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对应学生用书P36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芜湖市质检)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没收官僚资本 B土地改革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表格旨在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反映了我国钢铁生产和发电量极其落后,说明新中国刚成立时,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为此我国在“一五”计划中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2(2011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
2、伟大胜利”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答案】B【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2011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A B C D【答案】A【解析】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
3、经济,到1952年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基本好转。而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则是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4(2011广东省湛江市模拟)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狂热”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抗美援朝”胜利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史实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党犯了“左”倾错误
4、。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5(2011惠州市模拟)“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A1950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答案】C【解析】本题的干扰项为D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民的发展,但并不足以在1979年产生题中民歌反映的现象。故C项为最佳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6(2012温州市模拟)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
5、结论,其中正确的是()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195719505164.0419.61189.3195820000196.9477.01563.1195917000170.9410.41214.7196014350106.3194.1985.519611475080.0181.4506.5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农业生产领域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C【解析
6、】本题考查根据所给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错在“产量在持续下降”;B项中“文革”开始于1966年;D项中“八字方针”提出于1960年冬。7(2010广州一模)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答案】B【解析】1958年开始,由于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在1961年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是调整国
7、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实现农、重、轻的协调发展,以克服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严重困难。8(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B从国营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C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D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9(2011惠州市高考模拟)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图3图1:农民在分配土地图2
8、: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图3: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改变了经营方式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保护了农民利益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答案】A【解析】图1反映的是农村中的土地改革,图2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图3是1978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考查的是其共性,可用排除法解答。B、C两项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该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个土地政策强调的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排除。10(2011莆田市高三质检)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问题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A【解析】确立了改革开放于1978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于195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20年;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1992年十四大提出。11(201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建国后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票证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至90年代初取消。对这一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条件B促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D反映了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注意抓住关键词“不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票证制度命运的演变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无关。1
10、2(2011聊城市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分若干部分展示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下列四个部分按正确顺序排列应是()改革开放奋斗创业世纪跨越科学发展A BC D【答案】D【解析】“奋斗创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是1978年后,“世纪跨越”是世纪之交,“科学发展”是当前。以下是6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CCTV现场直播解说词: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分为“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美好未来”七个部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0安徽省蚌埠市
11、三模)为实现工业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不是先前工业化国家的足迹(西欧中心主义),而是走它自己的时代的道路熊彼特把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英国产业革命结束在1842年,而把自此至1897年作为“蒸汽和钢铁时代”。由于这两个年份恰好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这些新式产业的出现自然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但是,“机船矿路”路线的形成却不是西方的意思。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
12、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材料三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13、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6分)与西方工业化发展历程相比,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有何特点?(6分)(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4分)(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国际因素。(6分)【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扩展的影响;封建统治者面临着内忧外患,洋务派形成:“向西方学习”新思
14、想萌发的影响。特点:途径是由重工业到轻工业;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没有经历原始资本积累,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设备、技术严重依赖国外;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顽固势力的阻碍。(可任答三点)(2)措施: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变化:由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效益和质量。国际因素:20世纪50年代:“冷战”及两极格局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威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发展。14(2010辽宁省沈阳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
15、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19852006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材料二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
16、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亿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材料三目前在中国4.8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其中大专以上的只占到2.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仍占88%,从总体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1994年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因素质太低而被遣返的占24.2%。“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课题组材料四2010年春节刚过,珠三角企业出现了新一轮“民工荒”。长三角、
17、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面临着“民工荒”的困扰。3月10日上午9点30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集体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现在很多媒体有这样一个报道,很多地方出现了“民工荒”,在我们的报道中,很多农民工也向我们反映,他们到城里找不到工作,您认为这样的矛盾怎样解决?人民网材料五日本工业经济腾飞过程中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和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规定在10年内要将农村中农户总数的60%转移到非农方面,同时计划由国家补贴利息,向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这一规定促使农业现代化,改变原有的农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使40%的
18、农村适龄青年跨进了大学校园。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农村推行了一套职业训练制度,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摘自农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农村劳动力自身存在的不足。(7分)(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借鉴日本经验解决我国“民工荒”的问题。(7分)【答案】(1)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和工矿就业。19581960: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19781984: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非农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19852006: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2)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空间小。(3)利用国家权力通过立法和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规划和指导。普及高中教育和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