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2 讲 群 落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一、群落的概念1含义:在一定空间内_的集合体。2特点:具有一定的_,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_出现。3实质: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1物种丰度:指群落中_的多少。2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多种_、_和_。所有生物种群 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 重复 物种数目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3优势种(1)含义:在组成群落的诸多物种中,能够凭借自己的_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2)主要识别特征_。通常都会占有_优势,并能通过_来取得资源的优先占有地位。常在群落中占有_的优势。大小、数量和生产力 个体数量多 竞争 竞争 持
2、久不变 三、群落结构的类型比较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含义群落中的生物在_上的配置状况群落中的生物在_上的配置状况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_而发生_的变化原因_、食物、栖息场所、温度、氧气等营养、_、土壤、_、_和火等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上表现为_,动物也随之具有_现象大多数群落表现为_或_生物的_,群落的季节变化不同高度水平方向时间阳光水分小地形有规律分层现象分层风集群分布斑块状镶嵌昼夜变化练一练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D 四、生态位1概念:物种利用群
3、落_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_的总和。2意义: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_、作用和_。3生态位重叠(1)含义:两个物种_所发生的现象。(2)类型:_重叠和_重叠。各种资源的幅度其他物种相互关系地位重要性利用同一种资源时完全部分(3)结果资源丰富时,可以共用同一种资源,不伴随_。资源短缺时,会发生_。a生态位_的两个物种,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这就是生态学上的_。b生态位_的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并且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有_。(4)适应措施:如动物只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觅食等。竞争竞争完全重叠竞争排除原理不完全重叠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练一练 下列叙述不符合竞争排除原理的是()A发生在
4、物种间B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部分重叠C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D同一群落中不可能有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 B五、群落的主要类型地球各地因_、_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_,其中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是森林、草原、_和苔原。六、群落的演替1概念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_、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 一 个 群 落 类 型 的 过 程,这 个 过 程 直 到 出 现_才会中止。群落的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_。气候地形生物群落荒漠另一些物种一个稳定的群体演替 2类型(1)原生演替:群落演替如果是在_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这种演替就是_,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2)次生演替:如果由于_、_
5、和人为破坏把原有群落毁灭,在被_上所进行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3顶极群落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_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_也最稳定。只要没有_,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_。顶极群落主要是由_和_所决定的。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火灾洪水毁灭群落基质平衡状态外力干扰平均温度年降雨量顶级群落最复杂原生演替判一判(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2)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3)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4)冰川泥地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提示(1)、(3)都错;森林形成必
6、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2)错,光影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错,冰川泥地演替属原生演替。构建知识网络 突破考点提炼方法 考点一 生态位1生态位分化(1)原因: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因为激烈竞争而发生自然选择,使生态位发生变化。(2)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少或排除了物种间的竞争。2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程度越大,则生物种群间的竞争越激烈。3正确理解生态位要注意以下两点:(1)生态位不只是说明物种的具体栖息地,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生态位远比栖息地复杂。(2)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物种趋于灭
7、绝,但这种现象较少发生,更多的一种情况是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它们的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如图)。如图中,两个种群的生态位有重叠之处。例如,一个种群主要以 a 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 b 为食,它们所吃食物有些是共同的,即图中 c,自然选择对于以 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两个种群中以 c 为食的个体就日趋没落,结果两种群的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各就各位,都生存了下来。对位训练1下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 和图b 中 3 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 a中 3个物种与图 b中 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 a
8、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 a 中 3 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中 3 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 2 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中物种 3 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答案 A2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物群落中两个物种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根据图中存在 X 的事实可推断出()A.这两物种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食物竞争 B.两物种在秋季产生地理障碍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两物种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A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1.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类型概念举例原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
9、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演替的原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2)群落内部环境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3演替类型(1)原生演替过程a旱生演替: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b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特点:演替缓慢。(2)次生演替
10、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特点:演替快速。(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特别提醒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
11、森林仍会有灌木、草本、苔藓等。对位训练3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种曲线分别表示()A.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乙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甲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乙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甲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乙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甲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乙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解析 在原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到了一定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数量逐渐增多。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这个地区。而后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
12、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由此可知,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乙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答案 A4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解析 甘蔗田弃耕后的演替属次生演替,失去人工控制,物种会越来越丰富。任何一个群落,植物动物都有分层现象。C 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 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下列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多选)()解析 在弃耕
