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496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 自给自足的落后性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可知土地兼并加剧了贫富分化,体现了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选A项;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自给自足的

2、落后性和土地私有的合理性均没有在题意中体现,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C、D项。2._朝,_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A. 汉朝曲辕犁B. 唐朝曲辕犁C. 汉朝耦犁D. 唐朝耦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的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故选B项;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排除A项;耦犁出现于汉代,但还不能调节耕地深浅,故排除C、D项。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为国民所有B. 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并不拥有土地D. 均田制下禁止土地买卖,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3、答案】B【解析】【详解】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名义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周王所有,排除A;战国时代的多国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向封建社会转型,故选B;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国家也可以拥有土地,排除C;均田制下的露田是国有土地,要归还国家,不可买卖,桑田是私有土地,只给初受田者,不在还授之限内,可以买卖,所以均田制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4.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这说明当时A. 商人社会地位很高B. 重农抑商政策被弃C. 农商并重得到认可D. 商业致富作

4、用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管仲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工商业,可见商人社会地位应该在农民之后,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农业是基础,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无商不富”可知,这是肯定商业可以致富,故D项正确。5.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 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 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 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 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5、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和“范蠡三致千金”、“子贡家累千金”可知,当时商业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子贡和范蠡在齐鲁做买卖,不能说明齐鲁是交易中心,B选项排除。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与“范蠡隐居齐国三致千金”相冲突,C选项排除。地域性商人群体主要是在明清,D选项排除。6.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A. 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B. 未能成为社会变革和转

6、型的重要力量C. 忽视生产规模的扩大D. 成为固守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群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人将大量的财富用于科举消费,公益消费,购置田产等,其结果是进一步巩固宗法专制社会和自然经济;资金未能投入再生产领域,使商品经济始终未能冲突专制制度的束缚,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故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未能成为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力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清时期的商人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而是强调未能成为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力量,A项错误。C项是明清商业发展的局限,属于B项的具体表现,C项错误。商人从事的是商业活动,而不是成为固守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群体,D项错误。7.居

7、民身份结构的比例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读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下图),该图反映了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C.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答案】A【解析】从图中工场工人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工场手工业占有重要地位,A项正确。图中只是反映了商人所占的比例较低,但并不能证明其社会地位较低,排除B。图示信息体现自然经济仍是当时社会的主导经济,没有解体趋势,排除C。租佃关系是随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而确立的,故租佃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排除D。点睛:获取图示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务必清楚掌握“居民身份结构的比例”反映的是其社会状况,结合所学

8、明朝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图示即可知道答案。8.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但其核心地区在A. 长江中下游流域B. 黄河中游C. 东南部沿海地区D. 珠江流域【答案】B【解析】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中原便是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故B项正确;长江中下游流域虽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明地,但不是核心地区,故A项错误;东南部沿海地区和珠江流域是秦汉以后基本上开始开发的,故CD错误。9.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A. 冶铁B. 制瓷C.

9、纺织D. 煮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纺织,故C项正确;ABD项是私营和官营手工业的内容,排除。点睛:“家庭手工业”是解题的关键。10.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B.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 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D. 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可知主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土地买卖频繁。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与土地轮作制度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朝代更迭,且朝代更迭是土地买卖的原因之一,排除D; 材料无法

10、反映土地抛荒,排除C;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买卖频繁导致田主的频繁更迭,故选B。11.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商业市镇开始兴起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 坊市制度逐渐打破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答案】C【解析】根据“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结合所学,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打破,商业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市”内进行,故C正确;明

11、清商业市镇开始兴起,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错误;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联系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解答。12.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D.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唐宋时期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在下降,钱币收入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下降、钱币收入上升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

12、果,故D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唐宋时期,钱币的收入总量有一定上升,故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排除C项。13.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 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被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指的是宋代商业发展实现了某种突破。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项正确;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农业

13、方面的成就,故B项不符合题意;江南的青瓷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故C项不符合题意;长安在唐代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故D项不符合题意。14.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A. 13世纪下半期B. 14世纪上半期C. 15世纪上半期D. 16世纪下半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发生在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根据题干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可知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5世纪上半期,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正确,故排除。15.如图所示青铜器是我国进入青铜铸造繁荣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是A. 商周时期B. 秦汉时期

