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63.50KB ,
资源ID:88537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53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江西省南昌三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南昌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三模”高三语文试卷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任小龙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我

2、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

3、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认为,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增解”“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不宜说成“正误”,而应说成“正解”“精解”或“圣解”。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

4、”的假误读。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5、(摘编自曹祥芹文章阅读学, 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B. 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C. 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论述“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D.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2. 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

6、属于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C. “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童庆炳认为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D. 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创意型解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是与“

7、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B. 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越作者的“增解”“异解”和“批解”,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C. 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该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D.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答案】1. D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D.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提倡误读”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

8、益”并没有提倡误读,于文无据。故选D。2. 试题分析: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错误,说法绝对,真误读是不能有益处的。3. 试题分析:D.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表述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这样的结论。故选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

9、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棺 张晓林 于之渔这个诗人,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茶壶里丢三五片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姜,枣,桂皮,茱萸,薄荷,都不喜欢。他说,如果加上配料,那茶就成“沟渠间的弃水”了,不是品茶的正道。他写了很多“闺怨诗”。还写了一些“离妇辞” “青楼曲”。他的诗写得都很“寒”。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于之渔长得丑,没有家室,却有过一件美事。圉镇卫畋之员外,家有一千金,才十七八岁,正是一朵含苞的红

10、莲。她读于之渔的诗,都读出相思来了。秋雨海棠,眼见一天天憔悴。老员外可怜女儿,有一天,他请于之渔来家里小酌,丫环领着卫小姐,就站在葡萄架下,点破窗纸,往屋内偷看。只一眼,小姐就晕倒在丫环怀里。她回到闺阁,把于之渔的诗全焚烧掉了。于之渔真是太丑了!于之渔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雍丘县尉许某,得空常来拜访他,一来就“纵谈天下大事”。于之渔很厌恶许县尉。每次许某来,他都拼命饮酒,直饮到烂醉如泥,一句话都说不成了。时间一长,那县尉就不再来。他收藏着许多印章。没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屋子里,揣摩这些印章。于之渔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他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诗友捉弄他,把他灌醉,抬进了“桂香楼”。

11、之渔醒过来,脸就黑了也更丑了。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下楼去了。他到外面游玩,都要多挎一个小布袋,有巴掌那么大,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是个“诗袋”。于之渔一个人住着一间小草房。逢连阴雨,草房上会生出蘑菇来,都很细弱,很小,一长出来就黑了。到了年关,家家贴了春联,西邻“啪!”东邻“啪!”,都放了鞭炮了,他还连写春联的纸都没有!他就在柴门上题起诗来。他的诗友来看他,一见这首诗就笑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再朝下看,诗友不笑了。“今年年关过不得!”诗友心中一寒:怎么?他要干什么?“携带诗笺赏梅花。”于之渔小草屋的后面,种

12、了二三十棵梅树,这时已开得很热闹了。圉镇一带,种梅树的人家很少,像他这样一种二三十棵的,没有。那诗友在梅树间寻到他时,他张口就来一句:“我得佳句矣!”于之渔口袋里不能有钱,有钱他就拿去喝酒。往“醉刘伶”柜台前一站,咕咕咕,一小瓶白酒就灌下肚了。“再来一瓶!”他喊道。还有钱,他就打一葫芦回去钱喝完了,喝完就喝完了。他不经商,也不种地,好睡个懒觉,衣服里的虱子很多。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呢?圉镇这个地方,有个很古老的习俗。有钱人家死了人,就用歌诗的方式来悼念亡灵。搭起灵堂,摆下宴席,上一道菜肴,就歌一首诗。会歌诗的多是些秀才雅士:一个人,二个人,或五六个人,都行。歌诗,歌前人的诗,也歌自己新作的诗,一

13、般的秀才雅士都喜欢歌自己作的诗。于之渔的歌诗还颇有点名气可他只歌前人的诗,他从不歌自己的诗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歌诗很有点讲究,差不多要一字一词一拖音,拖得很慢很长:故人罗西呀辞哎黄鹤个楼呃烟罗嗬花呀三月嘞下哟嗬扬州哎还真有点悲痛欲绝之势!这怎么叫歌诗呢?叫哭诗才对!做一回歌诗,能得到五六两银子(够一两个月的酒钱了)比现在的稿费还可观。于之渔也死了。他在那片梅林间挖了一个形如棺状的大穴,穴的四壁,都贴满了诗稿,那全是他自己的诗稿!他就躺在了这些诗稿间,他的身上,也被他的诗稿覆盖着有谁见过这样的奇棺!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

