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B.家国一体观念突出C.君权至上意识浓厚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3
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A. B. C. D.4.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形成地方威胁中央的局面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体现了维护民主的原则5.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自由意味着法
3、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表明雅典()A.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B.主张法律至上C.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D.强调主权在民6.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建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罗马法中蕴涵的法制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7.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实现向近代民主社
4、会的转变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8.“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议员的利益 D.穷人的利益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限制地方自治B.加强国
5、家权力 C.避免专制独裁D.建立世界霸权10.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门面”是指(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C.军国主义浓厚 D.议会拥有立法权11.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时间茶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2.早在1830年.即有47
6、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议会,要求英政府“采取与英国国家相称的决定,并占领中国沿海岛屿一处”,以“保护”英国对华贸易。这一目的最早实现是在()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B.C.D.14.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矸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洪仁讦认为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这表明他主张( )A.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B.引进西方先进政治制度C.渐进地向西方强国学习 D.“师夷长技以制夷
7、”15.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6.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布对日本宣战上谕.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公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 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前提是“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 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地维护国家利益C.试
8、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17.某网友在网帖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纸制枷锁”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18.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 D.该报为革命派所掌控19.1922年陈独秀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
9、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20.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二、 材料题(共3小题,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20分,总分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行政方面,要求绝
10、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及应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救、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坚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做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做过频繁的修仃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例应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
11、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志。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进行简要评析。(8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以连选连任。总统在参议院的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请回答:(1)试归纳两段材料中国家元首职权的不同之处。(4分)(2)材料二中德国确立的是什么政体,有何局限性,产生这种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
13、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曱午战争)
14、后,日入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肢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1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4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答案一、选择题 (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选项BDCCADBCBD题号
15、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CACCDCBBBC二、材料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20分,总分50分)21.答案:(16分)(1)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官制变动频繁;各级监察力度增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趋向完备。(任答四点即得8分)(2)进步性: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宽松;地方官员和公民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利;(任答两点即得4分)评 析:未经历封建君主专制、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这是决定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因素;1787年宪法是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联邦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任答两点即得4分)
16、22.答案:(14分)(1)不同: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掌握最高行政权,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立法、任命官员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4分)(2)政体: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2分) 局限性:它赋予君主巨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议会之上,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代议制;(4分)主要原因:德国是通过统一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拥有强大经济军事实力的容克地主起了重要作用并掌握了政权;保留了君主等大量的封建残余,保留的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这些都影响了德国的民主建设。(4分)23.答案:(20分)(1)特点:敌攻我守 (被动挨打);海陆交织。(4分)主观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8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4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任答两点即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