13、的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A 错误。由草本植物到森林的演变过程中,总光合量逐渐增多,后因森林叶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叶片互相遮挡,总光合量达到相对稳定,B 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生物呼吸量也逐渐增加,但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稳定,生物呼吸量也不再增加,D 正确。答案 BD方法体验以群落演替为背景的材料分析题1明确提供材料的目的考查教材中哪部分内容。如上题中材料考查生态系统中演替的有关知识。2明确相关考查内容中的相关考点如原生、次生演替的区别判断,演替的方向、规律及原因等。3解读材料中提示性信息4针对问题精确组织答案,
14、尤其是发散性思维题目要结合生物学原理回答,不要发散太远。5基本原则: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典例 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1 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材料 2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 50 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 800 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1)材料 1 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 演 替的方向是_。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
15、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2)材料 2 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_,这会导致当地_丧失。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会爆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_。(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_。解析 自然演替的方向与材料 1 中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关系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刺槐能无限制增长,说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并且没有天敌。设计城市绿化的时候尽量选用当地物种,因为当地物种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等环境,同时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合理设计群落的结构,提高生物对环境资源
16、的利用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次生演替(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并且没有天敌 生物多样性 植物单一,控制害虫的天敌很少(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度,合理安排生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易错警示对种群、群落的概念及特点理解不准确典例 1 下列关于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种群和个体一样,有性别、年龄等特征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不同地域的相同种群组成一个群落错因分析 对种群
17、和群落的物种组成把握不准确,尤其是结合某一具体种群或群落的时候,分不清“某种生物”和“某类生物”的区别,如“鲫鱼”和“鱼”的关系。解析 种群是一个整体,不具有个体的一些特征如性别,相反,个体也不具备种群密度、死亡率等种群的特征;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不同种类的种群组成。答案 BC纠错笔记(1)个体、种群及群落均具有不同的特征。个体具有性别、年龄等特征;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而群落具有物种丰度、群落结构和演替等特征。(2)种群概念的理解及判断2 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 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也就
18、是在一定区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2 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第二,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3)群落概念的理解及判断2 个要素:“同一区域”和“所有生物”。2 个准则:第一,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全部生物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第二,各种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如菜市场上各种生物并不构成群落。对种间关系的相关曲线解读不清典例 2 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19、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错因分析 对上述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未审清楚。解析 纵坐标为甲、乙、丙三种鱼类的食物分布,有共同的食物资源且生存空间,故构成竞争关系。答案 D纠错笔记(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 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4)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
20、竞争关系如 09 全国理综: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例 09 年江苏卷中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检测落实体验成功 题组一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丰度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 A、B 选项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
21、,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C 选项的逻辑关系错误,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 CO2 供应。答案 C2(2010上海生物,24)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多样性与反馈调节。从曲线分析,啮齿类的存在通过信息传递反馈到整个草原,可以影响整个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啮齿类的数量变化可以改变物种多样性,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数量:由于啮齿类以植物为食,所以
22、可以对植物进行选择;从曲线分析,啮齿类密度很大时,植物的多样性可能很低,所以啮齿类的密度不取决于植物的多样性。答案 D3(2010天津理综,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米 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物种丰度最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物种丰度的调查方法。在采用样方法调查植
23、物类群的物种丰度或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不一定均大于荒漠草原,如某种旱生植物;从表格中只能看出草甸草原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典型草原,但典型草原的总面积可能要比草甸草原的总面积大;从表格不难看出,草甸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约为 16025.0%40 种,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约为 10049.1%49 种,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种数约为 8078.0%62 种,故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物种丰度最高。答案 D题组二 生态位4下列哪种情况中,不同种的两个群体的竞争较为激烈()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B.两个种亲缘关系密切C.这两个种的生态位极为相似,彼此交叠D.可利用的食物不多解析
24、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适应性总和,包括对群落中各种生态因子适应幅度总和及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生态位的重叠程度越高,竞争越激烈。C 5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单养0.420.120.01鱼种 1混养0.050.350.05单养0.430.230.01鱼种 2混养0.400.120.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单养时鱼种 2 多出没在池底 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 混养时鱼种 1 多出没在池底,鱼种 2 多出没在植丛
25、中 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BC.D.解析 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由表中信息知道,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 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 2 还多出没在植丛中。答案 A题组三 群落的演替6群落在演替过程中()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D不论哪种演替,最先出现的都是地衣解析 在适宜气候条件下才能发展到森林阶段;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次生演替不经过地衣阶段。A 7下列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
26、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 A中冰川泥上进行的为原生演替。C 题组四 生物之间的关系8如图为某一区域 M、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 M、N 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不存在竞争B.b 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 时,M 与 N 竞争激烈D.M、N 将呈现“J”形增长解析 A 选项中,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 与 N 无竞争关系,
27、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B 选项中,b 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D 选项中,M、N 两个种群数量受环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呈现“S”形曲线。C 选项中,db 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答案 C9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解析 甲、乙、丙三者有共同的食物,故构成
28、竞争关系。B 10下图分别为 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 A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_;B._;_;D._。(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_。(3)与 相 比,结 果 不 同 是 因 为_。(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 b 死亡,对 a 有利的曲线是_。(5)若 狐 死 亡,则 兔 的 发 展 趋 势 是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答案(1)(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和(5)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食物、空间等制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