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与您相伴。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 修水一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
2、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答案】D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班固认为古代建国,等级森严,下位的人不会有逾越的念头。但是到春秋战国后五霸、六国、四豪此起彼伏,冲击了古代的等级制度,选择D项。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答案】A考点:早期中国的农耕文明。题目中的“豭”“豕”皆为“猪”的意思,故
3、排除与此无关的B、C两项;以农业为主的现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晚于“家”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定居的人们以种植业为主。故本题应排除D项,选择A项。3.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世袭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D家天下的制度【答案】D考点:皇帝制度。考查古代君主专制主义制度。方孝孺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认为朱棣继承皇
4、位是不合宗法制的,应该由建文帝之子继承,而朱棣认为这是朱家的家事,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国事、家事合一的家天下制度,选择D项。 4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可见,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B有利于专制统治C传承文化的功能 D促进了民族文化融合【答案】D考点:通过最后一句话“不仅更”可见钱穆是强调科举制在文化上的作用5嘉靖八年(1529年),工部尚书刘麟等应诏陈言:“
5、各府、州、县工匠,近多冒替影射,随解随逃,徒以累民,而公家不得实用。”为此,建议“纳价以助大工(工程),每匠一名,照旧例每季纳银一两八钱。”该建议的实行( )A标志着官营手工业的解体 B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冲击作用D表明人身依附关系的废除【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政府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开始实行缴纳赋银的办 6.“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
6、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海禁政策出台的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海禁政策是因日本倭寇与国内非法商人相互勾结,侵扰东南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戚继光抗倭,从而实行海禁政策。故ABD三项的理解过于片面,本题选C。7美国学者科恩认为:理想的民主应该让公民“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识别问题,提出建议,权衡各方面的论证与论点,表明信念并阐明立场一般而论,即促进并深化思考”。比照科恩的上述观点,我们发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 ) A民主参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有限的B公
7、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 C确保城邦国家的政治决策正确而有效D公民大会代表了雅典居民的利益诉求【答案】A考点:考查古希腊 的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所享有的民主,其他人并不享有,这充分表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再分析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 A 项。8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
8、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答案】D考点:罗马法。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以及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的,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D项正确;AC项具有较强迷惑性,然从“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分析,AC是从表面错误的理解;材料没有强调物品交易的身份问题,故B项排除。9法国史学家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写道,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受压最紧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原压得很紧,然后逐渐放松的时候。路易十六时期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从而引发了法国大革命。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是路易十六时期()A改革进程不平衡的结果B弱化专制
9、统治的结果C改革不成功的结果 D改革目标偏激导致的【答案】B考点:考查法国大革命。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路易十六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很不彻底,与人们的期望差距甚大,再加上启蒙思想的影响,人民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呼声日高,点滴改革已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十六的改革一方面是专制统治有所松动,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革命的发生在所难免。故应选B 项。10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
10、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组织形式的特点。材料中提到“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就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各个邦之间的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故本题选C。11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后,清政府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材料一定程度说明清政府()A继续坚持腐朽卖国立场 B对列强条约要求全面回绝C外交已与国际社会接轨 D具有摆脱条约约
11、束的意图【答案】C考点:考查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与外国的交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外交逐渐近代化。结合选项的表述,可知答案为 C 项。1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
12、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ABC项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13.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答案】D考点:中国近代化。从材料“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
13、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可以看出底层的反抗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从材料“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可以看出外国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的阻力,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符合题意。14.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成本缺少铁矿砂从120公里外的湖北大冶运输60两白银(每吨)缺少焦煤从河北开平运输或从国外进口16两白银(每吨)厂址位于大别山麓的低洼潮湿地带填土、垫高地基建厂30万两白银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答案】C考
14、点:洋务运动。 根据表格可以了解面临的问题:缺少铁砂和焦煤,及其解决的方法和成本,所以无法看出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刺激作用,也无法体现次企业的效益所以无法知道是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所以AB错。D项题干无法体现。15.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A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D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清朝终结。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解读漫画的能力。解答类似题目,首先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观察漫画,“1912年
15、2月11日”说明了时间,“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暗示内容等,联想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的有关史实,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急切盼望结束君主专制的心情,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可以排除D、B两项;C项从图文中体现不出来。故正确答案为A。16“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是对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华北交通要道的破袭;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任务是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扩大战果;第三阶段(10月6 日至翌年1月24 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材料描
16、述的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答案】D考点:从材料“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可以判处ABC三项,松沪会战的战场是在上海;B项是在武汉,C项是在徐州地区,ABC三项均不在山西。17.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答案】D考点: 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
17、四次迁移是从南京到台湾, 是国民党败退,掠走大量文物造成。从 1948 年 12 月起,但平津战役胜利是在 1949 年 1 月,D 项不符合史实。18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A肯定列宁为十月革命作出的努力 B十月革命是由偶然因素发生的C揭露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不良用心 D将十月革命归功于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答案】B考点:十月革命的背景。从本题材料中给出的“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
18、命。”关键信息,可以知道他想通过列宁的努力、托洛茨基的煽动和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等的对比,说明十月革命的偶然性。故本题选B。19下表是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市镇人口(万人)百分比世界平均百分比195055196616911228819606620713073197339197082992144241743751980987051914194382根据所学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19501960年,城市化水平高于世界B19601980年,城市化发展基本停滞C建国三十年,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答案】B考
19、点:考查城市化发展。结合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A 时期中国城市化速度略高于世界速 度,但水平不一定高于世界;B 时期从比例上来看,中国的城市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C 表述错误,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D 表述错误。故应选 B 项20.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当时中国()A与美关系全面缓和B开始放弃一边倒方针C急于改善中美关D国际地位在逐步提
20、高【答案】C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从材料“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更倾向于与美国改善关系,故选C。A项错误,与美国关系缓和是在尼克松访问中国后;B项错误,开始改变一边倒的方针是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D项错误,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材料并未体现。21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美、英、德、日等国家企业研发总支出的80%97%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完成的,62%90%是由5000人以上的企业完成的。美国企业所掌握的专利,约有51%由5000以上的企业占有,30%由100040
