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78.03KB ,
资源ID:88091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09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项城市正泰博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项城市正泰博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正泰博文高中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范围:必修三前5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卫国的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齐国的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和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B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 D反映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2研读以下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晋国内乱,有人建议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趁机回国继承

2、君位,重耳将消息告诉舅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出自国语晋语(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30年):臼季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出自左传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出自论语A各国贵族将仁德修养作为任官标准 B诸侯国普遍推行了仁政的治国思想C孔子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仁的学说 D战国时期各国普遍采用了孔子学说3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张楚”的纪年顺序,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

3、表述,但只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陈胜和项羽都统一编入列传之中。对此变迁的合理解释是()A史家对秦末史实的考证不断接近真实 B司马迁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C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 D传统史学体例和编年方式逐渐规范化4图1汉画像石展现的是西王母和奇禽异兽、周公辅成王、乐舞、庖厨、出行等场景,构成一幅兼容并包、涵育万象的美学图景。后汉王延寿也说两汉的雕塑绘画是“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忠臣孝子,贤愚成败,靡不载叙”。这反映汉代艺术()图1A恪守“厚人伦、美教化”信条 B儒家思想和浪漫情怀交融并存C关注现实,充满市民生活气息 D古朴稚拙,展现民族融合气度5

4、儒学史上的一次学说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C宋代“格物致知观”的形成 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6明清时期,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明代家训纷纷引用朱元璋亲制的圣谕六言特别注意求子弟修身养徳,“做个好人”,“学而优则仕”。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程朱理学是官方正统思想 B手工业与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C家训是皇室率先提出的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7表1内容摘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据此可知,该著作()表1内容出处是故知天子

5、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而侮夺人之君,常多于三代之下矣。日知录卷七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且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为人上者,可徒求利而不以斯民为意与?日知录卷十二A强烈要求推翻君主制 B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败C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 D突破了传统思想框架8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 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C重

6、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 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9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 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 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10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政府重农思想的体现

7、B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C历法领先世界的标志 D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11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学者,他吸收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针灸甲乙经,成为针灸学的经典文献。他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他把精通医道和政治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看待,把被传统视为小道末技的医术提升为实现儒家仁道的必备之术,强调人人皆应知医。据此可知,皇甫谧()A注重对医学文献的整理 B重视医道的地位和作用C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D淡泊名利专注学术研究12下图是唐代大将军苏思勖墓中的乐舞壁画。中间在表演胡腾舞的是头包白中,身穿袖衫,腰束黑带,深目高鼻

8、的胡人。两边是九个弹奏各种乐器的乐工和两个伸臂高唱的歌者该壁画()A是唐代繁荣、开放社会风气的反映 B是研究唐“传奇”的重要参考C反映了商品经济下市民的娱乐生活 D是研究胡汉生活差异的直观史料13据古今乐录云:“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摩诃兜勒一曲”是指流行于中亚的马其顿歌曲)”材料反映当时()A胡乐广泛流行 B开放包容态度 C中外交流频繁 D民族交汇融合14古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式的英雄们尽管总是被逼近自我毁灭,但其敢于反抗“命运”捉弄,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荣誉观念。圣经中摩西带领族人反抗压迫完成“远征”,过程彰显

9、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这种文学形象()A反映了人对自然界认识的提升 B源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局限C高扬人类理性意识和道德规范 D体现人对自我认识的逐渐深入15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认为:“知识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这位思想家()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主张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C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D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16他“勇敢地将地球从宇宙中心处移出”,使之“降级”为茫茫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从而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

10、,人失去了那种“狂妄自诩的优越位置”。据此可知,“他”的这一页献()A标志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诞生 B完善了自然科学的体系C使生物学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D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播17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科学家们直接参与科普活动。在巴黎由罗其耶、热伯兰等组织科学启蒙团体,面向市民开设科学讲座,盛况空前,几乎一票难求。科学家们演示电和气体试验,吸引了上流社会的许多绅士和淑女。这反映出()A理性主义影响范围非常有限 B电的广泛使用推动观念变革C科普活动呈现出大众化趋势 D科学家为法国大革命作动员18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

11、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海克尔的这一理论()A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C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 D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19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图推测最为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果遥遥领先于西方B秦朝专制皇权建立严重阻碍科技成果产生C宋元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繁荣D近代科学兴起促使西方科技成果赶超中国20晚清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通过对英国的军事、经济、政治、科技、外交以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全方位的考察后指出,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一个

