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窗外冷冽的风撩(lio)动扎(zh)着红纸的吊钱敲打着窗户,提前点响的爆竹零落地响起,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蹿入你的鼻孔,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B.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融去一冬的白印,破开一春新绿;二候鱼陟(zh)负冰,游鱼开坚冷的沉默,搅
2、融一池晶莹;三候蛰虫始振,窥伺(s)即将复苏的大地。C. 楚辞中那个“兮”字,一直把根须种植和沿伸到今人血脉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永远重现着屈子峨冠(gun)博带的身影,锻铸(zh)着屈子忧国忧民的诗魂。D. 电脑对话框( kung)和视频通话成为角色交流载体,靠搜索引擎和新闻播报推进剧情网络迷踪讲述了一位父亲通过网络信息,抽丝剥(b)茧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重要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观察各选项,选出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字音方面,考生要注意多音字和音调,字形方面也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结合词语含义确定字形结构。A项,“扎(zh)着
3、”读音错误,应该读作“z”;C项,“沿伸”应改为“延伸”;D项,“对话框( kung)”读音错误,应该读作“kung”。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乾隆二十五年起,元旦开笔成为清宮的新年习俗,每年的吉语几乎固定不变:“宣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甲】有学者认为,这种固化是乾隆皇帝怠惰倦政、思想僵化的标志。其治世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清朝社会由盛而衰的根源。【乙】此后一百五十余年中,清代皇帝不断地重复着这二十四字的空话、套话,不再锐意进取,致使国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为求金瓯永固的皇帝元旦开笔之典,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政治价值
4、和意义。诚然,此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纯粹的结果逆推模式,是否有些武断?清入关后共传十帝,乾隆皇帝是第四位。自乾隆朝中期之后,历代帝王亲民爱民,宵衣旰食,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抹杀了这一点呢?【丙】元旦开笔是作为年俗游戏引入宫中的,自始至终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把它上升到国家祈愿的高度,并视为皇帝执政心态变化的依据,恐有牛鼎烹鸡之嫌,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吧!2. 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诚然B. 武断C. 宵衣旰食D. 牛鼎烹鸡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D 3. A【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应用不仅
5、要掌握词语意思,还要掌握适用对象,根据所在语境做出正确判断,考生平时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一些近义词语、成语的积累要理解性记忆,而不能死记硬背,同时也要学会归类总结。本题中“诚然”的意思是:确实实在;虽然,固然。“诚然”有转折含义,适合放在句首;此处使用正确。“武断”, 指主观轻率地判断,不客观,是贬义词语,在语境中用来修饰“这种纯粹的结果逆推模式”,符合文意。“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语境中主语为“历代帝王”,符合题意。“牛鼎烹鸡”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有贬义色彩;文中要表达的是小的形式承载了过重的内容,该词的含义与语境相反,使
6、用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加标点符号类题目,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要运用平时积累的有关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例如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本题甲处“思想僵化的标志”后面的“。”应改为“,”因为“这种固化是乾隆皇帝怠惰倦政、思想僵化的标志”和“其治世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清朝社会由盛而衰的根源”都是学者的意见,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句子之间的并列应该用“,”。故选A。【点睛】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
7、、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 加标点题、 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智能时代的开启,使人工智能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蓬勃发展,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B.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上海水务部门已全面解决中小河道黑臭,劣V类河道数已降至1.1万条左右,劣V类水体占比从去年的38.7下降到18。C. 今年紫禁城首次于夜间向预约公众免费开放,它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异常火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在
