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5.20MB ,
资源ID:88270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27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专题1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 专题1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5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5高考四川卷)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12题。1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解析:第1题,读图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A项错;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B项错;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不在山谷中,C项错;北部的

2、纬度较南部高,所以封冻期长于南部,D项对。第2题,贝加尔湖结冰时会释放出热量,使湖区气温升高,A项错;融冰时会吸收热量,使湖区气温降低,B项错;由于水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贝加尔湖会对湖区气温起到调节作用,即减小湖区气温年较差,C项对;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D项错。答案:1.D2.C(2016福建漳州市质检)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3“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A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B

3、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4图中M应为()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 D变质岩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A项对。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烃,是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气体,B项错。释放火山灰物质,削弱太阳辐射,与大气增温关系不大,C项错。释放巨量热能,对直接增加大气温度影响小,D项错。第4题,图中M是通过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的岩石,应为沉积岩,海相沉积形成的主要是石灰岩,C项对。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形成都不是在海洋环境中,A、B、D项错误。答案:3.A4.C考点二

4、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16高考全国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56题。5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四川西部某山地海拔4 000米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常绿阔叶林带为四川山地的基带自然带

5、,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冰雪带等。第6题,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有利于磷的积累;山坡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山坡2 0003 000米处生物生产量应高于海拔4 000米附近磷高累积区。答案:5.A6.C(2016江西师范大学附中期末)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表示不同的植被,其分别对应()A荒漠、稀树草原、森林和疏林、红树林B稀树草原、

6、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C荒漠、森林和疏林、稀树草原、红树林D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稀树草原8与类植被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赤道低压带 B西北风C暖流 D副高解析:由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地位于信风带大陆的西岸,由于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干燥少雨,形成荒漠;地夏季受赤道低压的控制,冬季受信风控制,形成干湿两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是稀树草原;地位于赤道以南,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因此发育为森林和疏林;地位于低纬度的沿海地带,热量充足,有沿海滩涂,分布红树林。答案:

7、7.A8.B考点三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2013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解析: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该地附近地势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形成天然白桦林。答案:D让学生填写下表,方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诊断评价考点错题题号错因分析(在相应错因中画)审题信息提取知识掌握答题规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8页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

8、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复习时要注意:(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一般要从地貌、水文、土壤、生物、气候这五大要素着手进行。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在自然地理环境有机整体的形成过程中,参与的物质循环主要有生物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等表现形式。(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

9、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题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运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大小、植被冠层结构、植被健康状况及其环境效应。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数值均为27.5N32.5N纬度范围内数据的平均)。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依次为()A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B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C年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D年平均气温、年

10、降水量、叶面积指数、海拔2近年来,P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减小趋势明显,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A地面反射率减小B地下径流增加C河流含沙量减小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1题,我国30N附近自西向东依次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呈下降趋势,因此图中线为海拔;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部山地对冷空气阻挡作用显著,使得该地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因此线为年平均气温;四川盆地东部为山地,对夏季风的抬升作用明显,降雨多,因此为年降水量;则为叶面积指数。第2题,该区域叶面积指数下降,意味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则地面反射率增强,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

11、:1.A2.D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辽河上游西辽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通辽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表。时段断流年数断流天数径流量/亿m319911995年1619.6219962000年58174.4320012007年72 5550(1)读材料一,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大兴安岭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2)读材料二,从河流断流统计表中得出河流两岸沙地扩大的直接原因。(3)说明人类活动对西辽河流域沙尘暴多发的影响。解析:第(1)题,山脉一般具有阻挡作用,它可以阻挡冬季风,使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减小,也可阻挡夏季风,使迎风坡降水增多,背风坡降水减少。第(2)题,从表中

12、可知辽河断流天数和断流年数增多,径流量减少,使得河流两岸沙地扩大。第(3)题,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沙尘暴频发的原因。答案:(1)阻挡冬季风,减小冬季风影响;阻挡夏季风,使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源地,提供水源,减少风沙危害。(2)断流年数增多,断流天数增多,径流量减小。(3)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该区域降水减少,气温上升,蒸发加剧;人类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工程建设、开矿等破坏植被;人类不合理用水导致地表水缺乏。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该类型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2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分析角度解

