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4.50KB ,
资源ID:88178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17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doc

1、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周练试题(七)(时间60分钟,共计82分)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48分)题项12345678910答案题项111213151617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39分)1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

2、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2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C“郡

3、”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3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4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檐牙高啄 蜂房水涡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A B C D

4、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身量苗条,体格风骚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BCD7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洎牧以谗诛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小则获邑,大则得

5、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不能独完9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举以予人以地事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洎牧以谗诛不赂者以赂者丧A/B/C/D/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相继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跟随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判断 D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11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洎牧以谗诛 B暴秦之欲无厌 C奉之弥繁 D则胜负之数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可谓智力孤危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3下列加点词的

6、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B然后得一夕安寝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二、情景默写(2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蜀山兀,阿房出。(2)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出歌舞盛况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_。(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

7、诫世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5)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8)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三、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文)苏洵六国论(节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

8、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乙文)李桢六国论(节选)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9、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

10、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刈:杀戮。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都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至于:以至于C而后秦患可纾 纾:解除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曾:曾经16下列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B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

11、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C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D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17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六国论第一节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以加强语言力量。B李桢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除了其本身实力比较强以外,还有拥有有利的地理和得天助两个重要的因素。C苏洵的六国论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李桢的六国论在开头引述宋二苏

12、的观点作为发端,认为二者都是厚六国二薄秦的偏颇之论。D苏洵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李桢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无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9从文中看,苏洵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七)答案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48分)题项12345678910答案ABADCCDCDC题项111213151617答案BAB

13、DDD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A【详解】A项,“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说法错误。不是李贺,是李商隐。故选A。2.【答案】B【详解】题中B项,“面积大小一样”说法错误,诸侯国的面积大小是不一。故选B。3【答案】A【解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这是判断句式。A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这是判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B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这是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应为“长桥卧于波”。C项,“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不是特殊句式,是疑问句。D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故选A。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掌握

14、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分析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5【答案】C【详解】A项,“风骚”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意思是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贬义。句子中很显然是褒义词,形容女性的俊俏和秀丽。B项,“钩心斗角”在现代汉语意思是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句子中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D项,“形容”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15、。句子中指容貌神色。C项, “固”都是顽固的意思。故选C。6【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胜负”古今意思一致,胜败。“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至于”,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智力”,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存亡”,古今意思一致,存在和灭亡。“其实”,古义,它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有限”,古今意思一致,数量不多。“故事”,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古今意思一致。故选C。7【答案】D【详解】A项

16、,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翻译为: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B项,被动句,“削”“割”,被削减,被割让。翻译为:(这些国家的)土地天天被削减,月月被割让,而走向灭亡;C项,被动句,“诛”,被诛杀。翻译为: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诛杀;D项,不是被动句。翻译为:还有可以用不贿赂国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态势。故选D。8【答案】C例句:礼: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A项,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项,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C项,下:名词作动词,吞下;D项,完:形容词作动词,完好保全。故选C。9【答案】D【详解】以:介词,用;以:连词,而;以:目的连词,来;以:介词,用;以:

17、连词,而;以:介词,因为;以:介词,因为。故选D。10【答案】C【详解】C项,“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意思是“。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所以“判”的意思是“清清楚楚,决定”。故选C。11【答案】B【详解】B项,“暴”通“曝”,暴露,冒着。其他三项都没有通假字。故选B。12【答案】A【详解】A项,颠覆:古义今义均为:推翻、摧毁;B项,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目。今义,实际上;C项,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D项,故事:古义,前例,旧事。今义,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

18、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故选A。13【答案】B【详解】A项,始:副词,开始,起初/始:副词,才;B项,然:代词,这样/然:代词,这样;C项,一:动词,统一/一:数词,表数量,一把;D项,爱:动词,喜爱,喜欢/爱:动词,爱护。故选B。二、情景默写14【答案】六王毕,四海一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三、文言文阅读15D项,兵连祸结,曾无虚岁:战争连续不断,战祸竟然连年不绝。故“曾”翻译为:竟然,简直。故

19、选D。16 “所以”属于古今异义词,按照古人的语言习惯,翻译为“的原因”,不能单独成句,排除A C;“而遂焉者”中,“而”为连词,表并列,应用在句首,在“而”前断开,排除D。原句翻译为: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故选B。17D项,“李桢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无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错误。由“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可知,李桢的六国论有对比论证的运用。故选D。18(1)所得,所字结构,所得到的;其实百倍,

20、省略句,补充为“其实(于战胜者)百倍”;亡,丢失;其实,那实际上;其实亦百倍,省略句,补充为“其实(于战败者)亦百倍”。(2)然则,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弥,更加;愈,更加。19苏洵的观点:由“弊在赂秦”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可知,割地的国家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不割地的国家,因没有强大的后援灭亡,所以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割地贿赂秦国。李桢的观点:由“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可知,六国失败的原因是,不行仁政,自取灭亡。参考译文:【甲文】苏洵六国论(节选)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

21、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

22、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乙文】李桢六国论(节选)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

23、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这样说的原因是

24、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小腿暴露在外,而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想这样啊!因此秦国不极强盛,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国没有恶贯满盈,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