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凝(nng)结 雅(y)俗 勉(min)强 蜕(tu)变 B趋(q)势 迁(qin)就 禅(chn)宗 盛(shng)行 C耆(q)卿 两橛(ju) 嗜(sh)好 诲(hu)盗D提倡(chng) 管锥(zhu) 笼(lng)统 梵(fn)文【解析】A项,蜕,读tu。C项,嗜,读sh。D项,梵,读fn。【答案】B2下面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楼阁羡妒简陋颦蹙B斩截 深挚 涕泪 野蛮C渺小 恐惧 混乱 吞咽D唢事 炫耀 妨碍 鹦鹉【解析】唢琐。【答案】D3下列加点的词
2、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由陆毅、景甜联袂主演的电影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即将上映,近日,有网友吐槽该片片名一语中的,充满歧义,让人浮想联翩。B调解员杨国章闻讯后,当天就同另外两名调解员上山察看地界,评估林木价格,并向铁钉坪村民详细了解情况,调解人之常情,纠纷双方很快握手言和。C国家博物馆有关中医药的文物很多,但博物馆并不开设中医药主题的展览,好多中医药文物放在库里不了了之,这其实是对文物资源的浪费。D江西水泥厂负责人明确表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对于刺激下游水泥市场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公路和高铁等工程的建设。”【解析】A项,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改为“一语双关”。B项,人之常情:
3、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可改为“入情入理”。C项,不了了之: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改为“束之高阁”。D项,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政府并不只热心于通衢大道与高楼大厦,而是首先顾及偏远贫穷地区的温饱问题。B各种传媒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商品信息的有效手段,早已受到生产厂家、商家和广大消费者所青睐。C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D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还持有疑虑,这是一时难免的。我们愿意积极与他们沟通,以
4、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疏导和化解。【解析】A项,搭配不当。“并不只”与“而是”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为所青睐”“受青睐” 只能用一种结构。C项,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答案】D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1年以“诚信”为命题的高考作文,在国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_,_,_,_,_。迄今为止,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而国人的诚信情况到底如何了呢?一时间举国沸沸扬扬也拉开了国人对于“诚信”追回的大幕将国人日渐缺失的诚信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论题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莫不以诚实守信为题大做文章A BC D【解析】注重分析与前文中的“反响”相关的内容,比如“将国人日渐
5、缺失的诚信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论题”等,然后分析与之对应的“也”一句等,可以得出答案。【答案】C二、阅读鉴赏(4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读鲁滨孙漂流记(节选)伍尔夫也许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它是一部杰作,它之所以是杰作,主要是因为作者从始至终坚持他自己的透视感。为此,他处处使我们受挫,受嘲弄。让我们大体上看看本书的主题,把它和我们的先入之见加以比较。我们知道,这是写一个人在经历了多次危险和冒险之后,孤身一人被弃于一个荒岛的故事。仅仅这一暗示危险,孤独,荒岛就足以引起我们的向往,期待着在世界边缘一个遥远的地方;日出和日落;一个同人类隔绝的人,孤独地思考着社会的
6、本质和人们的奇风异俗。在翻开本书之前,也许我们就已经把期望它给我们的那种愉快模糊地勾画出来。我们读下去;读每一页我们都受到粗暴的顶撞。没有日落日出;没有寂寞,没有人。相反,只有一个大瓦罐摆在我们面前。即是说,我们得知那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主人公的名字叫鲁滨孙克罗索;他的父亲害痛风。显而易见,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态度。现实,事实,实质将支配以下整个故事。我们必须赶快彻底改变我们的勾画:大自然必须收起她那灿烂的紫色,她只是干旱和水的赏赐者;人必须贬为奋斗的自我保护的动物;上帝萎缩为行政长官,他那实在的,还有点硬的宝座,在仅仅稍高于天边的地方。我们每次出动搜寻关于这些透视的基本方位上帝,人,大自然的
7、信息,都遭到无情的常识的断然拒绝。鲁滨孙想到上帝:“有时,我告诫自己,苍天为什么这样完全毁了它的生灵但总有什么东西很快回到我身上,阻止这些想法。”上帝不存在。他想到自然,田野“装饰着野花和青草,到处都是繁茂的树林”,但是树林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庇护大量可以驯养、可以教它说话的鹦鹉。大自然不存在。他考虑他打死的人。应当马上把他们埋了,这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在太阳下曝晒,不久就会发臭”。死亡不存在。除了一个大瓦罐,什么都不存在。即是说,最后我们不得不扔掉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接受笛福自己愿意给我们的东西。6文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这个“例证”证明了什么?(3分)_【解析】结合课文内
