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主备人:李云霞 ) 学科长审查签字:_高中课程新课标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框设计了三目:第一目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目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作用论证了这一观点。第三目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解析:本框内容通过分析创新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强调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基本观点,承接上一框题
2、内容,谈了创新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从实践层面上说明了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本框设计了三目:第一目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目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作用论证了这一观点。第三目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难点是理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识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理解:理解
3、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运用: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2解析(1)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 能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3) 通过对创新的深刻理解,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思维方式是较为抽象的知识,需要教师加以解释,并能通过简单介绍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则交给学生即可,实现 “主导”与
4、“主体”的结合四、教学过程设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一)教学基本流程小结导入新课(二)教学情景1、导入新课问题1:材料:纺织业的发展与纺织机的发明和改进英国产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纺织分纺纱和织布两个环节。年,约翰凯发明了飞梭,改进了织布技术。年,约翰惠特和路易斯保罗发明滚轮式纺织机。织布速度变快而纺纱速度显得慢了。年,纺纱工、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锭子垂直放置的“珍妮机”。这种立式的多滚轮纺纱机可以安装根锭子,大大加快了纺纱速度。年,阿克赖特()在别人的帮助下发明了动力纺纱机,改变了从前棉纱只能作纬线不能做经线的局面。年,塞缨
5、尔康普顿将阿克赖特的水力纺纱机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相结合,发明了新一代的走锭纺纱机,称为“骡机”。最初的骡机有个锭子,纺得的纱线不仅结实而且十分精细。后来经过改进,骡机可装枚纱锭。这种纺纱机的出现改变了纺纱业跟不上的局面,相反造成了织布业的困顿。年,根特的一位牧师卡特赖特造出了一架动力织机。由于新式的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英国纺织业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轻工业。思考、纺织机的改进和纺织技术的进步意义何在?其进步是通过什么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由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结合你们所了解的事例从这三个方面说明创新是怎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科学技术是
6、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进步的历史充分说明了“科技进步的实质就是创新”。科技的进步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使得科技进步,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新技术使人类有能力将更多的事物纳入自己劳动对象的范围,甚至生产出新型的原材料供人类使用。所以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学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2:同学们还了解到哪些体现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例?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理解。教师总结:例如,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3、学习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问题3:以下事实说
7、明了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材料: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一直受计划、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为此,邓小平对上述不同层次的范畴造成的思想混乱,在理论上给予了澄清。邓小平强调:“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区分开来,得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结论,从根本上打破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思想对人们
8、思想的禁锢。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总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一大二公”的经济制度,发展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等经济制度,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说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先导,推动了我国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经济体制的改革带动了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9、变革 ()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问题4:材料:课本页的探究。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简单解释材料中涉及到的三种思维方式)()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古代科技水平较低,人们认识对象范围小,认识水平低,没有能力认识事物的内在构成和联系,局限于对事物现象的直观性,表面性,局部性和偶然性的经验性认识,因此习惯于整体,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忽视对事物的精确的量化和分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指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事物。世纪后半期到世纪
10、末,自然科学中比较完善的只有力学,自然科学总的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对各种现象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撇开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暂时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这种孤立地,静止地考察问题的方法被培根等人带入哲学领域,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辩证的思维方式: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现代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现代科学研究的细化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趋势不断加强,向系统的多样化,复杂化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系统科学。它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基础理论,对人
11、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归纳,()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实践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思维方式变革()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问题5:试举出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创新实现文化的发展。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加强理解。教师归纳: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对实践的推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结:本框知识结构与体系五.目标检测1、江泽民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就不会有焕
12、然一新的面貌。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可能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今天的中国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这段话说明了理论创新( D ) A 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 C是领袖人物的事情,一般人望尘莫及 D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 C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向高向前发展的动力A、 B、 C、 D、3、美国一直把工业技术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依靠新技术革命发展成为全球超级大国。欧盟的创新做法是依托跨国技术合作,将分散在各国的高科技力量、资金和技术系统组织起来,集中公关,为实现欧洲科技领先、经济兴旺奠定牢固的基础。上述事实表明( A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经济发达国家才能实现技术创新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A、 B、 C、 D、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表明( A )A、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B、先有理论创新,后有实践创新C、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 D、理论创新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