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613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海南省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2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力图摆脱控制。因而阁部经常争权,尤其是争夺人事权。阁部争权A

2、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根源于皇权的衰落C影响了明政府的行政效率 D阻碍了阶层的流动3“爵”是饮酒器的通称,同时又是古代最重要的品位序列之称,从周代开始都有封爵。“尊”作为盛酒器的通称,也是身份用词,与“卑”相对。由此推想,在中国古代A政治制度具有可被视觉化的特征 B青铜冶铸技术进步推动社会治理C使用青铜器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D饮酒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文化4从罗马共和国时期开始,儿童会在罗马宗教庆典活动和宗教职务中发挥一定作用,会参与诸如凯旋式游行、宗教庆典、政治活动甚至战争等公共事务活动。古罗马儿童参加公共事务A积极宣传对外扩张征服 B助力培养儿童公民意识C侧面反映成人数量减少 D浸润培养

3、人文主义精神5长久以来,英国的法庭在习惯法与议会立法冲突时,往往宣告议会立法无效。1688年后,法官们便转而服从于议会立法,废除了其裁决议会立法效力的职权。这说明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 B成文法取代习惯法C议会开始拥有立法权 D司法独立遭到破坏6有网友在网络论坛上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明代八股制艺,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公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此最恰当的评价A他对科举制的评价是正确的B他对科举制的评价立足于考试内容C材料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材料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出现的时间都是错误的7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

4、,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 D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8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 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 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91902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记载“京师大学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将来全国学校事宜,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

5、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颁发各省学堂,于每岁散学后,照格填注通报京师大学堂。”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A改革教育体制以适应变法需求 B学习西方的教育管理体制C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能力 D开创了官员选拔的新形式10据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干部的选拔经历了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发展到现在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实力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 D村干部选任受时代因素影响1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

6、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12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1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

7、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4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1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6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

8、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17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18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

9、的外交关系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19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20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

10、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5分)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

11、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2、要求。(本题15分)材料一 西汉建立后,“即仿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府”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列三公,不仅肩负辅助丞相总理国政的职责,同时握有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虽称“掌副丞相”,但不受丞相制约,直接受命于皇帝。西汉中期以后,汉朝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彼此分离,又紧密联系的多元监察网络。御史府(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官吏,州刺史监察州郡两千石官吏,督邮监察县级官吏,廷掾监察乡里官吏。西汉也颁布了一些具有监察职能的法规,如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条监察法规。西汉历代君主对谏诤之士非常重视,曾多次下诏征召能谏之士,形成了官员时刻规劝帝王的谏议文化。摘编自张永智西汉廉政建设研究材料二 1

13、853年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确定了招收文官一律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英国文官守则总纲规定:文官必须效忠国家,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必须诚实正直。文官考试及第并开始工作后,对其日常工作随时都予以监察和考核。对成绩卓越者越一级提升,对成绩欠佳者,给予指导和告诫,无法胜任者,则通过一定程序予以降级。英国有完善的法制,文官犯罪与一般公民同罪如犯伤人、强奸、放火、严重读职等罪,不仅将被开除公职,而且在出狱以后也很难再找到工作。由于文官被视为一崇高而光彩的职业,享有公正清廉的声誉,英国的文官也以此而自豪,这种高度的荣誉感使他们自尊、自重、自律,不愿抛弃个人的前程而去以

14、身试法。摘编自杨联华英国廉政制度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廉政建设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5分)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

15、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5分)材料中国人眼里的“中国”实则是国家、民族乃至“中华文明”的同义词,包括诸如中国的历史、朝代、儒家思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家族联系和习俗、人际关系、家庭、孝道、祖先崇拜、价值观、独特的哲学

16、体系简言之,中国万物孕育于中华文明之中。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认同源于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国人的认同则是其文明的产物。中国人并没有将中国视为民族国家,而更多地看作文明国家。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华文明像一个古老的地质构造,文明国家是深厚的底层,而民族国家的意识则是浅显的表层。西方社会由民族组成,而中国由文明构成,这种差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英马达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以“文明”或“民族”为话题,自拟题目并用史实说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5 DCABA 610 CCCCD 1115 BDADC 1620 DCBAA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

17、)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8分)(2)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7分)22.(1)内容:继承发展中央监察制度;中央与地方形成多元监察网络;制定具有监察职能的法规;重视谏诤之士,形成谏议文化。(4分)(2)特点:严格考试,精选人才;格遵守则,不容谋私;监察考核,促使守法;法律遏制,文官自律

18、。(4分)背景: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政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7分)23.(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宜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4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4分。任答2点即可)(2)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7分)24.(示例一)论题:古代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说明:政治方面,中国古代虽然经历朝代更迭,但文明依然延续,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被“汉化”并接受延续了中原文明。思想方面,儒家虽融入其它学派(如道教、佛教),但孔子的理念依然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基础。社会方面,重“伦理道德”、重“祖先崇拜”、重“家庭教育”、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因此说明古代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示例二)论题:西方国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文明国家”。说明:西方国家的历史被割裂过。如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曾经被湮灭。宗教改革促使欧洲民族意识产生,此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随着启蒙运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进行扩张的。因此说明西方国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文明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