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41MB ,
资源ID:88156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15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客观性试题 1.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 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 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但还没有实现广泛的应用,且根据图中铁制工具的出现也不能说明当时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运用,故选A;铁制农具的出现使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与题意不符,排除B;穿有鼻环的牛尊说明当时出现了牛耕,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铁制农具的出现说明当时出现

2、了冶铁,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准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古代中国封建社会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土地兼并严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项正确;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是“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封建政府抑制土地兼并即“不准兼并的政策”,不是导致土地集中(“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原因,C项错误;地权和

3、劳动者的分离是“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3.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带有开放性A. B. C. D. 【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是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古代中国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故选B;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

4、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4.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 冶铁业中开始使用灌钢法B. 开通丝绸之路产品远销欧亚C.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答案】D【解析】灌钢法发明于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于

5、西汉,故B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时间是明中后期,故C项错误;制瓷业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故D项正确。5. 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两汉出现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 秦朝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早期铜器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错误;两汉时期出现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说法正确;水力鼓风冶铁装置是汉代发明的,错误。故选C,排除ABD。6.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 行政机构管理B. 军政事务管理C

6、. 商业贸易管理D. 文化典籍管理【答案】C【解析】西汉时期的“市”是固定交易的场所,这里的“市长”应该是专门管理商业贸易的官员,故C项正确;这里的“市”主要是经济职能,而不是军事、行政或者文化等职能,故A、B和D项错误。点睛: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7. 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

7、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造船技术先进B. 航海技术的发达C. 海上贸易兴盛D. 晓市、夜市繁华【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广州、扬州、泉州等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均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此现象的出现与海上贸易兴盛密切相关,C项正确。 AB两项均为以上港口城市繁荣的次要原因,排除。晓市、“夜市”繁华为部分港口城市繁盛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8. 下列经济现象发生在宋朝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交子”出现 出现了柜坊与飞钱 打破了市与坊的界限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

8、芽产生在明朝中后期;“交子”出现在北宋;出现了柜坊与飞钱出现在唐代;“打破了市与坊的界限”出现在宋代;所以,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9. “它”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造成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它”是指A. 重农抑商政策B. 土地兼并的加剧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 “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它”是指“闭关锁国政策”,因为“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造成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9、故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属于国内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土地兼并与海外市场的开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政策,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10.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它直接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多党合作的制度D. 完全自治的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可得出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正确;ACD项与主旨无关。11. 2012年1月,想出门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的王秀贤女士根本没想到

10、自己会步入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家大事投票。她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种现象 ( ) 可使这一阶层的诉求得到更加直接、有效的表达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体现 王秀贤是农村走向富裕的成功代表 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备选项中的第项王秀贤是农村走向富裕的成功代表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一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

11、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A. “三权分立”理论B.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C. “人民主权”思想D. 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得出其强调的是人民主权原则,故C正确;A项不符合新中国的宪法,排除A;B项不符合主旨,排除B;D项与临时约法无关,排除D。13.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 开国大典B. 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C. 北京和平解放D. 一届人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

12、学知识,后一个天安门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天安门”的题意要求,排除;C项发生在1949年初,时间不符,排除;D项发生在1954年,时间不符,排除。【点睛】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14.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1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直接的村民选举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3年,新中国进行的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是为了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同时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做准备。B、C早在共同纲领中就已建立;D是改革开放后的。所以应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 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新中国成立B.

14、抗美援朝C. “文化大革命”D. 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卫红”“卫东”从这些名字的特点来看,应该与红卫兵,“保卫毛泽东”等等事件或者口号有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红卫兵,“保卫毛泽东”等等事件都发生或者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A项与建国相关,排除;B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排除;D项是建国前的,排除。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16.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标志是A.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

15、共和国宪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中强调的主旨不符合,排除。17.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下列属于新时期民主制度创新的是A. 农村和城市的基层民主自治B. 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C.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 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并发展了村民自治、社区居民

16、自治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对社会主义民主作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和制度创新,故选A;平反冤假错案是纠正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的一个切实步骤和措施,它并不是一种民主制度的创新,排除B;C项是改革开放后在法制方面的成就,而不是民主方面,排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建立,它不是新时期的民主制度创新,排除D。18.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告台湾

17、同胞书中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统一祖国,因此成为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故选A;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发表的,“一国两制”方针是80年代提出的,排除B;“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是“九二共识”的内容,“九二共识”是1992年提出的,排除C;D项与告台湾同胞书内容不符,排除D。19.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A. 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B. 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C. 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 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

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目的、含义、意义,解答比较容易。“一国两制”指的是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其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这一制度可以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借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史实。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20.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 告台湾同胞书B. 香港回归C. 通过“

19、九二共识”D. 澳门回归【答案】D【解析】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故D项正确;A项是1979年1月,排除;B项1997年7月,排除;C项是1992年,排除。21. 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三通”的限制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A. B. C. D. 【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采

20、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下,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为此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两岸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均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针对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立斗争的国际形势,我国采取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征A. 尽快获取国际承认B.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 反对霸权主义D. 独立

