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答案】A【解析】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
2、,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B政治民主化C军事科技化D文化大众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由“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AC是洋务运动;D是新文化运动。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3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
3、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改革开放和90年代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符合题意;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符合题意;都针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突破,故符合题意;但前者是反对个人崇拜,后者是冲破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思想束缚,故不符合题意,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解放邓小平理论4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
4、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康有为所处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具有软弱性、妥协性。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势头好,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再加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民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的不同命
5、运,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根源”,往往从经济角度去思考)。B项表述本身错误;其余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及要求不符合。正确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思想维新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思想的比较5为纪念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09年10月9日,即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报告厅,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陈独秀曾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
6、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A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B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等信息看出,陈独秀对民众不关心民主政治的现状不满意。为此,他要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B项正确;要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首先要启蒙民众,A项不合适;C项表述正确但不是目的;D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目的6章开沅认为: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经历了从“愤悱”到“讲画”再到“变力”的过程,认识上从情感走向理性,实践上变革的动力和力度也在逐步深化。其中“愤悱”、“讲画”、“变力”所代表的派别顺序正
7、确的是( )A顽固派/洋务派/革命派B革命派/顽固派/洋务派C洋务派/革命派/顽固派D顽固派/革命派/洋务派【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顽固派/洋务派/革命派7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共八大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
8、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选择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八大;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8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是其最早的代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是其先驱。上文两序号指的是( )A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改良主义B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C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革命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
9、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最早的代表其是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以资产阶级的立宪派等为代表。革命派和激进派不是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先驱。故答案选A。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近代化;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救国探索9201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
10、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毛泽东“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说明了他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用于指导中国农民革命运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也是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准确把握的结果,所以D符合题意。A项不是题干的主治;BC两项“全面”“全盘”说法绝对,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0“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
11、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答案】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11某次国庆游行方阵中打出了”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某人为此发表搏客,提出如下观点,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抗战胜利后,中共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是有区别的。C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毛
12、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故A错误,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包括毛泽东正确的思想以及其他共产党人正确的思想,毛泽东的思想则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毛泽东正确的思想,也包括毛泽东后期部分错误的思想,B说法正确。CD两项也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12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批判程朱理
13、学,提倡“经世致用”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思想萌发的理解。题干反映了中国人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目的是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A是古代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C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D是维新变法以来思想启蒙的重要体现。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林、魏的思想13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对中国进行深层次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 )A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B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兼容并包”C
14、全部文明与文化趋向的现代化D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所以ABD与史实不符,应该选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主张14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15、。项说法错误。均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15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 )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答案】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16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A实业救国B崇尚科学C政治共和D民族独立【答案】
16、D【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中国处于列强的不断入侵,使中国不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民族危亡不断加深,故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实业救国、崇尚科学、政治共和是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方式,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的主题民族独立17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
17、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选D。AB是国内的民族关系政策,C不属于民族观,故排除ABC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1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
18、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而题干强调的是邓小平,因此排除D项。中国本身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不存在是否加入问题,因此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南方谈话”,排除B项,因为“南方谈话”涉及社会主义本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及发展问题,因此本题只能选C,“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19、“南方谈话”。19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A“中体西用”的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是指康有为等维新派借助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外衣进行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中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派则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没有借用他人或间接
20、的方式为其主张服务,排除。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2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答案】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2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
21、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C资产阶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科技革命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科技革命也不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资产阶级的需要的确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材料的主旨并非如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及均是强调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故答案选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22孙中山说:“在国
22、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的“忠孝”思想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忠君”思想与题干相悖;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题干孙中山强调的“忠”,不是忠君,而是忠于人民、忠于国家,故C项正确;D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答案选C。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23约翰麦克李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的成败,判断标准是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
23、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个世界甚不相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C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该相互借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主要考察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社会主义理论的成败,判断标准是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可知,作者在强调社会主义理论应该与时俱进,不应一成不变。所以答案选A。其它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24、和国际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24陈东升在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中说: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列属于他所说的“天时”的是(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扩展ABCD【答案】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25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改革也是
25、解放生产力(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排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中提出的,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都对,答案为B。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二、综合题(50分)26(18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
26、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
27、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新
28、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9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答案】原因: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8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1分):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2分)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
29、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2分);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2分)评分要求:第一等(97分):观点方面:理解准确,即提及四个方面。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第二等(64分):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第三等(30)分:观点方面:不够准确。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
30、。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解析】试题分析:(1)原因,新青年创刊即1915年前后,结合所学,根据时代背景,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即可得出,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论证,据材料一中得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据材料二“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得出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
31、思主义中国化,据材料三得出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评价27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
32、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33、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指出增加的新内容。(6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2分)(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4分)【答案】(1)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扶持弱小民族,实行
34、民族自治)。(6分)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中华民族获得国际平等地位)。(2分)(2)原因: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6分)(3)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2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
35、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核心内容是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学生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可以列举: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族主义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
36、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
37、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6分)(2)材料二中标志第二次结合的文献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6分)【答案】(1)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分)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3分)(2)论十大关系(2分);邓小平理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3分);三个代表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主要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在井冈山时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