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097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3《三维设计》高一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B欧文顿根据对植物细胞通透性的实验结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C英根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要在阳光照射下便能取得成功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解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需要绿叶和阳光照射才能成功。答案:C2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甲C、H、O乙C、H、O、N、P丙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丁C、H、O,很多种类还含

2、有N和P请根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玉米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甘蔗细胞壁中不含乙类化合物C红螺菌细胞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酵母菌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解析:根据表格中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析可知,甲可能是糖类或脂肪,乙是核酸,丙是蛋白质,丁是脂质;玉米细胞核中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甘蔗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含有核酸;红螺菌细胞质中含有蛋白质;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答案:B32011年5月德国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中德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该疫情是由一种携带多种耐抗生素特异基因、具有超级毒性的新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下列对该大肠杆菌的分析

3、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最多有4种碱基B该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是染色体C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无核膜D该大肠杆菌只有一种不具膜的细胞器解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最多含A、G、C、T四种碱基;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答案:B4(2012北京西城期末)下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离子过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过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过膜方式为易化扩散解析:细胞外的物质先与开口朝外的载体蛋白结合,然后在能量的驱动下,载体蛋白开口朝内

4、,将物质释放出来;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磷脂的运动不能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图示的离子过膜方式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答案:A5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以上细胞或细胞结构中所具有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是DNA、RNA和纤维素B能够通过二分裂增殖的只有丁C从结构上看,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D在植物细胞中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解析:甲是线粒体模式图,乙是叶绿体模式图,丙是细胞核模式图,丁是细菌模式图。四种结构均不含有纤维素;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细菌含有细胞壁,里边是细胞膜,不具有双层膜;在植物细胞中不一定都同时存在甲、乙、丙三

5、种结构,如根细胞中无叶绿体。答案:B6.右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解析:细胞中含有两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细胞核中可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核苷酸分子合成核苷酸链的过程要脱去水分子,高尔基体合成细胞壁的过程中也可以产生水,都是脱水缩合过程;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故a、c肯定

6、有生物膜,不可能是核糖体和中心体。答案:D7下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小分子物质,A、B、C代表大分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是淀粉和纤维素,在动物细胞内与其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质是糖原B物质a、b、c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糖C物质d进入细胞时不需要消耗ATP,也不需要载体的协助D若构成两个大分子物质B的小分子物质b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则这两个大分子物质B一定相同解析:物质a和A分别是葡萄糖和淀粉;物质b和B分别是氨基酸和蛋白质;物质c和C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DNA;物质d是性激素。纤维素不能作为能源物质;物质c不是脱氧核糖;性激素是脂溶性的小分子,能

7、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数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因而仅根据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不能确定由其构成的蛋白质相同。答案:C8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多糖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C糖蛋白、抗体、受体都具有识别作用DC、H、O、N是ATP、染色质、酶共有的化学元素解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磷脂和糖类等,多糖可以和蛋白质、磷脂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脂等;核糖体含有RNA、不含DNA;糖蛋白、受体、抗体都具有识别能力,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TP含有的元素是C

8、、H、O、N、P,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含有的元素分别是C、H、O、N(S)和C、H、O、N、P,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含有C、H、O、N、P),它们都含有C、H、O、N。答案:B9.双选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ks5u ()A1与5相连,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B2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3在细胞的不同时期存在状态相同D4可以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与细胞中某种RNA的合成有关解析:1与5相连,只能体现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联系;2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3是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

9、;4是核仁,与细胞中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答案:AC10.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解析:温度能影响ATP合成酶的活性,也能改变ATP酶(分解酶)的活性,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抑制剂会影响ATP的合成,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

10、;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答案:C11下列对、两幅图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小麦来说,图描述过程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中B图显现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C图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有氧呼吸D图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解析:小麦体内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图中,线粒体产生的CO2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还要从外界吸收CO2,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在氧气浓度比较低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由图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大于18

11、%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即呼吸速率不再增加,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答案:C12.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B曲线作为实验对照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的顶点一定上移解析:本题实验是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否使用化合物X,使用化合物X的处理是实验组,未使用化合物X的处理是对照组;根据图形信息可以推出,两个处理酶的最适温度不变。化合物X不会破坏

12、酶的结构,不会使酶完全失活。pH升高,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曲线的顶点不一定上移。答案:D13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时,实验人员设置了如下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2 mL 3%的淀粉溶液2 mL 3%的蔗糖溶液1 mL 2%的淀粉酶溶液温度()4060804060802 mL斐林试剂砖红色颜色深浅注:“”表示有;“”表示无;“”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A对照,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由对照可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C本实验的变量有一个:实验的反应温度D本实验的实验原理之一是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解析:本实验共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底物的种类。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