8、乾清宫前丹陛上竖起了“天灯”和“万寿灯”。D. 对照北京、深圳,甚至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城市,上海虽然以独特的综合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枢纽,但还是缺乏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领军企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项,“改善方式和观念”搭配不当,应把“改善”改为“改变;B项,“已全面解决中小河道黑臭”成分残缺,应改为“已全面解决中小
9、河道黑臭问题”;D项,“对照北京、深圳,甚至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城市”逻辑混乱,应改为“对照全球典型的科技创新城市,甚至北京、深圳”。故选C。5.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写给高校招生办的自荐信,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尊敬的大学招生办老师:我是中学高三毕业生A,自荐参加贵校的自主招生,感谢您在百忙中拨冗审阅我的材料。本人具有突出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去年秋天喜滋滋地收获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省级金牌;学业成绩优秀,统测成绩均在年级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优异,热爱文学,屡有佳作在作文比赛中获奖。大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我梦寐以求的高校。我渴望得到贵校的抬爱,务请给我一次机会。此致敬
10、礼!A2019年4月12日_【答案】“拨冗”和“百忙中”去掉一个;“抬爱”改成“厚爱”或“垂爱”;“在去年秋天喜滋滋地收获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省级金牌”改为“2018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金牌”; “佳作”改为“作品”或“习作”; “务请”改成“敬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先明确语体要求,看清是用书面语还是要用口语,然后认真阅读正文部分,根据语境,结合词语的谦敬色彩和使用对象、使用场合等认真分析。本题是高三毕业生写给高校招生办的自荐信,题干中明确提出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若干问题,要求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拨冗”意思是“请别
11、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做事”,与“百忙中”语义重复,应该去掉任意一个;“在去年秋天喜滋滋地收获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省级金牌”句子不够简洁,且“喜滋滋地”不符合自荐信正式书面语的语体风格,应改为“2018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金牌”;“抬爱”, 中国人惯用的客套话,意为“看得起,抬举”,过分谦卑,感情色彩不当,此处应改成“厚爱”或“垂爱”; “佳作”是敬辞,用于形容别人的作品,此处要表达的是自己的作品,应该改为“作品”或“习作”; “务请”语气生硬,不合乎自荐信谦虚客气的风格,应改成“敬请”。6.请就“中小学校园内是否可以开设小卖部”的辩题,针对反方的辩词,为正方写一段反驳反方的文字。要求:用到
12、反问句;不得少于100字。反方:我方认为,中小学校园内不可以开设小卖部。首先,可以减少乱扔垃圾的现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其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 爱吃零食的坏习惯;另外,许多小卖部出售的食品不安全,取缔小卖部可以避免校内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正方:_【答案】首先,乱扔垃圾的行为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来解决,难道一定要取消小卖部吗?其次,爱吃零食的学生也可以从校外带零食进来,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最后,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来解决食品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让小卖部更好地为大家提供便利。综上,我方认为,中小学校园内可以开设小卖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
13、道微作文题目。要求考生针对题干中的辩题“中小学校园内是否可以开设小卖部”,针对反方的辩词,为正方写一段反驳反方的文字。正方的立场和观点应该是“我方认为,中小学校园内可以开设小卖部”,分析时注意选取有利于批驳对方观点,同时又有利于表达己方观点的角度,要运用反问句句式,批驳时要有针对性,观点鲜明,同时要留心字数要符合要求。比如针对反方的“可以减少乱扔垃圾的现象”可以写“乱扔垃圾的行为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来解决,难道一定要取消小卖部吗?”;针对反方提出的“改掉 爱吃零食的坏习惯”的观点,可写出“爱吃零食的学生也可以从校外带零食进来,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来解
14、决食品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让小卖部更好地为大家提供便利”,结尾可再次强调己方观点。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教材少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
