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昌十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 B曲辕犁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答案】D考点: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时的 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 D 项。 A、 B、 C 三项出现的时间 要晚,且 C 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 除。2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
2、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答案】B考点:小农经济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从秦汉至清朝灭亡始终没有摆脱王朝更迭的简单循环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其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阻碍作用,答案选B,A C D三项是重要因素但非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3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3、【答案】A考点:闭关锁国政策。“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 都与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有关,且都有浓厚的官方色彩,A 项 最符合题意。B项无法体现;C项说法错误,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此时已经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局面不复存在;D项材料未体现。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考点:闭关锁国政策。“选择了海洋”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针对殖民扩张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
4、对外交往。A、B、C项不符合18世纪中国的情况。所以本题选D。5“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对于美洲和非洲原居民意味着灾难A B C D【答案】C考点:工业革命。汽船发明于1803年,而材料提供的是1500年前后大西洋在世界联系中的作用,时间上不合题意,所以是对上述变化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排除该项,故选C。 6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
5、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答案】D考点:新航路开辟,先进的制度、生产方式和人口迁移等在全球展开,全球各民族联系逐渐密切,全球化真正开始,故选 D。A 错在“确立”,仅仅是开始;B 错在“不复存在”;C 错在“消失殆尽” 。7电梯的出现改变了建筑的高度,改变了城市的风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853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出现了由美国人奥的斯设计的升降装置,这是电梯的前身。你知道它的动力来自于什么()A电力 B蒸汽 C石油 D畜力【答案】B考点: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综合分析
6、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时间 “1853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 A、C 两项。畜力是第一次工 业革命以前的动力,再结合图中的第三部分动力部分分析,排除 D 项。由所 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此时的主要动力来源,故选 B 项。 8“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A平等性 B扩散性 C延续性 D包容性【答案】B考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化,由英国率先进行的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向其他国家扩散,所以现
7、代化具有扩散性,B正确。9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工业文明曙光初现”喻指中国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第二世界传统农业经济”喻指中部地区尚未受到外国经
8、济侵略,自然经济依然存在,“第三世界传统的畜牧业经济”喻指西部地区是畜牧业经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故正确;根据材料反映的经济格局分布特点来看,可知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正确,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始终没有占绝对优势,故错误。本题选B。1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答案】
9、C考点:民族工业的兴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产生后又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变革,但其出现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不是其共同作用所在,且A项表述错误,B项发生在第三次热潮时期,D “第三次热潮”开始时辛亥革命已经结束。11下图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10、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答案】B考点: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化,从图片中的英文和题干中的时间可以判断B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排除;C项错在“消失殆尽”,民居应是中西结合,服装也是中西都存在,排除;D项中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排除12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答
11、案】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农业实 现社会化对巩固社会主义的决定作用,进而可推知当时已经认识到旧 有的生产形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C 项符合材料。A 项土地与农业 社会化问题、D 项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问题都未在材料中反映,排除。1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的影响C国民经济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影响【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可知,从C到D对应的时间应从19621965,此时是国民经济调整的时间,A是在1957年,B发生在1958年,C发生
12、在19621965年, D发生在19661976年。故C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14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8.9%23.2%38.8%英国13.3%28.8%41.5%美国8.0%19.8%31.1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答案】B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方式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
13、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联系本表,本题选B项,由于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各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15崔朝东教授曾说:“在各个发展阶段上,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正说明了这一点。”下列针对“两次大的自我调整”说法正确的是()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调整C调整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本质发生变化D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答案】A考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
14、能力,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如罗斯福新政、80年代的撒切尔主义等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在“全部调整”, 资本主义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也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CD项错误。16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 B
15、C D【答案】B考点:苏俄的经济政策。项的错误在于“按劳分配”,苏俄当时实行的是实物配给制,排除该项,故应选B。17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答案】B考点:苏联经济建设。抓住时间信息,可知,B项正确,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18针对20年前苏联的解体,环球时报于2011年12月26日公布了在中国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的调查结果,受访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如下看法。对此解读
16、正确的是()原 因比 例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52.7%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45.7%苏联在世界搞霸权主义,与美国军备竞赛41%西方颠覆、和平演变的结果37%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29.9%其他2.2%不知道,不好说4.9%A. 受访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没有历史根据B苏联解体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D苏联解体是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必然结果【答案】B考点: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错误、制度僵化、政治腐败、丧失民心,苏联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经济改革失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除
17、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B符合题意。19下表为1盎司黄金与美元的兑换变化表1933年1934年1973年2009年28.35美元35美元42.22美元997.8美元上述变化反映了()A美国长期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B美国操纵世界经济的能力完全丧失C美国黄金储备的持续减少D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日益丧失【答案】A考点:本题难度较大,要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结合黄金与美元兑换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美国长期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BCD说法错误。20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
18、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 B C D【答案】A考点: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是军事政治集团,体现的是冷战,是美苏对抗,不是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排除即可。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这一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这一体系是在二战后美、英、中等世界各国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故A 项正确。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产物,不属于经济领域 中的合作。21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建立的共同点是()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而是欧洲霸权丧失的产物是两极格局形成和美苏争霸激化的