12、富国、强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还要学习政治制度,应当向西方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可见郭嵩焘()A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其主张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C否定了洋务派的基本主张 D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21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但康有为是否向都察院递交了“万言书”,历来众说纷纭。下表列举了相关材料,据此可知()出处材料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至四月初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公车上书记是夕,议者既归散,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议遂中寝,惜哉惜哉。台湾学者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李

13、鸿章写的中日和约合议已成折是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批准,初九才正式盖玉玺。而且在四月初八当天,都察院代递了反对与日讲和的上奏十五件。所以说四月初八当天,都察院并没有拒收呈文,康有为所说上书被拒是不符合史实的。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 B史学家的文章具有权威性C时人的评述可信度更高 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22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列强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强敌。这反映了()A清政府认识到大变局的本质 B清边防开始从陆地转向海洋C其经世致用和革新图强意识 D李鸿章应对变局的正确方法23陈独

14、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旗帜鲜明的否定“三纲”,批判“三纲”、批判旧礼教;同时他大力提倡勤、俭、廉、洁、诚、信诸德,说只有坚守、践行这些传统美德才算是“持续的、治本的真正爱国之行为”。据此可知陈独秀()A彻底否定了儒家思想 B纠正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倾向C重点要弘扬传统美德 D具有理性精神与科学的态度241919年邓春兰致函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在北大添设女生班,并寄信新闻界要求解除女禁。这一呼吁被京沪各报登载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誉为“女子要求入大学的第一声”。1920年2月北大终于开放女禁,招收了9名女学生入学,邓春兰成为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之一。这表明当时()A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B民

15、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纲常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D女性努力争取平等权利251919年每周评论刊文指出:“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不然,你尽管研究你的社会问题,社会上多数人,却一点不生关系。那个社会问题,是仍然永没有解决的希望;那个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仍然是不能影响于实际。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一主张()A强调对具体问题的研究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成果 D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2619151918年间,新青年杂志共发表各类文章770篇,其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率为078%。1923

16、1926年间,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其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率为2514%。材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 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27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镇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当地学校不但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并聘请名师硕儒或留洋归来的学子做老师,出现了“乡村虽偏僻,但无一二里无童声”的盛况。据此可知()A当地教育经费问题得以解决 B科举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C当地传统教育模式即将瓦解 D华侨家国情怀助力教育发展28戊戌变法前,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对传统儒家经典重新阐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儒学”体系。譬如:在哲学思想上,引进了进化

17、论,以公羊三世说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在政治思想上,引进了民主观念;在宗教思想上,引入西方基督教的一些形式。康有为此举旨在()A重新构建儒学体系 B寻找变法理论依据C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D建立君主立宪政体2915世纪,意大利文化领域中出现了“言必称古典”的局面。当时的先进人士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蔑视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门第观念,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据此可知,当时()A宗教信仰意识日益淡薄 B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C教育已摆脱了宗教束缚 D人文主义精神迎来了发展301718世纪的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 回归理性。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以其“实践理

18、性”精神为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A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引发理性时代到来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C反对宗教神学成为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D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亦即所说的诸子百家时期,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在秦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它或被重新点燃,或被创造性地转化。摘

19、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材料二中国近代思潮承受国族多难的强烈刺激,为了奋起自强,不免不有见贤思齐之想,企能在学得西法之后,保种救国。这一危机感,使许多人扬弃自己传统,拥抱西方文化。于是,视保守为落伍,学西方为现代,遂成为一时风气,而社会进化论只是这种风气的辩解而已。其后果,则是以“革命”一刀切断过去,但也确实发挥了鼓吹的功效。摘编自许悼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趋势。(6分)32阅读下列材料(1

20、8分):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智者学派,他们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材料二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

21、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4分)(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

22、想的发展特征。(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再确定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信息准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可知,战国时期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诸侯国重用,且在政治生活中比较自由,可以促进学术的自由发展,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士可以自由选择明主,并未强化家国一体(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既是国,国就是家)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士人选择明君而效力,

23、并未涉及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排除C项;这一时期君主专制体制尚未建立,排除D项。2【答案】C【解析】由国语晋语记载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舅犯所言“信仁以为亲”和左传中的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30年)臼季所言“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等信息可知,在孔子之前已经有“仁”的主张了,孔子的主张“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关于“仁”的说法是在继承了前人基础之上的,故选C项;题干中只有左传中的材料涉及到了选官任官问题,另外两个材料里面都与任官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的材料都是春秋时期,仁政的主张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的,排除B项;题干中的材料都是关于春秋时期的,

