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09MB ,
资源ID:88822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82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doc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学情调研试题(二)(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克商后,安抚股商遗民,同时任用各地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联盟基础上,还建立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的权威,甚至周王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这一做法A. 实现了对诸部族直接有效控制B. 有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观C. 确立了周天子的封建专制王权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周王室通过任用各地人才,从而表达天下为公的思想

2、,而无论王室还是诸部族都在统一的权威之下,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故选B;当时仍然是地方分权,不是“直接有效控制”,A错误;西周时期尚处于奴隶社会,封建专制王权表述不符合史实,C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错误。2.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记述出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殷周制度论A. 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 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 分封制保证了

3、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 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三则史料均论证了西周分封制在实行过程中侧重王族子弟,通过这一制度将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选项B正确;选项A在第三则材料中体现,根据孤证不立原则,可以排除A;宗法制有利于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选项C排除;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而且西周时期并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3.现代画家潘天寿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与这一创作思想相似的思想主张是A. “兼相爱,交相利”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4、伏”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道家关于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观,与福祸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出一辙,故C项符合题意;“兼相爱,交相利”为墨家思想主张,排除A项;民贵君轻为孟子民本思想,排除B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反映的是法家集权思想,排除D项。故选C4.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B. 汉代儒学的发展C. 宋明理学的兴起D. 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糅和诸子百家思想,进而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5、。其中天人感应有约束君权的一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推动了思想的统一。结合材料“对君权的限制、儒学的意识形态化”“思想一致的时代”可知是汉代儒学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处于百家争鸣时期,与思想一统相矛盾,A选项排除。宋明理学未凸显君主的意义,强调的是“理”,C选项排除。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是董仲舒是为适应汉代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从揉合“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入手,而精心炮制的一种专门为政治统一作理论解释的学说。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

6、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大一统纲常的需要,将先秦多家的相关思想改造成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忠孝”理论;适应维护和延续一统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等。5.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年份(年)168416891701售价(荷盾)807.752.32A.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B.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C.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荷

7、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茶叶在荷兰市场上数量增加,表明商业革命不断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与材料中茶叶价格下降不符;C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A. 政体亟须调整B. 西方技艺为末C. 纲常政教为本D. 不能仅学技术【答

8、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伤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所以两者都认为西方的技艺为末,B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人均是清政府的官员,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仍然要维护传统,A项错误;材料中两者的“纲常政教”是不同的,C项错误;D项是郭嵩焘的观点,错误。故选B。7.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其刺之。人之有国,

9、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A. 宣传优胜劣汰理论B. 蕴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C. 体现民族危机深重D. 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是“1903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签订,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材料教科书主要是劝导学生要爱国,要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体现了民族危机深重,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优胜劣汰理论的宣传,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平等自由的追求,D项错误。故选C。8.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2006年

10、1月25日,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表明A. 分田到户不利于农业发展B. 土地合并违背了国家政策C. 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D. 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1978年小岗村分田到户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调整,2006年合并土地是因为随着生产力发展,分田到户的做法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体制调整,C正确;分田到户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A错误;发展集体经济符合国家政策,B错误;两次土地政策调整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D错误。9.成书于公元前9世纪以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诸神既有神的特性

11、,又与人同形同性,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也许这正是诗人的理想,要按照“神”的样子塑造人:既有人性的丰满与热情,又具有“神”的力量与克制。这说明A. 神学对古希腊历史影响深远B. 人文主义精神源远流长C. 反对教会的统治任重而道远D. 神学思想禁锢社会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人文主义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智者运动,但材料表明在这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包含了大量的人文主义元素:丰满、热情、力量、克制,故B正确;材料重点论述的是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关注,而非神学的影响,A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反对教会,C错误;D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10.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文艺复

12、兴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宗教改革对人民觉悟的提高表现在A. 让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生活享受B. 使欧洲人放弃对教会的信仰C. 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D. 追求人权自由构建理性王国【答案】C【解析】【详解】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否定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信仰的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故C正确;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世生活享受,排除A;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否定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并非使欧洲人放弃对教会的信仰,排除B;启蒙运动追求人权自由构建理性王国,D错误。11.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时