14、的一项是( )A. 年关时节,戏言柴米油盐都在别人家的落魄诗人,却在小草屋后那一片梅树下,悠然赏梅吟诗,足见其超然高雅的情怀。B. 于之渔写诗随地取材,无论是客栈、饭铺,还是田间、苇塘,皆可成为其创作的对象,被收藏于诗袋。C. 于之渔为亡者歌诗从来只吟唱前人的诗,从不歌自己的诗,因为他想表现出与一般秀才雅士不同的一面以博得名声。D. 于之渔“长得丑”“真是太丑了”,道出了于之渔人生艳事失败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其外形丑陋的厌恶。5. 小说中的主人公于之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小说结尾于之渔将平生诗稿与自己一起埋葬在了棺里,请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认知体验,谈谈你对其行为的理解。

15、【答案】4. A 5. 于之渔是一位志趣高雅、清高孤傲、淡泊名利、怀才不遇、生活散漫、爱饮酒的落魄诗人。情趣高雅。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家里很穷却爱种梅花;收藏了许多印章,墓穴四周贴满了自己的诗稿。(2)清高孤傲(淡泊名利)。他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他写的诗都很“寒”;他厌恶与官道上的人来往,他很厌恶许县尉;与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怀才不遇。他长相丑陋却满腹文才,曾被员外家的小姐痴恋;他时运不济,生活懒散,沉湎饮酒,难以自拔。(后面分析只要写到两点即可) 6. 这是于之渔进行“自我祭奠”的一种方式,他用诗墙筑成自己的墓穴,是在完成一生的不掺杂任何俗念的艺术修为,是为了固

16、守孤傲的内心对于生活的执着信念。这种信念渗透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喝茶只品清淡纯味之茶;不近女色,醉辞权贵,与梅为邻;从不歌自己的诗,绝不让自己的心血沦为自己被迫谋生的工具。古往今来,或因性格孤傲或因怀才不遇或因命途多舛有过不少在行为方式上放荡不羁的文人墨客,譬如“醉卧三年”的刘伶,“铁铺问答”的嵇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而于之渔只是以极端怪癖的方式坚守自我人生价值取向的一员而已,值得我们敬佩。【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

17、”还是“两项”。本题中,B项,原文说“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句话的意思是客栈、饭铺、田间、苇塘都是他寻得佳句的场所,并不是将这些场所作为诗歌的创作对象。C项,于之渔不是为博名声而故意与众不同,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换取生活费用的无奈,只能用从不歌自己的诗的方式来坚守内心的精神信念。D项,作者并没有厌恶。于之渔长得丑是客观描述其外貌,而“真是太丑了”是作者对世人不识人才,只看外表的庸俗见识的批评,为于之渔的命运感到不平和惋惜。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主人公于之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人物形象题。应到

18、文中找出直接描写于之渔言行举止的内容,然后据此概括;也可以找出他人或他物对其的衬托。从他的喜好来看,饮茶、种梅等爱好,显示他高雅的情趣;从他的创作来看,“他的诗写得都很寒。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从他交友的情况来看,“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这些内容都彰显出他的清高孤傲;从他的遭遇来看,满腹才华却时运不济,可见其怀才不遇。点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下: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故事情节的烘托、周围人物的衬托、环境描写的烘托。分析形象方法归纳: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

19、象,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比如本文中,就可以借助于之渔的行为来分析,比如煮茶、种梅、交友、创作。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结尾于之渔将平生诗稿与自己一起埋葬在了诗棺里,请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认知体验,谈谈你对其行为的理解”,这是考查对文本内涵的探究。首先分析他埋葬自己方式的用意,然后结合上文他的言行分析其合理性。于之渔把平生的诗稿与自己一起埋葬在了诗棺中,这是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固守,联系上文,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这种固守,比如喝茶、种梅、交友等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老友贺友直几年前,中国美院请友直去讲学。许江和梁平波在现场,说起他们的老师叶浅予先生曾对学生们讲:“

20、你们要好好看看连环画,山乡巨变红日的功夫很深,可以好好研究研究,临摹一下。”友直的艺术成就与他的个性和经历分不开。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出身苦。幼年丧母的他来到上海,当过兵,当过学徒,失过业,挨过饿。1956 年,上海人美社成立,友直进入连环画创作室工作,结束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但好日子没过几天,运动开始了。友直成了内控对象。许多刊物都不再找他组稿,有什么活动他都靠边站,一度还曾被控制行动。他个人遭受迫害,家庭也受牵连。红卫兵到他家抄家,荒谬地撬开地板找发报机,闹得家无宁日,胆战心惊。被下放到奉贤五七干校劳动,在这期间,友直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往来十几次,挑十几担水,装满营地的几只大水缸,任劳

