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1.50KB ,
资源ID:88296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29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doc

1、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导学案4.2学习目标: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学习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学习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知识链接:【旧知识复习】 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的三大政治制度教材疏理:【预习案】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

2、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 背景:“ ”的完成(1953至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的转变,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在中国基本确立。 内容:(1)依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 的变化。(2)任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 ”;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能够“ ”;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 ,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意义:是探索中国 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年)(1)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遭到严重破坏;(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遭到摧残;(3)“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_被肆意践踏

3、。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伟大的历史转折1、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思想:重新确立了 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政治:停止使用“ ”的错误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组织: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经济:做出 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 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3、意义:(1)是建国以来_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它开创了建设有_的新道路。(3)中国从此进入 的新时期

4、,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一个新的时代。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80年,邓小平的 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 ,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 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 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例题剖析:

5、【自主探究、展示与点评】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1D 题干时间限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A、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C项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内容,因此D项正确。2、(2010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3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

6、要举措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因此,就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胡锦涛同志说“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爱。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鉴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一些历史事件的教训,这些事件包括( )农业合作化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A B C D

7、C 注意“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一些历史事件的教训,关键要的是“教训”,应指错误的事件,而农业合作化是正确的,故排除。习题演练:【合作探究、展示与点评】 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文革最大的教训就是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2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最基础的一环是( )A推进基层民主选举 B平反冤假错案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8、其中,在进一步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基层群众民主权利的落实与实施,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3、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 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见右图)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 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五合章”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五合章”现

9、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A B C DB 用排除法。“五合章”现象不仅不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相反恰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所以错误。小结与反思:1. 知识归纳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本课的基本线索: 重大挫折 “文化大革命”重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展完善 改革开放新时期 2.我的感悟当堂检测:1、“文革”为什么会发生?(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利用;(3)、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文革”对民主法治有什么危害?(1)革命委员会(政治建设大倒退),这个机构带有一定的专制独裁性质(2)人民代

10、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第四届之间相隔了10年,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与第五届相隔了13年,从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这第二点和第三点危害)(4)红卫兵运动对公民的人身基本权利的践踏(5)造反派夺权使党政机关瘫痪,整个社会就处于无政府状态课后拓展1、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具体表现: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2、教训:(1)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