13、期 流行词汇 15、16世纪 地理大发现、新教 17、18世纪 革命、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可能是A. 工厂制、社会主义B. 理性、危机C. 进化论、人文主义D. 垄断、罢工【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出现工厂等生产组织形式,工业资产阶级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选A;17、18世纪,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兴起,排除B;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排除C; 垄断出现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12.从1867年至1884年,英国进行了第二、第三次选举制度改革,使大多数成年男子拥有了普

14、选权;1885年又对国会选举中的议席分配进行了改革,使选区的分配更趋合理、完善。据此可知A. 英国大多数公民拥有选举权B. 欧美国家人民普遍享有了选举权C. 英国君主立宪制已正式确立D. 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面对垄断组织所引起的新矛盾,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选举制度和议会席位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故选D;AB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1689年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C与史实不符,排除。13.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

15、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A. 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 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资本家)政府”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为此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B项正确。材料中明显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不满,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二月革命,此时列宁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C项错误。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是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政局,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4

16、.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当内阁的意见提交给国王和议会时,就像一个人的意见一样”。这表明A. 议会民主制遭到破坏B. 内阁权力独立性增强C. 国家权力重心已转移D. 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当内阁的意见提交给国王和议会时,就像一个人的意见一样”体现了首相与内阁成员意见具有一致性,表明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故D正确;材料说明首相与内阁成员保持意见一致的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并非议会民主制遭到破坏,排除A;首相与内阁成员保持意见一致是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并非内阁权力独立性增强,排除B;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家权力重心在议会,C错误。15.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

17、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A. 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B. 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C. 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D.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信息,此时是新航路的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方殖民者疯狂屠杀印第安人,从而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减少,所以通过奴隶贸易把非洲人大量贩卖到美洲,从而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说明是世界性人口大流动的开始,A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无法表明,排除;材料是说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影响,不是对

18、殖民者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16.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草帽缏、皮货等货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售价较低。这种情况表明A. 对外贸易完全被外国控制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D. 巾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可知,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被外国控制”

19、,只是说明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A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占主体,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就被打开,D与材料不符。17.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A.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 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D.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95年以后”、“西方式的现代”等,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甲午

20、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了救亡图存掀起维新思想,选项B正确;A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不是维新思想出现的原因,排除; D项是外因不是内在的根源,排除。18.1901到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史学革命”的口号。他批判旧史学在思想内容上存在“四弊”即“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强调要“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晚清时期的“史学革命”A. 主要为重新研究中国古代史B. 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史学研究C. 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D. 是清朝末期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答案

21、】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梁启超强调实学研究要注意“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责任”及“历史担当”,这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C正确;A、B与材料无关;D与材料时间不符。【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四弊”,考查的是学生对这“四弊”的理解,读取材料的能力。19.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

22、材料所述为中英之间的战争,美法俄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之中,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是英法联合入侵;C是中日之间的战争;D涉及到美法俄等国。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强侵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的理解和掌握。20.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我军”是指()A. 湖北新军B. 工农红军C. 国民革命军D. 人民解放军【答案】C【解析

23、】【分析】【详解】“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初,农民送物资、做向导,积极配合与支援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C项正确;湖北新军进行武昌起义时,并没有得到农民的配合,A项错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工农红军和人民解放军)才诞生,BD两项错误。21.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套抗战题材纪念邮票,其设计理念经历了从“小抗战”到“大抗战”的转变。据下表可知“大抗战”的内涵主要指发行年份邮票名称1965年41毛主席在著作,42八路军东渡黄河,43人民战争胜利,44光荣参军1985年21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22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1995年81“七七”战火,82台

24、儿庄大捷,83百团大战,84敌后游击战,85芒友会师,86华侨捐献,87台湾光复,88伟大胜利2005年41全民抗战,42中流砥柱,43诺曼底登陆,44攻克柏林A.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民兵的抗战B. 全民族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配合的抗战C. 系统展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十四年抗战D. 凸显中国人民全面参战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抗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抗战邮票经历从宣传共产党抗战、国共合作抗战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配合作战,故B项符合题意;中共抗战事迹不符合“大抗战”内涵,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中国14年抗战历程,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以取得抗战