24、所以没法推论出战国时期各国普遍采用了孔子学说,实际上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多采用法家思想,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文帝时期的帛书“秦张楚”纪年,说明书写者认可张楚政权,司马迁“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反映了他认可项羽的楚政权,否认了陈胜农民政权的正统性,只认可陈胜的诸侯地位,东汉班固否认了陈胜和项羽政权,只认可从秦到汉的历史变革,这一过程体现出儒家正统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故选C项;材料中的不同观点是史学家对历史的不同解读,不是史实错误和考证的问题,排除A项;司马迁把陈胜列入世家,是认可他的诸侯地位,并不是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排除B项;不同史学家对历史的不同解读,不是史学体例的问题,且从史

25、学体例上,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可知,汉代艺术以神话传说为内容,具有浪漫情怀;据材料“忠臣孝子,贤愚成败,靡不载叙”结合汉代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故选B项;“厚人伦、美教化”只是对“忠臣孝子,贤愚成败,靡不载叙”的概括,不全面,排除A项;关注现实的说法显然与材料“杂物奇怪,山神海灵”不符合,排除C项;据材料“西王母和奇禽异兽、周公辅成王、乐舞、庖厨、出行”可知,这里的兼容并包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

26、可知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选C项;“制天命”属于利用自然,与道德修养和“理”关系不大,排除A项;“天人感应”强调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并没有激发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排除B项;“致良知”强调人的内心感受,与天地自然无关,排除D项。6【答案】A【解析】“修身养徳”、“做个好人”、“学而优则仕”这是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强人的道德修养,体现了当时的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故选A项;“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指的是儒学思想的世俗化,与手工业与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无关,排除B项;皇室提出家训,但无法得出率先提出家训的结论,排除C项;“修身养徳”、“做个好

27、人”、“学而优则仕”表明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程朱理学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而侮夺人之君,常多于三代之下矣”“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为人上者,可徒求利而不以斯民为意与”可知,作为统治者,不应该只知道剥夺,而应该多为民生考虑,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故选C项;天子应该关注民生,没有否定君主的存在,没有要直接推翻君主制,排除A项;对天子应该关注民间疾苦的呼吁,是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并非要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败,排除B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使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排除D项。8【答案】B【解析】宋应星引用尚书中周武王访问箕子,知晓了制盐

28、,认为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知识分子也应该懂得纺织的相关事宜。知识分子对于手工业等知识的了解,有益于国计民生,是经世致用的思想,故选B项;封建社会手工业的社会地位不高,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朝并没有瓦解,排除C项;知识分子重视国计民生,并不意味着打破社会等级,依然是士、农、工、商,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可知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经典书籍的印刷,有利于学术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这些变化促进了儒学世俗化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印刷术,造纸术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改进,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

29、印刷的是经典书籍,并非只有佛学典籍,并不能反映佛教文化的普及,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反映在历法中看不出“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政府制定的太初历体现重农,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起源于黄河流域”反映是农民经验的总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反映了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把精通医道和政治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看待,把被传统视为小道末技的医术提升为实现儒家仁道的必备之术,强调人人皆应知医”可知皇甫谧希望提高医道地位,发挥医道在社会中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皇

30、甫谧对医道的重视而非对于医学文献的整理,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甫谧的医学理论,并未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排除C项;皇甫谧强调为医与做人之间的关系,与淡泊名利无关,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将军墓的乐舞壁画中,深目高鼻的胡人着唐装,表演胡腾舞的景象,反映出唐代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开明开放的社会风气,故选A项;材料属于壁画,是研究绘画和社会的重要参考,与“传奇”无关,排除B项;大将军墓室中的壁画反映的是贵族而非下层市民的娱乐生活,排除C项;此壁画是艺术品,不能“直观”体现胡汉生活的差异,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李延年在横吹的基础上创造新乐

31、,成为武帝时期的乐曲,说明当时对于胡乐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故选B项;“广泛”一词过于绝对,据材料可知,只剩下摩诃兜勒一曲,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域的音乐传入中国,“频繁”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域的音乐传入中国,不是民族融合,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但其敢于反抗命运捉弄,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荣誉观念”“彰显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可知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不断觉醒,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主人公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和民族意识的高涨,排除A项;古希腊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源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排除B项;理性主义意识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C项。15【答案】A【解析】据

