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9KB ,
资源ID:88582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58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人教版)综合复习教案:《中外政治文明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人教版)综合复习教案:《中外政治文明史》.doc

1、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内容有:1、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3、废分封、置郡县。通过对郡县长官的统一任命、考核、奖惩,从而使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集中于中央。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汉初的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可是它不仅不能巩固统治,反而引发了“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汉武帝厉行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以“推私恩,分子弟邑”为名,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

2、央集权的目的。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唐亡后又恶性发展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为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立枢密院,掌调兵之权,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制钱谷。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宋初

3、通过上述措施,使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北宋在宰相下设参加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3、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4、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重点解读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西周分封制: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

4、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命令、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诸侯王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时期,随着诸侯争霸的出现,分封制逐渐崩溃。西汉初年,曾部分恢复分封制,但很快出现了王国问题,其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2、郡县制:商鞅变法,始建县制。秦朝建立后,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3、行省制:元朝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行省制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

5、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二、重要选官制度的变化1、军功爵禄制: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它的实行,有利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2、察举制:两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时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对象有吏有民;至东汉时,逐渐发展为以门第族望为选举的主要依据。3、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创设于隋,完善于唐,北宋两度改革科举制,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清末。科举制度在隋唐和明清时期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截然不同。隋王朝

6、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有许多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由唐所继承的制度是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2、两汉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3、北宋在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使之互相牵制。4、元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台,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5、明朝时,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地方监察,并加强特务统治。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

7、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A B. C. D.第2讲 世界近代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知识梳理一、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世界观,开思想解放之先河。二、欧洲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一整套政治构想。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制定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3、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的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等,成为资本

8、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4、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发表了独立宣言,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四、19世纪中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俄、日等许多国家通过改革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2、美国内战解放了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3、英国议会改革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五、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1、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二战后,欧亚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9、形成地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阵营。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德、日两国接受改造,进一步实现民主化。重点解读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联邦制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它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仅仅是国家的象征。2、美国的总统制和联邦制: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即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行政权,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于一身,但受法律制约和监督。1787年宪法还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法律,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

10、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1、英法美的民主政治体制(1)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英国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其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国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1791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92年又成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又重行君主专制,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此后,民主与专制体制交替。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

11、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3)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根据三权分立学说划分国家职权部门。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划分国家职权部门。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开创了世界先例。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完善。2、俄、德、日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1)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直至1917年二月革命。(2)德国:统一后成立了德意志帝国,设立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1918年十一月革命中建立了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一度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3)日本:1868年明治天皇掌权后

12、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第3讲 中国近代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知识梳理一、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道路1、资政新篇,洪仁轩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它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此根本没有实行。2、维新变法运动(1)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

13、早期维新派,他们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他们的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他们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思想进行猛烈抨击。二、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治实践1、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

14、“二大”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宪法大纲。3、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5、抗战胜利后,提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先后参加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努力争取和平、民主。6、1949年,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互相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7、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文明建设(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

15、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对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实行村民自治和直接选举制度等。重点解读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区别及联系区别:前者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后者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前者的目的是冲破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无理行径和封建军阀的卖国行为。 前者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后者在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注重反对帝国主义。

16、 前者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给中国人民指明出路;后者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联系: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在批判封建腐朽思想的同时,又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一大批先进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大批知识分子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优点。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自由民主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二、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

17、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1、第一次机遇: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2、第二次机遇: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

18、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3、第三次机遇: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外独裁和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第4讲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

19、改革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1春秋时期:(1)管仲改革 (2)鲁国实行“初税亩”。2、战国:(1)主要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这些变法都是为了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成功。3、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由于用人不当和遭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4、张居正改革: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二、中国近代的改革与变法1、地主阶级的重要改革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采用机器生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它以“自强”、“求富”为旗帜,但并没有使中国走