25、胜利,排除D项。故选B。22.1921年列宁指出,“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的结合为基础”,“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共同讨论,专人负责。由于不善于实行这个原则,我们每走一步都吃到苦头”。据此列宁采取的措施()A. 利用私有制发展国家经济B. 通过集体化建立共产主义C. 否定市场体制的调控功能D. 强化行政命令的管理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必须以同农民个人利益的结合为基础”体现的是列宁肯定人的私有性,主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A选项符合题意;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掀起的,B选项排除;材料肯定的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弱化政府的行政命令,CD选项排除。故

26、答案为A。23.“(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这里的“它”A. 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B. 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C.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D. 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说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故C正确;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 ,故A错误;政治

27、协商制度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故B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故D错误。24.厉以宁在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说到:“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不包括( )A.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间是1984年,选项D表述符合题意,选择D;1992年“南方

28、谈话”和十四大明确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可以作为社会转型时间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可以作为转型时间点,选项B、C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25.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理论指导”,“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然而1848年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这表明A. 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不科学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够严谨C. 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D.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

29、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可知,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预言出现了偏差,说明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严谨的体系,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 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26.1960年,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开发协会,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它的宗旨是通过

30、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这一机构的成立A. 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 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C. 抵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 扩大了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来扩大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机构是维护而非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机构的成立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非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7.1999年纽约时报发文称:当前的繁荣时期打

31、破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许多美国人渐渐相信,它就像一台永动机,每个部分都在推动其他部分继续运转,而且无限地运转下去。”这一繁荣状态主要得益于A. 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美国“新经济”现象B. 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完美结合的混合经济C.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增长模式D. 追求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的福利国家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及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兴起,美国经济继续走向繁荣,故C项正确;此时美国经济发展动力是高新技术产业,排除A项;美国并未采取混合经济模式,排除B项;福利国家制度反映了传统国家干预发展经济的模式,并非美国新的经济

32、增长模式,排除D项。故选C。28.一位西方史学家在全球文明史中写道:1750年到1914年西方社会错综复杂历史有三个主题: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工业化。二是1789年到1848年的革命年代中的政治剧变。三是西欧的制度和价值观输入到诸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移民社会中,扩展了西方文明的地理范围。对这个时期的历史可以补充的主题是A. 人文主义开始复兴B.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C.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50年到1914年也是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B项正确;人文主义开始复兴是在14到17世纪,A项错误;雅尔塔体系形成于20世纪四十年代,即

33、二战后期,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D项错误。29.下图为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记忆的延续。达利以一种所谓“愚弄和麻痹眼睛”的高超技巧描绘出了极度写实但又整体令人迷惑不解的场景。画中央的地上斜躺着的古怪动物(是鱼,是马,是人?)也没有了活力,它既让人觉得熟悉,又使人感到陌生。画中的光的关系也是一种不可理喻的状态。该画作A. 强调画面整体统一,不拘泥于细节刻画B.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同情民众悲苦处境C. 强调捕捉瞬间印象,醉心于光和色研究D. 发掘新的表现形式,重视内心自我感受【答案】D【解析】【详解】场景“极度写实”、整体令人“迷惑不解”,“光的关系”是一种“不可理喻的状态”等体现出画家

34、在发掘新的表现形式,重视内心自我感受,D项正确;画面强调的不是“整体统一”,而是不可理喻,A项错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与“古怪动物”等不符,B项错误;强调捕捉瞬间印象与“光的关系”“不可理喻”不符,C项错误。30.下图是19世纪英国画家瓦兹的一副作品希望, 画面上一个年轻女子独自一人坐在象征世界的地球上面,身体向前倾斜,低垂着头,眼睛被蒙上绷带,说明眼睛受到极度伤害,手里拿着古希腊七弦琴,也被毁坏得只剩下一根琴弦。下列作品与此画的创作风格相一致的是A. 拿破仑加冕B. 自由引导人民C. 格尔尼卡D. 伏尔加河上纤夫【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希望是19世纪瓦兹的作品,它是

35、一幅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也是浪漫主义艺术作品,故B正确;拿破仑加冕属于新古典主义作品,故A不正确;格尔尼卡是立体画派,故C不正确;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D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31.大一统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最大格局和最鲜明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一统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共同主张和要求。如孔子提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期望恢复周王朝“大一统”礼乐有序。孟子反对通过战争手段“以力服人”,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法家以君主权力的一元化为思想基点,以统治天下为政治责任。儒家较早提出“大一统”的理想,却没有找到真正实践“

