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70KB ,
资源ID:88799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79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符潜论考绩:“群举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应廉史,以狡猾应直言,以轻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A. 察举制弊端益暴露B. 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 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D. 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察举制的认识与理解。根据题干材料“富者乘其财力

2、,贵者随其势要”等信息,可知察举制改变了以孝、廉为选官的标准,贪得无厌、富贵者等趁机趋炎附势,导致了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孝廉的标准问题,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察举制选官制度,而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提及的是科举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理解,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1)把握到三大选官制度,即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选官制度,是从察举制里面衍生出来的,比较注重门第、血缘,是世官制的“回潮”,是

3、一种倒退;(3)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变迁,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是朝着公平与公正方向前进的,中间有一定曲折和反复。2.宋太宗化二年诏曰:“关市之和,其来旧矣征算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据材料判断宋朝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 商税总量超过农税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 商业发展不受监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业革命”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的社会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

4、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说明政府减轻商业的税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项正确;宋代时期商人社会地位的确得到一定提高,但题干信息不是在强调商人社会地位提高,而是强调商业环境的一定改善,排除A;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农业税是古代政府财政主要收入,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政策,只是不同时期抑商程度存在不同,D项明显错误,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革命”【名师点睛】关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把握到以下方面:(1)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2)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3)商品交换品种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4)出现了世界上最早

5、的纸币交子;(5)海外贸易发达等。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早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风俗画和文人画B. 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京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多描写民间风情和市井生活,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创作主体多为占据高层士大夫身份的文人士子,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形式高雅。故正确答案为A项;话本出现于宋朝,小说出现于明清时期,但是它们都迎合市民阶层,内容通俗,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高雅化”倾向

6、。B项排除;汉赋是汉朝的文学形式,唐诗是唐朝文学形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宋元以后”,且汉赋和唐诗均是高雅文化的代表。C项排除;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曲和京戏均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与题干意思不符。D项排除。【点睛】本题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例如,风俗画和文人画。4.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A.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影响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7、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求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追求更多的财富,而不是倡导节俭。再根据题干“根源”要求,可知C项属于经济方面,属于内部原因,最为根本,正确;A项属于外部客观原因,排除;B项属于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是根源,排除;D项与题干信息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5.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

8、,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已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A. 追求和平建国之路B. 被袁世凯表象迷惑C. 革命策略有合理性D. 圆满完成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 材料认为袁世凯虽然不可信,但利用袁世凯推翻满洲贵族专制统治,完成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任务,可见革命策略有合理性有其合理性,故选C;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故排除A;从孙中山的策略来看,依靠袁世凯推翻清王朝是权宜之计,并没有被袁世凯的表象所迷惑,排除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米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点睛:本题对辛亥

9、革命的失败采用新材料从而得出新认识。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一般被视作资产阶级局限性的体现,而材料则体现孙中山借袁世凯打击清王朝的革命策略。所以要结选择题的判断一定要结合材料的主旨判断。6.法国大主教国梁在法军攻北京的当天记道:“上防至共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及屋内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兵其数少也达一千五,皆持快枪”法国的这次侵略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 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 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法军攻陷北京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八国联军侵华导致辛丑条约签订,使列

10、强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故D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故没有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故A项错误;允许在华投资设厂,属于马关条约内容,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未涉及山东地区,故C项错误。故选D。7.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据此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领事裁判权“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

11、法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故正确;直接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是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故错误;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故错误;领事裁判权严重侵/犯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领事裁判权8.2016年9月4-5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G20峰会,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这表明当代中国进步深化改革开放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A

12、. B. C. D. 【答案】C【解析】据材料“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办G20峰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合作的表现,这说明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故正确;G20峰会是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与政治格局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故错误;当今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没有建立起来,故错误;G20峰会、“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都体现了中国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外交原则,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9.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以“维持现状”作为两岸关系的政策依据,模糊原本两岸强调的“九二共识”,导致两