21、任怨,从不间断。晚年的友直达观开朗,诙谐风趣,人们绝想不到他“文革”期间精神上受到的折磨,摧残身心,历尽心酸。当年人美社创作员,号称有“108 将”,在全国连环画界都赫赫有名。大家在画画领域各有擅长,只有友直精于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他勤于思考,形成了一套方法论,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连环画绘画“四小”:小人物、小动物、小动作、小道具,这是他多年创作经验的提炼,也是他幽默底色的秘密和诀窍。这“四小”,别人在连环画创作实践中也惯常使用,但只有他总结升华,提高到了艺术理论层面。他的另一个特点是默记能力强。一批连环画老友中,我最认可他的默记能力。他总说“心中有数,才能落笔”。在连创室,有时创作闲暇,大家聚在

22、一起闲谈,就考他,从来考不倒。他速写本里的作品,一个轮子几根辐条?一栋房子几个窗户,几道横梁?门能容纳一个人进出,还是两个人进出?眼睛大小?颧骨高低?人的长短?只要他画过,都牢记于心,回答不差毫厘。默记能力来自扎实的积累。如今的画家在搜集素材方面,很少像他这样踏实恭谨,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与认真。友直非常重视生活体验和下乡采风,为了创作,必要目见耳闻.解放初,组织上让友直画舞女,他画不出;画大世界,他也画不出。因为他没见过,那不是他的生活经历。为创作李双双,他去山西写生,很快融入当地生活。回来后,总结写生经历,他的表达与众不同。说,农村的生活,一天从早上“吱”一声拉开门栓开始,一天的劳动结束在晚

23、上“噗”一声吹熄油灯声中。他观察得多深入,提炼得多形象,传递得多生动。友直晚年,连环画日薄西山,发表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连环画者的收入江河日下。他接受哈哈画报的约稿,画老上海三百六十行。每次画好几张,就趁着散步的同时送过去。主编韩伍接待他,总是很愧疚,说:“老法师,我这里稿酬最高八十元,委屈您了。”他总豁达地笑笑,幽默地回答:“够打老酒了!”。但是,在人家请他在四尺中国画兰亭上写几个大字,一万元一个字时,他不写。他说:“我画连环画的,从来都是写小字,写大字不是我擅长,我不出这个洋相,这个钱不赚。”如今,友直的身价非比寻常。西泠印社拍卖的一张贺友直画的小人书封面,以五十七万元的价格成交。(选自20

24、16- 08- 01 汪观清 / 口述 魏松岩 / 撰稿 新民晚报与老友贺友直共事,有删改)相关链接著名画家贺友直是特定时代、特定国度造就的连环画家,一直以平实白描的手法致力于人物造型、生活场景及总体构图,从而使连环画脱离了小儿科而成就了蔚为大观。恰如其好友谢春彦所言:“其为人之风格亦确如是,亦确如他笔下主要的形式白描,一根墨线儿到底,光明磊落,是绝无什么枝蔓的。”(2016- 03- 17澎湃新闻,顾村言 徐佳和贺友直:白描人生)在中国当代美术史,老头的名字是绕不开的。1963 年,长达 396 幅的山乡巨变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一等奖,被誉为中国连环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但老头自己更喜欢1977

25、 年创作的朝阳沟。“我自己喜欢朝阳沟,是因为画的时候,我才真正懂了画连环画的要义。”照他的说法,“画出情调来了。一个场景,一组人物,举手投足都是情调这才是连环画的境界。”(2016- 03- 21光明日报,颜维琦、曹继军贺友直:我是个匠人)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贺友直明白,他的连环画终有一天会身价百倍,所以,面对几十元的稿酬,面对一字一万元的请求,他都不在乎。.B. 用笔工整细致是贺友直作连环画的手法,也是他的为人风格;情调是贺友直悟出的画连环画的要义,也是他对自己达观开朗、诙谐风趣人生境界的感悟。C. 贺友直一生命途多舛,幼年丧母,早年颠沛,后又受文

