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学科学案编号:16 时间: 6.16 主编:郭秀荣 审核:张俊芳 班级: 姓名:章节课题: 雨霖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2、体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学习重难点】体会本词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过程】?【看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 词人。原名 ,字 ,福建崇安人。因排行第七,世称 ,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代表作有 、 。?【看题目】雨霖铃,词牌名,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
2、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看注释】补充: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看内容】一、从整体上看,雨霖铃这首千古名词,通篇是围绕哪三个字构思的?按什么顺序展开? 二、体会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1、通过意象领会“借景抒情”(1)、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3、感?(2)、请大家思考这些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3)、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语句。2、通过具体的词句深入领会“情景交融” (1)讨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句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和词人的愁绪有何关系呢?声声慢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学习
4、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导读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
5、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 醉花阴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 、 武陵春 、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 婉约派正宗 词人。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 南唐后主李煜 和 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
6、士嫘l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 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导思1、 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
7、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词人在寻觅什么,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联系词人前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目标检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
8、误的一项是()A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南唐旧时宫女的容颜B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头绪C暮霭沉沉楚天阔 沉沉:深厚的样子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南唐都城金陵南京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 )A斜光到晓穿朱户 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下列各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4、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是实写今宵旅途中的情况:
9、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B这两句妙在景中有情。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幅画面中。C这幅画面集中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它们会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渴望团聚,言外之意心无穷。D“今宵酒醒何处”点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出现的特定时刻。离人饮酒,本为消愁,“酒醒”后再见此景,更是一番愁滋味。5、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
10、、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0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C守着窗儿,独自怎
11、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7、指出下列各意象在词中的的象征意义或作用黄花喻 。 梧桐是 的象征。雨是 的象征。 酒是 的象征。秋风渲染了一种 。8、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酒薄、
12、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义: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推开门进去,发现李处长在沙发上正襟危坐,一脸
13、的肃然,而他的对面,则是唾沫横飞的张局长。B大家都拭目以待话剧蔡元培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C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D看着自己当年的信笔涂鸦,随意,散乱,不成章法,李师曾不禁笑了。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
14、拒的诱惑。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雨霖铃答案北宋,三变,耆卿,柳七,柳屯田,雨霖铃八声甘州一、1“伤离别”,时间顺序。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之时,重在描摹情态;再写别后想想,重在刻画心理。二、(1)(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凉悲苦 (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孤寂清冷 (2)寒蝉、长亭、骤雨、兰舟、都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上片这些景物寒蝉,长亭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之景,所以为实写;下片的杨柳、晓风、残月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物,所以为虚写。(3)留恋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
15、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直接抒发词人的哀伤之情 2(1)“杨柳”和别情有关,“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经常在这个时候送别。词人这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收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2)词人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
16、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沉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声声慢答案一、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二、1.凄惨愁苦 寻寻觅觅动作 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 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 哀婉凄凉词人也许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温馨爱情,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寻觅未果,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首句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具有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叠词使用带来了音韵美。2.明写天气气候,实写内心感受,生活
17、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渊,只有借酒浇愁。酒是“愁”的象征,“淡酒”并非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愁情,自然觉得酒味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3.“旧时相识”的雁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限的悲凉。过去的雁带给她的不是接到信时的快乐,就是寄出信时的欣慰,而如今家乡沦陷了,亲友离散了,丈夫病逝了,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依旧,人已非,此时,作者更感绝望和悲哀。 4.菊花零落凋残暗示词人身心俱疲,憔悴衰老,昔日风姿一去不返,再无当年的天真烂漫和青春活力了,面对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词人深感绝望,有道不尽的凄楚。
18、“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时光难熬,希望天早点黑,可以早点睡,忘却烦恼忧愁。显示出词人内心的凄苦无法排遣,度日如年。5.梧桐材质清脆,古时常用来制作古琴,叶子硕大茂盛,落叶较早,有“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之说,因此雨打梧桐容易引起人的愁思。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一滴滴、一声声,滴进她的心坎,敲击震撼着她的心扉,不得安宁,无法解脱。秋风带来寒意,秋雨带来惆怅,落叶让人更感失落。6. 家国之痛、孀居之怨、沦落之悲、漂泊之苦。 1、解析:选B。无绪:没有心思2、C(C为设问,其余为借代)3、解析:选C。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意境”
19、,诗人为创造意境常常有意选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本题中,除C项外,A、B、D三项都与题干中的诗句一样,全部都由名词构成,几个名词的并列,描绘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创造出或优美、或悲壮、或凄凉、或冷寂的情境。4、A 非实写,是词人设想的景况,应为虚写5、D 李煜词风婉约。6、D 次第:光景、状况。7、黄花喻 女子憔悴的容颜 。 梧桐是 凄凉悲伤 的象征。雨是 哀伤愁丝 的象征。 酒是 “愁” 的象征。 秋风渲染了一种 愁情 。8.B“三杯两盏淡酒”并非实指酒少酒薄9、“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B.“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不能直接带宾语。C.“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此处与语境含义不符,且“猝不及防”多用于使动结构中。D.“信笔涂鸦”,没有多加考虑,随意写画。是动词,句中误作名词。答案A。10答案D 。A、主宾搭配不当,将“市场”改为“因素”;B、语义重复,去掉“愈发”;C、主客颠倒,“对外国人”后加入“来说”。11.参考答案:(1)帘幕无重数是写庭院之深。作者不直接说庭院到底有多深,而是用一重又一重的无数重帘幕间接表现庭院的无比幽深。(2)春既是自然之春,也指女子的芳华。本词抒发了女子感伤春天与芳华将逝、思念丈夫、连无情之物都报以深深的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