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6.50KB ,
资源ID:88625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62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14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14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评估检测(十四)专题十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州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解析】选A。材料大意为:公开选举一个领导人行政,不但不世袭,而且四年就换一届,美利坚以共和国代替君主,他们的制度流传下来而且没有弊端,说明魏源认可了美国的选举制度,A正确。2.(2016达州模拟)梁启超说:“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

2、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此材料主要意在()A.推进中国法制改革B.推进共和宪政建设C.推动公民参政议政D.广泛借鉴外国法律【解析】选A。材料“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梁启超认为法律乃国家立国之根本,意在加速推进当时中国法制建设,故A正确。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B.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C.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解析】选B。据材料中“女

3、学最盛者,其国最强”“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得出梁启超认为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B正确。4.(2016昆明模拟)清末曾有商人提出:“今日中国之政治现象,则与股份公司之性质最不相容者也。而股份公司非在完全法治国之下无由发达,故振兴实业之关键在于通过立宪确立法治、限制政权、保障民权来改良政治环境与政治组织。”该观点反映了()A.“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B.商人成为晚清政治的主导者C.经济发展对政治改革的推动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的共识【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近代以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对民主和法治的诉求,所以这体现了经济发展对政治改革的推动。故C正确。5.陈独秀说:“土地、人民、主权者,成

4、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解析】选A。“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表明了爱国的前提,A正确。6.“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A.强调民主与科

5、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说明应该客观公正看待孔子及其思想D.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解析】选C。孔子及其思想有积极之处如“近乎科学”,也有消极之处如“反民主”,说明应客观公正地看待,C正确。7.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C.西方列强侵略及西学传入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

6、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了近代各个派别对中学和西学态度的变化,这与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对外国的认识的不同密切相关,A正确。8.(2016东北名校调研)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解析】选B。A与孙中山的观点相矛盾,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完整体现;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综合理解材料:不能全

7、用革命手段解决经济问题就是要用革命斗争之外的调和手段,同时“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就是还要用互助手段,故答案为B。9.(2016吉林五校联考)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解析】选D。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由无产阶级掌握,不是农民阶级,A错误;“全面超越”“全盘吸收”错误,排除B、C;由“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

8、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可知毛泽东准确把握住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D。【拓展延伸】毛泽东思想的灵魂(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独立自主: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

9、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10.1979年1月,邓小平第二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B.邓小平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乱局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选A。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贡献就是领导改革开放,且1978年底提出改革开放,与题干时间相符,故选A。B结束时间是1976年,排除;C与史实不符,排除;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1972年,D错误。11.下面材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讲话是()“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

10、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以实现言论自由为目标B.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C.对“双百”方针进行阐述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解析】选C。从“让大家讲意见”和“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可知体现的是国家对文艺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自由讨论的“双百”方针,C正确。【拓展延伸】“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百

11、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12.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

12、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解析】选A。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953年”可知,此时是一五计划开始之时,根据材料信息“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可知,教育变革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A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

13、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孙中山选集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10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体现的三种基本主

14、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14分)【解析】第(1)题,徐光启和林则徐都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但是林则徐学习西方的目的更多的是探索救国之路。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信息“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国民政府大总统由国民公举”“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分析回答即可;第二问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目的及国家变化等方面思考作答。答案:(1)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5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张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5分)(2)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

15、义。(6分)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任答2点即可)(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材料二30多年

16、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1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一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

17、”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1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制度变革、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伦理变革;第二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与思想解放对应的运动接连失败,民族危机继续加深。第(2)题第一问要紧扣“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从思想解放对社会转型的引导角度概括;第二问“原因”,结合材料,可以从政治体制、领导力量、思想本身等几个角度归纳。答案:(1)内容:“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通过改良或革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学。(6分)理解:在三次思想解放影响下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连续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8分) (2)表现: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摆脱姓“社”姓“资”束缚,为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提供舆论准备。(6分)原因:政治条件:前者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领导力量:清末时期新的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新阶级尚未形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未能独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极其脆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思想本身:前者是西学东渐;后者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8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