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037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联系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运用示意图,解决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相关问题。结合图文资料,运用整体性的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用书P79)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形成(2)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2)例析海洋水体与

2、大气之间势能的传输与交换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氧气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氧气二氧化碳、水消耗有机物(3)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运动,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一、判断题1“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3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4在地球四大圈层之间只存在物质运动,没有能量交换。()5碳循环为动植物生长繁衍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答案:1.2.3

3、.4.5.二、选择题6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受下面的哪一个要素影响最大()A地形B气候C植被 D土壤答案:C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78题。7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大气土壤生物民居A BC D8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形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解析:第7题,民居是人类的居住地,属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第8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循环,

4、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自然环境处于平衡之中,故选C。答案:7.D8.C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用书P80【合作探究】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见教材P63图322),探究下列问题。(1)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2)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怎样?(3)联系各要素的纽带是什么?提示:(1)地理环境由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要素组成。(2)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3)联系各要素的纽带是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核心归纳】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

5、理环境发展变化。2通过案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厄尔尼诺现象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发生年份东南信风较强减弱洋流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北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大量向南入侵,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生物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繁衍迅速,大量鱼群来此觅食形成渔场该海区表层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致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大量死亡大气环流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海水表层水温升高而减弱天气气候太平洋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

6、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2)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的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包括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改善东亚和南亚的生态条件、形成中亚和西亚的荒漠环境、协助黄土高原形成等。如下图所示:【跟踪训练】“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于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泛滥成灾。它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间

7、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C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D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一枝黄花”在我国的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迅速蔓延,其主要的原因是()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它生长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解析:第(1)题,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说明某一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第(2)题,“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迅速蔓延,是因为环境适宜,特别是气候湿润。答案:(1)D(2)A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学生用书P81【合作探究】读碳循环示意图(见教材P68图329),探

8、究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碳在各圈层中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碳循环的过程分为几个环节?(3)碳循环具有什么意义?提示:(1)大气圈二氧化碳;生物圈有机化合物;岩石圈无机物。(2)碳循环过程可分为固碳和放碳两个环节,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固碳环节,植物的呼吸作用、火山喷发、燃料燃烧、腐烂分解为放碳环节。(3)碳循环在维持地表系统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碳循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保持在某一相对恒定的水平,保证地表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起到调节地表气温的作用,为动植物生长繁衍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核心归纳】1各圈层间的能量交

9、换2各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光合作用与物质运动(2)呼吸作用与物质运动(3)分解作用与物质运动【跟踪训练】读图,回答(1)(2)题。(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氧气二氧化碳B动物绿色植物二氧化碳氧气C绿色植物动物二氧化碳氧气D绿色植物动物氧气二氧化碳(2)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BC D解析:(1)由图可知,与大气圈有直接的碳物质交换,而的遗体是形成化石能源的主要成分

10、,因此为动物、为绿色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释放氧气()。(2)图中碳循环是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也看出,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从而使地理环境要素发生改变。答案:(1)A(2)D,学生用书P8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答题模板【命题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多以某种地理事象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中各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地貌、水文、植被这四大要素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答题模板】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候位置、地形、洋流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影响气

11、温和降水。洋流影响气温和降水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河流、海洋、冰川对地貌造成影响。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影响地貌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水能等。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水能等。植被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水量变化。土壤主要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植被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不同【针对练习】读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问题。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破坏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刚果盆地,为热带

12、雨林气候区,其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气候、生态环境、河流等方面分析。答案:热带雨林。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学生用书P82) 对点练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回答12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

13、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物稀少,土壤瘠薄2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BC D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流水侵蚀作用弱。第2题,植被破坏导致地理环境恶化,说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C2.C 对点练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3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此图可

14、以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A BC D解析:选C。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学生用书P151(单独成册)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12题。1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纬度较低 地势起伏大河流短、急 降水丰富A BC D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A气候 B地形C植被 D河流答案:1.C2.C“牵一发而动全身”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

15、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4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从湿润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解析:第3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第一,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与环境总体特征力求保持协调一致;第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第

16、三,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第4题,A、B、D三项反映的都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答案:3.B4.C5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答案:B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67题。6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

17、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不稳定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6题,土壤湿度影响地面蒸发,地面蒸发又影响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土壤湿度增大,地面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加强,大气降水增加。第7题,在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水分条件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6.B7.B8根据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地理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气温日较差_

18、;地表水_;地貌多_;土壤有机质含量_;植被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人为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地理要素。(2)植被破坏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3)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少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剧了流水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

19、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读下图,完成12题。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Aabc BdefCace Dbdf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到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解析:第1题,d、e、f均把人类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第2题,从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知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答案:1.B2.D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

20、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4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解析: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2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

21、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D错。第4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改变的是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答案:3.C4.B某考察团在非洲考察时发现东非高原(图中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护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56题。5猴面包树适应当地什么样的环境变化()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干燥,

22、冬季多雨C干湿季明显D全年高温少雨6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A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大C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D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解析:第5题,图中甲地为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猴面包树要适应干湿季明显的环境变化。第6题,德班位于沿海,其东部的海洋上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答案:5.C6.D7阿斯旺大坝的修建给河口地带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加剧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A BC D解析:选D。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使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下游河流水量减少,入海泥沙也减少,海水侵蚀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盐碱化和渔业产量下降。8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注入土壤中的_增加。(2)森林被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侵蚀、_灭绝等严重问题。(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4)选择下列适当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每项限用一次)。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答案:(1)循环更新水分(2)土壤物种(3)相互联系的整体制约(4)DB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