20、上富强之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即只是“中体西用”,没有变革封建体制。2、资产阶级的重要改革戊戌变法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要求抵抗外国侵略,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但由于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三、中国现代的重要改革1、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19531956年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农村集体所有制。(3)1958年掀起

21、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4)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世界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内出现严重的危机;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2、,以反封建为核心;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的转折点;都取得了成功但保留了封建残余。但二者在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有所不同。2、美国罗斯福新政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它不仅成为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而且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3、二战后西欧的社会改革二战后,西欧各国的改革在经济上集中表现为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通过国有化等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治上普遍推行社会改革,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二战后亚洲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改革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苏俄

2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苏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1)第一次高潮(50年代):以南斯拉夫体制改革为开端,有铁托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哥穆尔卡改革等。除南斯拉夫外,这些改革都未摆脱苏联模式,都未能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造。(2)第二次高潮(60年代),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改革,东欧的卡达尔改革、杜布切克改革,主要是改进经济管理手段和方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这次改革仍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进行,在体制上没有突破。(3)第三次高潮(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

24、广泛的、全面的改革高潮,中国是这次改革的先行者,代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而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则背离了社会主义。这次改革的特点:一是世界性,改革范围由以往几国扩大到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二是各国改革是全方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一起上;三是深刻性,改革触及旧体制的弊端及其理论基础,并在新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认识上有许多突破。结果苏联、东欧改革失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重点解读19世纪60年代由封建国家掀起的走向近代化的三大改革运动的比较及认识1、三大改革运动即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2、比较:(1)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经过武装倒幕,肃清了封建幕府势

25、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广泛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使日本很快由受人欺辱的弱国走上富国之道。(2)俄国虽然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保存下来的农奴制残余势力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俄国在改革后仍然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中国的洋务运动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情况下,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因此,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3、认识:三者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不同态度。(节选)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

26、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2)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代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3)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第5讲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知识梳理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19世纪中期:兴起(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3)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4)巴黎公社:1871年35月,是

27、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其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2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1903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主义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320世纪初至二战:从理论到实践(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2)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19.31943)成立,它在组织各国革命政党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联的成立:1922年成立,苏联模式的形成。4、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大发展

28、和大分化(1)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二战后,苏联等12国形成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2)社会主义改革: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波兰、匈牙利把计划与市场联系起来,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但成效都不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5、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民族解放运动1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以美洲为中心)(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20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海地革命:杜桑卢维杜尔,17911804年,打败了法国殖民者,建立了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西属

29、拉美独立运动;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领导人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葡属巴西独立:1822年。2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势力压榨。(2)性质: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3)特点:波及亚洲众多地区,缺乏先进阶级领导,大都带有宗教色彩。(4)表现:爪哇人民反对荷兰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后三次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到顶点。(5)结果:都失败。(6)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强大。(7)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封建势力。319世纪末20世

30、纪初:亚洲的觉醒(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重大事件: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3)性质: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双重性质。(4)新特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参加斗争,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斗争,民族解放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相结合,亚洲进入觉醒时期。4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1)背景: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发动局部战争,逐步把世界推向战争;一些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反法西斯政策、策略。(2)主要事件:中国和朝鲜的抗日斗争、埃塞俄比

31、亚抗意民族解放斗争、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3)特点:中国的抗战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塞俄比亚19351936年抗意民族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是二战的“彩排”。(4)结果: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反法西斯力量孤立无援,接连受挫,国际上也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二战的爆发。重点解读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1)由空想到科学: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共产主义诞生。(2)由理论到实践: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

32、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变成现实: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由12个国家组成的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形成,二战后,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沿用该模式。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开始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社会主义运

33、动曲折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但中国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二、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不同点1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性质,基本力量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农民战争的形式出现,并带有宗教色彩。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很大,坚持时间很长,涉及范围很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终究难以取得胜利。2亚洲的觉醒: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大党和中国同盟会。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