36、大一统”的正确道路,其他学派则倾向于根据现实情况建立新的“大一统”秩序。战国时期以法家为主的诸家学派的共同努力,使“大一统”终于成为一种政治现实。材料二 秦制创造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以及相应的强大皇权,但秦亡于暴政。秦亡的惨烈教训,使后世执政者在施政中注意关怀民众的疾苦,从而使自秦朝断代了的民本思想得到有限回归。自汉高祖刘邦开始,汉代有为之君无不把安定民生放在关乎朝代盛衰兴亡的高度上加以考察。董仲舒在绝对维护君主权威的条件下,用“天人感应”的学说来教育与约束君主,防止因君权走向极端而导致国家政权的彻底失控。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为秦制配上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系统,创造了集修身、齐家、治

37、国、平天下为一体的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以上材料摘编自马平安走向大一统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实现“大一统”的办法,分析法家推动“大一统”成为政治现实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先秦和秦汉时期的思想史,以“古代中国走向大一统”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办法: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实行“仁政”。原因:主张加强君主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第(1)问,“办法”,据材料一信息“如孔子提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期望恢复周王朝大一统礼乐有序。孟子反对通过战争手段以

38、力服人,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概括得出: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实行“仁政”。“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法家以君主权力的一元化为思想基点,以统治天下为政治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张加强君主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第(2)问,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一、二提取材料的观点,然后围绕“古代中国走向大一统”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再次结合先秦和秦汉思想史内容进行论述即可。但是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而且有字数要求。如本题可以从古代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古代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等角度论述。32.近代英美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和妥协的艺

39、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正濒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为我们的意见极为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根据民主的奇迹、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材料二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

40、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

41、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之父们”解决三个层次问题的相应办法。(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的理解。【答案】(1)方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主权在民原则);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制衡(三权分立)(2)原因:

42、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立法提案权是总统的正当权利;国会成立特别委员会有效牵制了总统的权力。(3)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持续不断地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成效: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4)理解:适时的妥协有利于政治创新;有利于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应急问题;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一种范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结合所学从建立民主共和体制、实行联邦制及三权分立体制进行阐述。

43、(2)根据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从应对经济危机需要、总统提案权及国会牵制总统的目的进行阐述即可。(3)根据材料三“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斗争及统治妥协进行分析阐述。(4)结合上述材料从妥协智慧对政治创新、社会矛盾、解决紧急问题需要及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行阐述。33.商会作为一种为振兴资本主义而奋斗的资产阶级社团,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简明商会章程,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

44、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在辛亥革命后的15年中,特别是袁世凯政权垮台后10年中,国家政府和各党派无心和无力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2)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

45、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状态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局势。(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会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答案】(1)有利条件:清政府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不同状态:成立前:被动充当;成立后:主导和领先。国内外政治局势:民国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军阀割据严重,中央政权衰落;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控制。(3)作用:推动民主革命进程;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加速资产阶级本身现代化。【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1904年,清政府颁布简明商会章程,开始劝办商会,”可知清政府的提倡是商会发展的原因之一;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本能地担

46、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也是商会发展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也是商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可知商会成立前,资产阶级被动充当现代化的动力;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的现代化大业。” 可知商会成立后,资产阶级主动充当现代化的动力。结合辛亥革命结束后的15年的背景可知,国内主要是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军阀混战,国外局势主要是一战。(3)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本能地担起了被国家所放弃现代化大业。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

47、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可知商会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及自身发展等方面。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至四月八日(按,即5月2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在条约上盖皇帝玉玺印),无法挽回,却不收。 1899年的康南海自编年谱 康有为在(1895年)四月初七日、初八日、初九日假松筠庵进行会议,各省公车陆续到来传观。由于四月初八日光绪帝已批准条约,初九日已来人甚少,联省公车上书的行动自然中止,都察院没有拒收上书,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投。且闻

48、条约已用宝,这一活动流产了。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当时,变法面临的阻力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守旧势力。这些势力主要是现有政治体制的受益者。改革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第二,习惯势力。中国深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这种势力