15、。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材料二我在美国各大学讲演,在讲演之后,我开始辅导美国大学生写书法。我发现,美国大学生对中书法非常感兴趣,但是师资奇缺,教材很少。我尽力给学生讲解中国汉字发展与书法
16、的关系,我还讲解了中国书法书写的基本技法、不同境界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加入书法练习。同时,我在同美国书法家交流中,感到中国书法文化海外输出的优势所在。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意义在于:其一,书法是汉字历史和深度文化意义的审美书写体现,这一视觉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对外国学生而言就有喜闻乐见的审美特性,传播极快;其二,书法是中国思想中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者。在海外传播书法艺术,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其三,书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在孔子学院遍及全球、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到7000万之多的情况下,书法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摘自王岳川海
17、外书法现状与书法文化外交)材料三近年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教有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相应的重视。教有部相继发布相关重要文件,将书法教育纳入了教学体系,但从总体上看,相当部分家长和老师对这项工作并不很重视。加之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的普及,书法这门传统教育,越来越边缘化,很多时候书法课被等其他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有些书法特色的学校,也只是通过兴趣社团来发展书法教育,并未真正在学生中普及,而更多学校只是停留在作秀或是走过场。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要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来予以重视和保
18、障,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环球时报2019年1月17日)材料四书法是中国传统的生命艺术。书法的艺术本质是东方的生命艺术。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生命之,主要源于天地自然。书法作为线的艺术,是通过笔墨之迟速、浓淡、白黑、粗细之对比,表现一种阴阳对立与和合的生命之力。书法源于自然,阴阳相生则是“自然”的根本法则,书法的“形势”根源于阴阳之气的相生。书法“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之“势”是由“笔软”展现出来的。战国以后,以毛笔书写逐渐代替以刀刻写的写字方式,毛笔的软性赋予了书法家发挥无限的创造力的空间,更能展现书法的线性特征,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宗白华指出:“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
19、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书法通过抽象的点、线、笔画形成了一个想象中的“筋血骨肉”。(笔的生命之舞,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7. 下列对材料中“书法”的相关理解,最为合理的一项是A. 当下书法教育面临一些相当严重的现实问题,虽然我国将书法教育纳入了教学体系,但家长和老师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书法这门传统教育越来越边缘化。B. 书法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意义承担者,在海外传播书法艺术,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这是书法在海外传播的意义所在。C. 书法作为线的艺术,是通过笔墨之迟速、浓淡、白黑、粗细
20、之对比,表现一种阴阳对立与和合的生命之力。书法通过抽象的点、线、笔画形成了一个想象中的“筋血骨肉”。D. 开展书法教有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政协委员建议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学术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学教育的必要内容。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要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B. 书法是汉字历史和深度文化意义的审美书写体现,对外国学生而言就有喜闻乐见的审美特性,传播极快,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具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C
21、. 抽样调查显示,很多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少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而师资奇缺和教材很少也是海外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D. 作为书写工具,毛笔在战国以后逐渐代替了刻刀,毛笔的软性让书法家拥有了发挥无限创造力的空间,更能展现书法的线性特征,创造出富有无限生命力的笔之舞蹈。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把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可以有哪些对策。【答案】7. C 8. B 9. 思想重视,将书法教育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来予以重视和保障,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理论自觉,既要认识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美学意义,也要有“书法文化海外输出对中国文化外交具有重要意文”的国
