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城市建成区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通常是A. 住宅用地B. 商业用地C. 工业用地D. 绿化用地【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回答。【详解】在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各项土地利用类型中,比例占最大的是住宅用地。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低,属于基础知识题型,根据所记知识直接选择即
2、可。下图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a区域最有可能是A. 大型仓储、批发市场B. 公园、疗养院C. 中高级住宅区D. 中心商务区3. 关于三个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区域工业污染最严重B. 常住人口密度最大的是bC. 地价最高的是cD. 城市高层建筑最为密集的是c【答案】2. D 3. B【解析】【分析】1.斜线区代表商业,a区域商业占比最大,最可能是商业区。2.根据图示可知,b区域住宅占比最高,可能是住宅区,故常住人口密度最大。【2题详解】读图可知a距离市中心最近,商业和办公用地占比重最大,地价高,适宜发展中心商务区,故D正确;大型批发零售市场,一
3、般位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中环境相对好,基础设施完的堿郊地区;疗养院应位于远离堿市、环境较好的地方。故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三个区域中,b区域以住宅用地为主,因此常住人口最多,故B正确。c区域以工业用地为主,因此工业污染最严重。故A错误。a距离市中心最近,以商业用地为主,因此地价最高,商业活动最为繁荣。故C、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看清图例和柱状图代表的信息,再结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相关知识回答。下图示意某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e区域通常是A. 中心商务区B. 批发与轻工业区C. 低级
4、住宅区D. 高级住宅区5. 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A. 扇形模式B. 同心圆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生态城市【答案】4. D 5.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应用。1.判断e功能区域要参考周围的配套设施和分布特点,根据图示特征判断。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布是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4题详解】e分布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远离铁路和工业区,远离中心区,位于城区边缘,环境优美,故判断为高级住宅区。故D正确;中心商务区应布局在市中心区;批发与轻工业区应布局在交通便捷地区,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低级住宅区都位于工业区附近,故选D。【5题详解】图示城
5、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工业区沿铁路延伸,其他功能区呈放射状向外辐射,判断为扇形模式。故A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低,城市功能区要根据它与周围环境的相关性判断,不能单看其所在的位置。6.北京的市中心(故宫所在地)没有成为中心商务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经济B. 环境C. 政治D. 历史【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北京是我国首都,其城市规划有很强的特殊性,历史因素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解】北京的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为皇帝工作生活区,所以故宫虽然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故D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
6、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判断。下图为“我国1990年2015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A. 商业用地B. 工业用地C. 政府机关用地D. 居住用地8. 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 地应建设成高级住宅区C. K滨河地带宜建设开放式公园D. 地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答案】7. B 8.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城市地域结构。【7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区远离市中心,在环城路范围之外,位于河流的下游方向且人口密度变化较小;商业用地需要接近市中心以靠近市场;政府机关用地要方便居民到此办理事务,
7、也不能离市中心太远;居住用地的人口密度变化应该最大。由此可判断区是工业用地。选B正确。【8题详解】从图中看出各区域人口密度多为增加的趋势,所以该市总人口明显增加;区在环城路附近,偏离市中心,商业服务等级较低、种类较少;K滨河带在市中心区,适宜建开放式公园;区位于内环路附近,人口密集,交通量大,环境质量较差,不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所要求的区位。选C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读图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图示信息,再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图中能正确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指标的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占的比重D
8、. 城市经济快速壮大10. 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政策B. 社会生产力发展C. 农村人口过剩D. 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答案】9. B 10.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城市化的根本原因。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范围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等。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主要的标志。【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时间推移,北京市城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故B正确;图中看不出人口数量变化和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也不能反映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故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
9、力,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就吸引的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也不断向郊区扩展,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故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故B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导出城市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下图是“某国家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阶段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是A. 初期B. 中期C. 后期D. “逆城市化”12. 阶段出现的城市人口变动现象,主要的原因是A. 城市经济的不断衰退B. 城市环境不断恶化C. 轨道交通、立体交通的发展D. 乡村经济发展赶超城市【答案】11. D
10、12.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问题产生原因。1.阶段城市正向郊区扩展,属于加速阶段的特征。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区人口向乡村和小城市迁移的现象,因为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方向相反,故称为逆城市化。2.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促使部分城市居民向郊区或小城市迁移,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11题详解】据图可知,阶段I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与城市化的人口移动方向相反,市中心人口向城市周边的乡村和小镇流动,所以判断为“逆城市化”,故D正确。【12题详解】阶段反映人口由市区向乡村和小城镇地区转移,为逆城市化的反映。逆城市化的原因有:一是
1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和小城镇地区环境优美。二是乡村、小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故B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两幅图示所代表的城市化进程,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该题组。下图为“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3. 读图判断,该市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 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 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4. 依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测该市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12、答案】13. D 14.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城市化进程分析。1.本题通过图示数据计算可得出正确答案。2.读图计算可知,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故该地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13题详解】根据图分析人口迁移情况,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A项的叙述错误;“城市边缘区和远郊区”应为人口净迁出区,B错误; “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远没有中心区多,C项错误;通过读图比较可知,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中心区,与图示信息不符,故A错误;城市“空心化”现象是逆城市化的表现,人口由城市迁向农村或其他城市,材料仅反映城市内各圈层的人口迁
