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华中师大一附中201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试卷A1B(A剑拔弩张;C奢靡m/披靡m;D藤蔓wn/不蔓mn不枝。)2C(相辅相成:二者相互辅助而互相联合。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来谈论。守株待兔: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万一的心理希望不劳而获。心旷神怡:舒畅愉悦的心情,可作定语。)3C(A.成分残缺,在“发展”后加“空间”。B.语序不当,“深深地”应放在“感染”前面。D.句式杂糅,去掉“是无人能及的”。)4A. (这个话段是叙述鹰捕杀狼的过程的。从鹰“伸出左边的利爪”“攫住狼的屁股”,
2、到狼为此作出本能反应,再到鹰顺势用“右边的利爪”“抠住它的那双眼睛”,然后一“提”,又一“撅”完整地表现了这一连贯动作。作出补充说明,可放在最后。)5D(A祝福出自于彷徨。B饮弹自尽的是周萍,周朴园是在孤独寂寞中苟活。C应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七擒孟获。)试卷B1A 2B 3D 4D 5B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试卷A6. D(A、古典名著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要求,也证明现代作品同样有需要和市场。B、“都是”过于绝对,应该是“大多”。 C、古典名著不是单靠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而是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饱含细节,并富有文化底蕴。)7.D(以偏概全
3、,原文为“现在的某些小说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 8.C(原文语境中提到这种推动并没有说明是良性还是恶性,只是说讲故事没错,但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试卷B6A 7C 8B三、古诗文阅读(34分,共7小题)9.C(随意)10.B(是指今人的文学主张,对江近之文章的特点,作者是肯定的。)11.C(说江近之语言“平易俚俗和滑稽”矫枉过正不正确。)12(1)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励、务、矫,各1分,句意1分)(2)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为所、辈、脱、释,各1分,句意1分)附译
4、文: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所以即使没有情感的花草树木也要有所变异,牡丹花中的鞓红和鹤翎等品种,就不能不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子。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高古,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做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
5、陈腐失真的文辞。有才能的人被旧的体式所屈服,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二句不切实际的话语,拼凑成诗。聪明人受这种习气的牵制,愚笨的人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亿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风雅的志趣。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就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我和进之自从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意图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信笔所写信口所说,都形成一定的规则,他所说的都是现在人不能说的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切实音节悠长,在这方面他无疑属于当代有才能的
6、人。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都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俚俗而流传的,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滑稽而流传的,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就是这样的。古代和现代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要不是这样,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什么要选择一二句浅显的话语,
7、不能自行割舍,以至于招来世人的讥笑呢?拿这种观点来看进之的诗,他无疑是诗的大家了。此集中诗歌若干卷,散文若干卷。此集编成,进之自己起名为雪涛阁集。石公袁子为此集作序。13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向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附翻译:然而帝王的功业,兴起于民间,天下英雄豪杰互相联合,讨伐暴秦,气势超过了三代,从前秦朝的禁令,恰好用来资助贤能的人排除创业的所患之难而已。因此,发愤有为而成为天下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封地便不能成为帝王呢?)14描写了江南五月大雨倾泻、水势凶猛、灾情严重的景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杜诗将权贵的奢华生活与百姓
8、冻饿而死的惨象作强烈的对比(1分),本词下片将洪灾造成百姓“断炊烟”的状况与富贵者还在游湖听曲的情景作鲜明的对比(1分)。两者都揭示了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实(1分),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抨击、对百姓的深切同情(1分)。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渺沧海之一粟环佩空归夜月魂谨庠序之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哀民生之多艰登东皋以舒啸 (每对一句得1分,共5分)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AC(A“姑娘们也为了显示她们“天然去雕饰”的美丽,露出一双赤脚”错误。C赤脚上学体现的是生活的艰苦。)17. (1)开头引用蔡其矫的诗:内容上:开篇点题,表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
9、自然美。(2分)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对一双双赤裸的双脚的回忆。(1分)(2)结尾引用作者的诗:内容上:将故乡农民所经历的困苦推及到整个民族所经历的困苦,有力地深化了主旨。(2分)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1分)18.用词准确。“扣”“抓”“倒腾”“吸附”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农民雨天劳作的艰辛。(2分)比喻形象。“像铁锚一样紧紧地抓住泥土”,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劳作的尽力尽职,突出了他们勤劳、坚韧的性格特征(2分)(如答其它特点,言之成理即可。)19不矛盾(1分)。 “希望赤脚的人越来越少”,是希望民族强大、国家昌盛,物质贫困的人民越来越少(2分)。“不应该忘记曾经赤脚的日子”,是要铭记民
10、族曾经的苦难历程和父辈们的艰辛生活,铭记我们民族勤劳、坚韧的伟大精神。(2分)。(适当结合文章内容,1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20答案示例:源头活水/庐山面目/词牌平仄(长短交错、依声填词)/押韵对仗(叠词连用、应歌而作)(第一句:所举短语属于宋诗的内容,2分;第二句:所举短语能够说明唐宋诗词在音韵上的特点,2分。)21祥林嫂(1分)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1分)抗争命运坚强奋斗,精神不屈生命英雄。(内容、句式各1分)22(说明:感言可以涉及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戏剧主题以及创新意义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点明观点2分,说明效果2分。)示例一:情节结构干净洗练,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体现了本土化与民族化,显得新颖别致。示例二:既忠实于原作,又遵循中国戏曲的艺术规律,变化虽多,却并未损耗人物鲜明的个性。示例三:用中国戏曲演绎西方经典名著,显示了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所蕴藏的巨大包容性和塑造性。六、写作(共60分,共1个小题) 23参考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略)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