13、题方法(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

14、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一个概念自然带(1)形成 (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2两个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15、域分异。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类型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的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多。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分布高度的因素为热量和水分条件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A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一般同一山体的阳坡拥有较多的热量,即阳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界比阴坡高。B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a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即迎风坡的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界比背风坡高。b从降水与蒸发综合考虑。如黄土高原阳坡降水大于阴坡,

16、但阳坡蒸发也大于阴坡,综合起来是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因此阳坡森林分布上界比阴坡低。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A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低。B一般距海越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高。此种情况应为干旱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但降水量由基带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界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雪线高度的分布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A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B坡向a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b同一山体,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

17、拔高。题组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一带一路”成为2015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12题。1下列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相同的是()A澳大利亚大陆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变化B安第斯山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变化C非洲大陆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D从刚果盆地到东非高原自然带的变化2下列自然带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经过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大陆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变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带的变化同属于经度地带性现象,A项对;安第斯山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变化属于非地带性现

18、象,是受地形影响的结果,B项错;非洲大陆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现象,C项错;从刚果盆地到东非高原自然带的变化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是受地势影响的结果,D项错。第2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沿线不经过热带草原带。答案:1.A2.B题组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东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3图中处的植被是()A温带荒漠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下列关于高山冰雪下界在东北与西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高、降水多B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低、降水少C

19、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低、降水多D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高、降水少解析:第3题,东祁连山地山坡一侧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发育的植被为温带荒漠带。故选A项。第4题,祁连山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阴雨天多,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西南坡处于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所以高山冰雪下界西南坡高于东北坡,故选D项。答案:3.A4.D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看更替方向看延伸方向看自然带变化看主导因素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的判断南北方向多东西方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热量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判断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森林草原荒漠水分2.垂直带谱示意

20、图的判读方法判定南、北半球或阴、阳坡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数量多于阴坡判定热量带(基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根据基带名称确定热量带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或纬度高低一般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就越多;即垂直带谱多少与纬度高低呈负相关,与海拔、相对高度呈正相关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水平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考点三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某些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不很

21、明显,这些因素被称为非地带性分布因素,它使地理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地带性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典型事例地形状况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西侧迎风坡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背风坡形成温带荒漠带海陆位置与分布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与北半球相对应地区全部为海洋洋流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南美洲西海岸受寒流影响热带荒漠带直逼赤道;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

22、叶林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一直延伸至北极圈附近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同一区域内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自然带差异明显天山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好,形成绿洲题组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及分析下面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左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右图)。读图,回答12题。1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ABC D2非洲南部,与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洋流C大气环流 D地形解析:第1题,据自然带的分布判断: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而根据垂直自然带图,东侧已有热带雨林带,故甲就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由图可判断为热带沙漠

23、带,其西海岸南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答案:1.B2.B1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2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3)

24、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授课提示: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155页一、选择题(2016安徽淮南市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

25、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 D解析:第1题,淮河与松花江的水文特征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汛期与流量的变化不同,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地区的气候的差异性;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文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东北地区黑土地的退化则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耕地造成的。第2题,右图中是沙丘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沙土形成的,该地区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干旱,属于荒漠带,因此塑造这种地貌的影响因素是气候。答案:1.A2.D下面的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甲地时,当地受()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

26、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4图2中序号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5形成图2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光照 D地形解析:第3题,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草类茂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草类枯黄。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甲地时,甲地草类茂盛,为多雨的季节。第4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类型与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带一致,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这里的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图2中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27、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高山上有永久积雪和冰川,所以对应的自然带为积雪冰川带。第5题,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降水等,该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坡与北坡热量条件差别不大,但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答案:3.D4.A5.B(2016江西永丰测试)年平均气温0 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67题。6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A3 100 m B3 300 mC3 700 m D3 900 m7下列关于甲坡和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

28、B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C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D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解析:第6题,以气温0 数值的海拔高度为参照。第7题,同海拔相比,山麓地带甲坡气温高于乙坡,表明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甲坡雪线(0 数值为参照)高度低于乙坡,表明甲坡湿度大,乙坡湿度小。答案:6.C7.D(2016威海市期末)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读图,回答89题。8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类型最可能是()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硬叶林9近年来观察发现,该山地过渡带的范围向更高处扩展,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更加湿润 B林木品种改良C气温升高 D土