13、移,不能判断为逆城市化,也无法判断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故CD错误。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故可以判断为郊区城市化。故B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读取和计算图示信息,回顾城市化进程相关知识。下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A. a阶段B. b阶段C. c 阶段D. 后c的阶段16. 下列有关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快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 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减缓D. 大城市市中心人口、产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答案】15. B 16. C【解析】
14、【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差异。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2.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很高,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a阶段为城市化初期阶段,b阶段为城市化中期阶段,c阶段为城市化后期阶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中期加速阶段,B正确。【16题详解】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慢,A错误;郊区城市化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出现的现象,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B错误;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并且注重环境保护,缓解了交通拥挤,环
15、境恶化等问题,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熟练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即可解答本题。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丙地土地租金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 位于市中心B. 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C.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D. 大学和研究院(所)聚集地18. 据图判断,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B. 土地租金高C. 交通通达度高D. 处在人口密集区【答案】17. B 18.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和读图能力。影响城市地租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越便利,距
16、离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中心商务区简称CBD,往往位于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人流密集。【17题详解】据图可知,丙地不在市中心,地价高的原因只可能是交通通达度高,可能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故A错误,B正确;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大学和研究院(所)聚集地都不是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交通运输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心商务区往往位于市中心,处于多条交通的交汇处,通达度高,这是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C正确;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和土地租金高不是中心商务区的区位条件,即AB错误;中心商务区不是城市人口最密集区,住宅区是城市人口最密集区,则人口密集区也不是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
17、势,即D错,所以选C。【点睛】本题难度低,考查基本原理和概念,比较简单,容易解答。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 地下水位上升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 蒸发量增加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0.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生活用水量增加B. 植被覆盖率增加C. 地表水下渗减少D. 城市热岛效应21.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下列做法最切合实际的是A. 建立城市洒水制度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兴修给、排水工程D. 大力发展城市绿化【答案】19. D 20. C 21. D【解析】【分析】本题
18、考查水循环、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城市化建设使硬化路面增多,地表水下渗减少,使地表径流大量进入河流,使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加剧洪涝几率。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9题详解】读图可知:城市建设后,路面硬化,降水时,下渗减少,那么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汛期洪峰流量加大,蒸发量减少。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绿地减少,为水泥、柏油等不透水地表所取代,降水后雨水多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走、或从下水道排走,下渗的雨水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少。雨水汇集
19、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到河里,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读图可知: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的变化是增加,路面硬化,导致降水下渗量减少这是根本原因。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是因地面硬化,降水时下渗减少,进而导致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地表径流增加,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城市建设容易导致水循环紊乱,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加剧洪涝灾害。建立城市洒水制度,只能减轻城市热带效应,对上述问题作用不大,A错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是为了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区,与上述问题无关,B错误;兴修给、排水工程,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化带来
20、的问题,但不符合“海绵城市”理念,C错误;绿化设施对城市可以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作用,符合海绵城市理念,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组需要熟练掌握城市化建设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解答第三小题需要理解海绵城市的定义和工作原理。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2. 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地形平坦B. 气候优越C. 距城区近D. 水源充足23. 阶段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 城市人口的减少C. 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D. 农产品过剩【答案】22. C 23. C【解
21、析】【22题详解】根据图例,阶段I以内销为主,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距城区近,靠近市场,C对。地形平坦、气候优越、水源充足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不是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A、B、D错。【23题详解】阶段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是产品转变为以外销为主。鲜花、蔬菜的保鲜要求高,需要及时、快速运输到市场,外销主要依靠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C对。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多少、农产品产量不是外销的主要原因,A、B、D错。点睛:阶段I以内销为主,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距城区近,靠近市场。鲜花、蔬菜的保鲜要求高,需要及时、快速运输到市场,外销主要依靠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和保
22、鲜技术。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水源C. 地形D. 土壤25.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有可能降低的是A. 稻田B. 鱼塘C. 果园D. 菜地、苗圃【答案】24. C 25. A【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以及读图判断能力。根据图示信息直接判断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城郊农业的典型特点是面向城市市场,经济价值较高。【24题详解】由题图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
