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活动建设海绵城市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调查研究,理解海绵城市的含义以及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地理实践力)2.通过实践,归纳整理海绵城市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案,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地理实践力)3.通过讨论和课下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1含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吸纳与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目的:有效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缓解旱季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2、。3建设的原因:(1)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和管理引起生态系统破坏,部分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2)城市的河道自净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水安全。(3)城市内涝问题。4案例: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除以上原因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1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2关键:该系统的关键是快速渗水和有效集水。3目的:该系统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4具体措施: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可以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
3、。(1)海绵城市只能预防城市内涝发生。()(2)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无关。()(3)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不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干预。()(4)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利用雨水。()(5)下列措施能够起到收集储蓄雨水作用的是()A屋顶绿化B下凹式绿地C透水铺装D屋面集水提示:(1)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既可以防止城市内涝发生,也可以缓解旱季时水源不足的问题。(2)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建设海绵城市可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4)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
4、控制雨水径流。(5)D绿色屋顶可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透水铺装可以加快雨水渗透或加快排水;屋面集水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渗,或者用储水箱收集储蓄;下凹式绿地可通过植物及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海绵城市的功能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以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网上常有“到某某城市来看海”的说法。建设“海绵城市”已逐渐被各级政府列入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问题1(综合思维)与农村相比,城市更易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是什
5、么?提示:水循环中的调蓄功能下降。问题2(综合思维)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好处?提示:“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城市开发对自然的干扰要最少。它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人形容“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归纳提升 1海绵城市建设内涵:渗、滞、蓄、净、用、排一、渗建设海绵城市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
6、渗透功能放在第一位。解决渗透问题可以调控地表径流,将降雨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用各种路面、地面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城市路面达到自然渗透,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二、滞“滞”就是通过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来进行雨水的调峰和错峰。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一般我们常见的方式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等。三、蓄即把雨水留下来,等到要用的时候再释放出来使用。蓄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雨水调峰和错峰,改善
7、局部降水环境。常用的形式有两种:蓄水模块、地下蓄水池。四、净通过土壤的渗透,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生态系统的参与,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现阶段较为成熟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五、用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可以被循环利用。目前的主要运用方向为:灌溉用水、建筑施工用水、洗车用水、抽水马桶用水、消防用水、景观用水等。六、排对于多余的雨水,要进行安全合理的排放。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将超标的雨水排放出去,避免内涝等灾害。2海绵城市、城市内涝与水循环1“海绵
8、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汽输送(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1)B(2)D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
9、,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故选D。题组1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1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图aB图bC图cD图d2(易错题)“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城市用水量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ABCD3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态系统破坏
10、所有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水体污染城市内涝问题ABCD1A2.C3.C第1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由图可知只有图a中的城市绿化带具有蓄水、净水装置,则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图a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故正确答案为A。第2题,“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缓解城市内涝。故正确答案为C。本题易错选B项答案。第3题,建设“海绵城市”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和管理,引起生态系统破坏,部分城市缺水或严
11、重缺水;二是城市的河道自净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水体污染严重;三是城市内涝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题组2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据此完成46题。4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建设()A绿色屋顶B下凹式绿地C透水铺装D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5(易错题)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A雨水花园、透水路面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C湖泊、湿地、坑塘等D地下砂土质渗水蓄水层6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灰霾污染B减轻城市雨涝C增加经济收入D改善居民视力4D5.C6.B第4题,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第5题,雨水首先汇集到湖泊、湿地、坑塘等地方,具有储蓄洪水和提供水源的
12、作用,所以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湖泊、湿地、坑塘等。雨水花园、透水路面、下凹式道路绿化带、砂土质渗水蓄水层的主要功能是增加下渗,对调蓄的作用较小。第6题,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滞留、涵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雨涝。教材P94活动(上):提示:按照要求做好实验即可,然后总结归纳,依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填写表格。不同地面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所应承担的功能不同:草坪起到过滤、净化、增加下渗等的功能,水泥地面主要是道路以及厂房、居住建筑等使用,沙子、碎石能增加地表水下渗,林地具有涵养水源、渗水、净水等功能。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可以从增加下渗、增强对降水的积存、净水、吸水等角度展开。教材P94活动(下):提示:不赞同这个观点。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原因不仅仅是预防城市内涝,更重要的是防治生态破坏、保障水资源供应、减轻水体污染、保证饮水安全等。教材P97活动:提示:把握比赛目的,依据比赛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举行班级大赛。教材P98活动:提示:1.认真搜集并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辩论赛。2东部季风区降水多,降水变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且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河道多被占据,水体污染的程度高。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易出现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不易恢复等问题。故西北地区以保水为主,东部季风区以治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