8、容可以看出,作者列举鲁滨孙漂流记一文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从后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证明的观点就是“小说家的透视法”,由此可以得出答案。【答案】证明了小说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透视法。7“他处处使我们受挫,受嘲弄”的结果是什么?(4分)_【解析】从后文中可以找到读者阅读小说时的状态等,这就是“我们”得到的东西,即阅读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结果”指接受小说家的透视法。【答案】“我们不得不扔掉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接受笛福用“透视法”给我们展现的“现实,事实,实质”支配下的故事。8本段结尾处“接受笛福自己愿意给我们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6分)_【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到,小说家的
9、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区别,答案就是要求回答小说家的透视法使得读者有何感受的相关内容。【答案】在上帝不存在、大自然不存在、死亡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故事。9本段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有什么用意?(7分)_【解析】小说的情节体现了小说家的透视法,而读者对情节的猜想是读者透视法,而两种透视法之间是有区别的,作者概括小说情节的目的就是说明两种透视法的区别。回答问题,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答案】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人们的向往和期待,而小说的情节又是读者不能猜测到的,从而激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这样再去探讨小说家的透视法,就水到渠成了。(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
10、字,回答问题。(20分)补偿金云凌市环保局。上午,杨铭局长正埋头处理公文。办公室主任进来说,有位养鱼老汉说非得见局长不可。杨局二话不说,快步走向会客室。这是位六十开外的老汉,他忙不迭地说:“您是局长吧?您可要为我们养鱼户主持公道哇!”杨局握住老汉的手:“坐下慢慢说,发生了什么事?”老汉焦急地诉说起来:“我姓王,王浜村人,今早为鱼喂食,谁想,我养在鱼塘里的三千多尾鲢鱼,平白无故地全死了!我又急又恼地往上游查看,离鱼塘二三里地有家恒源炼染厂,那排水口排出的水黑乎乎的,有股异味。我断定是恒源厂排出的污水毒死了鱼!”说着,王老汉叹了口气,“那可是我全部的家当噢,真要了我的命啊!”事关重大,杨局立马布置
11、下属跟王老汉去现场取证,特别是恒源厂排污口的水样。杨局刚交待完工作,“笃笃”,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这人进屋,语调夸张:“杨铭兄,大局长公务繁忙呵!”来人叫费都,两人曾在同一连队同一班当兵三年,亲如兄弟。复员后,杨铭分在市环保局,费都子承父业,做了恒源厂的老板。杨局明白费都此行目的,让座敬茶:“老弟,你大老板光临,有何贵干?”“鄙厂遇上了点麻烦事。”费都耸耸肩,“你去过我那厂,下游二三里的地段有个大鱼塘,今早那养鱼老头找到厂里,非说他养的鱼死掉是我厂里排污造成的,跟我大吵一场。事后我了解了一下,原来排污口一只阀门坏了,这事还请”言下之意,无非是看在老战友情份上,高抬贵手,从中斡旋。杨局哼哼哈哈打
12、着马虎眼,客气地留费都吃饭。费都说此事未了,还是改日吧。临走,将一样东西麻利地塞在杨局办公桌抽屉里,伸出五根手指一扬,留下一句话:“密码,你手机尾号六位”还没等杨局反应过来,费都已一溜烟地离去。下午下班前,下属向杨局汇报,经调查取证,王浜村死鱼事件确为恒源厂排污所致。第二天,杨局带领下属驱车前往王浜村处理死鱼事件。一行人到了王老汉的养鱼窝棚。杨局在等费都的当儿,同王老汉聊起家常。王老汉叙说,他老伴有心脏病,不能干活,一直在家休养,家里就指望这塘鱼。就一个独子,在部队当连长当杨局得知王老汉的儿子就是当年自己当兵所在排的王排长时,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久等费都不来。杨局知他有意回避,火了,走出窝棚
13、用手机给他打电话,没好气地说:“嗳,我说老弟,你道这养鱼老汉是谁?是你爸!”顿了顿,他缓和一下口气:“就是当年你我服役时,一次投弹训练,你心一慌,把手榴弹扔在了脚边,将你扑倒在掩体里救你小命的王排长他爸!你昨天给的50000元银行卡是赔偿款吧?”杨局给了费都一个台阶,费都支吾着,杨局自顾说,“这样吧,就当是你授权委托我的!”杨局挂了电话。进窝棚,将银行卡交到了王老汉手里,说:“这是费老板对你死鱼的50000元补偿,你看能不能摆平?我责成他整改,下不为例!”(短小说2012年第9期)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反映了目前有些厂家不注重环境保护、随便排放工业废水的问