23、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二是可以绿化,同时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再往上,坡度更陡、土层较薄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题很直观地就可以判断,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C正确。【25题详解】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般地,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点睛】本题难度低。据图示山地地形陡缓及布局情况判读
24、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及影响因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 该地区位于A. 珠江三角洲B. 太湖平原C. 东北平原D. 新疆绿洲27.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 市场需求的变化B. 科技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 气候变化、土壤的改良D.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答案】26. A 27. A【解析】【分析】1.根据农作物的地域特征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2.农业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大,尤其是具有导向意义的市场因素,变化最快。【26题详解】珠三角的基塘农业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的特点,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其主要产品的变化主要体现
25、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故A正确。【27题详解】三个阶段经营农产品的变化-蔬菜、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影响蔬菜、花卉种植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由此判断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珠三角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蔬菜、水果需求越来越大,故A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几种常见农作物的典型分布地区,必要时,它们可以作为区域定位的依据。下图为“某时期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示意图”(图中数字越大,表示农业集约化程度就越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 甲所在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季风农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乳畜业29. 在我国,适合发展上述农业
26、地域类型的地区是A. 南方荒山、草坡B. 上海等大城市的郊区C. 青藏高原草原区D. 东部河流冲积平原区【答案】28. D 29. 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其分布。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甲区域为西欧,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2.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一种集约化农业,商品率很高,主要分布于大城市周围地区。【28题详解】图示地区为西欧,根据所学知识,西欧地区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饮食习惯喜食乳畜产品,市场广阔,所以甲所在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D正确。【29题详解】大城市生活水平较高,居民对乳畜产品的
27、需求量较大,所以乳畜业主要面向城市市场,我国上海附近有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故适宜乳畜业的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较低,要了解乳畜业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必须掌握乳畜业的发展特征。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表”,完成下面小题。30. 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 季风农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混合农业31. 下列关于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市场适应性强B. 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C. 有利于合理安排农事活动D. 精耕细作,单产高32. 地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低,主要的原因是A. 农业单产低B. 人多地少,人均
28、耕地少C. 农业科技水平低D.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答案】30. C 31. D 32.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的判断。1.据图可知,地区以种植业主,且商品率高,属于商品谷物农业。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地农业地域类型,再结合其特点回答该题。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为季风农田农业。【30题详解】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低,不符合图示信息,A错误;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不符合图示信息,B错误;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符合图示信息,C正确;混合农业是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但地区种植业比重低,D错误;故选C。【31题详解】如图所示,地商品率很高,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且
29、二者比重相差不大,可以判断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市场的适应性很强,可以灵活的应对市场的变化,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混合农业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农忙时间错开,有利于合理安排农事活动,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混合农业实行轮作间作,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混合农业依赖高度的机械化操作,没有实现精耕细作,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2题详解】据图可知,地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低,判断为季风水田农业。其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生产的粮食以自给为主,有小农经营的特点。故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较低,熟练
30、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即可正确解答。解答第二小题注意抓住题干关键词“错误的是”,避免出现低级失误。棉花具有耐旱、耐盐碱、喜光照的习性。近年来,我国西北内陆的阿拉善高原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 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热量B. 土壤C. 光照D. 水分34. 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 降低运输成本B. 改善生态环境C. 适应当地的环境D. 增强产品竞争力35. 该地面对棉花种植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推广机械化可缓解的问题是A. 交通不便B. 劳动力缺乏C. 资金不足D. 土
31、地多盐碱【答案】33. A 34. D 35.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推广机械化的作用。1.“早熟”是指作物生长期短,成熟快,由此分析可得出答案。2.彩色棉、有机棉相比于普通的棉花,绿色无毒害,有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3.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很多,四个选项中的问题都有可能;具体设问角度是“机械化作业”方面: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33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因素有土壤、光照、水分、热量等,能种植早熟棉花,说明该地温度较高,四个选项能说明温度的只有A项,故A项正确。【34题详解】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棉花种
32、植需要消耗大量水源,因该地本身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会加剧水的紧缺,不合理灌溉会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对生态环境不利,所以A和B错;该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一定的,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并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错;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35题详解】阿拉善位于內蒙古西部,地广人稀,从事农业人口少,机械化作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B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根据经纬度判断阿拉善高原位于西北地区,纬度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低温期开始早,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根据时令河、沙漠等地表景观并结合该地位置可判断该地气候干旱下图为“美国本土主要农业
33、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6. 字母B所在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有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A. B. C. D. 37.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叙述正确的是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精耕细作,单产高A. B. C. D. 38. 字母C所在地成为著名的乳畜业带,最主要的原因是A. 气候多雨多雾,适合多汁牧草生长,饲料丰富B. 靠近五大湖,灌溉水源充足C. 靠近海洋,交通便利D. 人口众多,城市人口比重大,市场广阔39. A区域畜牧业比重较大。其生产对象和产品分别是A. 奶牛、牛奶及其制品B. 牛、
