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638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岷县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C.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文化异彩纷呈、源远流长,这些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均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发展基础之上。“八卦”源于中国古

2、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由材料“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的信息可知,“卦”的出现,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故C项正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八卦”问题的研究仅是国文化的一部分,故而不能以偏概全A项错误。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方法很多,如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依据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而夏小正是现存的有关“夏历”记载的重要文献,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故B项错误。“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其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并非起源于象形文字D项错误。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

3、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答案选C项。材料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考点定位】中国古

4、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难度不大,首先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出D项是无关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说法错误。3.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的古代农业。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在井田制下实行集体耕作,农民

5、称“众”;秦汉时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个体小农经济,称农民为“夫”;魏晋时期,地主豪强大庄园经营模式下的农民称“田客、部曲”;宋元时期,租佃关系盛行,农民称“佃客”,因此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导致了农民称谓的变化,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表格中农民的称谓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赋役制度改革体现的是农民承担的服役标准,与称谓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农民的经济地位一直较低,故D项错误。4.“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A. 男耕女织的特点B. 富裕和谐的景象C. 精耕细作的特点D. 集体劳作的方式【答案】A【解析】【详

6、解】根据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信息,可判断出其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场景,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特点,答案为A。B不是小农经济的特征,错误。精耕细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动的,与集体劳作矛盾,D错误。5.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降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 “重农抑商”的影响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紧扣时间“明代中叶”,依据“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可知,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

7、过了官营手工业,导致“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B符合题意;A时间上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C表述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不利,更不会导致“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B。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这表明A. 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 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春秋战国时期起,铁制工具开始出现并

8、逐步推广,故出现了炼铁行业的富豪最多,这表明这一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最为广泛,故A项正确。政府一般实行的铸铁官营,故B项错误。政治环境对商业发展产生影响,不能说政治环境造就富豪,故C项错误。在古代中国一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不是重视商业的政策,故D项错误。7.明时,“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原因在于A. 民营采矿业技术水平高超B. 家庭手工业后来居上C.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合市场D. 官营手工业管理落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即开采矿产,官办总是亏损,民营却可获利,

9、究其原因在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落后,因此明朝政府通过招商引入民间资本,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民营手工业技艺高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家庭手工业,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并不面向市场,C项错误。【点睛】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官营手工业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8.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

10、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说明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偏重于政治;C中人多地少不符合材料主旨。9.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答

11、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外交,唐代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外来文化只能说是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改变了,A项不能选;材料表明在唐代有外国的丝织品传入中国,并不能说明我国手工业衰落,技术落后,应该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以,B、C不正确,A项材料未有体现;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标外)10.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 理学的影响力削弱B. 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C. 民众创新意识增强D. 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答案】D【解析】从材料

12、来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层面的发展表明物质生活的提升,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明清时期理学思想依旧深刻;B选项错误,明清处于君主专制强化阶段;C选项没有说明事情的本质。11.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两条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

13、运贸易发展较快,判断D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未涉及。【考点定位】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12.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 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 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 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选择肢材料信息的能力,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

14、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依材料,C项符合;选项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选项B中“备置官司,税敛既重”的市仍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选项D描述的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建设居民区“坊”的情况中,排除;因此选 C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商业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3.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1820年

15、”,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君主专制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已经逐步落伍于世界,由此排除A、B、C三项。抓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故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明清时期经济1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 重农抑商的必要

16、性B. 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海禁政策后果严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禁政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可以反映由于实行海禁政策,海滨一带无法生活,于是连结为盗。这说明海禁政策的恶果。故选D。A项明显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禁海政策;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指的是容易破产;B并不是材料的直接反应。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政策15.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

17、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 工商皆本B. 海禁和闭关锁国C. 重农抑商D. 断绝中西贸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结合所学可知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海禁和闭关锁国,故D项错误,B项正确。工商皆本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的新思想,而不是政府的政策,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针对外贸问题,故C项错误。 1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 资本

18、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B. 企业家们在海外扩张中起决定作用C. 企业家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D.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中“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可知海外扩张的目的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故A项正确;D的说法不正确,所以不选。B选项没体现出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所以不选。材料也没体现出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物质支持,所以不选C。所以答案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17.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塞维尔(西班牙南部

19、城市)等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C. 价格革命出现D.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传统商路中心转移,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塞维尔(西班牙南部城市)等城市”位于大西洋沿岸,说明新航路开辟引起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唐朝时期从中国出发的路线,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引起的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现象,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是工业革命之后导致现象,故D项错误。【点睛】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区别商业

20、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18.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B. 岛国更具有竞争力C. 强大的海军才是争霸的根本D. 胜利总是站在正义者一方【答案】A【解析】【详解】18世纪中期法国还处于封建社会,英国在17世纪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的失败说明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答案为A。岛国更具有竞争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1、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争霸是依靠海军,排除C。殖民战争都是非正义的,D错误。19.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C.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答案】B【解析】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联合东印度公司都是一种殖民机构,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政府的建立和经营都是政府部门的人员,而不是商人;C选项错

22、误,殖民机构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选项错误,这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种形式。20.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

23、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贸易的扩大二、材料题(共3小题,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其中21题16分,22题22分,23题12分,总分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24、,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答案】(1)井田制;(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

25、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3)制度: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结果:由于土地私有和买卖频繁,均田制最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解析】【详解】(1)材料一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涉及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井田制,井田制要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井田制属于一种土地国有制度(2)变化:在材料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反映的是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原因:这种变化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影响:主要从私有制的确立生产

26、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从土地兼并造成了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国家收入减少等方面分析。(3)社会问题:土地兼并的问题,它被誉为封建统治的一颗毒瘤。封建统治者也曾试图去解決,例如北魏的均田制,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其是不可根除的。【点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就是土地关系,它是古代经济制度的核心,制约着当时的政治制度和阶级关系,与耕作方式所反映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大体经历了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个发展阶段。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下材料二 明

27、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

28、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答案】(1)形态:官营手工业。地位:产品质量最高。原因:官府控制,集中大作坊生产;工匠最优秀,技术最高超;生产不计成本;原料等次最好。(2)变化: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3)新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特征:雇佣关系。【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

29、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子”之六工,说明是官府经营的,即体现的是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往往是最高的,所以“怎样的地位”就是回答出产品质量最高即可,原因则要从官府控制、技术最好、不计成本只讲究质量等因素去分析。(2)材料二反映了“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即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解释,一是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二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3)材料三体现的是雇佣关系,而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所以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要从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的角

30、度去分析,而资本主义萌芽的最大特征、本质特征均是雇佣关系的出现。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23.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

31、折点。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3)指出

32、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答案】(1)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因素: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解析】【详解】(1)材料“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根据时间可以知道应为新航路的开辟,早

33、期的殖民扩张虽带来的世界市场出行的形成,分散孤立走向相互联系。(2)“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是因为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物价上涨。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就是封建贵族因为征收的地租是已经贬值的地租,所以经济地位不断降低,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卖东西,东西贵。所以,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也就加速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推动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