14、题,通过老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三个人的形象:局长杨铭、厂长费都和受害者王老汉。B文章在描写王老汉时使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如写王老汉告诉杨铭鱼塘情况时就使用了神态描写,“焦急”表现王老汉的心态,“叹”表现他的情感。C费都是个在商界混得如鱼得水的人,在处理污染情况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战友,可见他的精明;给老朋友送钱,可见他认定钱能摆平一切心态。D文中的“还没等杨局反应过来”一句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杨局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送钱的事情,一时不知如何处理;二是暗示杨局不会要这个钱。E王老汉的儿子虽然是没有出场的人物,但在小说结构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王老汉的儿子没有救过费都,王老汉的事情就不会这样顺
15、利解决。【解析】B项,“叹”不是神态描写。D项,“杨局以前没有遇到过这种送钱的事情”文中没有根据。E项,从前文杨局的表现和性格分析,他会处理好鱼塘事件的,而王老汉的儿子救费都只能是其中一个原因。【答案】AC11请简要概括杨铭局长的性格特征。(5分)_【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比如杨铭接待王老汉的做法可以看出杨局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对待鱼塘事件可以得出杨铭处理问题的机智等。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是:(1)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
16、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2)借助作者感情倾向分析人物性格。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答案】没有官架子,关心百姓的疾苦。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处理事情有变通精神。有感恩精神。12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照应的手法,请找出三点并做简要分析。(5分)_【解析】分析文章的照应关系要把握相关情节的前后关系问题,比如王老汉在与杨铭报告鱼塘事件时说了自家十分贫穷的问题,而后文写了杨铭看到王老汉家中的贫穷,二者就是照应关系。照应是布局谋篇的重要手段,它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周到,形成有机统一
17、的整体。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文题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答案】杨铭上午布置下属去现场取证与下文下午下属报告取证结果照应。杨铭与费都在同一连队与下文杨铭知道投弹训练时是排长救费都的事照应。费都送5万元给杨铭与杨铭把这5万元作为王老汉鱼塘的赔偿金照应。王老汉上午告诉杨铭鱼塘是自家的全部家当的情况与下文王老汉介绍家境照应。13“补偿”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_【解析】题目要求分析“补偿”的意蕴,即题目的含义以及在文章内容中的作用等。可以先分析“补偿”在文章中的意思,然后分析这样的题目在表达文章内容上有何作用问题,比如与人物、中心、作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回答文章题
18、目的作用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题目的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或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
19、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答案】“补偿”含义丰富。“补偿”既指金钱的补偿,即费都的5万元钱给了鱼塘受污染的王老汉,补偿了鱼塘的损失;又指精神补偿,即费都对王老汉的儿子王排长救自己生命但自己却污染了王老汉的鱼塘的精神补偿。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写费都污染王老汉鱼塘最终通过杨铭赔偿损失的故事,“补偿”体现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引发读者思考。“补偿”什么?为什么这样“补偿”?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作者写文的目的是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同时要对污染的对象进行补偿。体现了人物的思想。表现了杨铭对百姓的关爱以及费都知错就改的思想。三、语言表达(15分)
20、1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寓意。(不超过20字)(5分)“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吧!”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给你讲述一个不平常的故事吧!”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到树枝上时,枝条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野鸽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和平就会来临了。”_【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句“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到树枝上时,枝条断了”和“兴许只差一个