13、原则,分别和形成对照实验,可验证酶的专一性;因为的温度梯度太大,60不能确定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应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才能确定最适温度。答案:D14以下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ATP的是 ()A线粒体的基质B线粒体的内膜C叶绿体的基质 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能产生ATP;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只有在光反应阶段才能产生ATP,在暗反应阶段是分解ATP,故叶绿体的基质中不会产生ATP。答案:C15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下图ATP分子中哪个键的水解可以释放大量可被利用的能量 ()Aa BbCc Da和d解析: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的水解能释放大量

14、的能量,a是高能磷酸键,b、c是普通的化学键。答案:A16右图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的是 ()解析:e点时CO2的量不再增加,超过e点后CO2的含量下降,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即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O2的量。答案:B17人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A都产生二氧化碳 B不可以同时进行C产生的H去向不同 D中间产物都相同解析: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反应生成水,无氧呼吸产生

15、的H不与O2反应;有氧呼吸的很多中间产物是无氧呼吸不具有的。答案:C18.右图所示为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NH2B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解析:根据示意图可推知:M是丙酮酸,N是葡萄糖。过程指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H,其中一个来自NH2,另一个来自COOH。过程指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无氧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过程指在无氧的情况下丙酮酸氧化分解为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6、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C19.右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解析:当XYYZ时,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是无氧呼吸的1/3。释放的能量却是无氧呼吸的近5倍。答案:C20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加倍发

17、生于b时期,DNA数目加倍发生于a时期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乙B时期的细胞一定有染色单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解析:图甲中a和c、图乙中BA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AB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存在。答案:C21下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b、lm、pq的变化原因均为DNA分子复制B

18、图中gh、no、rs变化的原因均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C图中cd、ij、rs变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时期完全相同D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起点为0,终点也为0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cd变化的原因是细胞分裂,时期为后期结束末期开始,而ij、rs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时期为后期开始。答案:C22下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B图2中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D图2中细胞不存在染色单体解析:A

19、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加倍,说明DNA分子完成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图2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DE段,图2中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答案:C23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不同于植物细胞B正常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时细胞中最多有92个DNA分子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高尔基体的活动密切相关D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不在同一时期解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组成纺锤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也包含少量

20、的DNA分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的活动密切相关;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答案:B24双选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B着丝粒分裂是有丝分裂后期的显著特点CDNA分子的复制是在间期进行的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明显的区别是纺锤体的形成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进行复制并合成有关蛋白质。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如神经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没有细胞周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最明显的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及子细胞形成的方式。答案:BC25下列各项中

21、,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的是 ()A细胞周期 B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分化 D遗传物质DNA解析:高度分化的细胞(浆细胞、神经细胞等)没有细胞周期,且不能继续分化,A、C不符合题意;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DNA,D不符合题意;活细胞都需要有选择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膜,B符合题意。答案:B26下图表示蝌蚪变态发育为成蛙的过程中尾的相对长度与蛋白酶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尾的相对长度越长,尾部细胞中蛋白酶的浓度越高B尾的相对长度越短,单位时间内蛋白质分解所需的水分越少C尾的消失与被HIV侵染的T细胞的裂解死亡均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蝌蚪变态发育

22、为成蛙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均有关系解析:图中横坐标右端尾的相对长度短,细胞中蛋白酶的浓度高,蛋白质水解速率快,单位时间内所需水分多;病毒入侵引起的T细胞裂解死亡是细胞坏死,属不正常死亡;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答案:D27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结合,可延长癌症患者存活期。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A抑制癌细胞的分裂B减少癌细胞营养供应C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D诱发癌细胞基因突变解析:肿瘤血管是供应肿瘤细胞营养物质的结构,抑制其生长,就减少了癌细胞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传统化疗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分裂间期,阻止DNA复制,使癌

23、细胞不能够分裂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癌细胞的目的,并不是诱发癌细胞基因突变来治疗。答案:D28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人体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育出组织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能否用肌细胞代替干细胞 ()A不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不同B不能,因为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C能,因为肌细胞虽然是分化的细胞,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脱分化,实现细胞全能性D能,因为肌细胞与干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解析: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全能性较高。肌细胞虽然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其全能性受到抑制,一般不具备分裂和分化能力。

24、答案:B29下列实验操作与结果或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结果或结论A.双缩脲试剂A、B液与蛋白质样液混匀后,将试管水浴加热溶液呈紫色B.用甲基绿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下线粒体呈蓝绿色C.用澄清石灰水鉴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石灰水变混浊一定是有氧呼吸D.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复原解析: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水浴加热;给线粒体染色的、是健那绿而不是甲基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需浸润在蒸馏水或清水中才能复原。答案:

25、D30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的做法是()A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伸长区细胞中寻找C可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应先换上高倍镜,再将玻片朝右下方移动解析: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经解离处理后所有细胞已经被杀死,所观察到的细胞被固定在死亡时所处的分裂时期,因此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时,应先移动装片,后换高倍镜。答案:A二