14、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图示为司母戊鼎是商周朝青铜器冶炼的杰出代表,A正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和项。16.历史学家黄仁宇字认为,中国古代的隋唐宋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而明清时期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影响B. 政府政策的变化C. 君主专制的加强D. 殖民势力的东来【答案】B【解析】【详解】唐宋时期,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而“外向”“开放”带“竞争”。明清时期,政府闭关锁国,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可见政府政策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B正确;自然经济的影响不是出现材

15、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A错误;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是控制中枢机构,与材料现象无关,C错误;殖民势力的东来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不符合材料整个信息主旨,D错误。17.左传记载卫文公“务财训农,通商惠工”;国语也提到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表明春秋时期A. 农商并重思想受到重视B. 私营商业获得重大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初步萌芽D. 工商食官局面已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务财训农,通商惠工”“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可知两者都主张通商重农,即农商并重思想受到重视,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私营商业的发展,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商并重思想,不是重农抑商,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私商,不能反映工商

16、食官局面被打破,故D错误。18._产品不进入市场,只提供给皇室及官府使用;_产品主要供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产品以市场销售为主要目的。A.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 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D. 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产品不进入市场,只供皇室及官府使用的是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的是家庭手工业,以市场销售为主要目的的是私营手工业,故选B项,故排除A、C、D项。19.下图是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经济职能是临安城首要功能皇宫偏居城南表明皇权衰落水运是物资

17、供应的重要途径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的临安是南宋都城,也有重要的政治功能,故排除;城市布局与皇权强弱无关,故错误;从图中“运河”等信息可以分析出,南宋时期水运是物资供应的重要途径,故正确;从图中“菜市”“鱼市”“米市”等信息可以看出,南宋时期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故正确;所以答案选D。20._至元朝,重农抑商有所放松,明清时期重农抑商再次加强。A. 隋朝以后B. 中唐以后C. 北宋以后D. 南宋以后【答案】B【解析】【详解】中唐以后至元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而不是从隋朝以后,故排除A项,故选B项;两宋时期商品经济

18、和海外贸易发达,而且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也是有所放松的,故排除C、D项。21.商鞅的“重农抑商”思想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的相同点是A. 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B. 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C. 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 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详解】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是战国时期,主要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是在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前提下对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批判,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前者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后者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思想体现,故A项错误。前者是封建社会产生时期,后者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故B项错误。前者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19、后者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点睛】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2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编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

20、力有限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四则史料分别涉及出售永业田、购买良田、寺院大量占有田地和富豪之家置买庄田等信息,这反映了土地兼并现象,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B项正确;根据“听卖永业田”、“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等信息可知,当时唐代法律尚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A项错误;题干只是反映土地占田情况,非社会结构的变化,故C项错误;唐朝统治者实行均田制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故D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

21、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结论了。23.“一亩三分地”的来源与先农坛皇帝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到先农坛藉田,其藉田地块面积恰好“一亩三分”。皇帝藉田反映的中国古代观念是A. 敬天法祖B. 家国一体C. 以农为本D. 抑制工商【答案】C【解析】“皇帝都到先农坛藉田”说明皇帝对于土地的重视,体现出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思想,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是宗法制度特点;D是抑制商业无从体现,排除。24.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

22、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 战国B. 西汉C. 南北朝D. 北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冶铁业中,西汉开始用煤,北宋时普遍使用煤,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广泛流行。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早于汉代,CD项晚晚于汉代,不符合“开始于”这一条件,故排除ACD。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

23、量争取即可。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25.乾隆时期,禁止中国人教外国人汉文和国内人民学习外语,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和制品统统拒之门外。这一做法A. 造成中国商品经济严重倒退B. 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儒家学说的传承C. 确保了中华文化的领先地位D. 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答案】D【解析】“禁止中国人教外国人汉文和国内人民学习外语,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和制品统统拒之门外”属于闭关政策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固化了中国落后的经济形态,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故D项正确;

24、此时中国商品经济比较繁荣,故A项错误;科举制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儒家学说的传承,而这一做法和儒家学说传承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中华文化到了近代已经落后西方,故C项错误。26.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 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B. 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C. 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D. 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地中海的主要商路,使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崛起与西欧商品价格暴跌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曾统治巴尔干半岛,其民族、宗教政策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25、;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7.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D【解析】人面彩陶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白瓷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珐琅彩出现在清朝。故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是清朝,故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陶瓷业成就,需要掌握人面彩陶壶、白瓷、珐琅彩出现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人面彩陶壶、白瓷、珐琅彩出现的时间的识记。28.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被称作“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A. 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