29、壤更加肥沃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该山地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在海拔1 8001 900米,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的分布在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都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最可能是针叶林。第9题,近年来过渡带中该森林植被向更高处扩展,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答案:8.A9.C(2016沂水一中质检)下图示意某地理研究小组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011题。10对沿途经过的景观判读正确的是()A地为热带草原 B地为热带雨林C地为热带荒漠 D地为温带森林11该地理研究小组发现、两处植被明显不同,影响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C洋流 D太阳辐射解析

30、:第10题,结合图示地所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影响因素,知其自然景观分别为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热带荒漠、温带森林和温带草原。第11题,、两地分别位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明显,发育植被不同。答案:10.C11.A二、非选择题12读南部非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向北凸出明显,分析原因。(2)图中甲、乙沿海地区都处于回归线附近,自然带有何不同?说明成因。(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赞比西河与世界主要河流相比航运价值相对较小的原因。解析:第(1)题,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主要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的影响,气温低。第(2)题,甲沿海

31、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沿岸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乙沿海地区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第(3)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需要联系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赞比西河水文条件很复杂,河水浅,多沙洲,还有湍流瀑布,有很大一段河段是在南非高原峡谷中穿行,对航运威胁很大;而且水量受到旱季、雨季影响,变化很大。答案:(1)有本格拉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2)甲沿海地区为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沿岸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乙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

32、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3)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泥沙淤积,河水浅,多沙洲不利于航运。13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如图甲)(1)A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按图乙中顺序,依次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自然带的形成原因。(2)在丙山峰高山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

33、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丁),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4)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草甸带。第(2)题,该地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和冰雪融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碎石在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形

34、成碎石滩的主要原因。第(3)题,雪线高度受气温的影响较大,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导致雪线高度变化,从而引起高山草甸带的水热条件变化,造成牧草分布的变化,是导致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第(4)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中不利的因素可从地形、自然灾害、水资源等方面分析。答案:(1)自然带的名称: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形成原因:位于山地迎风坡,大西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降水。(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3)从盆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

35、气候(气温和水分条件或水热条件或气温和湿度条件)垂直差异大,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每到春夏来临,随着雪线不断上升,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生长茂盛(或高山草甸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牧草生长条件改善,牧草丰富),气候温和,羊群等被赶到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当秋冬季节来临,雪线又不断地下降,高山草原牧草被积雪覆盖(或水热条件不宜牧草生长,或气温降低,湿度减小,不利于牧草生长),且高山草原上的气候寒冷,气温较低,牲畜无法生存,羊群被赶到相对温暖的山麓牧场越冬。或夏季山上较为温暖,牧民在高山草甸带放牧;冬季高山寒冷,牧民到位于山麓的山地草原带放牧。(4)距离远(时间短);地形复杂,高差大;沿途畜牧

36、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导致牧草不足,牲畜掉膘(减重)、疾病、甚至死亡,使畜牧业产量下降。高考命题探源5|植被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2013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1)。(2)。(3)。(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思维流程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

37、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常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38、: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率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气候根据气候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水文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

39、小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多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k自然带名称及其在南美洲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海陆位置B温带草原带,地形C温带荒漠带,地形D温带荒漠带,寒流2图中a自然带面积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种植业规模化发展畜牧业发展木材需求增长自然灾害气候变化ABC 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位置可知,k属于温带,干燥度高,自然带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带。南美洲中南部的巴塔哥尼亚

40、高原形成温带荒漠,是因为地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而形成,影响因素是地形。第2题,a位于热带,干燥度最低,说明该地是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如土著居民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毁林开荒种地;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建亚马孙横断公路等,对沿线木材进行掠夺性开采而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答案:1.C2.A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的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转场线路,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读图,完成34题。3丙牧场附近森林主要是()A针叶林 B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4图中表示春季牧场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丙邻近冰川,位于冰川的下部,因此气温较低,为针叶林。第4题,转场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夏季在地势较高且气温较凉爽的丙地;冬季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的甲地;结合图中转场的箭头方向可确定乙为春季牧场;丁为秋季牧场。答案:3.A4.B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