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一、教学目标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二、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及季节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及季节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产生的原因,四季更替的原因。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五、教
2、学过程考点一、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意义项目地球公转示意图远日点近日点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位于近日点(_一月初)时速度较快位于远日点(七月初)时速度较慢考点二、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一)、由于地球运动时地轴总是倾斜的,且倾斜的角度和方向总是不变,因此,地球自转的轨道 面与地球公转轨道 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目前角度为 。23.5N23.5S0ABCDE(二)、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太阳直射
3、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一年之中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有规律的周年回归运动 (1) 在各点附近标明二分二至名称,并画箭头表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图A-09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N【重难点突破】读太阳直射点的二分二至图,完成下列表格节气图中位置日期(前后)直射点位置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思考】如何在公转轨道图中判断二分二至日?(四)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划分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小
4、,温带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举例】若黄赤交角变成20度,热带的范围是 温带的范围是 寒带的范围是 若黄赤交角变成30度,热带的范围是 温带的范围是 寒带的范围是 考点三、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于 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 和 作有规律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 递减。同一地点,直射点离当地越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越高 ;所以:春分或秋分夏至冬至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范围赤道达到一
5、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极点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习题巩固】扬州(约32N)一年中在 夏至日 (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冬至日 (节气)达最小;假设今天太阳直射点位于10S,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 48度 ,明天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 小 (大、小)。【拓展】正午太阳高度角规律的应用公式可以: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实际生活中的太阳高度角应用问题 (1)日影朝向问题 太阳照射与影子关系的一般规律是,若太阳从正东照,影子在正西;从正南照,影子在正北;从东北照,影子在西南。只有南北
6、极点是太阳从什么方向照来,影子就向什么方向延伸,这是因为北极点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南极点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朝北,夏至日(6月22日)最短,冬至日(12月22日)最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可以朝北,也可以朝南,且直射时无影子。 (2)建筑物正午时最长影子和最短影子的求算 建筑物正午时的影子长度是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值在66.5至90之间变化,其他纬度上的年变化幅度均更大,造成建筑物影子长短的时间变化,如下图。 反过来可利用这个三角形求当地地理纬度(已知当日太阳直射纬度)或者求当日太阳直射的纬度(已知当地地理纬度)。 (3)太阳能热
7、水器的安装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来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角,如下图所示,+H=90时效果最佳。(4)与房间采光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积小,冬季照射面积大。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南窗射入;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北窗射入;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既可能从南窗射入也可能从北窗射入。(5)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
8、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LhcotH。(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如图所示。考点四、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读课本春秋分、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光照图,说出(1) 春秋分,昼夜长短状况:全球昼夜平分(2) 夏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及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昼长夜短分布规律: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3) 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及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昼短夜长分布规律:越向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4) 赤道上,昼夜长短状况:永远昼夜平分考点五、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四季
9、的变化的原因是 和_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A每年一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 B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有关C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65天,称一个回归年 D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慢,远日点快2.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 ( A ) A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B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C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3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12月22日日照情况的是( B )4、6月22日到9月23日,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 ).A低一高一低 B高一低一高 C高一
10、低一高 D高一低右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5一6题。5地球公转至C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B ) A春分 B秋分冬至 夏至6.自B至C,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上海昼长于夜,且昼长渐短 B海口市的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C 南极圈内的极夜区域逐渐扩大 D太阳直射于南半球7地球由D公转至A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B ) A一直加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一直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23.5N23.5S08、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直射点从处移到处,需要1恒星年B.直射点位于或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C.直射点从处移到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
11、长D.直射点在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每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B每年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C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D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10、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方位于( B ) A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C北半球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11、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 ) A春分至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春分12、关于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B)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13、从“五一”劳动节到“十一”国庆
12、节,太阳直射点 ( A )A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B先向南移,再向北移 C一直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二、综合题14.图10 中的曲线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轨迹,读图回答: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节气);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至B点。(2)北半球夏至日(节气)至冬至日(节气)太阳直射点南移,春分日至秋分日(节气)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3)1月1日,太阳直射在南_半球,且向北方向移动。15、读图1-3-5“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326,120W ),北半球的节气为夏至日。(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3)图中AB是晨线(晨线或昏线)。(4)此时C点地方时为2时,这天的昼长为12小时。(5)此时D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E点太阳升起的时间为10时。 图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