22、际视野。建立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价机制,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激励提升。加大人力物力支持,书法教师专职化,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提升专业性。对全体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使书法教师专职化。多方合力。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中“书法”的相关理解,最
23、为合理的一项是”,本题A项,“家长和老师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不合文意,原文材料三中相关表述为“相当部分家长和老师对这项工作并不很重视”,选项丢掉了“相当部分”这一限定性条件,以偏概全;B项,“书法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意义承担者,在海外传播书法艺术,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这是书法在海外传播的意义所在”,表述错误,材料二中原文相关表述为“其二,书法是中国思想中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者。在海外传播书法艺术,将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和逐步世界化,减少文化误读和对抗”,材料二介绍了书法在海外传播的意义,介绍了“其一”“其二”“其三”三个方面,本选项只是其中之一,并不能代表全部意义
24、;此外错误把“儒家思想”和“中国思想中经史子集”两个概念等同;D项,“提高书法的学术地位”表述错误,材料一原文说的是“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是一种美学教育,是一种艺术,但不能称“学术”地位。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
25、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B项,主语是“书法”,“书法具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表述错误,材料二相关表述为“书法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中国文化外交的意义”,选项偷换概念,把“书法国家传播”说成了“书法”。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要求为“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把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可以有哪些对策”,通读全文,我们可以
26、发现,根据材料三“书法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要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来予以重视和保障,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可概括为“思想重视,将书法教育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来予以重视和保障,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根据材料二中书法的海外现状和书法文化外交的意义分析可以概括为“理论自觉,既要认识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美学意义,也要有书法文化海外输出对中国文化外交具有重要意文的国际视野”。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的建议,“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
27、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可概括出“建立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价机制,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根据“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可概括为“激励提升。加大人力物力支持,书法教师专职化,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根据“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
28、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可概括出“提升专业性。对全体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使书法教师专职化”。根据“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可概括出“多方合力。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考生整理以上答案,分条作答即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
29、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情书秦牧“写什么呢?”县城城隍庙侧的写字先生“卧云居士”侧着头问,他已经架起铜边眼镜,在信纸上面写起“亚荣夫君爱鉴”六个字,现在正等候写字摊对面坐着的乡下妇人陈述这封信的内容。他,现在缩处在这闹市的一角摆摊子,从铜边眼镜里射出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眼神,一面等着那妇人开腔,一面烦躁地在心里想道:“这
