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610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3讲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讲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明确考纲 MINGQUEKAOGANG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知识架构线索梳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线索一思想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

2、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线索二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线索三文学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线索四艺术成就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考点百家争鸣1专题通百家争鸣的阶级性提示:孔子

3、的仁、礼思想,老子的无为主张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服务的;孟子的仁政,韩非子的法治、变革主张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 2中外通古希腊人文主义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不同提示:古希腊人文主义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关于人的属性、地位强调个体的“人”和人在社会中的主动地位强调社会的“人”和人在社会中的被动地位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平等、理性“仁爱”、礼制影响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考过什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主张及影响。典例12016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

4、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命题解读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解析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D项错误。答案C典例22015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

5、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命题解读解题关键:理解儒者的复古思想与“仁政”理想之间的关系。解析由题干可知,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和对君主的希望脱离了春秋战国剧变的社会环境,是脱离实际的理想化的政治愿望,因此这也是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故选C。儒者不是不能适应现实政治,而是反对现实政治,故A不正确。儒者批判现实并提出理想,所以他们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故B不正确。儒者提出复古是以追求现实政治的变革为目标的,故D不正确。答案C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1)代表的

6、阶级利益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代表的是统治者的利益;墨家的兼爱思想代表的是平民利益。(2)范围程度不同:前者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具有阶级性;后者强调不分贵贱差别,具有广泛性与超阶级性。考向预测“百家争鸣”与思想解放和中华文明传承;诸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如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孔子思想与教育公平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方古代思想家的异同。押题预测押题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写道: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战国时期的“士”十分风光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争霸需要“士”出谋划策B“士”被纳入贵族政治之中C诸侯国

7、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D尊重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风尚押题依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其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士”这一阶层成为积极参与政治或追求思想解放的重要阶层,高考命题重视考查这一社会转型的变化。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分封制崩溃,诸侯争斗激烈,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开始活跃,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或追求精神自由,导致战国时期国君纷纷养“士”,出现“士”十分风光的局面,故选A。西周分封制下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局面,“士”已经属于贵族行列,排除B项;C、D两项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

8、,排除。押题2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作孔子。中国有学问的人非常尊敬他正如对待一个共同的主宰那样。不仅哲学家作为一个阶级是如此,就是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最高敬意。导致统治者给予“最高敬意”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B孔子“仁者爱人”的主张符合封建专制统治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D孔子的“克己复礼”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押题依据孔子的思想主张、地位、后世影响及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常常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答案C解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学经过改造,成为维护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故统治者给予孔子最高的敬意,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包

9、含在C项中,D项本身说法错误。押题3韩非子曰: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这说明法家认为()A任何人没有违背法的特权B法应深入民心和赏罚分明C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D法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押题依据依法治国始终是重要的社会热点,与之相关的古代法家思想是重要的高考命题切入点之一。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大体意思是:“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遵守法令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据此可知B项正确。法家主张强化君主权威,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君主一人之下的法律,排除A项;题干材料并没有说明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更未反映法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权威

10、,排除C、D两项。考点儒学主流思想的演变1专题通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提示:(1)区别:汉代新儒学增加了以下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理论,神化王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大一统”思想,并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等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模块通明清进步思想与经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如何?提示:(1)与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统治者力推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

11、)与政治:明清专制集权达到顶峰;工商业者队伍壮大。(3)与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性,八股取士禁锢知识分子思想。3中外通1718世纪中、法启蒙思想的不同点提示:中国法国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仅适应市民阶层的要求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内容揭露君主专制,通过改良的方式实现“开明政治”;未找到真正代替君主专制的具体办法抨击君主专制和教会压迫,提出一整套资产阶级的国家、法治、人权学说,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对后世政治斗争、学术风气和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推动了法国及欧美其他国家的革命;影响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考过什么汉代儒家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儒家在不同

12、时期的内容、作用。典例32016江苏高考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命题解读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启蒙,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由“怪异服装”“收女弟子”可知,李贽的行为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所以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当时妇女的地位并未发生变化,B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C典例42015北京高考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

13、,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C D命题解读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要明确区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地位和形成、发展的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是理学思想的两大流派,二者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故的表述错误,可排除,正确选项为C。答案C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为理学但又有差异。程朱理学

14、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考向预测不同时期儒学发展的表现和影响;从不同时期儒学发展的比较,考查儒学命运、地位的变化。押题预测押题4汉代法律注重“春秋决狱”,凡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使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A司法审判依据从重神权到重法治B君主专制下法律极其苛刻C司法审判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D成文法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押题依据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模块间的综合,如从政治角度考查经济、思想文化现象,或从思想角度考查政治现象等。复习备考时应注意这一命题趋势。答案

