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综合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聊城)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年至2000年左右。由此可知,考古界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C)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解析据材料“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可知,石器时代的分界线上的依据是青铜器的出现,即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C项正确;氏族公社属于原始社会,A项说法错
2、误;材料与贫富分化无关,B项错误;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不是“划定石器时代”的依据,D项错误。2(2020天津部分区)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B)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题干 “故以亲屏周”是关键信息。结合所学,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故B项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故A项不符合题意;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而秦朝推行郡县制,而元朝实行行省制,时间不符,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3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
3、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B)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 名称锸、耒、镢、锹锄、铲、耙镰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解析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进入农耕时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齐国的农具的类别和名称可知,齐国的农业生产工具多样,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齐国农具的种类,未体现与他国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农具的种类,不能体现齐国大力提倡发展农业,故D项错误。4(2020济南)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的政治见解。他的政治见解是(B)A无为而治B为政以德C本善习远D实行仁政解析据所学可知,孔子的观点有“仁、礼、德治”
4、等,B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观点,A项不符题意;“本善习远、实行仁政”是孟子观点,C、D两项错误。5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D)A地方行政机构得以完善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C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解析从汉朝初年到汉武帝时期封国所辖的郡在不断减少,而中央所辖的郡在不断增加,故选D项;封国所辖的郡在不断减少并不能说明地方机构的完善,排除A项;王国所辖的郡在不断减少,说明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排除B项;国家所属的郡国数目的变化不能说明统治区域的扩大
5、,排除C项。6(2020辽宁本溪)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C)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C项正确;废分封、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故A项错误;实行盐铁专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故B、D两项错误。7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
6、此可知当时(B)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可知,古文运动的实质是士人借助诗文运动来实现儒学复兴,故B项正确。8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解析宋代规定,军政归枢密院掌管,符合“率领八十万大军”,故选A项;民政归宰相掌管,排除B项;行
7、政归宰相掌管,排除C项;财政归三司掌管,排除D项。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B)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7页A尚书省B中书省C宣政院 D枢密院解析结合图中信息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可知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为行省制,据此可知该图为元代行政区域图,管理京城附近的地区的为中书省,故选B项;尚书省为唐朝三省之一,元朝取消,中央只设中书省,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C项;枢密院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排除D项。10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
8、部尚书赛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D)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 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解析据材料“绳愆纠缪”,意思为“改正过失,纠正错误”;联系材料“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可知,明代仁宗皇帝是要求他们四人帮助皇帝来监督官员,以纠正官员的错误及过失,由此判断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是掌握实权的行政机关,而不是皇帝顾问机构,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早在秦朝就已经设立了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项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户、
9、兵、刑、工其他部门,更没有体现各部权力制衡,C项错误。11(2020菏泽B)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该政策是(C)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八股取士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指的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重农抑商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故A、B两项错误;八股取士不符合“防守和排外的”,故D项错误。12宋明理学的出现,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道的分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由此可见,宋明理学(B)A使中国
10、思想发展到成熟时期B极大地推动传统儒学的发展C涵盖了儒、释、道三派思想D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体解析根据题干中“宋明理学的出现,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可知,宋明理学的出现,推进了传统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即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故选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思想达到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但是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儒道释三派的思想,但不是涵盖了三派的所有思想,排除C项;题干中“宋明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与“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体”不
11、符,排除D项。13下列结构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C)A汉朝B宋朝C明朝D清朝解析根据结构图“内阁”“锦衣卫”“东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明代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故选C项;汉朝有丞相,无内阁,排除A项;宋朝有丞相,无内阁,排除B项;“内阁”“锦衣卫”“东厂”等是明代的机构和特务机构而非清代,排除D项。14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A盟旗制度的建立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D金瓶掣签制完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长城失去了
12、边界的意义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控制蒙古上层贵族的政治制度,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元代的行省制;D项是对西藏的制度。15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D)A提倡节俭思想B批判君主专制C主张依法治国D强调民本思想解析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治乱的根源,与提倡节俭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他们的主张与依法治国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万民之忧乐”,都强调民本思想,故D项正
13、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3分,共55分)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明张岱所著夜航船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 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
14、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4分)答案(1)变化:由分封制到郡县制。(2分)(2)特点:驿站范围广;数量多;设立驿站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4分,任答4点)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
