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918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1页
2013年高一历史精品课件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心灵之约 我从小在苦水中长大,当过杂役,受过别人的凌辱。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新生活。从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那里我知道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后来我参加了红军。在一次激战中,我的头部受了重伤,但我最终战胜了死亡活了下来。出院后,我不能重返前线,只好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我就是国家的主人,工作虽然紧张艰苦,但我内心充满激情,我为劳动高兴,我真心支持不劳动不得食的政策规定。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并且入了党。由于我的伤势影响加上过度劳动的原因,1927年,我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但严重的疾病束缚得住我的肉体,却束缚不

2、了我的精神。在病床上我找到了“归队”的力量。我要用文学创作的武器开始我的新生活。我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的未来会一片光明,我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建立了怎样的模式?这种模式对苏联有何影响?日后又是如何改革的?结果怎么样?历史特征 本单元概述了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至1991年苏联解体这段历史。十月革命后,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

3、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二战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结果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本段历史突出了在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难历程,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等人在不同时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高考聚焦 学习本单元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注意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基本历程,认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二是注意“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三是注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四是注意运用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三维目标【

4、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目标分解】重点 掌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难点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及其评价。情境设疑 列宁和斯大林是苏联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925年12月、1927年底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十五大分别决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实行农业集体化。1929年底,斯大林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在几年

5、之内全盘实现农业集体化,个体农民变成了集体农庄成员,农业成为直接听从党政机关指挥的部门。这些变化使城市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不仅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采用行政命令和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使得苏联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矛盾重重,严重阻碍了日后苏联经济的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谁领导进行的?分别是哪次大会作出的决定?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有何突出特点?基础梳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不 甘 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

6、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中。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战胜敌人,巩固政权。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物力、财力 3内容(1)实行。(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取消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等。4特点:兼有和两大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结果:19191920年,在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党自由贸易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党继续执行政 策,引 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战

7、时共产主义”第十次 3主要内容(1)在农业方面:以代 替 余 粮 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2)在工业方面: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的 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粮食税租让(3)在贸易方面:改变国家垄断的做法,恢复和商品交换。(4)在分配方面:废除制。4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货币流通实物分配1925 三、“斯大林模式”1苏联建立:1922年底,由、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

8、立,简称“苏联”。2“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4年初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俄罗斯联邦列宁(2)形成 a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的 方 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b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3意义(1)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2)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

9、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3)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国家从农民那里取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3)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斯大林模式”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以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 重点透析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主要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2)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3)取消一

10、切商品贸易;(4)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5)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用于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这是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例1】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是()A调动了工农群众的积极性 B战胜了德国组织的进攻 C集中了全国力量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D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途径【解

11、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革命刚刚成功,面临着国内反动势力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军事压力和濒于崩溃的国内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实施的,结果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政权。结合政策内容,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答案】C 二、“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如何评价 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的“新”之所在。2评价:(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

12、21年春天的经济政治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例2】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解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把苏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奠

13、定基础,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为脱离苏俄国情,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失败。A、C、D三项是某一侧面的目的和原因,通过“新经济政策”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才是其根本目的所在。【答案】B 难点阐释 关于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建设初期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该模式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践踏。该模式的缺点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使人们的积极性无法充分

14、发挥,各种矛盾逐步积累、激化,导致斯大林逝世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变动最终导致苏联的崩溃和解体。斯大林模式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是照搬斯大林模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在建国初期搞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许多做法,结果走了很长的一段弯路。斯大林模式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经济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永远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例3】对斯大林模式评价不正确的是()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

15、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解析】斯大林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不利。【答案】D 知识升华 中俄两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农业政策的调整及其认识 1中国的农业政策调整(1)土地改革使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土地改革中实行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2)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3)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

16、义公有制的转变。2苏俄(苏联)的农业政策调整(1)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军事上的胜利,但经济发展有限,引起农民的暴动。(3)“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允许自由贸易,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赁土地和雇佣劳工。但因通货膨胀,农民售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4)1927年农业集体化政策通过,实行大规模集体经济,取消“新经济政策”。1928年,斯大林采取强制措施对待富农,实行消灭富农政策;使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苏俄(苏联)农业政策问题所在 不切合本国国情,损害

17、农民利益。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不尊重价值规律,不尊重自然规律。【例4】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实现 C农、轻、重协调发展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解析】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济政策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归纳出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在牺牲农业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选项中,A项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内容之一,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体制,A、C、D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 典例剖析【典例1】下列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

18、全部收归国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解析】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而固定的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D 新题研习【典例2】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答案

19、】B 教材知识拓展“无产阶级国家只要不改变本质,在一定限度内,在国家调节(监察、监督、规定形式和手续等)私营商业和私人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是可以允许贸易自由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竞赛”。国家资本主义将会是我们的救星,如果我们俄国有了国家资本主义,那么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就会很容易,就会很有把握。因为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的、有计划和监督的、社会化的,而我们正好缺少这些。如果俄国实现了国家资本主义,它就是“四分之三的社会主义”了。列宁选集 历史观点争鸣【情景模拟】学完本课,郝蕾对苏俄1921年初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到底是一种“即兴

20、之作还是有其理论渊源”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登录某历史论坛后,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她将几种主要观点摘录了下来。观点一:危机说。认为国内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是作为反危机纲领而出现的。观点二:新经济政策不是“应景之作”,而是有其理论基础的,是对列宁1918年春天的理论的运用和实践。观点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和临时反危机纲领的混合产物。【问题引申】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上述三种观点?【提示】观点一、二都不全面,观点三全面地总结出了新经济政策产生的根源。新经济政策不是一个偶然的产物,而是在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施行的严重弊端导致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失败后才采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