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学案 班别 姓名一、看一看1、基础知识: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重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3、难点: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二、记一记1、本课要求识记的时间: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内战全面爆发( ),战略反攻( ),三大战役起止( - ),北平和谈( ),渡江战役( ),国民党的统治(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2、1945年8月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签署了: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4、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改为重点进攻哪两个解放区:5、解放区土地改革概况
2、:6、战略反攻的标志:7、三大战役名称 时间 特点 总意义8、1949年北平和谈结果: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三、议一议阅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寓意是?(3)诗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四、练一练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坚持团结,避免国共合作破裂 B、实现民主,加快和平建国步伐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党 D、尽力争取和平
3、,揭露美蒋阴谋2、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陕北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国领土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在“插上一刀”是指(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近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5、抗战胜利后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
4、原因是( )A、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B、缺乏和平民主的正确目标C、中共为民主政治孤军奋战 D、政协会议的决议难以实施6、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背景下实现的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问题 D、合则两利,分则两伤7、毛泽东在1948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此话表明中共的政治意图是( )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 B、揭露
5、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 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8、毛泽东不但是中国的革命家、思想家、艺术家,更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许多诗词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对下列诗词反映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按字母排序号 )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9、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
6、 D、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10、列出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原因)、回归(原因)。11、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原因、启示。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第17课导学案 答案三、议一议1、解放军渡江战役2、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3、太平天国、国民政府四、练一练1D 2A 3C 4A 5A 6D 7C 8C-A-B-D 9D10、第一次:1624分离,荷兰侵占;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1895甲午战败,日本割占;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第三次: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当今台湾问题由此形成。前两次分离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后一次是由内战问题造成的,属于中国内政问题。11、(1)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由对抗到合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国共对峙。(3)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民族矛盾尖锐。(4)关系破裂。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是: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国际政治力量和国际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