34、牛肉C. 养羊、羊毛D. 养羊、羊肉40.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分别种植冬小麦、春小麦,我国适合发展类似的春小麦地区是A. 三江平原B. 华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珠江三角洲【答案】36. B 37. A 38. D 39. B 40.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围绕美国农业区的分布,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中A为美国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主要饲养牛。B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C为美国东北部乳畜带,以饲养奶牛为主,面向城市市场。【36题详解】B所在区域是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干燥,故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说法错误
35、;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交通便利,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国内国际市场广阔,故正确。故选B。【37题详解】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加上美国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A正确;明显错误;故选A。【38题详解】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一种集约型畜牧业,商品率很高。图中C区域位于美国五大湖附近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人口比重大,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所以形成著名的乳畜业带,故D正确。故选D。【3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区域为美国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适合牧草生长,所以其生产对象和产品主要是牛、牛肉。故选B。【40题
36、详解】冬小麦和春小麦在我国大致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种植春小麦,以南种植冬小麦。我国适合发展图示地区类似的春小麦地区是三江平原,A正确;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主要种植冬小麦,BC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种植小麦很少,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美国农业特点为载体考查基础知识,总体难度较低。第一题宜采用排除法解答,选项明显错误,排除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美国农业区的分布及其特点。二、判断题:正确的填写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41.城市中各功能区之间通常有明确的界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往往有明确的界线,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城市中的
37、各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存在其他用地类型。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在比例较小而已。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也可能兼有其他职能。42.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很多,比如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知名度、种族和宗教等。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靠近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对工业影响最小,因为工业生产一般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所以远
38、离市中心。所以经济因素往往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详解】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价越高。故答案为: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熟记基础知识即可解答。43.城市形成的早期就会有明确功能分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发展就能形成各种功能分区。城市基本功能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详解】城市功
39、能区是在城市各项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形成之初,功能分区不完善,它的形成受自然、经济、历史、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之后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故该说法错误。【点睛】本题难度较低,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内涵和概念即可正确解答。44.加强城市规划,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变。【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详解】加强城市规划,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人地和
40、谐发展。故该说法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45.国营农场和家庭农场是中、美商品谷物农业在经营方式上的重大差异。【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本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商品谷物农业的理解。根据中美国情差异进行分析。【详解】中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三江平原,受经济体制和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是国营农场经营。而美国由于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水平很高,所以少数家庭成员即可实现大规模种植。故该说法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要从地理背景上去理解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经营方式的差异。46.农业地域的形成,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答
41、案】正确【解析】试题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根据地区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考点:农业地域类型。47.围湖造田、开垦荒地,扩大耕作面积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有效措施。【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措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解决农业缺水问题,加强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保险与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等。【详解】围湖造田、开垦荒地,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会造成水土流失、湿地萎缩、洪涝灾害加剧等问题,生态平衡被破坏,最终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故该说法错误。【点睛】本题难度低,利用地理常识即可判断对错。48
42、.大牧场放牧业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征。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主要分布气候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草场广阔,适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详解】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草原广阔的地区,世界的草原分布有温带草原和亚热带草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下的亚热带草原,所以大牧场放牧业并非只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说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故该
43、说法错误。【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易错题,考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人为大牧场放牧业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其实只要有大面积的草场,地形平坦开阔,地广人稀的地方都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49.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提高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的途径。【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季风水田农业的改进措施。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有: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低、单位面积产量高、水利工程量大等。【详解】季风水田农业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生产,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较低,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提高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该说法准确严谨,故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解答该
