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361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学生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2016高考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第七讲 交流与发展:中外历史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热点追踪】2016年两会十大热点:“中国方案”潜力巨大。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对外发展战略将是本次两会关注的焦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二十国集团加强合作,倡导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已经向世界伸出共舞之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力,也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 Belt And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

2、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古代背景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ks5uks5uks5u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

3、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Ferdinand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

4、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

5、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热点整合】一、文明交流的主题和维度文明交流不仅是人类不同文明间的和同一文明之内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过程,也是不断弃恶扬善、求真审美,完善自我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以

6、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为主题,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维度展开。二、文明交流形式ks5uks5uks5u和平与暴力是两种基本的文明交流形式。文明间既没有绝对的和平式交流,也没有永久的非和平式交流。和平形式的交流包括:商业贸易、文艺交流等,它占主导地位。非和平交流包括:征服、掠夺、抢劫、破坏、凶杀等,战争是其最高形式。三、文明交流的阶段(一)古代文明阶段: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交融1、古代文明阶段的文明范式(1)大河文明(亦称农业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等;(2)海洋文明,如:古希腊等;(3)游牧文明,如:匈奴、蒙古帝国等。2、农业文明与游牧

7、文明的交融(以中国为例)(1)春秋:华夏族与周边各联系加强。(2)秦朝:迁内地人民与越族杂居,中原铁器和先进技术传入越族地区,开灵渠,沟通汀水和漓水。(3)两汉:昭君出塞及张骞出使西域后联系加强。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种子传入内地,西域人民学会了汉族的铸铁和凿井技术。(4)三国南北朝:蜀汉统治下的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有了更多的接触;吴国境内的山越迁出山区,与汉族共同开发江南地区;西晋:“五胡”内迁,同汉族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南朝:随着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北朝: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8、,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5)唐朝:回鹘经常用马匹和皮毛换取汉族的丝和茶。回鹘在长安的商人达千人以上,与汉族通婚。长安、洛阳的汉人也喜欢穿回鹘服装;渤海派人到唐都长安学习,带回许多汉文书籍,并把土特产貂皮、海东青、人参、马、铜输入内地;汉族工匠把丝织、建筑等技术传到南诏;文成公主入藏后,带去了蔬菜种子、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之后,又传入了酿酒、制磨、造纸、养蚕等技术;唐末,契丹族首领阿保机接受汉族封建文明、任用汉族读书人制定典章制度。契丹人逐步学会种田、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农耕和定居生活。(6)两宋:澶渊之盟后,北宋在边境设榷场,

9、进行互市贸易。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扩展。(7)元朝:蒙古族加快封建化速度;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技术,改革棉纺织生产工具。汉族人民大量迁居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东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已被称为“汉人”。唐宋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杂居、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8)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修建呼和浩特城。(9)清朝:满洲贵族入关后,在经济上逐步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和恢复农业生产,在政治上完全沿袭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通过册封、改土归流和设台湾府进一步

10、加强边疆与内地联系。 3、古代主要文明间交融的纽带(丝绸之路,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交融兼有)(1)概述:丝绸之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2)陆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首次打通陆上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东汉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罗马)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中国的首次直接交

11、往。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京师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3)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4)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明的交汇的桥梁。比如:农作物:宋朝

12、时,占城稻由越南传入中国南方。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传入中国。生产技术:唐朝时从印度传入了熬糖法。明朝引进了欧洲的水利方法。科技: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传入中国。明朝时,利玛窦带来西方的科技著作。艺术:唐朝时朝鲜的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及印度的绘画、音乐、舞蹈、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宗教: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印度,带回佛经600多部,译出1300多卷,成为研究古印度史的珍贵史料。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明朝后期,更多的传教士来

13、华。(5)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曾经的大宛、康居、印度、安息、阿拉伯、西突厥、身毒等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又称为友谊之路。但也存在为争夺丝路贸易权发生的争斗,尤以波斯与东罗马之间的斗争最激烈。(二)近代文明交流阶段: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与交流1、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1)中国: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性和落后性)、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运动(革命性和反动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革命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日本:黑船事件(3)俄国:克里木战争

14、2、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交融(1)中国学习器物:洋务运动(开端,兴办近代工业,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建北洋水师,推动中国经济工业化、教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民族工业产生与曲折发展 学习制度:维新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虽未成功,但是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教育和生活习俗的现代化)、清末新政(虽然是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骗局,但在客观上,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和辛亥革命(要求实行民主共和制,最终取得一定程度胜利,推翻了清政府和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国

15、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照搬苏联模式,颁布宪法,建立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国情,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学习思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前,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之后,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苏联,并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2)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由明治天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以维护天皇专制统治为根本目的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对民族压迫的改革。(3)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开始的,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自上而下

16、的以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为根本目的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三)现代文明交流阶段:工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交融与碰撞1、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碰撞(1)帝国主义对苏俄政权的敌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导致苏俄严重的困难,被迫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长期对苏俄实施经济封锁:导致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之路。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延缓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进程。二战后长期推行冷战政策和和平演变的政策:导致世界形势长期不得安宁(美苏争霸)和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2) 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敌视建国初,对新中国推行政治上的敌视,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威胁,外交上的孤立等政