13、岸对话和沟通机制失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此举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岛内台独势力是统一的一大障碍C. 必将导致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紧张D. 是对“一个中国”政治原则的否定【答案】A【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问题,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其前提是“一国”,任何违背“九二共识”的做法必然导致两岸关系的倒退,故BCD排除。10.“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主(独裁者)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

14、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标志着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C. 推动雅典政治进入鼎盛时期D. 易导致公民权力滥用和误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陶片放逐法往往会造成不该放逐的人被放逐,即易导致公民权力滥用和误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是雅典民主的一个明显的弊端,不是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雅典民主的弊端而非推动雅典政治进入鼎盛时期 ,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1.新航路的

15、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西班牙、英国、法国B. 意大利、法国、荷兰C. 英国、意大利、荷兰D. 两班牙、荷兰、意大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挥霍了大量的黄金而被称为“黄金的漏斗”,荷兰重视商业的发展而被称为“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失去了商路和贸易中心,而被称为“新航路的受害者”,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对应国家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对应国家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对应国家不

16、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2.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A. 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B. 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C. 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D. 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的立法权否决权,故A项正确;法官任免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不是材料主旨;D项绝对说法错误,故排除。考点:

1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1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要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一分为二,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积极性: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局限性: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13.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A. 国情认识模糊

18、,经济决策失误B. 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C. 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D. 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56年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及知识,排除。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弊端14.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

19、美苏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B. 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C. 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D. 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多数欧洲人认为,欧洲的联合将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抑制,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联合的西欧将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故选C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的联合15.1938年4月,国民党将领下达训令:“因为日军在山东省南部中部及江南地区再三惨败,军不顾将来的利害,企图急速整理补充河

20、北、山丙、山东、江南战线疲惫兵力,并尽力谋求挽回山东省南部的预势。因此我国忠勇战士,应深深认识敌军目前正在困境中全军须协力一致完成其任务,以求最大的战果,为民族独立及抗战大使命尽全力”该训令的背景是A. 军在华北战场陷入进退两难境地B. 敌后抗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C.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D. 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日本战线不知有华北,还有江南,A项排除;由“国民党将领下达训令”及训令内容可知,此事件与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关,与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无关,B项排除;1938年4月正面战场在李宗仁将领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大捷,C项正确;1938年10月广州、武汉

21、沦陷,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D项排除。16.1954年1月9,周恩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会谈外,同时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主张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大国会议以审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这表明A. 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B. 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的行列C. 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D. 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答案】D【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周恩来支持苏联的建议,主张召开国际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

22、势,故D项正确。A项错误,说法绝对;B项错误,1954年1月日内瓦会议尚未召开;C项错误,在题文中没有提及意思形态斗争。17.大利学者米兰多拉写到:“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的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否定上帝的绝对权威B. 仍然坚持上帝造人的学说C. 相信理性使人性升华D. 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

23、移能力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可知A项表述正确,排除;由“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可知B项表述正确,排除;由“你也许会蜕化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可知C项表述正确,排除;材料“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体现的是提倡人思想的自由,D项与此不符,但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概况及认识18.2018年以来美国极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美国第一,发动了一场“中美贸易战”。这说明了A. 世界经济规则完全发达国家制定B. 美国企图

24、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C. 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优势地位下降D. 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18年以来美国极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发动了一场中美贸易战”可知,其根源是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优势地位下降,本质是维护美国利益。故答案为C项;目前世界经济规则是发达国家主导制定,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贸易保护主义只会缩小世界市场,B项说法错误,排除;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应对,趋利避害,D项说法片面,排除。19.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1930年代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

25、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 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强力推动D. “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二战后英国和意大利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知识经济”是指知识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与题干无关。且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说法从消费需求、福利制度和主流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战后英国和意大利汽车

26、拥有量增长迅速的原因,解读合理,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均排除。【点睛】本题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例如,知识经济。20.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已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这一流派属于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浪漫主义产生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在创作中采用