34、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的孟买工人大罢工。第6讲 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知识梳理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中华民族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华夏族即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孕育诞生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2)秦汉: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3)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封建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5)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的第二次高潮。新的民族-回族形成。(6)明清: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统一的多民族

35、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期。(7)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大团结时期。2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1)和亲:如唐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2)册封:如清朝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3)设置管理机构:如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4)打击与安抚结合:如唐太宗打败东突厥后,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5)会盟:如唐蕃“长庆会盟”。(6)民族区域自治和西部大开发: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西部大开发。3、古代八大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1)匈奴:战国末年,逐渐强大,占据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秦

36、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形成强大国家,匈奴统治进入极盛时期。与两汉时和时战,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魏晋时不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2)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六世纪中期,建立汗国,统一西北地区。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灭亡东突厥,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和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唐太宗征服依附于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唐高宗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3)回纥-回鹘-维吾尔:唐时统一(8世纪中期),建回纥汗国,后改名为回鹘,回鹘政权瓦解后西迁。臣服元朝,被称为畏兀儿。清朝时,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为维吾尔(回部)。(4)吐蕃:吐蕃是藏

37、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以游牧和农耕为主。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和唐文成公主成婚。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长庆年间,唐蕃会盟。(5)契丹:隋唐时期,逐渐强大,唐末,开始农耕和定居生活。10世纪初,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与北宋并立,辽宋有战有和。12世纪初,被金所灭,辽灭亡后,曾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建西辽政权。(6)羌-党项:魏晋时内迁,唐末五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1038年,夏王元昊称帝,发动对宋战争,后宋夏议和。(7)靺鞨-女真-满族:隋唐时期,靺鞨族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一带。北宋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族。1115年,完颜阿

38、骨打建立金朝,先后灭辽、北宋,与南宋对峙,后被蒙古所灭。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朝后期,辽东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后,迁都北京,统一全国。辛亥革合后改称满族。(8)蒙古族:铁木真统一各部,于1206年建蒙古政权。后灭西夏、金等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4、我国古代的分裂与统一时期(1)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2)四次大统一:秦汉时期;西晋;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3)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四个朝代:秦、西晋、隋朝、元朝。(4)九大统一王

39、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明、清。5、当代中国的统一大业(1)歼灭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和平解放西藏。(2)和平统一,提出“一国两制”方针。(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交流的坚冰打破,交流日益频繁。(5)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二、世界史上的重大统一与分裂事件(1)统一: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1864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运动。18591870年的意大利统一运动。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统一。(1)分裂:德国:二战结束后,美英法苏对德国及其首都实行分区占领,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

40、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朝鲜: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和9月,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继成立,朝鲜分裂。在东欧剧变中,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一分为五。苏联解体: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原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重点解读一、对民族关系的主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偏见、歧视、隔阂和战争,但也存在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友好合作关系。各民族之间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尤其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融合,彼此影响,取长补短,有着相互依存,利害共同的关系。故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2、国家的分合自秦汉

41、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国家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如我国的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而且处在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还出现过如北宋等许多局部统一时期。右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欧洲的三次统一1史实:(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奥、普、俄、西等国。1810年前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势力达到顶点。但是拿破仑对外穷兵黩武,迷信武力,压迫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再加上

42、欧洲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终告失败。(2)希特勒企图统一欧洲:、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后,不断进行对外侵略与扩张。1939年,德国全面发动二战,到1941年强大一时。1945年,终因其专制独裁、对外侵略的性质而失败。(3)欧洲一体化:、1967年欧共体成立,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等的自由交流。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向着经济、政治同盟方向发展。1999年,欧元启动,货币一体化进程加快。2000年12月,决定成立独立于北约之外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谋求军事防务一体化。2007年6月所有成员国就代替欧盟宪法条例的新条约草案达成一致,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2、特点:由企图军事统一到走向经济联合,最终实现经济政治联盟。3、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A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基本消失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