项;科举制是隋唐以来以考试成绩为主要选官标准,排除D项。答案:B2解析:秦汉时期到唐朝以及明代注重对官吏的考核,突出了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显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管理水平的提高,故A项错误;官吏考核不属于监察管理的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属于对于地方的管理,不是中央官职的管理,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上计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上计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而非选官制度,排除A项;

18、上计制度是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状况的了解,并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项;上计制度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直接推动中央权力增强,排除C项。答案:D4解析:专制皇权是指皇帝总揽一切大权,而“对官吏进行考核”只是官僚政治的一个具体环节,题干没有涉及专制皇权强化,故A项错误;从材料“分级负责、层层考核”“专门考核机构”“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主要由吏部负责,由都察院协同”,表明制度的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材料只反映了“官吏的考核”,故C项错误;题干不是官员选拔而是“考核”,故D项错误

19、。答案:B5解析:由材料“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可知宋代官、职、差遣分开授予是为了防止官员权力膨胀,故选A项;“科学管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有效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官员权力的限制而非职责分配,排除D项。答案:A6解析:依据材料中“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可知,给事中能够对不恰当的决策进行封驳、监督,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行政决策中的失误。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误,明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排除;C项,明承前制,明初设有中书省(决策机构),而六科给事中主要是起到监察作用,并不是中枢决策机构,排除。答

20、案:D7解析:注意时间限制“14世纪之前”。据材料可知,14世纪末议会在君主进行政治恩赐、任命官员时才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此之前国王往往挑选身边人来处理事务。官员也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故选A项。答案:A8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事件为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得出近代文官制度让官员的选择有据可循,考试形式公开公正,有利于选拔出真才实学之人,适应了工业革命后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于1721年,1870年的近代文官制度无法推动责

21、任制内阁的形成,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的是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年),故D项错误。答案:B9解析: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都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故B项不符合题意;只有中国的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符合题意;两种制度都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故C项不符合题意;两种制度都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故D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答案:A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可知,中西对待选官制度的不同价值取向,主要是因为中西经济发展的模式极为不

22、同,所以答案选D项。答案:D11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性,不受政党政治轮替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故D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材料中并未体现法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明确提出“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所以并不能强化责任制内阁,B项错误;材料与政党政治也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答案:D12解析:由“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可以看出美国文官不与政党牵连,具有中立性,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选,题干主要讲的是美国的文官而不是政府;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

23、;D项不选,题干中没有信息可以看出防止舞弊现象。答案:B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学堂分为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材料“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旧教育体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答案:D14解析:由“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可见留学成为进取仕禄的主要途径,故排除A项,选B项;洋务运动时期,国内的新式教育已经起步,排除C项;由时间“1910年”,可知,辛亥革命并未开始,排除D项。答案:B15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村干部任用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为

24、了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干部任用重视劳动楷模;改革开放后,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个人魅力、经济实力的人担任村干部。由此分析,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部选任标准,故选B项。答案:B16解析:(1)据材料一“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每郡置一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但其监察职能并没有固定,监察制度尚不成熟”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监察中央官员,在地方设立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员;据材料一“西汉初年,汉承秦制而监御史竟未举奏,怒而处决了一大批地方官吏,这成为武帝下决心对监郡御史制度进行改革的导火线”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汉承秦制,武帝废除监御史,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25、(2)据材料二“监察功能的发挥除依赖监察系统的自身完善和人尽其用外,还受到皇帝的制约。在封建官僚系统中,皇帝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凡事一断于上,具有绝对权威,而封建监察制度在本质上是皇帝的附属物,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可知,古代监察制度是加强皇帝专制集权的产物。(3)从监察制度建设、监察独立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变化: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监察中央官员;在地方设立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员;西汉初,承秦制,武帝时废除监御史,在地方各郡设置刺史,监察地方政治,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原因:古代监察制度是皇帝专制集权的产物。(3)经验教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

26、,理性反腐;依法树立监察机构的权威性。17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说明选拔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由材料一“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说明选拔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结合史实可知科举制以考试的形式,按成绩选官,因而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择性。第二小问“作用”,从官员素质的提高、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扩大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等角度回答。(2)由材料二“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可知,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由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

27、,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可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联系史实可知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前,英国官员由贵族世袭,这与“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不符,因而是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3)由材料三“文官不参加党派斗争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择性。作用: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2)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

28、思想的推动。(3)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8解析:(1)第一小问“同”,根据材料一“唐代的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大唐六典规定”、材料二“英国1968年文官官职改革后,公务员的考核分为两种”可得“都是由政府主导,标准严格”;根据材料一“其中对前者的考课标准可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材料二“其内容包括工作知识、监督能力、责任心、个人道德等10项”可得“考核体系严密”;根据材料一“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的重要依据”、材料二“晋升一般要根据现职年资与服务成绩而定”可得“考核结果作为官员晋升的依据”。第二小问“异”,根据材料一“然后逐级汇总,后上报至尚书

29、省考功司,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材料二“考绩分为5个等次由考绩委员会组织考评,由部长审定”可得“中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是民主政治的产物;西方由部长审核,中国由皇帝进行审核”。(2)“作用”:结合唐代考课制度与英国考核制度的异同,从官员素质、政府效率、人才选拔等角度分析,可得“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利于建设高效政府,便于人才的选拔”。答案:(1)同:都是由政府主导;标准严格;考核结果作为官员晋升的依据;考核体系严密。异:中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是民主政治的产物;西方由部长审核,中国由皇帝进行审核。(2)作用: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利于建设高效政府,便于人才的选拔。19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

30、,根据材料一“所有在职官员均得接受考察”,可得“覆盖范围广泛”;通过材料中对官员考核的标准及等级划分,可得“内容详实严密”;材料中对官员不仅有升迁,还有各种惩罚措施,可得“奖惩相结合”;通过材料一“考察过程中,如有举劾不实不当,或滥举滥参,各级主管官员要担负相应责任,并受到处分”,可得“重视考核官员管理”。第二小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如此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其目的在于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出台干部考核制度,可得“为公务员的升降任免提供依据,明

31、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素质;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条件”。答案:(1)特点:覆盖范围广泛;内容详实严密;奖惩相结合;重视考核官员管理。实质: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2)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意义: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20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小论文的观点可以自己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选择,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

32、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答案:赞成第一种观点: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起消极作用。理由:(1)单纯以儒家文化考试成绩录用人才,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技术性人才受到排斥;(2)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主命题,以八股文进行考试,强化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培养顺从皇帝的奴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3)科举考试忽视科技知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4)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缺乏科技和实用知识,无法满足近代工业发展的人才需要;(5)科举制不利于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不利于近代新式学校发展和教育近代化。赞成第二种观点: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理由:(1)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3)促进了唐诗的繁荣;(4)促进了古代儒学教育的发展,弘扬了重文重教的社会风气;(5)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和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