30、笔生意又是难做的了。”荣嫂挑菜进城卖,卖完了就下决心私自寄一封信给丈夫。她现在把箩筐扁担都放在墙角,低头想着要说的话,那个盘着头巾,老实,结巴嘴,上颚掉了两个牙齿的丈夫的影子在她脑里清晰地出现了,她叹一气,说道:“先生,你就这样写吧!说自从你跑开以后,家中大小都还平安,就是记挂着你,你来信说,对婆婆要孝顺,我又不是没分寸的人,她年纪老,爱多说话,我就让地,不过老实讲一句哪,亚荣,你妈有时真没理讲,好像前天吧!我在炒菜,她一踏进厨房就骂我败家精,说我一烧烧四条柴,出力抽去两条,你想想,两条柴怎么架得起来?她骂了半天,不过我也不去顶她就是了!阿婆腿生疮,舂了几次扁柏给她贴,现在好点了!大仔肚子多毛
31、病,就是湿热,现在好一点了!”说着,见卧云居士并没有写半个字,只把笔在拇指上按着,她畏怯地说了一声:“先生,就这么写吧!我不会讲哪。”卧云居士打了一个呵欠,就写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家中大小平安,阿妈大儿虽有小病,尚幸托天之佑,已渐告痊,贱妾自知孝顺婆婆,夫君可释锦念。”写后,毕剥一声弹了一下指甲,翘一翘下巴:“怎样啦?”荣嫂在他写时呆呆望着他的笔杆。二个月前那一个黑夜,丈夫背个包袱到香港去了!香港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她脑子里这是个花花世界,男男女女都爱装扮,似乎是个发光的有香味的城市,亚荣就在街尾一间客栈歇脚禁不住卧云居士一问,她定一定神道:“这么说吧!日子艰难自然艰难,不过下田的事,你不
32、在,我也可以担当得起,现在佃李家的那一亩七,就种菠菜、芥菜和黄萝,那只猪,现在也有四十斤!将来卖了还地租,或者也够的。现在就是只挂你,唉,我也不知你在外头怎么了?我说啦,阿荣什么钱都可以省,这寄信的钱省不得,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家都牵肠挂肚。”说到这里,不禁眼眶一热,心想现在他可不知道怎样了?是穿得整整齐齐坐在人家铺子里当伙计呢,还是在做小买卖?他做的汤圆是吃好的,但香港人也爱吃汤圆么?敢情是变了心?敢情是病了?她眼睛微红,吞一吞口水,继续道“就是牵挂他,叫他在外要小心,一个人只要不懒,饭总有得吃,不过也不要太拖磨了!出外人,有钱就寄几个回来,家里虽我一个人可以支撑,然若外头有几个钱回来帮补
33、,屋顶可以修修,免得下雨天时像个水潭一样。婆婆托人写信要你回来,你可千万莫听她,她老人家,就只想见儿子,哪会思前想后,他给你的信说乡下现在平靖了!哪里会平靖呀,又在抽丁,这一次抽得更凶,老二,坤兄,廉叔都拉去了!”顿了一顿想起丈夫也许会因为她规劝他不要回来而怀疑,有一阵极浅的红晕泛上她的面颊,她说:“一家团圆,有说有笑的,谁不想呀!这种年情,没办法。但愿有天平靖,你平平安安回来,我们烧猪还神。”卧云居士仍在捻着胡髭,他想起了悦来栈新到了一批烟膏,是正式的云土,他又想起他妻子究竟一天买菜瞒着他储蓄了多少钱,并不很注意这位顾客的啰苏,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趿起拖鞋,顿顿脚,又振笔疾书,一大段话
34、,在他看来,只不过是简单的几句罢了:“耕事贱妾自知打理,在外小心为要,有钱望多寄家用,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写完了又向荣嫂道,“讲话讲简单点,这又不是两口子在房里聊天,是信呀!告诉他两地平安,有钱寄回家来,乡下家里有什么事,一便一,二便二,就得了,明白吗?“我们乡下人不会讲话,”荣嫂歉然地破涕一笑,想起写字先生指点的话,就沉吟道:“你和他说乡下就是整天派丁派粮,观音山出了老虎,自从他出门以后一连咬死过两个人,我们割山草现在不敢走得那么深入啦。山草割得少倒无谓,就是那些中央军呀,一过境就到你堂屋里来,看到灶头没山草,椅子也破来烧,那只三脚椅,本来请人配只脚就好用的,好死不死,给那些保
35、安队劈去当柴火烧,三更半夜,你又怎敢出房来瞧一瞧呢?那只狗也给红烧了!他们一来,我把猪都拖到床下底呀,一言难尽就是了!你先生对他说,千万不可回来,乡下不成世界啦!”卧云居士一面听,点点头,这次不再写什么了,只在已写好的“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几个字旁画上圆圈。荣嫂当他动笔时,心内有一个念头在起伏着,就不知道说好还是不说好,最后终于叹了一口气,沮丧地说:“你和他说,他在外头不可听信人言呀,也不知道外头的人把那事说成怎么样了。”卧云居士的眼睛不禁一亮,微笑问道:“什么事啦!”荣嫂简直哭泣的声音回答道:“乡公所那个死鬼队丁老七咯,亚荣走后不够二十天,我从田里做完活走过官路,好死不死的,他走
36、出来拉我一把,死不要脸讲些不三不四的话,喊了起来,有人赶来他走开。”她的面上有一阵热潮,又叹息道:“在乡下现在倒没人讲什么闲话,就是他在外头,不知道听人家讲成怎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件事!他来了一封信就没有第二封,明明去了足三个月呀,去时是十月二十六,现在三月都开初了!先生,你对他说我不是坏女人,我进了他谢家的门,就不会玷辱他谢家的神主牌。叫他在外头好的照料自己,不可吃生冷,一个月喝几次凉茶,现在就企望他在外头身子好,万一他有个三长二短,这个家就不像个家啦!”说到这儿,喉咙像给什么东西塞住,又落下泪来了,卧云居士叹息道:“别哭咯,香港地,不知道多舒服,你牵挂他做什么?还有么?”荣嫂摇摇头表
37、示没有了!卧云居士就咳了一声,写下最后的几句:“贱妾素知自爱,多下强徒虽思非礼,惟贱妾矢志坚贞,恪守妇道,但蜚短流长,夫君万勿听信流言,在外一切珍重为要,两地平安。”最后,侧起头问她姓什么,荣嫂嗫嚅道“姓王”,他就写下“妻王氏敛衽”几个字。最后问地址写信封,荣嫂从腰兜里掏出一个纸团来,里面包着一封破旧的信,卧云居士勉强辨察字迹,发觉那上面写的是香港一条巷的“翠香茶居”留交,并没有直接通讯处。荣嫂放下钱,拿了信,揣在怀里,一路问着人家“先生,邮政局在哪里”,挑着空箩筐挤在墟期的人丛中,感到满怀温暖。这封信到了香港的“翠香茶楼”,连同其他信摆在台后的架子上,一直放了十多天,仍然没有人来取,那个每夜
38、在附近街道上铺四张报纸睡觉、经常给大皮鞋踢醒的咕哩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但也有的咕哩说,亚荣在香港捱不下去,已经回到乡下,说是思前想后,跟乡亲们上山也好。(本文有删节)注墟期:集市,粤地方言咕哩:苦力,粤地方言。10. 解释文中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1)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2)卧云居士的眼睛不禁一亮11. 这篇小说是怎样叙述荣嫂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2. 小说结尾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13. 荣嫂想写的信和卧云居士写成的信有何不同?结合文中对卧云居士的描写,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答案】10. (1)此前对荣嫂讲述家长里短不以为意,但听到荣嫂战乱
