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896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浙江专用)学案:第三章 6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整合提升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有怎样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环境可能带来哪些影响?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3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4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否对土壤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什么?其分异基础是什么?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什么?其分异基础是什么?3垂直分异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有什么样的关系?4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因素有哪些?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材P67活动教材P68活动1可以。

2、从材料中可知,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恐龙因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绝。2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全世界感兴趣的问题,除上面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之外,仍有各种不同的假设:认为这与中生代末期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植物等条件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或者认为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恐龙本身的蜕化、流行病等有关。总之,恐龙的灭绝与其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密切制约它的外在因素(周围环境)有关。例如,恐龙为适应环境向特定方向迅

3、速发展,但中生代的地形、气候多变,而且植物的盛衰与恐龙生活的习性形成重要矛盾,导致其最后灭绝。教材P69活动对某家工矿企业进行调查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该企业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二是该企业排放废弃物数量的多少;三是该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P70活动答案略(结合实际回答)。教材P71活动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2只要在土堆上放置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水冲走。3保护斜坡上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4.教材P73活动1.区别:成土

4、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不具备肥力特征,与土壤有本质区别。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2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土壤层较厚,但热带荒漠带因为降水少,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较薄;温带湿润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风化壳较厚,发育的土壤层较厚;干旱和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层较薄。教材P75活动(上)1.水稻土是人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

5、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黏重的土壤质地,以利于蓄水种稻。2人类活动破坏植被、过度开垦、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无防护措施的基本建设工程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教材P75活动(下)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给地表。通过这种物

6、质循环,促成了土壤肥力的形成。2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冲积土发育程度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也较好。3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在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由风力堆积形成的。教材P77活动各个地区往往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多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关。要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措施,真正做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

7、的差异性教材P78活动1.从“合成卫星影像所显示的地球表层差异性”图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自然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等。森林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稀树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2教材图38中的箭头所指示的自然带自下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3各自然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如教材图38中的热带稀树草原带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河谷地带与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河谷地带水源充足,草类茂盛,是动物良好的栖息地。教材P79活动

8、1.从海南岛到漠河的景观变化,反映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因为各地景观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2影响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教材P80活动1.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更替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举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变化方向热量非洲沿20E经线从赤道向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变化方向水分亚欧大陆中纬地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2.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经线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由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依次更替,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热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3从欧洲西海岸出发

9、,沿北纬40纬线向东前进,自然景观由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依次更替,呈现出明显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降低。教材P81活动1.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了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该山体出现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冰雪的变化现象。2(1)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阳坡热量丰富;迎风坡降水量大。(2)珠穆朗玛峰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大,因为南坡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3)珠穆朗玛峰南坡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北坡低。教材P82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较小尺度的地域范围内

10、,由于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自然景观出现明显的差异现象,就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教材P84活动图313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带景观,出现在25N35N的大陆东岸。植被多常绿阔叶林,土壤以红壤为主,有竹、杉、香樟、楠木、柑橘、油茶等经济林木。图314为寒带冻原自然带景观,植物以苔藓为主,土壤多冰沼土。教材P8586活动1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该地所属的自然带、气候类型及特点、植被类型及主要树种、土壤类型、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所占比重等。2如认为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合理,进行评价时应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效益,二是如

11、何实现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如认为当地土地利用现状不合理,提出改进建议应说明土地利用方式怎样变化,并说明变化后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是图中哪个箭头起到的关键作用()ABC D2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该地绿洲的形成与水文有关。第2题,从描述上看可知两地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气候

12、造成的。答案:1.A2.D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34题。3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 BC D4根据图中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解析:第3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是古生代的生物,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第4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史。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

13、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答案:3.A4.B读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回答56题。5地典型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6以下能体现自然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A从地到地 B从地到地C从地到地 D从地到地解析:第5题,综合分析图中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以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和对应的植被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和荒漠,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

14、林。第6题,从地到地的植被由森林过渡为草原和荒漠,能够明显地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5.B6.A“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完成78题。7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

15、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8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 BC D解析:第7题,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第8题,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7.

