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724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级中学2018-2019(二)高二年级开学语文测试卷出卷人:师晓梦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

2、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同时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

3、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但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综上所述,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

4、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

5、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即孟子的“知人论世”法。B.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C. “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D. “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

6、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B. 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没有的。C. 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只具有平淡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D.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一定能构建起文学史的框架。B. 如

7、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可能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C. 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D. 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莫高窟的挣扎蒋方舟 人生从未如此文化苦旅过,前段时间,我重走了丝绸之路。真是苦旅,戈壁沙漠再辉煌壮丽,一成不变的景色看久了,即便是王维,也吟不出什么新的诗句。西域的入口是敦煌,僧人求法之旅从这里开始。当我在大马路上饥寒交迫接近绝望的时候,看到无尽的青黑天下压着金边

8、,有夕阳霞光的地平线处就是敦煌,当时的场景就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幕,我好激动,马上想说的是:“大师兄,你快看,那就是敦煌。”进了城,西游记里面奇诡的神秘文明,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小城,紧凑洁净,饭馆的霓虹灯闪烁。擦肩而过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场景让人有穿越之感,它仿佛又变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贯通的重镇,异国商贾云集,胡人遍布。到敦煌当然是为了看莫高窟。我去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乍一看,确实是如此,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到处都是戴着墨镜遮阳帽,满脸不耐烦地排队的旅客。人群里最大声的永远是小朋友的哭叫,都吵着要回家。 但我并没有失望,因为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

9、豪感而来的。 四百多个洞窟只开放了二十多个,看完感受最深的是: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 第一种磨难来自于自然。这里的雨少风大,强风把沙子吹到崖面。天长地久,入口处设置的窟檐逐渐磨损,失去了遮蔽阳光的功能。莫高窟高大,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 第二重磨难来自于宗教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最早是北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他们把信念附在一斧一凿里。到了11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

10、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17窟中近千年。l7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早就被洗劫,经书和佛像都已不在,只有当时藏经和尚洪辨的雕塑孤寂地守着空无一物的洞窟。第三重磨难是“不懂”。大部分洞窟中的佛像都在清朝重新修过。绝美的壁画的围簇下,往往是呆滞死板的佛像,脸被涂得红红白白,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珠是玻璃珠子,亮得又假又可疑,毫无动人之处。开放参观的洞窟里,只有隋朝修的一窟佛像从未被重塑过,三座佛像,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低眉的是弥勒,慈悲带笑,婉约悲悯至极。窟顶是直坠而下的飞天,飞天总是成双的。窟壁四周是撒满金粉的千佛像,现在金粉金箔脱落了大半。在这样的洞窟前,人一进去就有下跪的欲望出于对美的诚

11、惶诚恐。第四重磨难是“不惜”。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历史上真实的王道士,虽然不懂,但是他爱惜。他先是看到官府在运输他至爱的经书时造成破损,看到送给当地官员的精品文物下落不明,然后他才变成了所谓的“卖国贼”。到了“文革”,当时莫高窟的48位工作人员分裂成大约l2个革命派系,成天激烈内斗,所幸他们都同意一个原则:不能碰莫高窟。据说他们为了保护莫高窟,钉死了莫高窟所有的出入口。 我想起清洗竹简上泥土的场景:当把竹简放入清洁剂中,字开始浮现,有的字开始从竹简表面脱落,像是在逃生。天下没有永恒的事物,美的文明不被发现就没有意义,可它暴露的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天

12、将降大任于斯人”一样,它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几番挣扎求生才能活下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三段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这一切让作者仿佛穿越到了过去。B“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这一句话说明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 c在写第四重磨难时,选用了两个事例,将王道士对待经书的态度和莫高窟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 D文章写了敦煌莫高窟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出了作者对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中国文化遗产前景的隐隐担忧。 5.作者游览了莫高窟,却没有在文中重点描写莫高窟的景物,这

13、是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6.作者认为“美的事物总逃不过重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美”和“磨难之间的关系。(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

14、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众所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

15、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

16、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材料二(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

17、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 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材料三(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 “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

18、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B.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

19、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B.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C.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D.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

20、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词严,更为恰当。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21、。”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

22、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

23、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B.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C.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D.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

24、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白驹之过隙”,即成语“白驹过隙”。白驹:喻指太阳;意思是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这话是庄子在知北游中说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B. “知、除、拜、仕”等是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寻蒙国恩,除臣冼马;公车特征拜郎中;学而优则仕。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有臣立功,当迁官”,意思是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C. “后普薨”,意即后来赵普去世。因为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

25、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薨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D. 太宗,古代皇帝的谥号。谥号,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等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B. 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

26、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C. 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D. 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2)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

27、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

28、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徒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徒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桃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

29、,迁徒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徒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30、是(3分)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昕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徒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20下面是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的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金秋十月,中国地质大

31、学(北京)将迎来建校60周年诞辰。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学校将以“地学摇篮六秩华章”为主题,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原北京地质学院校址),隆重举行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诚邀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特此公示,敬祈传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牟6月20日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千里之堤,渍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材料】品行 作风 选择出淤泥而不染 接孟氏之芳邻 一步一个脚印 埋头苦干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

32、明磊落 近朱者赤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毒舌”来了,不仅来的快,而且多。从金星脱口秀到奇葩说,曾经人人厌弃的毒舌,如今成了网红,成了诸多综艺节目的卖点。材料二我们生活在虚伪中太久,人们普遍患上了人际关系真相匮乏症。励志书、温情的电视剧、人与人之间过多的客套这些很有必要,但多到让人窒息,就需要毒舌来刺破沉闷的空气,打开一扇窗子。 -南方周末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 2D 3A 4D 7.B 8.C 10.B 11.D 12 A 14 B 17 B 18 B 19 C5文章并未重点写景,

33、是因为作者感觉这里和其他景区已没有什么区别,作者着重写了莫高窟经历的各种磨难,与标题中的“挣扎”相照应,丰富了文章内涵;莫高窟的现状引发作者无尽的感伤,作者便在文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和思考,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忧思。(意合即可,每个要点3分)(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思考。作者在文中第三段“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表明了作者不写这里景物的原因之一;从文章第5段的感悟“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以及第6到第11段,对莫高窟经历的四种磨难可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对莫高窟的现状的担忧。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6莫高窟中有很多珍贵的文物,代表着

34、我国佛教文化的灿烂辉煌,它千百年来经历了很多苦难,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是莫高窟残存的美仍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这残存的美更值得珍惜,更应该得到保护。美的事物是珍贵的,但它又不是永恒的,总是要经历磨难。真正的美往往不会孤立存在,它常常伴随着磨难出现。生命中的美和磨难总是在一起,共同打造着复杂而又多彩的人生。(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先结合着文本内容,概述文中莫高窟的“美”与经历的磨难,然后根据对莫高窟的残存的美与经历的磨难的感悟,联系生活现实,从美的事物与磨难之间的关系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例如,美与磨难总是在一起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言之有理即

35、可。)9 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13(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2)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删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韩王赵普做宰相。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

36、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问,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

37、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抓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

38、啊!”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

39、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15、 【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

40、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16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江山如此多娇,一时多少豪杰20 (1)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改为“华诞” (2)“光临惠顾”删掉“惠顾”(或改为“拨冗莅临”)(3)“重返我校”改为“重返母校” (4) “特此公示”改为“特此公告” (5)“敬祈传达”改为“敬祈周知”21 . 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接孟氏之芳邻,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环境选择。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好品行。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