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指的是() A.参与北平和谈B.促成新的国共合作C.筹备建立新中国D.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题干材料是毛泽东等邀请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的部分内容,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筹备建立新中国。答案:C2.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
2、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D.人民政协正式成为统一战线组织解析:由“1949年”,可排除A、C、D三项。题干材料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故选B项。答案:B3.“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表明,中国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故A项正确。答案:A4.新中国成立初期,九三学社中有人认为该社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解散,让社员去发挥专业特长。针对这种现象,中国共产党所持的态度是()A.提出多党合作,轮流坐庄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C.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对部分民主党派任其解散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这一制度是我国党和政府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答案:B5. “1954年12月2125日召开了第二届政协第一次会议顺利地完成了工作职能的转变。”“工作职能的转变”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4、议()A.成为全国最高的立法机构B.成为全国最高行政和司法部门C.成为全国人大的重要部分D.成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机构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使命已经完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机构。答案:D6.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该方针进一步发展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党的民主集中制度解析: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故选B项。答案:B7.右图为一张极其珍
5、贵的选民证。它为繁体印刷,黑色毛笔填写,持证人为陈立德,签发日期为1954年2月19日,上面盖有“无棣县大山乡选举委员会印”的红色方形印章。通过这张选民证可以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基层政权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概况A.B.C.D.解析:选民证只能反映政治领域的变化,与经济建设没有直接的联系。将含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D8.“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材料中“宪法”指
6、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共同纲领也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B项正确。答案:B9.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解析: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均是同“和睦大家庭”主题相关的内容,但它们分属不同的年代。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C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7、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成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解析: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答案:A1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表明新中国()A.重视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B.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
8、俗和习惯D.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解析:归绥和迪化明显带有民族歧视的意味,而新中国对其的重新命名明显体现出民族平等的政治内涵。答案:D12.到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走过了58年的历程。58年来,宁夏获得了和谐稳定的发展,其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是()A.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B.坚持党的领导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C、D两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出现的。就A、B两项来看,B项适用于全中国。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党的民族政策才是最基本的发展保障。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
9、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材料二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
10、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参考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2
1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列举相应史实,亦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旧西藏,95%以上的藏族人民都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人”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绳一根”,并用包括“挖眼、刖足、割舌、砍手、推崖、溺死”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材料二据统计,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里,人大常委会正
12、副主任职务中,少数民族官员占总数的17.27%,正副省长、自治区正副主席职务中,少数民族官员占总数的12.66%;直辖市、地区、自治州一级机构里,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中,少数民族官员占总数的14.22%。这些比例全都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的比例。材料三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为36.6亿元,其中农业为31.2亿元,工业为5.4亿元;199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 272.8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6倍。(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旧西藏的政治状况。(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参考答案:(1)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封建农奴制盛行,农奴地位十分低下。(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重视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