21、人的力量,和平就会来临了”等,注重分析几句话包含的意义。【答案】坚持不懈地点滴积累就会有成果出现。(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15仿照下面的语句,再写两个句子,使整段文字形成排比。(5分)黑暗笼罩的时候,星星在眨眼,告诉我,曙光必将闪耀;沮丧弥漫的时候,大海在呼唤,告诉我,成功必将来临。_【解析】分析示例的语句特点: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前后句有对比的意味,比如“黑暗”“曙光”“笼罩”“闪耀”等。仿写时要注重这些内容。【答案】(示例)愁苦袭来的时候,蟋蟀在弹琴,告诉我,欢乐必将重现;寒风肆虐的时候,梅花在起舞,告诉我,春天必将睡醒。16东方中学准备在全校推广诗歌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
22、养。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鼓励学生阅读诗歌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得体,富有激情。(不少于60字)(5分)_【解析】语句要体现诗歌朗诵会开场白的情境,语言得体,体现诗歌的价值,鼓励同学们读诗歌等。【答案】(示例)各位同学,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如茶,品之心旷神怡;诗如酒,饮之顿生雅兴。阅读诗歌能够提高我们的认识,丰富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扬帆前行,展开一次波澜壮阔的远航吧! 四、写作(5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帮他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了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
23、废纸。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一个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不慎将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思路一:材料中的店员懂得利用破布将瓷器缠起来,并在装瓷器的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以保护瓷器完好。因而可据此立意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善于发现,要善于利用。思路二:买者觉得这些破布、废纸不但没有用,而且还是一个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最终因瓷器没有被很好保护,
24、以致落地而摔碎。因而可据此立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勿目光短浅、以貌取人或物。思路三:结合店员和买者两人对待破布、废纸的态度来分析,一个选择保留;一个选择抛弃。而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不应轻易抛弃,因而可据此立意不要过于感性地忽视甚至抛弃,要懂得理性地舍弃与保留。思路四:材料中的瓷器,典雅珍贵,有其收藏价值;破布、废纸,看似卑微无用,却可以为瓷器保驾护航,也有其价值。因而可据此立意事物、生命本无高贵低贱之分,物各有用,人各有才。思路五:材料中典雅珍贵的瓷器和表面卑微无用的破布、废纸,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瓷器离开了破布、废纸的保驾护航,最终落地摔碎,只能落个一文不值。因而可据此立意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
25、和影响的,不可轻易偏废,而应和谐相处。【范文示例】“鲜花”还需“泥土”扶鲜花娇艳,泥土暗淡;鲜花高雅,泥土庸俗;鲜花似乎样样出色,不可一世,泥土似乎一无是处,至微至陋。然而,是泥土滋养了鲜花,没了泥土这个“累赘”,鲜花也将黯然凋零,珠华散尽。泥土虽卑微,其作用却不容小觑。鲜花高高在上,露头露脸,他们是上流,是成功者,是威风八面的将军,是衣着光鲜的白领。泥土匍匐在下,被人忽视,他们是底层,是平凡者,是浴血奋战的小卒,是衣衫褴褛的“城市边缘”的居民。鲜花能在阳光下恣意绽放,那是泥土赋予它的美丽!历史的原野里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却也有一些因为嫌弃泥土为“累赘”而抛弃泥土,最终香消玉殒。想那席卷大半个中
26、国、长达十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却因洪秀全怀疑曾与自己浴血奋战的兄弟们,搜刮为自己呐喊助威的人民而落得个“石达开出走”“天京陷落”“战士命尽丧”的悲惨下场。洪秀全靠兄弟、人民打下了半壁江山,捧他做了“天父”成了“鲜花”,却最终将自己的兄弟、人民一一逼走,丢弃了泥土,鲜花也就砍断了自己的根系,黄泉不远矣。与洪秀全不同,刘备便深谙这“鲜花要靠泥土养”的道理,连逃命时都带上浩浩荡荡的百姓队伍。可能刘备原本只是棵不出众的草,可他不忽视泥土,泥土便把他养成能鼎立三足之一的鲜花。时至今日,这原野上的鲜花种类、花色更多了。什么骄子,什么精英、白领。而一种怪现象却愈演愈烈,现在的鲜花们越来
27、越忽视或者根本是鄙视脚下滋养他们的泥土的存在。那些民工、搬运工、拾荒者们,他们游离在城市边缘,做着城市里不起眼的泥土;他们被人们忽视,规划整理着城市的一草一木,做着城市赖以生存的泥土。然而,就是这样整日用自己的血汗哺育城市的人,却被“鲜花”们编入“防火防盗防民工”的口号,只有当春节时“泥土”弃“鲜花”而去,“鲜花”们才从步履维艰的尴尬中体会到“泥土不是累赘,是鲜花生存之必需”。在欣赏遍地绚烂的鲜花时,我们不应忽视他们脚下的泥土,更不应视之为累赘或弃之如敝屣,泥土是鲜花的生命之源,微小却作用大。【点评】本文的特点有:首先,标题巧妙化用俗语,点明主旨。其次,思路清晰,论证严谨。文章开篇通过铺排、对比,亮出中心论点:泥土作用不可小觑。接着进一步挖掘“鲜花”“泥土”的象征义,列举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如今的农民工,进一步加以论证“泥土不是累赘,是鲜花生存之必需。”深化了中心论点。再次,结尾画龙点睛,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整篇文章可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说理晓畅,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