27、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新奇别致”“深沉情感”“冷峻严肃的笔调”,可知是现代主义风格。故答案选C。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现代主义【名师点睛】本考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特别注意的角度有:(1)知识角度:掌握各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艺术特色、代表人物及典型作品。(2)能力角度:借助新史料或新情境考查文学作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3)史论角度: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变化

28、联系密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侧重于对文学发展变化背后的社会变革的考查,尤其是工业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史论意识,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考试趋向。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2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朝琅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材料二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两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

29、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摘编自美国建立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2)分析材料二中“棘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

30、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如何发展?(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答案】(1)举措: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文字;实行郡县制。(任2点,2分)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分,每点1分)(2)根源:邦联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分)解决: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2分)(3)“适当方式”:平等会谈;不可让外国插手。(2分,1点1分)发展:后又提出“一国两制”。(1分)(4)认识:国家完整统一事关国家兴衰;统一是人民共同心愿;统一是国家内政,不允许外来势力插手。(任2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试

31、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以及统一文字、实行郡县制。关于第二小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重点把握到“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等维度,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

32、是邦联制,联邦中央权力小。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787年宪法展开,实现了由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转变。(3)本问考查的是台湾问题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适当方式”,紧扣材料三信息“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等,即可把握到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的“发展”,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把握到“一国两制”即可。(4)本问主要考查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紧扣三则材料信息,把握到总体立意。可以围绕以下维度展开:统一是人民共同心愿、统一是国家内政等。所组织的

33、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况及意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进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22.1918年11月底,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怀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困感,梁启超在将百里等人陪同下前往欧洲考察,后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记录了他在欧洲所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全社会心那陷人怀疑沉畏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连怎生是好一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一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加已结结实

34、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走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厘於别国。材料二 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伸诉伸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材料三 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抄几条宪法,算立完。改一个年号,便算共和。至于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过激行动指的是什么?“过激派政府”进行的革命“历史价值”何在。(2)这次“外交失望”直接引发了什么运动?有何重大影响?(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观点。据材料并结

35、合所学知识,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辛变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状作出评述。(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H:250字左右)【答案】(1)过激行动:俄国十月革命。价值: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提供借鉴,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2)运动:五四运动。影响: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示例一:同意。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有宪法,共和政体,但整个社会内容没有变化。评述:政治上虽有民主共和的招牌,依然是独裁统治;经济上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虽有短暂的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体;思想文化方面,虽然民主共和思潮不断涌现,

36、旧的思想文化依旧根深蒂固;社会生活方面,虽然革命带来一定的变化,但旧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依然存在。实例二:不同意。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评述:政治上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经济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文化,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科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新式婚姻、扎仪、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时尚文化。【解析】【详解】(1)过激行动:根据材料“1918年11月底,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和“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一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加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结合所学知

37、识可知,这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历史价值一般可以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来分析其积极影响,其中,对当时的影响是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后世的影响是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提供借鉴,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2)运动:根据材料“一战结束,巴黎和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失望”是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民主革命的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即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表明观点

38、。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局限性;第二步是评述。根据所学知识,如选择反对观点,论证时重点突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选择赞同观点,论证时回答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在论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下面以示例一为例说明:第一步是表态和明确指出观点。根据材料“至于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态度和观点是同意。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有宪法,共和政体,但整个社会的内容没有变化。第二步是评述。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限,强调其局限性。即政治独裁统治、自然经济仍占据主体、旧思想文化、旧社会习俗。23.17世纪英国在光荣

39、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于中运行,随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效力英国位继承法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

40、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思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分聪明,曾经对专制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掌了钥匙。阎照样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

41、趋向。【答案】(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胜利;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妥协。意义: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确立。(2)理念:主权在民;法律至上。关系:继承与发展。(3)权力:部分立法权;控制内阁,掌握行政权。推进:1832年议会改革。(4)基本趋向: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立宪体制不断完善。【解析】试题分析:(1)对于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可以依据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标志以及国王与议会之间妥协的角度来概括归纳答案,从而回答出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对于权利法案的重要意义,可以结合所学,从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

