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战争:(三年)1918-1920 国内: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发动武装暴乱,企图恢复失去的政权。国际:帝国主义列强英法美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另一方面支持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1、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参加保卫苏维埃的中国人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1)农业:(2)工业:(3)贸易:(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实行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参加义务劳动4、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A、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物质的保障。B、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国内战争结束后,群众对战时
2、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举行示威游行。列宁倾听农民的意见1920年,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该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的粮食被没收 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 D、行为合法,没人干预 课堂训练:(2003.上海.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
3、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1、原因(1)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直接原因: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 二、新经济政策 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除工业国有化 恢复货币流通,允许商品交换 取消食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内容 4、影响:(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1992年邓
4、小平南巡时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22年,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售出其中一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002上海16)列
5、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 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A B(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力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1996全国2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
6、 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A A(1996上海24)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A B C D A 斯大林 列宁逝世后,代之 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
7、的社会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建立(1922年底)(2)列宁逝世(1924年)白 俄 罗 斯 乌 克 兰 俄 罗 斯 南 高 加 索 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 末 代 沙 皇 全 家 照 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 沙皇俄国 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3、表现:(1)(2)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 (3)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1937年)2.斯大林模式定义:
8、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4)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1.(2005年广东高考21题)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 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 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 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2006年全国
9、高考文综21题)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 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BC巩固练习3.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有()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体制 有严重缺点和弊端 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 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 极的作用 A.B.C.D.D4、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A、1921年 B、1925年 C、1935年 D、1937年 5、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
10、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6、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的产物 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11、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自列宁选集 请回答:(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根本目是什么?(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得出什么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