26、、非选择题(共55分)31(15分)下图甲、丙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中的功能是_;染色体的运动所需能量是由_提供的,星射线的形成与_有关。(2)图甲所示的分泌物,其产生、运输、加工、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结构是_(填序号)。(3)细胞识别与图乙中_(填序号)有关。(4)图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5)如果将图丙细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出现_现象。(6)有光的条件下,14C标记的CO2进入图丙细胞后,首先在_中发生反应。(7)如果图丙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_。(8)若测定图

27、丙细胞的细胞呼吸强度,需在_条件下进行。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图甲、乙、丙中的相关结构。图甲细胞无细胞壁,为动物细胞;为细胞膜,图乙为其亚显微结构;图丙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无中心体,则图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图甲中为细胞核,其功能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线粒体可为染色体的运动提供能量,中心体与星射线的形成有关。图乙的选择透过性是其重要的功能特征。图丙细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有光条件下,CO2进入叶绿体中,参与光反应。若测定细胞呼吸强度,必须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要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答案:(1)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线粒体中心体(2)(3)

28、a(4)选择透过性(5)质壁分离(6)4叶绿体(7)中心体(8)遮光32(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pH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回答:实验方案:取5支试管标上A、B、C、D、E。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然后再分别加入10 mL的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在A试管中加入2 mL 2%的盐酸,B试管中加入2 mL 5%的盐酸,C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 mL 2%的氢氧化钠,E试管中加入2 mL 5%的氢氧化钠,摇匀。实验进行5分钟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ks5u(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

29、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a._,b._。(2)某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将加入5支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曲线甲是第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是_。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造成a、b两点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_。解析:(1)本实验考查pH对酶活性的影响,如果先加酶和淀粉,而酶又具有高效性,那么酶会催化部分淀粉水解,再加不同的酸碱溶液,看不出反应效果。(2)实验一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是可溶性淀粉的分解

30、情况。曲线甲是实验二(酶量减半)的结果,而曲线乙是实验一的结果。当酶浓度不同时,催化效率最强的pH是一样的,说明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答案:(1)a.实验中顺序不对,应先进行再进行b没有对温度等无关变量的控制,应改为:将5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恒温水浴中,5分钟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2)pH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变化二甲与乙所用时间相同,但甲分解的淀粉量较少,说明甲中所含酶的量较少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酶的用量不同,相同时间内分解的淀粉量不同33(10分)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1)根据这

31、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2)图中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_;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3)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途径是_。(4)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图中_(填数字)过程产生。(5)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产生的H2O的转移途径是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6)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在_(填细胞器)。解析:(1)由题干可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说明环境干旱,推

32、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干旱(或沙漠)地区。(2)图中a为CO2的固定,b为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为还原剂H,其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3)ADP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利用,故ADP的转移途径是从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类囊体薄膜上。(4)植物夜晚能吸收CO2,说明CO2固定正常,却不能合成(CH2O),说明C3还原受影响,C3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由于无光,光反应受阻,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能量ATP;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图中呼吸作用产生。(5)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产生的H2O的转移途径是CDEGH2O。(6)乳酸菌的呼

33、吸类型为无氧呼吸,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有氧呼吸过程,其场所为线粒体。答案:(1)干旱(或沙漠)地区(2)基质类囊体薄膜上(类囊体)(3)从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类囊体薄膜上(4)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能量ATP(5)CDEGH2O(6)线粒体34(8分)(2010江苏高考)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

34、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1.9 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

35、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ks5u解析:(1)S期与M期间隔G2期,所以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的最快时间是一个G2期持续时间,即2.2 h。(2)分裂间期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很多。当第一个进入M期的被标记细胞完成分裂时,仍然有很多细胞不断进入M期,所以被标记细胞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100%)经历时间为M期所占时间。在M期的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数目加倍,应为24条,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又变为12条。(3)没有被抑制的细胞经G2期、M期、G1期后,再次回到S期时,才被抑制。故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2.21.83.47.4 h后,细胞才都将

36、停留在S期。(4)M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越大,则处于M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越多,越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变化。甲细胞中,M期所占比例约为:1.8/(3.47.92.21.8)12%,乙细胞中,M期所占比例约为:1.9/248%,故选用甲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5)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而在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周围延展形成细胞壁,最后把一个植物细胞分为两个。答案:(1)2.2(2)M122412(3)7.4(4)甲(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35

37、(12分)如图甲所示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到25,甲曲线中a点将向_移动,b点将向_移动。(3)图乙所示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4)若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进

38、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解析:(1)X点时,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图甲所示为在30时的净光合作用曲线,当温度降到25时,该温度为光合作用所需酶的最适温度,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减弱,a点将向上移动,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就和呼吸作用相等,因此b点左移。(3)图乙所示装置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灯光产生的热量,避免光照引起水温的升高,对实验有干扰。(4)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降低,因此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产生O2减少;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CO2,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水中CO2的含量下降,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O2的量减少。(5)图乙所示装置可以通过移动光源和植物之间的距离或者改变灯泡的功率大小从而改变光照强度,进行实验。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上左(3)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4)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5)用多组相同装置,只更换灯泡功率大小(或只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进行对照实验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