26、革冲击,从事不景气的连环画行业,但面对不公,他总是默默承受。D. 贺友直在人美社 108 位创作员中,是赫赫有名的,只有他注意总结创作经验,升华为艺术理论;他也是其中默记能力最强的。8. 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革中被下放到奉贤五七干校劳动,贺有直任劳任怨,为他以后作画能深入体验生活打下基础。B. 贫苦的出身与早年的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使贺有直成为一个珍惜生活,勤勉努力的人,所以,他凡事用心,积累素材,记得牢靠。C.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贺有直的名字是绕不开的.他的朝阳沟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一等奖,被誉为中国连环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但他自己更喜欢 1977 年创作的山乡巨变

27、。D. 贺有直历经坎坷,历尽心酸而达观开朗,诙谐风趣,他画的李双双具有幽默的底色。E. 贺有直晚年,连环画发表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连环画者的收入江河日下。因而他在中国画兰亭上写几个大字,获得报酬一万元一个字。身价非比寻常。9. 贺友直创作连环画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AB 9. 精于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如总结“四小理论”。勤于积累素材,并且牢记于心,如他的速写本里对于所见对象记录非常详细,所画过的内容记得清楚。深入体验生活,提炼形象,传达生动,如画李双双去山西写生,融入当地生活。一直运用平实白描的手法。画出情调来,如画朝阳沟一个场景,一组人物,举手投足都是情调。【

28、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传主当时所想并非考虑钱物,而是坚持原则进行创作;B项,白描是贺友直作连环画的手法,也是他的为人风格;D项,人美社创作员中不只是贺友直赫赫有名;记忆能力最强,是在作者所认识的一批连环画老友中,而非人美社的所在创作成员中,是作者的主观认可,也并非实际如此。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C项,朝阳沟与山乡巨变对换;D项,应为贺有直画的四小人物具有幽默的底色;E项,拒绝了给兰亭写字。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贺友直创作连环画的特点,精于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勤于积累素材,并且牢记于心;深入体验生

29、活,提炼形象,传达生动;一直运用平实白描的手法;画出情调来。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四、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

30、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

31、,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B.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C. 即回

32、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D.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B. “丁内艰”,意为遭逢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C.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

33、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D. 国相,管王国内外的各种事宜,包括外交等。其职权相当于郡之太守,均由朝廷任命。王国之下,也有辖县及侯国者,侯国也设相,其职权与县令相当。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坚持原则,注重礼节,取得了外交的胜利。B. 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皇帝也认为梁曾只是以口舌之利,大胆妄为。C. 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

34、的谗言。D. 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2)(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就)写成法令。【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

35、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曾”“始”“又”“且”“以”。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D. 国相,管王国内外的各种事宜,包括外交等。其职权相当于郡之太守,均由朝廷任命。王国之下,也有辖县及侯国者,侯国也设相,其职权与县令相当。国相主要管理国内的民事。12. 试题分析:B. 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

36、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皇帝也认为梁曾只是以口舌之利,大胆妄为。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边鄙,边疆地区;岁,每年;赋:征收;苦,感到困苦、痛苦。(2)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是,认为正确;著,写。参考译文: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

37、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赴任。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古

38、代诗歌阅读筹笔驿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注】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简书:指军令。储胥:指军用的篱栅。上将:指诸葛亮。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B. 颔联采用对

39、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C. 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D. 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E. 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15. 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14. AE 15. (1)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

40、之情。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2)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解析】14. 试题分析: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有误,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比拟)”;E项“雄浑豪迈”有误,应为“慷慨悲凉”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诗歌蕴含的核心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恨有余”实际上表达出李商隐的一种思想态度,寄予一种人生哲理,突出精神情怀,表达没有实现统一的遗憾,也写出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点睛:诗歌借助具

41、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个体,其吸附、融汇了诸多情感要素,月之形,在赤壁赋中“ ”化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月之色,在记承天寺夜游中“ ”呈现为澄清。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

42、宫繁华奢靡,其中表现“声乐与市井言语”相比较的句子是“ , ”。 (3)曹操观沧海中“ ”写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答案】抱明月而长终,庭下如积水空明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山岛竦峙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 错误。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B. 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

43、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C.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 ,深感有负他的嘱托。D. “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没啥用”,因此他的成功不足为训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用在本句中,对象误用。B.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C.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D.不足为训:指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4、)A.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B.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D.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