39、中对一家人团圆的期盼时,感到心有戚戚,深以为然。(2)本对荣嫂的絮叨有些不耐烦,忽闻荣嫂要讲述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倍感兴味,十分好奇。 11. 让荣嫂自述其故事,选取的事件多为家长里短,且有无序性,口吻带有农村妇女特色,使叙述更具有真实感。采用对话形式,使小说叙述更集中。故事的叙述中不断插入对荣嫂的心理活动及心情的描写,强化她对丈夫的记挂和一人承担家中事务的艰辛。荣嫂的絮叨讲述与卧云居士的简练概括形成对比,富有艺术张力,反衬荣嫂的深情。 12. 交待了这封信的结局无人领取,照应荣嫂写信时的深情、期待和上文的“满怀温暖”,表现荣嫂的悲剧命运。亚荣在香港的真实生存境况与荣嫂上文的想象形成对比,表现出
40、荣嫂期待的虚幻性,深化读者对荣嫂的同情。不交待亚荣最终的去向,给出两种可能性,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无论亚荣是哪种命运,对荣嫂和亚荣一家而言都是悲剧,强化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悲悯情怀。 13. 不同:由个性化的、对生活和情感的真实表达变为了千篇一律、情感克制的抽象书信,即由“情书”变为了“家书”。原因:卧云居士工作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并未认真对待荣嫂的讲述。卧云居士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无法对荣嫂的经历感同身受,产生同情。战争之中,荣嫂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卧云居士见多了荣嫂这样的妇女,听多了这样“苦难的故事”,已深谙这类信件的写作模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
41、。考生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注意句中出现的表明情感变化的词语和代词。(1)“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这句话中“却”字是关键,说明了卧云居士前后的态度不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代词,代指上文的“一家团圆,有说有笑的,谁不想呀!这种年情,没办法。但愿有天平靖,你平平安安回来,我们烧猪还神”,这是荣嫂战乱中对一家人团圆的期盼,卧云居士此前对荣嫂讲述的家长里短不以为意,但听到“团圆”这一话题时“不禁轻轻点头”,说明他对荣嫂的话产生了认同感,态度由反感、不耐烦,变得认可、赞同。(2)卧云居士的眼睛不禁一亮,这个情节是针对“荣嫂沮丧地说:你和他说,他在外头不可听
42、信人言呀,也不知道外头的人把那事说成怎么样了。”,上文中荣嫂唏嘘叨叨了说了很多家长里短的琐事,卧云先生觉得絮烦,不感兴趣,当听到荣嫂说“那事”,就觉得肯定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眼睛不禁一亮”,体现了卧云先生对荣嫂要讲的事情倍感兴味,十分好奇。【11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写作手法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本题要求为“这篇小说是怎样叙述荣嫂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考生应该从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角度考虑,结合文句分析,阐明表达效果。小说以荣嫂请卧云居士帮她代笔给丈夫写信的事情为题材,让荣嫂自述其故事,选取的事件多为家长里短,如“婆婆的态度”
43、“家里孩子的情况”“乡下摊派抽丁”等,且有无序性,口吻带有农村妇女特色,使叙述更具有真实感,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山里农妇的形象。全文大部分笔墨都在写荣嫂的讲述,给丈夫写信这一主要情节以问答的形式进行,采用对话形式,这也是小说写作的一大特色,使小说的情节更集中。此外,故事的叙述中不断插入对荣嫂的心理活动及心情的描写,如“心想现在他可不知道怎样了?是穿得整整齐齐坐在人家铺子里当伙计呢,还是在做小买卖?他做的汤圆是吃好的,但香港人也爱吃汤圆么?敢情是变了心?敢情是病了?”强化她对丈夫的记挂,“说到这儿,喉咙像给什么东西塞住,又落下泪来了”和“荣嫂歉然地破涕一笑”显现荣嫂一人承担家中事务的艰辛。文章标题
44、为“情书”,主人公应该是荣嫂夫妻,根据文本“你和他说乡下就是整天派丁派粮,观音山出了老虎,自从他出门以后一连咬死过两个人,我们割山草现在不敢走得那么深入啦。山草割得少倒无谓,就是那些中央军呀,一过境就到你堂屋里来,看到灶头没山草,椅子也破来烧,那只三脚椅,本来请人配只脚就好用的,好死不死,给那些保安队劈去当柴火烧,三更半夜,你又怎敢出房来瞧一瞧呢?那只狗也给红烧了!他们一来,我把猪都拖到床下底呀,一言难尽就是了!你先生对他说,千万不可回来,乡下不成世界啦!卧云居士一面听,点点头,这次不再写什么了,只在已写好的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几个字旁画上圆圈”,可见荣嫂的絮叨讲述与卧云居士的简练概
45、括形成对比,语言叙述富有艺术张力,反衬荣嫂的深情。【1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本题要求为“小说结尾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考生应抓住题目要求中“结尾段”这一关键信息,从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从内容上看,小说尾段交待了这封信的结局无人领取;亚荣在香港的真实生存境况“那个每夜在附近街道上铺四张报纸睡觉、经常给大皮鞋踢醒的咕哩”,与荣嫂上文的想象“在她脑子里这是个花花世界,男男女女都爱装扮,似乎是个发光的有香味的城市,亚荣就在街尾一间客栈歇脚”形成对比,表现出荣嫂期待的虚幻性,深化读者对荣嫂的