19、产物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反映了欧洲统一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增强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A B C D【答案】B考点:欧共体和欧盟。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欧共体和欧盟都是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而成立的,其背景都与欧洲霸权丧失,提高欧洲国际地位有关,故正确;欧盟成立于1993年,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故错误;欧共体不是政治一体化的组织,故错误;欧共体和欧盟都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故正确;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没有正确的答案。22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
20、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区域集团化。A 项表述不合史实;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 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故B 表述不正确;图表信息无 法说明D 项;从图表看,世界各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分布极不平衡,故选C。23观察下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某型号飞机的生产网络西雅图反全球化浪潮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内地票房之王变形金刚3A图所反映的本质现象最早可追溯到新航路开辟B图表明经济全球化对
21、全球来说是一把双刃剑C图表明发达国家资本都流向发展中国家D图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根据所学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其长期控制着资本和技术优势,所以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机会更大,而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故C项表述错误,A项关于全球化的起源、B项关于全球化的辩证作用、D项关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都表述正确,故此题应该选择C项。24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市政府决定向深圳学习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有()实行多元化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吸收和利用外资充分利用过去的经济优势
22、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A BC D【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可采取排除法做。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前是一个落 后的边陲小镇,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故观点不能列入“经验”范畴。故正确选项是 C 项。25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
23、相互吸收、融合【答案】B考点:史观。从材料“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可以看出世界文明正走向统一;从材料“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可以看出未来的世界文明仍然是多元的文明。故选B。AC项都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材料未体现。第II卷(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
24、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欧洲文明扩张史序材料二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工业也开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材料三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设立“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展区,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为
25、业界搭建一个专业化、国家级、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易的商贸平台。(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精神”条件分别是什么?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材料二中的“一场更大的变动”是指什么?有何突出特点?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1)条件:工业革命、启蒙运动。(2分)影响:工业革命: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分)启蒙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弘
26、扬了人文精神。(2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工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出现垄断组织。(6分)(3)新成果:新能源、节能技术等。积极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生活;加快社会发展进步等。(只要是积极方面的,言之有理即可。)(6分)考点: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1)先根据时间回答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然后回答其影响。(2)依据“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回答第二次科技革命,并注意由第二小问的限定“工业发展”回答出工业结构和生产组织。(3)由“信息技术”回答出材料中涉及的新技术,并回答出其积极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7、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材料二“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
28、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主义成分则是主要的。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特别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们感到恐惧。当蒋介石准备发动“四一二”政变时,许多人站到了蒋介石一边。材料三江浙财团希望南京政府能够实现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取消外国企业在华的经济特权,虽然蒋介石与其有共同点,但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是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治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
29、,全国2 566家银行有1 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6分)(2)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江浙财团”。(6分)(3)联系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答案】(1)崛起因素:19世纪末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开设银行工厂,大量输出资本,刺激了江浙商人投资近代工业和金融业;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受到民族
30、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2)评价:江浙财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其成员主要是民族资本家,因而一开始就受到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具有革命性;但是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又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因而斗争又具有妥协性。这注定了它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6分)(3)受阻及瓦解原因: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及经济统治政策;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压迫(日本侵略的加剧)。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资
31、本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民族独立是实业救国的前提。(6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1)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列强的侵略刺激和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和当时的实业救国思潮等;(2)从“江浙财团”的阶级属性上分析,主要体现了大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等双重性格;(3) 分析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产阶级受到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和外国的压制,发展缓慢,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有效的发展资本主义。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行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即陶片或贝壳。人们把威胁者的名字刻在陶片
32、或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缸 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O,就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但其家人不受牵连,本人亦在流放期满后恢复公民权。材料二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请回答:(1)“陶片放逐法”是由谁确立的?其实质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涉及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所做的决定?(4分)(3)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局限性?(3分)(4)据材料谈谈其对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3分)【答案】(1)克里斯梯尼。其实质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4分)(2)抽签。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4分)(3)非公民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女性没有政治权利。(3分)(4)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应该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强化人民群众对政体的监督。(3分)考点:雅典民主制及影响。(1)旨在考查运用相关史实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联系与图片相对应的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2)在阅读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概括归纳,说明问题。(3)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要从雅典民主制的范围狭隘、方式落后和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4)此问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