21、00人的企业占有。这表明()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 B企业规模大小决定其创新能力 C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要地位D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心【答案】C考点: 考查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题干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从企业研发总支出,还是研发完成的的数量以及技术专利持有的数量比等方面来看,大企业都占主导的地位,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故应选 C 项。221963年,联邦德国联邦议院在通过法德合作条约时,特别坚持要增加一个序言,阐明条约不影响联邦德国签订的多边条约的权利和义务,联邦德国还拒绝了戴高乐用法国核保护伞来取代美国核保护伞的劝告。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图力图取代
22、美国对抗苏联威胁 B欧洲一体化在艰难曲折中推进 C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D联邦德国不愿意和法国诚心合作【答案】B考点:考查二战后法德关系发展。二战使欧洲力量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体化 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德关系在一体化进程中错综复杂,法德关系的 发展直接影响到欧洲一体化进程。题干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应选 B 项。 23.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国041717617美国33205396735由此可以判断()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
23、政策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答案】C考点:经济危机对英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从材料图表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实力逐渐超过了英国,而在不同时期,英国的关税税率整体上低于美国,排除A;自由贸易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税率升降无必然关系,排除D。从表格信息看,与其他时间相比,1931时,英国和美国的关税税率都是比较高的,原因是国在经济危机时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本题选C。24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
24、则的制订B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答案】A考点:全球化。从材料“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可以看出马里潘格斯图主张发展中国家也要参与全球化经济规则的制定,故选A。BCD项都未体现出来发展中国家参与制定规则的内容。25. 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年 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低
25、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C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D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答案】B考点:分析“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工业经济取代了知识经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本题选B项。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小题14分,第17小题12分,第28小题15分,29小题9分,共50分)26(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注:“南人官北,北人官南”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清代不但完全袭古,而且较前朝扩大了
27、回避范围,有了进一步发展。雍正时期还对亲属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回避作出了特别规定。)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材料二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权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政治科学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
28、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影响?(4分)(2) 材料二中的选举要求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4分)【答案】(1)特点:回避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严格。(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官员地方势力勾结,加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徇私舞弊,整顿了吏治;帮助官员摆脱各种宗法关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官员转换还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4分,任选两点,每点2分)(2)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地方官员的本籍回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4分)
29、被推崇的原因:“土官”更了解本地情况,更容易赢得本地民众的支持,更愿意为本地民众服务。(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员的回避制度以及英国的选举制度。(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经历了由汉至清的发展,回避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为严格。中国古代官员的回避制度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加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整顿了吏治;帮助官员摆脱各种宗法关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了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2)通过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回避制度与英国的选举要求的不同点:中国古代强调地方
30、官员的本籍回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英国选举要求被推崇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土官”更了解本地情况,更容易赢得本地民众的支持,更愿意为本地民众服务。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元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一: 信息:唐代的道分布,北方多于南方,大体趋于平衡 元代的行省分布,南方多于北方。 说明:唐代以来,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唐末后,经济中心南移。 示例二: 信息:元代行省名与唐代道名不同。行政辖区扩大。 说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代行省设立打破依山川
31、地理形势,在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上采取犬牙交错,省省相制的办法。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元代疆域空前扩大。 示例三: 信息:从唐代到元代,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发生变化。 说明:唐代,西藏、云南等地分别建立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元代在西藏等地设立宣政院辖区,在云南等地设行省,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考点:唐元历史变迁。此题是观点论文类型的试题。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
32、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统一第一种观点,也可以同意第二种观点,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28.(15分)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
33、6年版材料二 第6条。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第8条。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摘自罗斯福新政农业调整法材料三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
34、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材料四 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回答:(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改善
35、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什么作用?(4分)(2) 概括材料二中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分析它与材料一中农业政策截然不同的原因。(4分)(3)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2分)(4)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5分)【答案】(1)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2分)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2分)(2)对于农民的减耕减产,政府给予鼓励和补贴。(2分)由于经济
36、危机爆发,人们购买力下降,使农业产品供过于求。减产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生产过剩的危机。(2分)(3)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2分)(4)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恢复私有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维护市场体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经济发展的经验。(5分)考点:本题以经济改革入手考查中美苏的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问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作用从农业和农民入手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材
37、料归纳第二小问考查对经济危机的认识。第3问考查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农业改革的不同主要强调中国农业改革的内容要最大限度地结合材料。第4问从不同社会制度入手的同时结合各自的特点来回答同时注意三者的相通内容。29(9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 材料二 1902年袁世凯
38、代表清政府正式接管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警察在治安、巡逻、税收、户籍等领域作用明显。清廷于是在1906年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警察机构。警察制度的建立,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科学化和功能化,避免了军警不分的状况,明确了民事、刑事、治安等多种社会案件的管理职责,对于维护清廷统治,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1) 据材料一分析袁世凯创立天津巡警总局的背景及目的。(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津警察制度创立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5分)【答案】(1)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定,列强剥夺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军权。(2分)目的:恢复清政府对天津的控制;维持天津社会治安。(2分)(2)特点:学习西方的警察制度并结合中国国情。(2分)影响:推动了中国警察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治安管理;推动了中国政府机构的近代化进程。(3分)考点:第(1)问结合 列强侵华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的内容“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和“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分析回答。 第(2)问 要结合材料“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联系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警察局的作用来回答。试卷、试题、教案、学案等教学资源均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