46、同情。从结构上,文章结尾“那个每夜在附近街道上铺四张报纸睡觉、经常给大皮鞋踢醒的咕哩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但也有的咕哩说,亚荣在香港捱不下去,已经回到乡下,说是思前想后,跟乡亲们上山也好”,亚荣的悲剧命运照应荣嫂写信时的深情、期待和上文的“满怀温暖”,也表现了主要人物荣嫂的悲剧命运。从艺术特色方面来看,不交待亚荣最终的去向,给出两种可能性“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亚荣在香港捱不下去,已经回到乡下,说是思前想后,跟乡亲们上山也好”,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小说的主旨情感方面来看,无论亚荣是哪种命运,对荣嫂和亚荣一家而言都是悲剧,强化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悲悯情怀,表现了山里人的不幸和作者对贫
47、苦大众的同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思考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全文,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本题要求为“荣嫂想写的信和卧云居士写成的信有何不同?结合文中对卧云居士的描写,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考生注意本题包含两个问题,应先概括不同点,然后分条概括原因。不同:荣嫂想写的信是饱含牵挂之情和对生活的充满真实情感的情书;卧云居士写的是一封千篇一律、写满套话、不能体现真挚情感的礼尚往来的客套书信,即由“情书”变为了“家书”。原因:二者身份不同,心境不同。第一、卧云居士代人写信是为了营利,工作敷衍了事、漫不经心,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并未认真对
48、待荣嫂的讲述。文中“现在缩处在这闹市的一角摆摊子,从铜边眼镜里射出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眼神”,可见卧云居士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无法对荣嫂的经历感同身受,产生同情。“一面等着那妇人开腔,一面烦躁地在心里想道:这笔生意又是难做的了”中“又”字,说明战争之中卧云居士见多了荣嫂这样的妇女,听多了这样“苦难的故事”,已感到腻烦,已深谙这类信件的写作模式。【点睛】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
49、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
50、心的需要灵活运用。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纯甫行状【明】归有光先生姓吴氏,讳中英,字纯甫。先生生而奇颖,好读书。父为致书千卷,恣其所欲观,里中有黄应龙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师事之,日往候其门。黄公奇先生,留与语。贫不能具饭,与啜粥,语必竟日还。先生以故无所不观,而其古文得于黄公者为多。先生童髻入乡校,御史爱其文,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开化方豪来为县,先生以名帖谒方侯,侯方少年,自谓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其后方侯徙官四方,见所知识至吴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然先生豪爽不拘小节。父卒,遗其赀甚厚。先生按籍,视所假
51、贷不能偿者,焚其券。好六博、击毬、声音,散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于孝友,急人之难,大义落落,人莫敢以利动。令有迎馆先生者,欲有所赠遗,见先生,竟莫能出一语。先生之弟,尝以事置对,令阅其姓名,疑问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与其徒考古论学,庭宇洒扫洁清,图史盈几,觞酒相对,剧谈不休。虽先儒有已成说,必反复其所以,不为苟同。后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为称扬。里中人闻之,辄曰:“吴先生得无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当世。而吴先生年老犹为诸生,进趋学宮,揖让博士前,无愠色。年四十四,始为南都举人。先生益厌世事,营城东地,艺橋千
52、株,市鬻财自给。日闭门,不复有所往还,令儿女环侍几旁,诵诗而已。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圣人之文亦不过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必尽求者如今世之文何如哉。嘉靖戊戌,试礼部,不第。还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予于先生,相知为深。十年前,尝语予曰:“子将来不忘夷吾、鲍子之义,吾老死,不患无闻于后矣。”于是先生弟中材使予为“状”,不可以辞。呜呼!先生不用于世,予所论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选自归有光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注财:同“才”,刚刚。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为致书千卷,恣其所欲观 态:听凭B. 先生按籍,视所假贷不能
53、偿者 按:按照C. 尝以事置对 置对:传讯D. 先生益厌世事,营城东地 背:料理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留与语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 先生以故无所不观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 令有迎馆先生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D. 先生不用于世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状,一名“状”“述”或行述,文体名称之一,文中的有司和御史分别指有关的官员和提学御史,提学御史在明代主要是考察地方生员的学业成绩。B. 作者善于用烘托的手法写人,如用“莫可当意”的方侯和“竟莫能出一语”的县令分别来表现吴纯甫的少年有才和“人莫敢以利动