26、贩运商品,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B. 是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C. 赢得了国家独立D. 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答案】A【解析】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荷兰的航海业发达,掌握着海上的海上的商业霸权。故选A。荷兰商业立国并不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C是前提条件,排除;D 应该是英国,排除。 点睛:新航路开辟后,主导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就进行了殖民扩张活动,最早的为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为荷兰,掌握了航海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后英国掌握了殖民的霸主。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29.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

27、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里所说的“光明”是指A. 天主教思想B. 工业文明成果C. 科学精神D. 君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可知是传播天主教,“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说明是传播天主教拯救黑暗中的人们,故A项正确;工业文明成果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有,故B项错误;材料中传播的天主教并不是科学的精神,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属于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宗教思想,故D项错误。【点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 15世纪前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

28、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5)直接原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30.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A. B. C. D. 【答案】C【解析】上图所反映的是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关于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据此可以推知,这一过程欧洲殖民者获取了巨额利润,成为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这一过程使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

29、遭受了非人的待遇,故C符合题意,所以选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期,与题干中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这一时间不符,故排除含有的选项,这一时期主要是使劳动者发生转移,所以新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传播,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

30、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31.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主要是A. 手工作坊B. 手工工场C. 工厂D. 跨国公司【答案】B【解析】【详解】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因此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故B项正确;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故排除A项;

31、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排除C项;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排除D项。32.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是A. 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B. 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C. 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D. 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详解】三角贸易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从非洲掠夺奴隶贩卖到美洲,从事种植园业务,然后掠夺黄金和白银带回欧洲,这一航程获得巨额利

32、润,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打下了基础,D正确;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和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不是材料中说明的深远影响,A和B项错误;C中全球人口迁移不符合事实,三角贸易没有涉及亚洲,排除。【点睛】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33.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A.

33、 新航路开辟B. 文艺复兴C. 工业革命D. 光荣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香料进口数量下降,葡萄牙香料进口数量上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新航路开辟,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选A。文艺复兴主要是思想层面,与表格变化无关,排除B;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C;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时间不符,排除D。34.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军每次海战都可以出动200艘以上的战舰,18世纪初,荷兰的舰队只有12艘能作战。由此可知,荷兰衰落的原因是A. 荷兰海军的废弛B. 英国海军的强大C. 荷兰金融业发达D. 荷兰手工业

34、落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军每次海战都可以出动200艘以上的战舰,18世纪初,荷兰的舰队只有12艘能作战”可知,荷兰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军的废弛,故A正确;“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军每次海战都可以出动200艘以上的战舰,18世纪初,荷兰的舰队只有12艘能作战”可知,荷兰的海军实力下降,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荷兰金融业发达,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荷兰手工业,排除D。35.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A. 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B. 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 它使

35、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 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蒸汽机大量使用以后,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故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中的主旨表述,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36.陈忠实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是千百年来关中农民的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家的主要生产模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有何特点?(2)白家媳妇们平日在家纺纱织布,这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哪种经营形态?其产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3)白家

36、秉持着“耕读传家”的家训。这种家训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2)形态:家庭手工业;用途:满足自身的消费。(3)影响:重农抑商;科举制;宗法制等。【解析】【详解】(1)根据“千百年来关中农民的缩影”,结合所学可知,白家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其特点结合所学概括即可得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2)根据“在家纺纱织布”可得出是家庭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用于满足自身消费。(3)根据材料“耕读传家”,结合所学,可得出影响的因素是重农抑商;科举制;宗法制等。3

37、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年代中国英国西班牙15801:5.51:11.71:12.1216351:101:131:13.1316371:131:13.51:13.131:15.45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17501803年为353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材料三 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

38、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融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亚当斯密国富论(1)材料一反映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变化:反映了16世纪晚期,相对于黄金,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利用中国银价高、金价低的市场行情,将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

39、银价下降。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对中国:有利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密切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考生如具体作答可酌情给分)对世界:壮大了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白银扮演着世界货币的角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一体化。【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数据,可得出中国银价由偏高到1637年下降到与西欧持平;第二小问可从新航路早期西欧殖民者对中国黄金的掠夺、正常中外贸易中国的优势地位、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增加,三个方面分析导致中国银价下跌的原因。(2)根据材料“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融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并结合所学,对中国的影响可从中国社会的转型、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加强与世界的交往等方面概括。对世界的影响可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资产阶级力量的提升、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角度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