17、策。发动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恶化了我国周边国际形势,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2、资本主义文明间的碰撞:一战;美国独立战争;3、社会主义文明间的碰撞:苏联推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霸权政治导致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东欧剧变;4、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交融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本质上是学习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二战期间,社会主义国家和资作共同打败了法西斯集团,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二战后又相互合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成立了联合国等。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世贸组织的成立,两种文明交融的速度和深度前所

18、未有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严重破坏、资源枯竭、恐怖主义等。5、资本主义文明间的交融: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学习美国采取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建立福国家。6、社会主义文明间的交融:经互会;第三国际;苏联援助中国,中国在各领域照搬苏联模式,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基本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完整的科技和教育体系。【热点训练】1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统治下的国际秩序才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战争或混乱。据此观点( )二战后以美国为

19、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秩序,导致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 欧盟等区域组织的建立,从长远看推动了全球化进程A B C D21792-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天文仪器、地球仪、秒表等,被清政府视为“奇巧”之物,未被重视,这表明当时( )A英国天文学发达 B清政府不敢接受英使的馈赠C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 D中国科技比英国发达3建国后,大陆推行“史学革命”,强调中西文化交汇点之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并以此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这说明

20、在建国初期( )A在思想领域存在“左”倾倾向 B中国人不忘历史,有浓厚的爱国情感C通商口岸经济破坏严重 D中国即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4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下列哪一个选项与此相关( )A佛教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汉语学习成为一种风尚 D唐朝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5. 751年,唐朝军队在西亚败。唐军战俘中的造纸工匠被带到由阿拔斯王朝的造纸坊里工作。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到中亚、中东和欧洲。由此可得出( )A没有战争就没有造纸术的传播 B战争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径之一C造纸术促进了中西方

21、文化的交流 D唐朝军事力量薄弱6. 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分沾亚洲好处的主要途径是( )A.圈地运动 B.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C.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D.平等的贸易往来7不同文明交流与相互影响是人类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由张骞通西域而开辟的由西汉长安通往中亚的运输线。“丝绸之路”东西两头连接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综合自林剑鸣秦汉史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

22、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ks5uks5uks5u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摘自新华网ks5uks5uks5u(1)材料一中中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什么?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初,通过丝绸之路西去的物品可能有哪些?(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3)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和新航

23、路开辟的不同影响。(4)综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怎样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ks5uks5uks5uKS5U【能力提升】ks5uks5uks5uKS5U1、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2、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 B.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C.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

24、 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3、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确切的应是 A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B保守与激进的冲突 C趋新与倒退共存 D中西文明的交融4、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崇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两种文明交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包括 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冲突的表现 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A、 B、 C、 D、 5、有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分析,最恰当的是( )A.排外仇教(洋教

25、)的暴民运动 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C.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6、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亨廷顿描述如下图,以下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亨廷顿对世界的未来走向作出了精确的预测B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超过对日本的了解C冷战后文明的冲突确实代替了意识形态冲突 D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依旧带有冷战的思维7、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

26、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以下叙述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A.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该趋向统一C.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政治的冲突D.各种文明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8、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从一个侧面说明A.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开阔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B.财富积累的巨大可能性刺激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和扩张实力C.社会发展机制上的革命性变化带动了全方位的社会形态的转型ks5uks5uks5uKS5UD.在交融与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9、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

27、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10、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对中国进行深层次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 )A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 B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兼容并包”C全部文明与文化趋向的现代化 D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11、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

28、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战争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12、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对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由此可见,他着重强调( )A

29、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B意识形态和经济在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不起作用C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正呈现出多极化趋势13、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请回答:(1)指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1分)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2)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概括其在经济、思想方

30、面的主要表现。(3)新中国建国初期在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克服国际间的误解方面作出了哪些外交努力?(4)综上所述,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摘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ks5uks5uKs5u.Com(

31、2)指出两宋之际中国“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主要例证,并分析其影响。 ks5uks5uKs5u.Com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并分析中国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有利外部条件。 15、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伏尔泰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生活必须的技艺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材料二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会经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内卷

32、化”即修正或改造的过程。 据江宁康文化全球化一个需要探讨的命题材料三 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据黄皖毅、邵鹏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1)结合明清历史,列举当时伏尔泰认为“中国经济已臻完美”的史实。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内卷化”的主要历程。 (3)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 (4)综合以上问题,针对文化全球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6、人

33、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根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材料二 早期的耶稣会传教士,特别是利玛窦神父,敏锐地看到中国人的数学知识虽然并不落后,却未能将其应用在诸如天文学这样的领域。不过,耶稣会传教士确实希望唤起中国人对欧洲科学的兴趣,并借此发展传教活动。瑞尔寻找文化的契合点论早期天主教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方式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

34、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材料四 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下: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二、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三、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四、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五、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

35、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邹容革命军材料五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05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止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成为天安门地区的又一个标志。 上述材料均摘自互联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36、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莱布尼茨盛赞中国儒学的原因,并指出伏尔泰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理由。(3)材料四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不同文明的交融对我们有何启示?ks5uks5uKs5u【热点探析】“一带一路”只是个时政热点,不同文明交流与相互影响却是高考中永恒的主题,是长效热点。“从时政热点入手,巧妙介入长效热点”已成为了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不二选择。可从当今“一带一路”战略出发,联系汉唐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概况、影响、西学东渐、中学西渐以及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等知识进行思考,整合复习相关相关知识点,以更好地应对高考。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