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935.50KB ,
资源ID:88419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41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集训(二十五)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黍和稷应属于同一类农作物,黍去皮后叫黄米,有粘性;稷就是粟,俗称谷子,脱壳以后叫小米,没有粘性。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是28次和10次。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黍和稷都属于古农作物系列B诗经是反映农业生产的作品C黍和稷都是商周重

2、要的粮食作物D黍比稷更具生产生活实用性3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4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5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的农业生产工具或技术出现时间最晚的是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

3、”;“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农业生产结构完备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自给自足7曲剧古装戏包公辞朝中,有一段包公向宋王讲“农家十二月”的唱词:“四月小满麦稍黄,置办农具该糙场。杈把扫帚牛笼嘴,镰刀绳索和锄张”材料反映了A自给自足,人人欢喜B小满时节人们要准备好夏收的农具C男耕女织,皇帝重视D在中原农村,一年只有四月忙8“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朝廷设置江淮转运使,负责粮食北运京畿。这一现象发生于A战国 B秦代C东晋 D唐代9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

4、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10“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水利莫急于西北,以其久废也;西北莫先于京东,以其事易兴而近于郊畿也。”(节选自农政全书)此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精耕细作发展农业C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D富国利民民本思想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纟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5、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12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同“圭”)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

6、,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会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同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

7、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考点集训(二十六)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题号答案12345678910一、选择题1“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2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

8、,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3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记载:“鼓橐(tu,袋子)吹埵(du,风箱的出风铁管),以销铜铁。”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这一记载可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冶炼铁器的国家 B这一史料可用于证明西汉有了利用皮囊鼓风冶铁的技术C此记载当属后人伪造,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后才有此项技术D这一史料证明西汉出现了使兵器更为坚韧锋利的灌钢法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

9、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5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6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失传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7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

10、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8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D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9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

11、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10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材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材料三: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

12、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府风俗考请回答:(1)“匹妇蚕之”属于哪一手工业经营形态?材料一又是中国哪种经济形式的真实写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服官”“东西织室”属于什么性质的手工业?其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从材料中找出一句话作为最有力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12观察下列图片:材料一:

13、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材料二:古代精美的丝织品材料三:沧州铁狮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材料二中反映的部门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这一部门的发展对我国历史大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考点集训(二十七)古代商业的发展题号答案12345678910一、选择题1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信息旨在说明A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C商业活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D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

14、展迅速2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3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4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

15、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5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6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

16、国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B政府鼓励开拓海外市场 C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7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

17、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9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最可能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10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A科举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重商观念成为主流思潮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

18、材料: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

19、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广州十三行材料三: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四: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

20、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一、二及

21、所学知识比较宋代和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三,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3)据材料四,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涵并加以评价。12读取下图信息,回答问题。宋代湖州等地产业分工演化图谱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倾向,已经普遍出现;而且,这种分离倾向愈来愈明显。如果从某些地区的典型状况考察,这种分离倾向不妨划分为三四个阶段,或者说,“裂变”了三四代。摘自郭正忠两宋城乡商品货币经济考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宋代的产业“裂变”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考点集训(二十八)古代的经济政策题号答案12345678910一、选择题1从西周“溥天之

22、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其直接影响是A促使分封制度瓦解 B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C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D导致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2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3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导致史学界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

23、价值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4明史食货志载:当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时,明成祖答复说:“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大体多矣。”说明明朝A有人已经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反对海外贸易B发展海外贸易以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C互市在政治上的意义仍然大大地超过经济意义D内敛型的海洋贸易是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形式5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这段话表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 B抑制富商大贾势力C管理经济运行 D巩固中央集权统治6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

24、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一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7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8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

25、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C海禁政策遭到质疑D东南沿海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清朝中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业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10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里买来的。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尊重业主对土地的

26、所有权 B鼓励土地买卖C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D禁止开垦荒地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免钱粮(免交赋税) “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 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材料二: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

27、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在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12阅读下列材料:

28、材料一: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

29、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考点集训】(二十五)1B2.C3.B4.D5.B6.D7.B8.D9.A10.C11(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或答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12(1)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少地或无地;赋役、田租繁重,农民所受封建剥削、压迫

30、沉重;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低;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2)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考点集训】(二十六)1A2.B3.B4.B5.C6.D7.D8.C9.B10.A11(1)形态:家庭手工业。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性质:官营手工业。特点: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3)现象:资本主义萌芽。证据:“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原因:小农经济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地主、商人将资金用来购买土地,不利于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1、,对商人征收重税;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市场的开拓;政府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12(1)明代的青花瓷,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沟通中西方的陆路交通就以丝绸之路命名。(2)冶铁业的发展推动了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考点集训】(二十七)1C2.D3.A4.A5.D6.D7.A8.B9.A10.B11(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背景不同:

32、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扰。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2)目的:宣示国力的政治目的为主。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政治联系;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3)内涵:清代朝贡制度主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

33、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评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和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性;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潮流。12评分建议:1解读叙述图谱,答题要点是体现出耕织分裂、丝织分裂、桑蚕分裂、蚕丝分裂。2评析部分:分析原因和影响。【考点集训】(二十八)1C2.C3.A4.C5.A6.B7.A8.C9.B10.A11(1)原因:清初长期战争,经济破坏严重;土地兼并,政府收入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固有的腐败顽疾;从根本上巩固清初在全国的统治。落脚点:从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入手。(2)继承性:由康熙固定全国人丁税到雍正“摊丁入亩”,并在税收手段上进一步规范化。意义:赋税规范征收,手续简化,一定程度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民和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从根本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社会进步。12(1)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2)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