49、往往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抵制和抗拒心理,一旦改革触及认定为是权威的、必须遵从的旧制度、旧秩序时他们很容易被动员参与到反对改革的队伍之中。林志友从亨廷顿改革理论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和茅海建对“公车上书”叙述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车上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材料三从哪些维度来划分戊戌变法面临的阻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戊戌变法中打击“习惯势力”的举措。【答案】(1)差异:对集会的日期和是否投递上书的叙述存在差异。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中途

50、流产,不具备左右政局的影响力。 (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维度:政治利益;传统思想文化。举措: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兴办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留学;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等。【解析】【详解】(1)差异:根据材料一中“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至四月八日(按,即5月2日)投递”,对比“四月初七日、初八日、初九日假松筠庵进行会议”,“康有为根本没有去投”等信息可知,康有为和茅海建对集会的日期和是否投递上书存在差异。影响:根据材料一中“这一活动流产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

51、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但其中途流产,不具备左右政局的影响力。(2)依据:根据材料二中“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尝试”,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新变法运动有政治要求、思想主张和思想启蒙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入手,说明近代民主革命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阻力:根据材料三中“(守旧)势力主要是现有政治体制的受益者”,“中国深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可知,其主要从政治利益、传统思想文化两个维度来划分戊戌变法面临的阻力。举措:根据所学知识,从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选派学生留学、设立译书局

52、和组织翻译外国书刊等方面,举例说明戊戌变法中打击“习惯势力”的举措。35.拿破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时期各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郑观应集中记述道:“法皇拿破仑胁迫普国,割其地大半,责偿军饷一百四十兆,驻兵普京,俟偿款清而后退,普地不许增炮台不许增兵,其挟制普国至矣。”而梁启超认为“自法皇拿破仑倡祸以后,欧洲忽生动力,因以更新”,盛赞拿破仑“率其彪悍之国民,东征西讨,卒能取威定霸,奋扬国威”。材料二 伴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的“英雄”形象亦随之遭到怀疑。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由谁来领导中国革命的发展,章太炎就早有分析。他认为:“这种伟大人物,如果

53、是华盛顿式的,那就要为中国庆幸;一旦是拿破仑式的,那就可能最终导致出现某种乱世。”中国学者蔡尔康批评袁世凯“不以拿破仑为鉴,反以拿破仑为师,易民主为君主”,二人之行为如出一辙。以上材料摘编自赵少峰拿破仑形象在中国的塑造与翻转材料三 对于拿破仑的治国才能,郭士立也不吝赞美,称其:“于是设造新律例,先正其纲纪之摧残,而后国家乃得稳当。”左胜辉拿破仑形象在中国早期的接受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和梁启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所持的不同态度及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后拿破仑形象在中国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社会因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新律例”的影

54、响。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原则有哪些。【答案】(1)郑观应否定;因为拿破仑对外征战给被占领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梁启超肯定;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推动了欧洲的进步;维护了法国的利益,推动了民族振兴。(2)变化:从“英雄”形象变为“专制”的代名词。原因: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引发民众对专制的警惕和反感。(3)影响:摧毁封建制度,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很大影响。原则:客观、公正、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解析】【详解】(1)郑观应:依据材料一中“法皇拿破仑胁迫普国其挟制普国至矣。”信息可知,郑观应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否定态度。依据材料

55、一中“割其地大半,责偿军饷一百四十兆,驻兵普京,俟偿款清而后退,普地不许增炮台不许增兵”信息可知,其原因是拿破仑对外征战给被占领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梁启超:依据材料一中“盛赞拿破仑”等信息可知,梁启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肯定态度。依据材料一中“欧洲忽生动力,因以更新”、“卒能取威定霸,奋扬国威”等信息可从推动欧洲进步、维护法国利益、推动民族振兴等方面分析其原因。(2)变化:依据材料二中“一旦是拿破仑式的,那就可能最终导致出现某种乱世。”、“不以拿破仑为鉴,反以拿破仑为师,易民主为君主”等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拿破仑形象在中国从“英雄”形象变为“专制”的代名词。原因:依据材料二中“伴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拿破仑的英雄形象亦随之遭到怀疑。”信息可得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3)影响:依据材料三中“于是设造新律例,先正其纲纪之摧残,而后国家乃得稳当。”信息结合所学从摧毁封建制度、巩固革命成果、影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等方面指出“新律例”的影响。原则: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客观、公正、全面辩证等原则。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