15、C解析据材料可知汉代司法审判引入儒家经典蕴含的道德原则,即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故选C。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押题5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C始终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押题依据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表现及特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复习备考时应注意每一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影响。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从孔子到孟子到董仲舒

16、再到宋明理学家都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押题6苏渊雷指出: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从明清时期来看,文中的“纵”主要是指()A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和束缚B儒学丧失了传统统治地位C彻底抛弃了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D明清儒学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押题依据明清时期的儒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特别要注意分析明清儒学与汉宋儒学的联系及区别等。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明清儒学实际上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这是横的角度

17、;而从纵的方面看,明清儒学抨击宋明理学的虚伪,但又继承先秦以来儒学的传统思想,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故选D。明清儒学只是批判理学的空谈,但没有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排除A项;明清时期虽然儒学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但是并没有彻底抛弃儒学的传统教条观念,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只是受到冲击,排除B、C两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1专题通(1)近代科技与古代科技有何不同?(2)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哪些鲜明的时代特征?提示:(1)古代科技主要是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劳动技能的提高,近代科技则为科研理论和生产技术的结合。古代科技主要是由需求带动,近代科技更多的是科学发展推动,科技发展一方面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也创造

18、需求。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2模块通(1)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19、(2)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何?提示:(1)与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对近代科技需求较小,使近代科技缺乏发展的动力。与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外科技的交流。与思想文化:理学的禁锢与八股取士的教条直接阻碍了科技的发展。(2)科技:宋元是三大发明的成熟阶段,更是西传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文学:宋词一方面是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悲愤情怀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元曲反映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的现实。书画艺术:宋元诸多书画家的产生是社会

20、经济发展的结果;盛行的风俗画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景象的写照。3中外通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提示:(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4)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考过什么文学艺术发展演变;汉字及书法艺术的演变;艺术作品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征;中外科技的比较。典例52016全国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

21、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命题解读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A项错误,统一文字是在秦始皇时期;由题干可知,经文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这反映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B典例62016北京高考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命题解读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析图片中所提到的诸侯国与先秦时

22、期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国基本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故A项符合题意;B项“相如”即司马相如,“陶元亮”即陶渊明,说明该诗句至少是在南北朝以后出现的,排除B项;“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反映的是汉朝时期的事情,排除C项;“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反映的是秦朝时期的事情,排除D项。答案A地图类试题的解法如何做好地图类试题呢?要仔细观察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特别是地图中的文字信息。如从典例6地图中的文字信息可以判断出大致历史时期,解答包含两幅或两幅以上地图的试题,要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仔细对比。考向预测从艺术鉴

23、赏角度,考查书画艺术的发展演变;从中西比较角度,考查古代科技文学与西方科技文学的异同。押题预测押题7中国绘画在唐代多有富贵、雍容、华丽、多彩的特征,到了宋代则有清雅、单调、简朴的特征。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新兴士阶层的崛起C宋代忧患形势严峻 D佛道思想的影响押题依据宋代是封建时代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高考关注的重点。答案B解析本题实际要求回答宋代绘画特征形成的原因。经过唐末五代十国战乱,贵族阶层走向衰败,到了宋代,科举制得到完善,录取人数增加,再加上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导致了新兴士阶层崛起。该阶层与唐代的世家大族相比,出身低微、学养较

24、厚、清高优雅、士大夫精神浓烈,故选B项。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是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与题干无关;佛道思想对唐代也有重要影响,不是宋代绘画特征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押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一书中,先秦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秦汉至魏晋时期,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古小说”作者把他们从事的创作当作记录逸闻奇事的野史来看待,所以只“粗陈梗概”,小说体例并不完备。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者将诗歌等文体融入小说的创作中,让小说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写作,小说体例渐趋完备。宋元时期,由于道德教化的大量掺入,使得传奇渐趋衰落,而以话本为代表的白话小说影响增大,成为小说

25、的主流。明清时期,商业出版使得以章回体为主要体例的长篇小说大量出现。但除少数外,这些小说作者一般都是匿名的,一般认为,这反映了整个古代士大夫普遍存在的偏见:小说因其娱乐色彩浓厚,并非表达政教理想的最佳手段。摘编自张炯等主编中国文学通史材料二自1897年起,维新人士呼吁抬高小说的社会地位,发动了一场声势颇大的“小说界革命”,使小说的翻译和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他们关于革新小说的理论,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要救国就要从改良小说开始;(二)强调小说为“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服务,提出创作小说要能适合于“社会之情状”“国民之脑性”,翻译小说必须择