32、材料“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选A项;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是柏拉图的主张,排除B项;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是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排除C项;彼特拉克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据材料“他勇敢地将地球从宇宙中心处移出,使之降级为茫茫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从而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可知为哥白尼的日心说,冲击了宗教神学,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播,故选D项;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

33、志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排除A项;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还未形成自然科学体系,排除B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使生物学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17【答案】C【解析】据材料“面向市民开设科学讲座,盛况空前”可知科普活动很受欢迎,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故选C项;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和科学家科普电和气体实验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此时电还未普及,1906年钨丝灯泡被发明后电才被广泛应用,排除B项;科学家的科普活动不是为了法国大革命动员,而是宣传科学知识,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可知海克尔的社会达尔

34、文主义宣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故选C项;海克尔的这一理论不是生物学理论,排除A项;“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B项;海克尔只是将进化论思想引入人类社会,并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3世纪之前,中西方古代科技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数量上西方多于中国;在3世纪之后,中西方主要科技成果都有所下降,但中国科技成就数量远超西方;在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成果数量下降,而西方国家迅速上升,超过中国,故选D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在3世纪到15世纪左右远超西方,但3世纪之前西方成果数量超过中国,排除A项;秦皇朝建立是在公元前3世纪,

35、而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度增加,排除B项;宋元时期是1113世纪,这一时期科技成果数量下降,排除C项。20【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一个富国、强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还要学习政治制度,应当向西方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可知郭嵩焘对英国进行了全面考查,提出全方面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该主张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要学习政治制度,并未明确要学习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郭嵩焘也认同要学习西方的车事、经济,没有否定洋务派的基本主张,只是比洋务派观念有所进步,排除C项;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但并不排斥中国传统文化,排除D项。21【答案】D【解析】康有为是否向都察院递交了“万言书

36、”,他自己编写的康南海自编年谱认为交了但被拒收了,而公车上书记里记载根本就没有上交,而戊戌变法史研究认为康有为说谎,因此无法判断到底是否有此事,我们只能对其史料进行准确考证才行,故选D项;通过戊戌变法史研究可见他对当事人康有为的回忆康南海自编年谱是持怀疑态度的,说明当事的人东西未必全信,排除A项;由于材料中的三修史料观点完全不同,无法确信其中任何一个,也无法认定其权威性,排除B项;公车上书记与康有为本人的回忆和专家的研究观点相差太大,也无法确认其可信度,排除C项。22【答案】C【解析】据材料“东南海疆万余里列强怀吞噬之计,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强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重视海防以

37、应对变局和强敌,体现其经世致用和革新图强意识,故选C项;腐朽的封建制度使晚清政府落后于世界潮流,但清政府依然维护封建制度,并未认识到自身落后的本质,排除A项;李鸿章的个人奏章不能代表清政府的政策走向,排除B项;李鸿章兴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最终失败,没有挽救清政府危机,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据材料“批判三纲、批判旧礼教;同时他大力提倡勤、俭、廉、洁、诚、信诸德”可知陈独秀一面批判传统文化的糟粕,一面提倡传统文化的精华,说明他对待传统文化是辩证的、理性的,故选D项;据材料“大力提倡勤、俭、廉、洁、诚、信诸德”结合所学“勤、俭、廉、洁、诚、信”是儒学所提倡的可知,并非彻底否定儒家思

38、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倾向,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弘扬传统美德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C项。24【答案】D【解析】“要求在北大添设女生班,并寄信新闻界要求解除女禁”其实质是女性要求获得教育的平等权,故选D项;“要求在北大添设女生班”涉及女性受教育的权力,并没有涉及到其它政治权力,受教育不是参与政治活动,排除A项;民主共和的表现形式是兴民权,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仅涉及女性受教育的权力,是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中要求女性平等的教育权与纲常伦理无直接联系,纲常之下女性可以受教育,排除C项。2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19

39、19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所以此时不仅要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还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故选B项;材料强调不仅要研究具体问题,还要宣传理想的主义,排除A项;结合所学五四运动没有否定新文化运动的成果,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和文化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继续,排除C项;结合所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宣传理想的主义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排除D项。26【答案】D【解析】19151918年间,新青年杂志主张通

