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目录A上古史:三皇五帝三代纪春秋纪战国纪中古史:汉纪新纪后汉纪三国纪晋纪十六国纪南北朝纪隋纪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目录B绪言第一编远古史第一章邃古第一节五族之缘起第二节汉族之勃兴第三节文化之发达第二章唐虞第一节君位之禅让第二节苗族之征服第三节威权之统一第四节民政之注重第三章夏第一节夏禹之内治第二节夏初之防御第三节夏统之绝续第四节夏祚之衰亡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明确清楚;原
2、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解读图表,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实际上属于观点评论说明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指出“不同之处”,要明确,言简意赅。如:编撰体例不同、内容编排的不同等;第二,对指出的“不同之处”(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能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史实准确,论述
3、充分。如:教材编写的时代角度。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答案示例不同之处:编撰体例不同。目录A以编年体为主要体例,目录B以章节体为主要体例。原因分析:目录A编写于清末,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刻,虽有借鉴近代史学体例,但受传统史学编撰体例的影响更加深刻。目录B编撰于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更加深入,历史教材的编写更多地受到近代西方史学体例的影响。目录B反映了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评分标准:第一层次:(912分)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有观点,有史实,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第二层次:(58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但逻辑不够严谨,论
4、证不够充分。第三层次:(04分)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论证逻辑混乱,史实错误,观点不明。考点: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 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史书不同编排体例及其原因。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后期至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时期明后期至清初晚清时期翻译者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丁韪良(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内容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欧几里德几何、 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 奇器图说、 万国全图等。中国的老
5、子、易经也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国际法公法类书籍达40部以上。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类即有70多种比较两时期书籍翻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两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解析不同可以通过材料中图表的比较项进行分析,第一个是“翻译者”,材料关键信息有“ 西方传教士”、“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得出结论:明末清初主要是传教士译书;晚清时期译书多为传教士和中国
6、学者合作而成。原因可以结合所学,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清政府的努力、改革运动等。第二个是“内容”这一栏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原因既有传教士的宣传,也要看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等。答案示例一特点: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同时向西方介绍
7、中国;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因此大量翻译西书。示例二特点:明末清初主要是传教士译书;晚清时期译书多为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而成。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时期宋元明清“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
8、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首先,根据不同时期孙悟空的形象,找出不同阶段的差异;其次,根据一定时期的艺术形象是对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对相关阶段艺术形象进行论述即可。注意分层评价、史论结合;最后概括出总结性的结论。答案评分说明:指出差异论述说明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论述总结。具体分层评价的等级如下:等级说明一等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二等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答案示例: 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各任答两点即可)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