44、题需要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特征。50.以生产乳制品为主的乳畜业通常分布在大城市的周边。【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乳畜业的分布特点。乳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一般情况下乳畜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周围。但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也在不停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详解】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飞速发展,乳畜业也可以分布于草场优良、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的地方,不一定要紧邻市场。故该说法错误。【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容易错答成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真正理解区位因素的变化。三、综合题:(本部分共4题,共30分)。51.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例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最
45、有可能是_,你判断的理由:_。(2)图例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_,该功能区逐渐由市区向城市外围团聚,这样做的目的是_、_。除此之外,该功能区分布在此地的原因,还有可能是_。(3)有同学判断乙地是一处高级住宅区,请你说明该地成为高级住宅区的理由:_。【答案】 (1). 商业区 (2).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能带来众多的消费人群 (3). 工业区 (4).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5). 靠近铁路线,交通便捷 (6).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 (7). 位于河流上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位于城市外围、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远离闹市区和工业区(任答一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
46、能分区判断及其区位要求根据图例和所学基础知识判断即可。【详解】(1)据图可知,位于城市中心,最可能是商业区,因为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强,且市中心交通便利能带来众多的消费人群。(2)位于城市外围交通便利、靠近河流的地方,判断可能是工业区。工业区逐渐由市区向城市外围团聚,是因为外围靠近铁路线,交通便捷,比市区地价低,能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市区的环境污染。(3)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方。而乙地远离闹市区和工业区,附近有河流和交通干线通过。【点睛】本题难度较低,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区位要求是解答该题的关键。52.读图,回答问题。(1)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化水
47、平高低,不能仅看城市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看_(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读甲图,图中虚线代表的是_国家,实线代表的是_国家。(2)由图可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特点:起步_(早、晚);水平_(高、低);目前的发展速度_(快、慢)。(3)目前,我国政府采取“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的政策,其目的主要是预防_、_等城市问题出现。【答案】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发展中 (3). 发达 (4). 晚 (5). 低 (6). 快 (7). 劳动力过剩 (8).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任答二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分析
48、】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世界各地的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缓慢,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少数大城市还出现再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出现城市集聚膨胀,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问题。【详解】(1)城市化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换句话说,城市化水平就是指城市人口相对于乡村人口的权重,所以单凭人口数量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根据图示可知,虚线代表的人口数量在20世纪末超越实线,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推测虚线可能是发展中国家,而实线是发达国家。(2)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
49、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目前城市发展速度快。(3)人口大量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容易导致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所国家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化问题。【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熟记基础知识即可解答。53.下图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有A._,B._。社会经济因素中,C、D分别代表交通运输和政策,则E是_因素。(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_(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可以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加以改造。如修建塑料大棚
50、主要是改造_条件;修梯田改造的是_条件。(4)过去的20年,我市某郊区农业由原先种水稻种蔬菜种花卉、果园。这种变化主要是_因素造成的。【答案】 (1). 地形 (2). 土壤 (3). 市场 (4). 社会经济 (5). 气温(答热量、气候也可) (6). 地形 (7). 市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2)自然因素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比如市场和科技,可以所瞬息万变。(3)塑料大棚可以阻挡地面辐射散热,使大棚内增温
51、。梯田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坡度一般不超过25。(4)相比水稻,蔬菜、花卉和水果的经济效益更高,主要面向城市市场。【详解】(1)图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已经有气候和水源,并且废水废渣排入B,故B是土壤因此A是地形。根据题干可知,C、D分别代表交通运输和政策,农产品加工厂指向E,说明E代表市场。(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会发展变化的,相比之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更快。(3)塑料大棚可以提高气温,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越冬。修梯田改造的主要是地形条件。(4)蔬菜、花卉和水果主要是面向城市居民销售,城郊农业由水稻种蔬菜种花卉、果园的变化,主要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市场
52、需求量增大。【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农业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不稳定,变化较大。城郊农业的发展主导因素是市场。5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序号表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其中是_, 是_。(2)为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_、_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_,对种植水稻十分有利;不利的方面是_。(3)季风水田农业具有_、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方面的特点。季风水田农业单产高、商品率低,除了与水稻本身有关外,跟亚洲_、_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答案】 (1). 混合农业 (2). 大牧场放牧业 (3). 东亚 (4). 东南亚 (5). 夏季高温多雨,雨
53、热同期 (6). 旱涝灾害频繁 (7). 小农经营(经营规模小) (8). 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二选一) (9). 人多地少。【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定位,再分析其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2)顾名思义,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季风气候区,而世界上季风区后以亚洲最为显著。(3)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属于混合农业,位于南美洲南部的潘帕斯草原,有大面积的优质草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2)读图可知,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区,该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但是,季风气候不稳定,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3)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的特点。水稻生产的单产高是因为亚洲水稻种植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有限,加上劳动力充足,可以实现精耕细作。【点睛】本题难度低,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熟记相关内容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