26、“有切于今日中国时局者”;(三)阐述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与科学著作的区别,并涉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等问题。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人士对小说作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认识产生的原因。押题依据本题将小说这一市民文化的形式与维新派的主张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视角独特,涵盖知识全面。答案(1)历史悠久;古人对正史的重视;唐代诗歌繁荣;宋代以来理学思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技术的进步;士大夫的偏见。(2)认识:小说是改良社会的重要载体。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小说的受众广,影响大;小说能够

27、反映社会现实;西方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解析小说尤其是白话小说是市民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体现。由于自古以来它的受众就比较广,因此到了近代,有识之士希望借助它来挽救民族危亡,故而掀起了“小说界革命”。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根据材料逐层提炼信息,并将其表述出来。第(2)问包含了两小问,答对第一小问是正确回答第二小问的前提。对于第一小问,既然是“概括”,那就说明材料本身已包含了答案,仔细分析材料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时,首先从材料中逐层寻找答案,然后再结合“小说界革命”所对应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本身的特点作答。时间:3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

28、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合肥质检一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这说明了()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从材料可知,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联合黄河中下游的诸侯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最终成就霸业,后世民众受惠于他的功德;而孟子则认为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对管仲持批评态度,这说明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29、22016济南模拟商君书中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的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商鞅强调“民善”“无刑”的关键在于“善治”,而实现“善治”的途径是“刑重”,与此吻合的只有C项。32016石家庄一模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最后弄得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A儒

30、学的神学化、宗教化B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C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D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关羽在千年之后的宋朝被奉为“财神”“战神”,结合他的脸谱颜色“枣红色”可知,关羽是“忠义”的代表,这与程朱理学强调的“礼义廉耻”的价值取向一致,C项正确。42016广州综合测试一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A王阳

31、明挑战孔子的权威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比较。结合题干材料可知,王阳明和李贽都强调不迷信孔子、探求真理。不完全迷信孔子不等同于“挑战孔子的权威”“反对孔子的思想”或者“对现实政治的叛逆”,因此A、B、C三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D。52016郑州质检一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革新 B造纸术的改进C装订技术的提高 D科举制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刷术。从

32、材料可以看出,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这主要归功于当时印刷术的革新,即活字印刷术的推行。这也使得印刷品的数量剧增,藏书变得容易,故选A项。62016郑州预测二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之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社会经济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救灾思想。管子认为,应根据国内市场物资的余缺状况来控制市

33、场上物资的流通。刘晏认为,受灾的地方缺乏粮食,政府可以多支出粮食,让商人贩卖到村镇。由此可知,管子和刘晏均认为可通过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社会经济,C项符合题意。72016济南模拟中国在唐代就有了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文化的交融。结合题中对联的内容可知,犹太人在中国进行宗教活动的过程中使犹太教与中国文化相互

34、交流,既彼此区别,又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答案为A。82016贵阳质监一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写道:“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A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B英雄故事表达了市民心声C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D俚曲俗谣中诞生的新诗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结合苏东坡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排除A、C两项,题中的“古话”并非源自俚曲俗谣,D项错误,排除。对刘备、曹操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价值取向,答案为B。92016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

35、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家地位的确立原因。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他的书法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

36、排除A、B、D三项。102016浙江高考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答案B解析题干中“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指的是政府对正规市场的管理,与商业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故A项排除;“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指的是蜀人织锦濯锦江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也就是阐释了织锦的技术,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故B项正

37、确;“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阐释了商人经营范围广,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故C项排除;“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指的是明朝时期,广州成为国际大都市,远洋贸易方面,除了传统的南洋和印度洋航线外,还开通了美洲和西欧航线,故D项排除。112016郑州预测二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宋代理学的影响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学的影响。宋代士大夫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教

38、、道教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理学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知,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A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有利于宋词的繁荣而不是宋诗,C项错误;D项与宋诗特点的形成无直接关系,可以排除。122016郑州质检一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兴起的还有()A文人画 B农书C昆曲 D风俗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首先要关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明之中叶”,

39、然后根据“讲世情”并联系明朝的社会背景可知,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6天津高考(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

40、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

41、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2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

42、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归纳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回答。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142016四川绵阳模拟(2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

43、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

44、。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任继愈儒家与儒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4分)(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2分)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

45、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4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8分)答案(1)新特点: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4分)(2)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6分)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2分)证明: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4

46、分)(3)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5分)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3分)解析第(1)问,即回答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新发展,结合材料信息“一方面一方面”来归纳总结。第(2)问,“不同”从“本原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依据”据材料二中的“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来概括;“证明”要结合所学知识,如可选择黄宗羲、顾炎武等,要突出“发展”“变化”的特征。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已经经过董仲舒和理学家的两次改造,结合董仲舒和宋朝理学家对儒学具体改进的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巩固国家统治、铸造民族性格等方面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