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寡人之于国也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曳兵(y)鸡豚(tn)数罟(g)洿池(ku)B.宅院(zi)遗憾(hn)桑树(sng)家畜(ch)C.庠序(xing)孝悌(d)颁白(bn)绸缎(chu)D.狗彘(zh)饿莩(pio)归顺(gu)虐政(n)思路解析:A项,“洿”应读“w”;B项,“宅”应读“zhi”;C项,“悌”应读“t”。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B.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抢夺。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开仓救济百姓。思路解析:C项,“夺”,强行改变。答案:C
2、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思路解析:A项“耳”,表感叹语气,相当于“矣”;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B项“然”,代词,这样;的样子。C项“如”,动词,像;连词,如果。D项“则”,都是连词,那么。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B./C./D./思路解析:A项分类最为合理。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按照;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得以”“加以”等。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3、成第58题。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4、,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B.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得罪。思路解析:D项,“罪”,归咎,归罪。答案:D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臣之壮也,犹不如
5、人B.则移其民于河东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其无礼于晋D.材木不可胜用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思路解析:A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介词,到;介词,表比较。C项“以”,介词,凭借;介词,因为。D项“也”,陈述句的标志;判断句的标志。答案:A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
6、想表露了出来。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思路解析:D项,“终极理想”的说法是错误的,文章原文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是“王道之始也”。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思路解析:在这三句话中,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的用法:“无如”,没有像;“无望”,不要奢望;“胜食”,吃不完;“养生丧死”,养活生的埋葬死的。参考答案:(1)看看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2)大王如果知道这
7、个道理,就不要期望你的臣民比邻国多了。(3)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
8、:“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
9、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寒疾,不可以风风:吹风,受风。B.今天下地丑德齐丑:相等。C.乡党莫如齿齿:痛恨。D.吾何慊乎哉慊:不足,少。思路解析:C项,“齿”,年龄。答案:C10.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
10、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B.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C.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D.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思路解析: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君王们只喜欢用听他们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
11、人呢?”可以根据人名和虚词断开。答案:A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B.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C.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思路解析:C项,“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提及。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2)辅世长民莫如德。
12、(3)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思路解析:第一个句子:“以”,拿;“岂”,难道;“美”,好。第二个句子:“辅世”,指辅佐君王;“长民”,指管理百姓。第三个句子:“焉”,兼词,“于之”;“臣”,意动用法;“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或“统一天下”。参考答案:(1)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2)辅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3)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参考译文: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您如果来朝见,我将临朝听政,不知
13、能否让我见见您呢?”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诏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
14、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 (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
15、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吗?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吧。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 (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王,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
16、力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王)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子,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子。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三、语言表达13.仿照例句,选择合适的对象,写一段话。要求语境相符,字数大致相等,句式基本一致。【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如果有来生,要做思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选择好对象,依据例句中是“一棵树”,可以选择做一只鸟、一座山、一条河、一朵花等
17、。然后结合例句的句式特点和所选对象特征表述。答案示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跃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14.阅读下面的材料,为“鱼道”的设计点个赞。要求语言简明得体,35字以内。南水北调汉江四大工程之一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由于阻断了汉江鱼类的洄游路线,耗资1 300万元专修了一条保障下游鱼类能够顺利洄游的“鱼道”。“鱼道”长300多米、宽3米,为了分摊高达6米的落差,共分成44级,以改变水流速度并制造声响,同时装有模拟日光的照明设备,吸引洄游鱼类从下游一级一级上溯产卵。思路解析:所谓点赞,就是对上述做法给予肯定的评价,可评价的角度有“生态”“细节”“关爱”等。只要语言简明有感染力,给予正面的评价即可。答案示例:给鱼儿留一条通道,让自然多一份生机,也让我们心中留存一片美丽天地!保护生态,功在千秋,花再多的钱也值!心中有鱼,更有大爱!细节之美,缩短了我们在生态文明方面和先进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