15、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3分)加重了站户的负担。(1分)解析第(1)问“罢诸侯、三十六郡”等信息依据所学概括出;第(2)问中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 500处”可知驿站范围广,数量多;依据“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可知设立驿站因地制宜;依据“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可知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依据“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可知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作用:依
16、据所学可知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的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依据材料“站户负担较为沉重”可知加重了站户的负担。17(11分)(2020菏泽B)察举制是汉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沿袭秦朝,重在军功,辅之以“任子”等方式,任子是沿袭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由于任子、赀选讲究门第和财产,不仅排斥了被统治阶级入仕为官,也排斥了地主阶级中下层进入仕途,容易引起在野者阶层的强烈不满。军功则要在战场立军功,受封军功爵。随着社会逐渐趋于安定,朝廷急需大批治国安邦人才,仍按“军功爵”选官,仅有弊端,而且不是长
17、久之计。摘编自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材料二察举制由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推荐各郡国能够担任官职的人才,汉武帝时孝廉一科为最重要。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察举制举荐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布衣”平民。此外,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察举制产生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察举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积
18、极影响。(7分)答案(1)背景:汉初沿袭秦制产生弊端;依据门第选拔人才,限制了选拔范围;以军功爵为标准,与稳定的社会局面不符。(4分,任答2点)(2)特点:由地方向中央推荐,自下而上;重视道德品行、才能;儒学为主,儒、法并用;选官范围扩大;考试成为重要环节。(4分,任答4点)积极影响:有利于人才选拔;为平民参政提供渠道;有利于巩固统治;为科举制提供借鉴。(3分,任答3点)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信息“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沿袭秦朝,重在军功,辅之以任子等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初沿袭秦制产生弊端;由材料信息“由于任子、赀选讲究门第和财产,不仅排斥了被统治阶级入仕为官,也排斥了地主阶级
19、中下层进入仕途,容易引起在野者阶层的强烈不满”得出:依据门第选拔人才,限制选拔范围;由材料信息“随着社会逐渐趋于安定,朝廷急需大批治国安邦人才,仍按军功爵选官,仅有弊端,而且不是长久之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军功爵为标准,与稳定的社会局面不符。(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察举制由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推荐各郡国能够担任官职的人才”得出:由地方向中央推荐,自下而上;由材料信息“汉武帝时孝廉一科为最重要。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得出:重视道德品行、才能;由材料信息“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
20、得出:儒学为主,儒、法并用;由材料信息“察举制举荐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布衣平民”得出:选官范围扩大;由材料信息“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得出:考试成为重要环节。“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信息“察举制举荐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布衣平民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得出:为平民参政提供渠道、为科举制提供借鉴;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巩固统治等角度补充。18(11分)(2020潍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为唐朝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注:市署为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常平仓、平准署是隶属中央的派驻机构,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1)根据材料
21、一,概括唐长安城两市布局的异同。(6分)材料二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元稹法曲(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原地区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答案(1)相同:市的中部设管理机构;四角设邸;店铺商行分布四周;同类商行分布相对集中。(4分,任答两点即可)不同:西市商铺更密集。(2分)(2)现象:流行民族、异域文化(或“胡风”盛行)。(2分)原因:唐朝繁盛,有强大吸引力;对外交通发达(或丝绸之路畅通);民族政策、对外政策开明。(3分)19(10分)(2020北京昌平)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
22、峰唐、宋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4分)(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3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6分)答案(1)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4分)(2)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
23、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中心南移完成。(2分)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2分)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2分)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分)(以上任选3个方面)解析(1)根据材料“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结合所学
24、可以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来分析“相互制衡”。宋朝的中央主要表现在对宰相权力的制约和分割。如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在地方主要防止地方专权形成唐朝的藩镇局面,主要从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等方面分析。(2)根据题目“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3个方面来分析宋朝的新发展。可以根据所学找出自己熟悉的方面进行,主要是新发展,即以前朝代没有的。20(13分)(2020北京朝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
25、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简述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6分)材料二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0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主要成就;结合秦朝的统一说明清朝疆域奠定的意义。(7分)答案(1)原因:秦地理位置优越;秦内部相对
26、稳定;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3分)作用:制度为后世王朝沿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2)成就:17世纪80年代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8世纪50、60年代,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清初至18世纪末,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4分)意义: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
27、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3分)解析(1)原因:据材料“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可知,秦地理位置优越;据材料“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可知,秦国内部纷争较少,相对稳定;据材料“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据材料“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可知,秦的统一符合人民愿望,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作用:本问可从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
28、为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回答。(2)成就: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台湾:1684年清统一台湾并在台湾设府,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对沙俄:据所学可知,康熙帝两次亲征反击沙俄侵略,雅克萨之战并于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对新疆:据所学可知18世纪50、60年代,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清初至18世纪末,对西藏: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