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3
2、堂联是我国一种体现家族文化种类的对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其内涵多为家族寻根追祖、表彰先贤、训勉后人等。与这一文化现象相关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4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5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牌匾。它们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 B C D6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
3、度是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7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9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 A完成统一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暴政而亡10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
4、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11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1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3孙中山说
5、:“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的谏议大夫和清朝的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他认为古代中国的监察谏议制度A削弱了皇权 B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 C杜绝了腐败 D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4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5“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君权
6、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16“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7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
7、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18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的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中书省 B中朝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19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20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关于这一论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二、非选择题(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材料二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
9、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1)根据材料一,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10分)(2)材料二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能实现吗?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
10、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0分)(2)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哪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请简要说明理由(10)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周朝分封同姓亲族以巩固周族对全国的统治,土地和人口是分封的主要内容。2【答案】A【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诸侯
11、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3【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堂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这与重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相关,故选A项。4【答案】C【解析】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原因是贾宝玉为正室所生,贾环为妾室所生,这明显受到了重视嫡长子的宗法制的影响。5【答案】A【解析】牌匾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从匾中信息看,不能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排除,答案为A。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和。7【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皇帝
12、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是指皇权高度集中不受约束进而导致暴政加速覆亡,所以答案选A。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秦朝亡于农民起义,封建社会前期皇帝制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项表述偷换了概念,皇帝制度与朝议制度并不一致。8【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内容涉及对秦朝三公关系的理解。A是终极目的;与B相对应的措施是郡县制;C项包括题干进而不正确,唯选D项,三公之间在职权上有分工,三者又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9【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是指秦朝正式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继承,所以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故B项正确。自秦之后,中国历史上
13、统一的局面缺乏连续性,“持久”之说并不准确,排除A项。修筑长城,暴政而亡均不能说明秦朝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C、D项。10【答案】B【解析】考查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知识点。从“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中可知,汉初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分封,汉代吸取秦亡之教训,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国并行。1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及材料“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所以应选A。12【答案】B【解析】据表格中的信息,两宋和明清时期一部分官员出身于平民及贫寒家庭,这反映了
14、科举制度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项符合题意;A项与表格主旨不符,C、D两项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13【答案】B【解析】“遇到了君主有过”,官员“也可冒死直谏”,这有利于谏正皇帝的过失,故选B项;封建君主时代,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官吏的进谏不可能削弱皇权,排除A项;C项“杜绝”过于夸大;皇帝和中央大臣之间的关系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15【答案】D【解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后出现郡国并行制,在元朝时被行省制度所代替
15、。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16【答案】A【解析】题干中“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实际上反映了军机处的人员主要是由皇帝身边的人组成,也就是皇帝的亲信等。而军机大臣并没有实权,只是跪受笔录。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B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而D项反映了军机处的影响及意义,并不是由材料直接表明的。17【答案】B【解析】明朝废丞相是由于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需要,而不是丞相制度一无是处,丞相制度在设立之初便起到牵制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等很好的作用,故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8【答案】D【解析】由“缮写谕旨”“权一归于上”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故选D。1
16、9【答案】D【解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三公九卿制出现于秦朝,A错。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先由中书省起草,再由门下省审核,方可由尚书省执行,B错。内阁设立于明成祖,C错。所以选D项。20【答案】C【解析】题干所提及的造成民众贫穷、愚昧的不是科举制、郡县制,更不是分封制,而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集权,长期以来,封建君主专制集权造成了中国百姓的贫穷、愚昧,也为这一制度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条件。二、非选择题21(1)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2)不能。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 22.(1)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 (2)科举制.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如答到促进文化发展也可给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