42、权力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角度回答。本小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阅读材料,提炼材料中的信息点尤为重要。(2)文件体现的重要民主理念,可以依据材料二中“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的信息来概括“理念”;材料一、二之间的关系,可以依据材料一中权利法案颁布以及材料二中法律之上的角度来概括“关系”。概括时应紧扣材料的关键信息点总结归纳。(3)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可以依据材料三中“享有立法的理由,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的信息来概括“国王的权力;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可以依据所学英

43、国工业革命后议会改革的知识内容来思考作答。(4)三则材料主要论述的是英国政体演进的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内容并结合材料中如何完善君主立宪制,可以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及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议会改革等角度思考,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概括作答。考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和完善【名师点睛】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

44、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如本大题中的第一小题,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和这一法案的重要意义,均必须根据所学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24.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认为:新文化的先驱者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截然对立的位置,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

45、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纠缠有旧思潮对新思潮的孕育,也有对新思潮的遏制。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两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两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择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请回答:(1)据

46、材料一,概括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特点。(2)试从材料二中“离异”的角度,概述18401919年的中国历史的进化轨迹。(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张岂之的观点。【答案】(1)原因:中国社会危机;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特点:具有实践性(或工具性);新旧思潮具有交叉性(或继承性);具有理想性(或进步性)。(2)离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说明:特点:向西方学习,以民主和科

47、学为旗帜;对中西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促进了文化转型,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可知其原因是中国社会危机;根据材料“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可知其原因是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特点:根据材料“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具有实践性(或

48、工具性);根据材料“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新旧思潮具有交叉性(或继承性);根据材料“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具有理想性(或进步性)。(2)离异:对传统文化的“离异”,反过来就是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的过程。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后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其中,器物方面是洋务运动,制度方面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方面是新文化运动。(3)说明:首先应明确观点,即张岂之认为:新文化的先驱者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中西文化兼收并

49、蓄。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说明上述观点。其中,特点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向西方学习,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符合观点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其特点对中西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符合观点要求;影响方面,可以紧扣中西方文化兼收并蓄要求,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方面来说明。对当时方面,从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民族觉悟回答;对后世方面,从文化转型方面回答。25.调整农业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

50、”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为了保证参加限产者享受“平价”,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材料二 1936年,最高法院的判决使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失效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材料三 在20世纪以前,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美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并不高罗斯福政府为了推动电力在农村的普及,颁布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和农村电气化法.为了配合农村电气化法,国会还通过了电力合作社团体法农村

51、电气化管理局利用政府资金,为农村电力合作社发放低息、长期贷款,年利息低至2%,期限可达25-35年。以上材料均摘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你认为农业调整法存在什么问题?(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36年美国通过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与材料一农业调整法相比,在策略上有什么调整?(3)材料三中美国政府的举措对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综合三则材料分析,罗斯福政府应对农业危机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下令销毁农作物和牲畜的做法是不道德的。(2分)(2)意图:限制农作物产量,维护、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复苏;(2分)调整:以保护农业生

52、产环境为借口。(2分)(3)意义:促进美国农业电气化,有利于农业发展;(2分)特点:加强国家对农业干预;通过立法保障农业发展。(2分)【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所述农业调整法为了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下令销毁剩余农产品,限制粮食生产,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企业大量破产,导致工人大量失业,失业工人整天处于饥饿状态,饱受饥饿之苦,故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2)材料所说的消耗地力的作物生产,实际上是指粮食作物的生产,而增加地力的生产指的是畜牧业,可见其政策是要限制农作物的生产,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促进农业的发展,但与材料一的不同在于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为借口,以减少改革的阻力。(3)材料“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利用政府资金,为农村电力合作社发放低息、长期贷款,年利息低至2%,期限可达2535年。”的举措促进了农村的电气化,随着农村电气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中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干预,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和指导农业生产。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