21、自主,和平外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答案为D项;方针中并未完全体现争取国际承认的需求,排除A项;B项仅仅体现了三大政策中的一方面,排除;方针中并未明确反映出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排除C项。23. 1961年一篇题目为老挝和不幸的城市的社论,说日内瓦是“一个不幸的城市”,理由是:七年前的一次会议,“我们(指美国人)曾经在这里勉强地同中国共产党坐在一起”。这会议是A.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B.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基本方针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决议【答案】D【解析】【

2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确认了印支三国的民族权利,是印支三国人民争取独立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故D项正确;ABC项与日内瓦会议无关,排除。24.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的内容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D. 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得

23、出强调的是求同存异,而提出求同存异的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25.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即:中国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A.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在1955年;C是在1972年;D是在2001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答案选B。考点:新中国外交点评:分析原因类的选择题,其具体要素是很多的。比如有根本原因(客观存在,具有历史

24、必然性的因素),直接原因(直接作用于事件的因素,具有推动性和具体性);主观原因(个人、团体主体意识下作用于事件发生的因素),客观原因(人的意识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内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矛盾,外因在内在原因作用下对事物发展的产生影响);主要原因(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如内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等),非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26. 印中友协会长曾说:“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总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下列是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外交活动的一部分,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参加日内瓦会议 会见美国特使基辛格会晤日本首相

25、田中角荣 出席万隆会议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会见美国特使基辛格是1971年,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是1972年,出席万隆会议是1955年,所以正确的顺序排列是,故选A,排除BCD。27.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失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下列事件反映这一布局的是“一带一路”倡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结盟运动 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26、】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带一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外交活动或主导创建的国际组织,与题意相符,故选B;中国没有参与过不结盟运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包含的ACD。28. 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 )A. 提出了地圆学说B. 火药的发明C. 造船技术的传播D. 指南针的应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传入西方后,被用于航海事业,为新航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

27、航路开辟的条件29.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地圆学说提供了确证的是A. 达伽马的航行B. 哥伦布的航行C. 迪亚士的航行D. 麦哲伦的航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选项D正确;达迦马、哥伦布和迪亚士均未进行环球航行,选项A、B、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麦哲伦进行的是环球航行。30. 1750年,沃尔波尔写道:“英国上院一一这个自由的庙宇,新基督教的堡垒一直在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其中的“三角”是指欧洲 亚洲 北美洲 非洲A. B. C. D. 【答案

28、】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中的“三角贸易”中的三角指的是欧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故C项正确;亚洲不在这个范围,排除ABD。31. 16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表现为屠杀当地居民 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 贩卖黑人奴隶 开拓商品市场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

29、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是屠杀当地居民 ,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 ,贩卖黑人奴隶,说法正确,故选A;开拓商品市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不是殖民主义的罪恶,错误,排除BCD。32. 英国在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曾经先后打败了A. 西班牙、荷兰、葡萄牙B. 荷兰、法国、葡萄牙C. 葡萄牙、法国、西班牙D. 西班牙、荷兰、法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17世纪英国打败了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最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33. 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

30、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B. 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C.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D. 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不属于主要影响,排除。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 经互会的成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A项是两极格局开始形成的标志

31、,故排除;BD项是经济对峙的表现,故排除。3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下列各项反映了两极格局下全面“冷战”事实的有柏林墙的修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朝鲜半岛分裂A B. C. D. 【答案】B【解析】冷战是指除战争之外所有的手段,而越南战争是热战,所以不符合,排除,所以答案选B,排除其他选项。36.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A. 欧洲煤钢共同体B. 欧洲军事共同体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 欧洲经济共同体【答案】B【解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

32、0年代初。其代表性事件主要有: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故排除ACD,选B。37. 20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A.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B.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 文化观念发生变化D. 民族构成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这场危机是东欧剧变,其突出表现是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正确,排除BCD。38.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类似

33、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科索沃战争、美军攻打伊拉克和北约进攻利比亚都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性质相近,故选C;9.11恐怖袭击属于恐怖组织的恐怖袭击,与其他历史事件性质不同,排除ABD。39. 一本历史书在描述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时,分别用了“别了,雅尔塔”“鼎足之势话西方”“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风云际会看东方”等标题。由此推断,该时期的典型特征是A. 多极化趋势加强B. 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C. 俄罗斯走出低谷D.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别了,雅尔塔”可知此事应发生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从材料“鼎足之势话西方”

34、“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可知,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应为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美国地方的变化,故B项排除;C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东西方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40.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 “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

35、信息传播更快捷D. 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答案】D【解析】A项中关于世界局势的论述不准确,世界局势应该是缓和与动荡并存,所以A项不选。和平的主要原因是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所以B项不对。C项本身表达有误,网络时代属于信息时代。该题主要考查了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二、主观性试题41.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走向世界,屹立东方。请同学们简述我国在建国初期和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答案】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制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世界五大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36、;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70年代外交成就: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针、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突破西方国家外交封锁、外交政策成熟、步入国际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有;70年代外交成就主要是三大突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42. 根据新航路开辟图,回答问题。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并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案】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根源对贵属货币的需求或对黄金白银的渴望;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马可波罗行纪

37、记述;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传播天主教的需要;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文明开始交融,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经济、社会、商业危机、统治者的支持和宗教等方面进行总结。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3. 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影响: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改

38、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化大生产初见端倪,工业文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相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

39、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城市化进程、经济思想、社会经济结构、世界市场形成等方面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从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两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等方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从生产关系、动力能源、代表行业、进程等方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