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960.50KB ,
资源ID:88592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59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直升创新班).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直升创新班).doc

1、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直升创新班)一、单选题(共30道,60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2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 饲养家畜 种植农作物 有成熟文字A BC D3. 商朝历史成为“信史”得益于( )A 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B 甲骨卜辞与姜寨遗址的印证

2、C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 D史记记载与神话传说的印证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顺应变革潮流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D为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6

3、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 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 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7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8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族原来自称“华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民族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 ) 少数民族

4、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华夏族吸收新鲜血液发展壮大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各个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同A B C D 9唐代诗人章碣有咏史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秦末起义,刘项文盲 D焚书坑儒,秦末起义10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1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

5、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读度上说明( )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2秦长城西到临洮,由此可推断秦朝的疆域最西已经到达我国现在的()A青海省 B甘肃省 C山西省 D四川省13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142014年,得益于前人“凿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总规划开始实施,促进了国际合作。开启“凿空”之旅的是()A周穆王 B

6、张骞 C王昭君 D班超15.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这主要在于该办法( )A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 B便于削弱宰相权力C瓦解了地方势力勾结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6.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继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中兴局面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光武帝 D孝文帝17.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18.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19.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

7、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20.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21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A经济重心已

8、转移到南方 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22“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A北魏民族大交融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贾思勰是南朝的农学家23“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广建粮仓C开大运河 D征伐高丽24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 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

9、族关系融洽25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历史作用是()A促进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B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辖C促进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D与回纥族友好交往,永结同心26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27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对其说法准确的是( )A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 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 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28当代某学者说:唐朝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

10、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途径是( )A秉承祖上权位 B参加科举考试C投入豪门家族 D依赖高官举荐29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提高了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0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二、非选择题(

11、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4年在山东东南沿海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城镇遗址。该遗址位于日照市两城镇西北的一块高坡上,“两城遗址”的陶器以黑陶(如图一)为主,磨光黑陶占较大比例,以薄如纸、黑如漆、硬如瓷的蛋壳陶水平最高。材料二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右上图二)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两城遗址”应该属于什么“文化”遗存?为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文化遗存分布具有什么特点?(2分)(3)为材料三中的图三、图四设计一个共同的主题。(2分)你认为哪幅图中的文物更有价值?(1分)说明理由。(2分)32. (10分)阅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秦始皇、唐太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材料二:“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1) 材料一“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制度和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为巩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你如何理解“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的评价。(6分)33. (10分)我国是

13、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材料二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完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3分) (

14、2)请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3分)34.(10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

15、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1) 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基本标准是什么?(2分)(2) 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3)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4分)参考答案:单选题: 1-5 CBACD 6-10 DBADD 11-15 ABCBD 16-20 CBBCB 21-25 BACAA 26-30 CDBCC非选择题:31(1)龙山文化。(1分)原因: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2分)(2

16、)分布广泛(多元),以中原为中心(表现出统一性)。(2分)(3)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2分)图三更具史料价值。(1分)理由:图三化石是原始人类的遗存,更接近历史真实;图四是后来研究者的复原头像,难免有研究者的主观性。(2分)32.(1)史实:灭六国,完成统一(2分)制度与措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1分)三公九卿(1分)(2)表现:经济:轻徭薄赋、修养生息;(1分)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1分)民族政策:开明政策、和平相处。(1分)措施:三省六部与科举制(1分)评价:唐太宗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2分)33(1) 表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

17、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入农耕,发展冶铁、制陶、织布等手工业;汉族用少数民族的家具,也学习经营畜牧业等。(3分)(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朝中禁用鲜卑语,统一说汉语;以汉族服饰代替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等。(4分)(3)评价: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分)34.(1)朝代:西汉(汉朝)。标准,以德行、才学为主。(2)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特点:自主报名;分科考试;择优录取。(3)价值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