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20KB ,
资源ID:88290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29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的郡国并存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内容,认为汉建国之初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应为没有实现分封制,无法维护政权的统治,所以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制,符合题意的是C项,AD项排除,B项是元朝时期实施的。【答案】C2对右列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

2、权分立 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对隋唐政治影响深远A B C D【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唐朝时期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能够集思广益,这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产物,不是三权分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不是衰落,所以正确的选项是,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3宋代“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

3、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 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可见是指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项,B项不能体现出“直接”,题干中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宰相权利的削弱,排除D项。【答案】A4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

4、于科举选官【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作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可见题干表述的是科举制选拔了一批具有实用的人才,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B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

5、干中两宋时期平民出身、明清时期贫寒家庭出身的进士所占比例很高,这表明了该选官制度有利于社会下层人员参与政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C6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统治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其中大臣、近臣等官职都是任用文人,武臣鲜有

6、,所以该时期政治的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A7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宋朝时期中央设置的是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错误,D项是清朝时期设置的。【答案】C8“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

7、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明朝时期内阁和六部“掌印官会议,遂为例”,其原因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错误,D项是清朝时期设置的。【答案】C9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

8、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文人阶层膨胀可知该时期重文轻武,分化事权导致机构膨胀,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等可知这是宋朝时期的社会状况,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时代特征。【答案】C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时期的政治体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

9、世袭和教育”即实现了从血缘贵族政治转移到官僚政治的过程,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11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 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 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认为秦朝时期没有实现分封制也没有受到来自外来的侵略,所以可以看出其是在肯定郡县制度的功效即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12下

10、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最初是临时机构始终由高官任职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 B C D【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所选用的都是皇帝的近臣,不是高官任职,所以排除,而且都起到了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项。【答案】C13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旨在考查分

11、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诸侯不敢违背天子的意愿,大夫不敢不敬诸侯,可知其原因是在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反应;西周时期没有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D项中的“专制权威”不符合史实。【答案】C1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内容可以判断得出其“封建阶

12、段”是指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其主要特点是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所以正确的是A项,B项中的“专制王权”表述错误,CD项不符合该时期的历史史实。【答案】A15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因而不改也”显然西汉继承的是秦朝的皇帝制度,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16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

13、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可知该官员具有监察百官肃清朝政的职能,符合这一身份的是A项,B项是负责刑法的,C项是负责行政,D项是清朝时期军机处大臣,负责皇令的上传下达,排除。【答案】A17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

14、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期的行省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今立行省于外、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分割权力,牵制地方重臣,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 A项是选官制度,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财政开支的减少在题干中也没有提到,排除D项。【答案】B18右面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的是()A代议制 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 D人民主权【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图片表现的是陶片放逐法,体

15、现的是人民对破坏民主制度人的制约措施,所以该题目反应的是人民主权的特点,符合题意的是D项,A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排除。【答案】D19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要求的是雅典民主的弊端,所以联系所学在雅典民主中抽签选举导致国家

16、权力的滥用对国家造成了不利影响,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雅典民主的范围窄,不是导致雅典民主的根源;直接民主和阶级矛盾不是希腊灭亡的罪魁祸首,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20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知识点】罗马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要求的是罗马法律对后世

17、的影响,其中该法律中的人人平等的观念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是智者运动,排除A项;BC项罗马法律对国内的影响。【答案】D21.“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植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反映的耕作技术是()A垄作法 B代田法 C耕耙耱技术 D耕耙技术【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翻译题干内容可知: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

18、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可见题干反应的耕作技术是垄作法,正确【答案】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22.某学校文艺晚会中,学生自编舞台剧唐太宗,其舞台情景中有哪些项是错误的:唐太宗凝视着手中的开元通宝书房的书桌上摆放一件精美的唐三彩地板上铺着有波斯花纹和图案的地毯墙角放着一个铜质的香炉宰相坐在一边就开放波斯邸店的问题侃侃而谈()A B C D【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时期发行的,在唐朝时期“开放波斯邸店”是不符合史实的,所以排除,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

