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 小篆 B.隶书 C. 行书 D. 草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材料描述可知因为篆体难写故让胥吏修改,结合所学知识隶书是由小篆演化而来的,故本题选B项。A是该字体形成的背景,C和D都与材料无关,故不选。2“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
2、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联系各选项,A项说法错误,汉字的演变趋势应是由繁到简;C项说法过于绝对,图画文字也是一个重要来源;D项与材料不吻合,本题选B项,“舞”字是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的。3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B理学思想的影响C书法艺术以进入自觉阶段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苏轼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体现出宋代文人注意内心道德修养,这与理学重视伦理道德的主张是一致的,故B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
3、有体现,C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熟,D项是明清时期才产生的,故排除A、C、D三项。4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写的道德经、行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汉卿窦娥冤出现在元代,故A、B、C都在元代之前,不符合题意,所以可以排除。答案应该选择D,因为到明朝初期,古董商要出售的文物都已经出现过了,且有一段时间的收藏了。5琅玡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
4、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A B C D【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据材料“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结合对秦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知道均符合所学。故选C。楷书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故错误,
5、故A、B、D错误。6李嵩的货郎图(如下图),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下列作品中与货郎图同属一类的是( ) A女史箴图 B游春图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横卷形式”、“ 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
6、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所示的绘画均不符合题干材料所描述的特征,排除。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7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文人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材料中主要阐述了郑板桥绘画的收费标准以及“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等信息都反映了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
7、;A不符合“主要原因”,C偏离题旨,D与题意无关,故选B。8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反映了南宋山水画的空灵美和诗意追求,D为人物画,BC显然没有空灵美,因此选A。9下图为“明四家”之一唐寅作品,对该作品的评论不恰当的是( ) A.一幅体现多种类艺术成就的杰作B.画面过于简单,缺少张力C.体现了简约而富有意蕴的品质D.该作品采用的是写意画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
8、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正确,此图是文人画,形式上是多种艺术融于一身的;B项与文人画的特点不符,故本题选B项。C项和D项正确,文人画主要是简约,抒情写意。10下面画像选取自甘肃嘉峪关魏晋墓中的耕耱图。此画像( ) A展示出当时农民劳作艰辛 B说明男耕女织分工已形成C表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反映出农业耕作技术成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仔细观察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相关内容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题干图片信
9、息,排除;D项表述绝对,“耕作技术成熟”体现不出来,排除。进一步判断可知,C项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11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傩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中国国粹京剧的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班进京之后,使得京戏这一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故选C项;傩戏属于安徽民间剧种,与题意的论述不符,故排除;B、D两项剧中出现的时间与题意均不符,故排除B、D两项。12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
10、目。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中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并不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故A排除。京剧也不是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故B排除。它是流行于南方而不是北方的剧中融合而成的,故C排除。它主要是由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13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
11、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描述京剧的形成的时间、大致过程以及京剧的大致种类,所以这则材料只能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1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12、中“丑角”这一关键词可以推断出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分为“生末净旦丑”五大行当。所以本题选C。ABD都没有“生末净旦丑”五大行当,故排除。1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戏曲 B小说 C说书 D绘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戏曲艺术。依据所学,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吸取艺术的特点,所以应选A。小说、说书、绘画等与题意不符,排除。16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
13、。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明代中叶。在江南”、“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元杂剧的出现,即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项表述明显不正确,南方徽剧等剧种发展成为京剧的,而且与题干核心意思无关。进一步可知,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材料一 图(a)文物 图(b)秦砖 图(
14、a)西汉瓦当材料二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马远山径春行图材料三 清八大山人松鹰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a)的出土有何历史价值?图(b)、图(c)的文字“海内皆臣”“单于和亲”分别反映出当时的什么历史信息?(6分)(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的历史风貌。(6分)(3)材料三中的松鹰表情冷冷逼人,神情桀骜不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历史价值:有利于研究我国的汉字和商朝的历史。“海内皆臣”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单于和亲”反映的是西汉与匈奴的关系。(2)清明上河图充分反映了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发展的历史风貌;山径春行图把景物集中在画面的一侧,折射出南
15、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历史信息。(3)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阶级压迫政策的强烈不满(或者回答作为明朝宗室后代的愤懑亦可)。【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甲骨文,其出土有利于研究我国的汉字和商朝的历史。图(b)是秦砖,其文字“海内皆臣”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图(c) 西汉瓦当的“单于和亲”反映西汉与匈奴的关系。(2)据材料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马远山径春行图,依据所学知识即可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的历史风貌:清明上河图充分反映了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发展的历史风貌;山径春行图把景物集中在画面的一侧,折射出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历史信息。(3)据材料三清八大山人松鹰图,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阶级压迫政策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