16、C8.A读下图,回答910题。9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光照 D海拔10图中植被由A到B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第9题,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是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第10题,图中植被由A处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B处的温带荒漠,这种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9.B10.A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图中三地的自然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

17、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12图中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第11题,图中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稀树草原带,但是因海拔高形成的;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第12题,图中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11.A12.C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1314题。13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是()A地形平坦 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14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邯郸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A华南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

18、律B西北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西藏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华北地区垂直分异规律解析:第13题,该地植物矮小,却有发达的根系,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第14题,此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为西北地区,邯郸到西北地区体现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13.C14.B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1516题。15从图甲图乙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6上题体现的分异规律的典型分布地区是()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解析:森林草原荒

19、漠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分布典型。答案:15.B16.B读南北美洲森林与热带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17图例代表的森林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8导致太平洋沿岸自然带景观呈南北狭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地形B洋流、热量C热量、水分D地形、洋流解析:第17题,图中依次表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故选C。第18题,在太平洋沿岸自然带景观呈南北狭长延伸,其中热带荒漠和北半球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表现最为明显,主要影响因素一是洋流的作用,二是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直逼海岸。

20、答案:17.C18.D19下图为某山体自然带垂直变化示意图,关于该山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为阴坡 B位于北半球C位于南半球 D北坡为阳坡解析:选B。该山体同一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高于北坡,故南坡为阳坡,该山体位于北半球。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下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m)。读图完成2021题。20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21图中海拔2 1003 000 m的高度为云杉林,其成因为()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山

21、谷风的影响,多夜雨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解析:第20题,在不同海拔高度出现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C正确。第21题,该山地应该为天山山脉,天山北坡2 1003 000 m的高度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有云杉林分布,B正确。答案:20.C21.B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哪个环节()A BC D23为维持环节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C保护热带雨林 D退耕还湖解析:第22题,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的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的CO2,A项正确。第23题,环节表示

22、的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来降低CO2含量,热带雨林的这一作用最显著,因此要保护热带雨林,C项正确。答案:22.A23.C下图为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读图完成2425题。24影响该山地西坡山麓自然带分布复杂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地形 D洋流25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西坡处低山地区适宜发展茶树种植业B西坡所处地区适宜发展游牧业C自然带的分布上限西坡均高于东坡D东坡处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解析:第24题,结合纬度跨度达60、主要位于南半球等信息,可判断该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图中显示西坡比东坡多了两个自然带,可判断这两个自然带

23、对应的气候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第25题,西坡所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以游牧业为主;东坡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位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而降水稀少。答案:24.B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疏勒南山位于青海省北部,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广泛发育并分布最集中的一条支脉。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材料二干旱地区的内流河流域生态脆弱,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流域未被人类开发以前,水资源主要消耗于天然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

24、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1)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8分)(2)疏勒河流域先后修建了昌马引水枢纽、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水利设施,有学者认为在该地区发展大型灌区弊大于利。试分析在疏勒河沿岸修建水库的弊端。(6分)解析:(1)根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从气候、水文、土壤、地貌、植被等方面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2)疏勒河流域修建水库,发展灌区,一方面会使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扩大耕地面积,过度引水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小,进而造成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答案

25、:(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多戈壁、荒漠;地表水贫乏,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植被稀少。(2)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河流下游水量减小;下游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27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4分)地地气候特征形成原因(2)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_、_,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6分)(3)气候变化带来自然带的相应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_特征,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_分异规律。(4分)

26、(4)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2分)答案:(1)地地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全年温和湿润形成原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2)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地形(3)整体性纬度地带(4)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成熟28读南美洲地形图(图1)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1中河流域为哪种陆地自然带面积分布最大的地区?河上游的植被若被破坏,将对下游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甲河段(仅考虑地球自转)_(填东或西)岸沉积明显。(6分)(2)图1中三个区域都位于沿海,但自然带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这种

27、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什么?(4分)(3)图2中时期隆起的安第斯山脉,是由_板块和_板块_(填挤压或张裂)形成的。该区域从至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征?(8分)(4)实地考察发现图2中时期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解析:(1)图1中河为亚马孙河,该流域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带;河流上游的植被若被破坏,将会导致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道淤塞等;从图1中可看出,甲河段所属河流发源于西南部山区。该河段是南北流向,向北汇入亚马孙河;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位于南半球的河流左岸侵蚀严重,右岸沉积明显,因而该河段东岸沉积明显。(2)图1中三地都位于沿海,其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种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3)图2中时期隆起的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挤压形成的;该区域从至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4)雪线高度与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等有关,该山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答案:(1)热带雨林带。泥沙淤积,河道淤塞等。东(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3)南极洲美洲挤压整体性。(4)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