19、】A23.“古者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故民不出田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而足乎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盐铁论水旱)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A材料反映了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政策B材料反映了古代封建庄园内的社会分工和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C材料材料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独立性的加强【知识点】手工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手工业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故民不出田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而足乎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反应的是封建农庄中农民、工人在自己庄园之内就可以满足自我需求,可见这是一种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符

20、合题意的是B项,C项中“高度发达”不能再题干中表现出来;DA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24.“霍光妻遗淳于越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材料反映了()A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B霍显家开办丝织业手工工场C陈宝光妻是西汉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 D西汉时中原丝织业高超技艺【知识点】手工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丝织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宝光妻传其法”可见材料反映的是宝光妻高超的丝织业水平,被“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是指中原地区的技术水平的传播,正确的选项是D项,题

21、干中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排除A项;BC项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答案】D25.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曾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没有依据的C明清时期虽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中西文化交流不受影响D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

2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西学东渐,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明清时期这一时间限制,欧洲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可知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明清时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B项;该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共50分。)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武帝(刘裕)吸取东晋灭亡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寒门,压抑豪门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并土地;并省许多侨州郡

23、县,扩大了政府的赋役对象;“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竭之私,闺房无太绮之饰“。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由是“三十年间,氓庶繁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壑,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宋武帝、文帝时期,是东晋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史称“元嘉之治”。摘编自高尚志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等请回答:(1)根

2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嘉之治”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嘉之治”出现的原因。(8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元嘉之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第一问从材料中“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 是东晋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和内容涉及面广等方面来分析;(2)本题考查的是元嘉之治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阐述,涉及到统治者吸取经验教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国家政局等知识点,要求学生一定的概况能力。【答案】(1)政策延续;内容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效显著。(2)原因:统治者吸取教训、励精图治

25、;大批中原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技术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及原有基础。27(18分)历史上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

26、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习斋四存编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所述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8分)(3)依据材料四,分析清人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4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意义,学生根据课本答出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即可,即加强了周天子的权威;(2)第一问从材料中“

27、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总结即可;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策取代贵族的标志,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可以提高统治者的素质,所以学生答出郡县制和科举制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颜元的主要观点,从材料中“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即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制统治的工具。【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度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分封制度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28(1

28、7分)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材料二说到科举,人们总要提起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与李世民这句名言很相似,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也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驱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材料三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

29、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 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2)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于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试说明理由。(4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千秋功过话科举”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

30、主要考查科举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对科举制的评价,从材料一中“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总结得出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对科举制的评价,“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可见是在否定科举制,学生应该能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不仅仅是八股取士,学生围绕着这一角度来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对科举制的评价,学生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只要言之合理即可,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1)不同: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

31、统治的消极作用。(2)理解: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颇。理由:八股取士造成国民愚昧落后,人才匮乏。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而不应仅仅归咎于八股取士。(3)功: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尊显儒学,对维护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过: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使知识分子成为皇权的奴仆;过于重视儒家经典而忽视科学技术,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匮乏;考试内容只局限于四书五经,知识分子脱离社会实际,严重阻碍

32、社会的发展。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ABC 610ACCCA 1115DCCAB1620ABDBD 2125AABDD二、非选择题:26(1)政策延续;内容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效显著。(7分)(2)原因:统治者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大批中原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技术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及原有基础。(8分)27(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6分)(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分封制度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世袭分封制度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8分)(3)颜元认为郡

33、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4分)28(1)不同: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消极作用。(4分)(2)理解: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颇。理由:八股取士造成国民愚昧落后,人才匮乏。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而不应仅仅归咎 于八股取士。(4分)(3)功: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尊显儒学,对维护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任意两点4分)过: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使知识分子成为皇权的奴仆;过于重视儒家经典而忽视科学技术,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匮乏;考试内容只局限于四书五经,知识分子脱离社会实际,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任意两点5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