45、一幅画”;D.通过梳理,后半句是“为起点”,完整的表述应该为“以为起点”这样我们判断这个句子缺介词。在“得到”后加上“以”即可通顺。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江南的蟹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_,_。_,_。_,_。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更给阳澄湖带来骄傲。其蛋白质含量远在老鳖之上阳澄湖因大闸蟹而格外秀色可餐大闸蟹因阳澄湖而身价倍增得之于阳澄湖优越环境的恩泽大闸蟹的三大特点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大闸蟹味道鲜美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承接上文话题,总说大闸蟹与阳澄湖相互依存的关系;介绍大闸蟹的特点及其成因;介绍大闸

46、蟹的鲜美味道,与下文“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相呼应。20.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_。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_,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因此,可以这样问

47、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_。【答案】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或“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本题第一个空,根据对后文文意的理解是说的地震预报的权限,所以本处填写“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21

48、. 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答案】本公司为广州一家中日韩合资企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英语粤语。电话16816

49、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的表达能力。本题是一则招聘启事,要注意招聘启事的写法,本题所给材料过于口语化,用语不够庄重,转换要注意启事的要求和语言平实的特点,主要概括要点。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六、作文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自2014年9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目前,已有近20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

50、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还有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已出方案的各地,改革方案的方向大体一致,内容包括高考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科、英语等部分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减少高考加分项、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实行走班制等,不过具体方案上各地也有细微差别。 对于“高考改革”,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答案】文理不分家,是利还是弊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而今日

51、,已经有记者统计,全国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分别是上海、浙江、北京、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湖南、贵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为重点,文理不分科成趋势。决定采取不分文理科的方式,让考试文理科都学,培养全面人才。 那么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就确立的高考文理分科现在即将打破,这是因为什么呢?而这队广大的高考考生来说是“福音”还是“噩梦”,是利还是弊呢? 文理分科的思想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论,认为在文科和理科之间,集中精力专注其一,能提高全社会的效率。而建国后实行文理分科的直接原因,则是新中国全方位仿效前苏联老大哥的时代风气-高考

52、制度与高等教育制度亦莫能除外”。 据了解,前苏联在“二战”中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而战后重建又急需大量专业人才。于是,前苏联便采取并强化了“分科教育”的办法,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出炉”速度。配以计划经济下大学毕业生“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分配制度,前苏联的教育体制像一台“人才制造机器”,周而复始地生产着各行各业需要的大学生。通过分科教育,前苏联的大学生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至于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综合素质是否足够,短期内无从知晓-对国家也并不重要。建国后,一切从零开始的新中国同样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很自然而然地就拷贝了苏式的“文理分家”之路。首先,建立一批专业院校,如:外语学

53、院;然后对高校进行专业大合并-以工业化为主要目标,将不同大学的同类专业“集成”为统一、单一的专业学院,或并入清华大学等工科院校。高校合并加强了工科院校的专业性,我国目前能够拥有数量如此之众的工科名校,很大程度源于那次合并。工科迅速发展的代价是:文科被削减。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几代学子的记忆里,这句流行语像一个幽灵,笼罩着文科生内心的自我认同,挥之不去。而近年来,关于理科生普遍“没文化”、“缺常识”的批评,又让学理之人不免心生羞愧。于是,为了培养高质量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避免学生由于分文理后导致的严重偏科现象。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表示,目前先有上海

54、和浙江进行试点,2017年开始整体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破了以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格局,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可以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也减轻了考生的心理负担。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若文理不分科是不是会对考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指出:取消分科并不等于所有课程都要学,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侧重文科或者理科的课程,它的前提是高中能开齐开足各种选修课和实行学分制度。取消分科可避免学生“跛腿”走路。过早分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再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国家下达指令修改高中教材,适当减少学生们的负担

55、。 不过随之即来的事那些严重“偏科”的人,他们被我们称之为“偏才”,他们只对文科或是理科学的很好,而对另一科一窍不通,很多人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公平,会让国家失去很多资源,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国家有相应的自主考试,会特意为这些“特殊”的学生开辟一条特殊的道路。 从目前看来,取消高考文理分科还是利大于弊多一些,其实国外的一些高中根本就没有文理分科一说,所以既然人家的学生都可以应付过来,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学生一点也不会比他们差。目前只是出于试点阶段,待前几届试点学生感受过新一届“高考”后,成果的好坏自见分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现实性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审题立意,根据对本题材料的理解,材料中陈述的是高考改革,考生要注意你要从两个方面立意,一是赞同改革的方案,二是对改革相关方案提出质疑。点睛:考生无论怎么去审题立意,都要结合材料进行合理的论述和分析,考生要注意要想把握住材料的中心,使得自己的作文有一定的深度,就要充分的结合自身和实际社会进行行文写作。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