40、过改变国人的思想来救国。而19231926年间我国开始国共合作,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所以这时救国的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所以文章中的“革命”词汇大大增加,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是以“新青年”作为自己的主要阵地的,题干中的变化是新青年文章主流思想的变化,并不是说新青年的影响力减弱,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工人暴力革命在此前就已经兴起,而题干中的“革命”也不仅指工人暴力革命,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在1924年实现的,而题干反映的是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主要词汇的变化,C与之无关,排除C项。2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晚清民国时期梅州市松口镇,材料主旨是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出现了“

41、乡村虽偏僻,但无一二里无童声”的盛况,可以看出华侨对当地教育所做的努力,体现了华侨的家国情怀,故选D项;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利于教育经费问题的解决,但不代表已经完全解决,而且教育经费仅是材料一部分信息,排除A项;1905年科举制废除,与材料“晚清民国”时间不符,且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华侨踊跃捐资助学”,与科举制瓦解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当地的传统教育模式,排除C项。28【答案】B【解析】据材料“戊戌变法前,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对传统儒家经典重新阐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儒学体系”,可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用西方民主观念、进化论和宗教思想等重新解释儒家经典,旨在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活动提

42、供理论依据,故选B项;康有为目的在于宣传维新思想,并非重新构建儒学体系,排除A项;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与“戊戌变法”不符,排除C项;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目标,不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宗旨,排除D项。29【答案】D【解析】“言必称古典”,反映文艺复兴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精神得到发展,故选D项;文艺复兴不反对宗教信仰,因此“淡薄”说法错误,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不是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仍然受到宗教的影响,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排除C项。30【答案】D【

43、解析】“1718世纪”“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是启蒙运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与材料中“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回归理性”相符,而儒学“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则表明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故选D项;启蒙运动引发理性时代到来,宗教改革也与材料中“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不符,排除A项;明清之际差不多同时期,“1718世纪的欧陆各国”不是对后世,排除B项;“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表明西方反对,但材料不能表明中国反对宗教神学,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1)背景: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

44、社会上“礼贤下士”成为风尚;思想家们竞相著书立说;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发展;士阶层的崛起;私学兴起。(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向西方学习。(2分,言之成理即可)趋势:器物制度思想文化。(2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治上,士阶层的崛起;经济上,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发展;文化上,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思想家们竞相著书立说;私学兴起;社会上“礼贤下士”成为风尚。(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这一危机感,使许多人扬弃自己传统,拥抱西方文化”可知,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是向西方学习。第二小问趋势,结合近代

45、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可知学习西方的过程是,洋务运动时学习西方器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文化,因此,这一趋势可总结为,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2【答案】(1)内涵: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4分)(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都抨击教会。(2分)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2分)(3)思想: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2分)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

46、极作用。(2分)(4)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阶段:构建理想社会(6分)【解析】(1)从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可以得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从材料一“正义、善德、真理等是由人来制定的”可以得出与以泰勒斯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相比,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了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从而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2)第一问相同点,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者都提倡人文主义,这是二者的相同点;从材料二中的“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成为了神父成了过街老

47、鼠”和材料三中的“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可以得出另一个相同点是都抨击教会。第二问时代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3)第一问思想,从材料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可以得出权力要相互“制约与平衡”;第二问影响,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理论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4)材料一是人文主义的萌芽阶段,其特征主要是强调人的价值;材料二和三是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材料三是人文主义的成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开始构想理性社会。33【答案】示例一:信息: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主要是

48、表彰功业;春秋是“直书其事,善恶自现”;资治通鉴则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2分)观点:古代历史记录服务于现实需要,政治色彩浓厚。(2分)论述:西周青铜器铭文主要是表彰主人的功业,如武王伐纣的记载;孔子编订春秋宣传“克己复礼”,直书史实,约束统治者言行,为政治服务;官修史书资治通鉴为统治提供经验教训,政治色彩明显。可见,为现实服务,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经验教训,是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一个重要特点。(8分)示例二:信息:商周时代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西汉时期主要记录在竹木简上,宋代普遍用纸印刷。观点:中国古代文字书写材质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示例三:信息:甲骨文订证了史记关于商王谱系记录的正误,青铜器利簋铭文确定了周灭商的确切时间。观点:文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解析】根据材料,可从文字材料的载体,如甲骨、青铜器、竹简、书籍的发展的推动文化的繁荣,促进信息的传播。根据材料,可从古代文献记载内容上看,有的是记载功业、有的是直书言事、有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可见历史记录为现实服务,具有政治色彩。根据材料记载内容的准确性来讲,大部分是具有真实性和参考性的,可以弥补文献史料不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