54、”,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C. 吴纯甫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学不苟同成说,为人不拘小节,焚烧“假贷不能偿者”的债券,又对后生乐于提携,中南都举人后就益厌世事,彻底淡泊功名。D. 文章叙述和抒情相结合。作者记叙吴纯甫从少时直至去世的经历,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的同情,与朋友“相知为深”,行文饱含深情,令人动容。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少 时 所 喜 诗 文 绝 不 为 日 六 经 圣 人 之 文 亦 不 过 明 此 心 之 理 与 其 得 于 心 者 则六 经 有 不 必 尽 求 者 如 今 世 之 文 何 如 哉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侯方少年,自谓
55、有文学,莫可当意,得名帖,引与游,甚欢。(2)久之,乃更折节自矜饰,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答案】14. B 15. C 16. C 17. 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圣人之文/亦不过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必尽求者/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18. (1)侯正当年少,自认为有文才学识,没有谁能合乎心意(能入他的眼),得到先生的名帖后,延请先生跟他交游,非常高兴。(2)时间长了,就改变作风(志趣行为)注意自我行为,然而不愿意做谨小慎微的浅陋读书人。【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
56、题B项,“先生按籍,视所假贷不能偿者”中“按:按照”解释错误,结合上下文语境,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生查看薄册,看那些借了贷而不能偿还的”,在这句话中“按”应该解释为“查看”。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和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18个常见文言虚词归类整理记忆,再结合题干要求进行比较鉴别。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本题A项,“留与语”中“与”,介词,跟;“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中“与”,连词,和。B项,“先生以故无所不观”中“以”,介词,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以”,连词,因为。C项,“令有迎馆先生者”;与“求人可使报秦者”中
57、“者”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先生不用于世”中“于”表被动;“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中“于”为介词,引出对象,不翻译。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C项“彻底淡泊功名”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嘉靖戊戌,试礼部,不第”,还到礼部应试,说明他不是真正彻底淡泊功名。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
58、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中“曰”“亦”“与其”“则”“也”“者”为断句标志;“何如哉”为固定结构;句中“喜”为动词,“诗文”是名词,做“喜” 的宾语,“诗文”后也应该停顿。【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方:正。自谓:自认为。文学:莫:文才学识。没有谁。引:延请。(2)久之:过了一
59、段时间,不久。折节:改变作风(志趣行为)。顾:反而,却。龌龊:谨小慎微,目光浅陋。【点睛】参考译文:先生姓吴,名中英,字纯甫。先生生下来就特别聪明,喜爱读书。父亲为他买来上千卷的书,任凭他看自己想要看的书。同乡有一个叫黄应龙的先生,凭借擅长写古文而出名。先生把他当做老师对待,每天前往守候在黄公的门前。黄公觉得先生很奇特,留下先生跟先生一起交谈。(黄公)家里贫穷不能准备饭菜,就跟(先生)一起喝粥,交流起来一定要一整天才让他回去。先生因此没有什么不看的,而他的古文得益于黄公的很多。开化人方侯来担任县令,先生拿着名帖拜见方侯,方侯正当年少,自认为有文才学识,没有谁能放在他的眼里。得到先生的名帖后,认
60、为奇异,延请先生跟他交流,非常高兴。后来方侯到其他地方做官,遇见到吴中去的自己认识的人,必定把先生的名字告诉他们。先生为人豪爽不拘小节。父亲死了,留给他的财产很多。先生查看薄册,看那些借了贷而不能偿还的,就烧了那些债券。起初喜欢六博、击毬、声音,消耗了很多财物,时间长了,就改变作风(志趣行为)注意自我行为,然而不愿意做谨小慎微的浅陋读书人。先生非常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急人之难,大义凛然开朗磊落,没有人敢用利益来打动他。有一个迎接先生到来的县令,想赠送给先生一些东西,看见先生,竟然不能说出一句话。先生跟他的弟子们考证古事谈论学问,将院屋打扫干净,图书史册堆满了桌子,喝着酒,互相面对,畅谈不休。即
61、使先儒已经有现成的说法,必定一次又一次探究它的依据,不敢苟且认同。弟子中有一个(先生认为)好的,(先生)就高兴地(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急忙为之称赞颂扬。乡里人听说后,就说:“吴先生该不会是胡说吧?某某人都是小孩子,知道什么呢?”然而这些后生常常一二年后就考取离开,有的能自己建功立业,在当代出名。可吴先生年老了还只是生员,进入学宫,在博士面前揖让,没有一点怨怒的神色。四十四岁,(先生 )才考取了南都举人。从此,先生更加厌弃世事,耕作城东土地,种植了上千株橘树,卖橘子来供给自己生活。每天关闭大门,不再与外界有所往来,让小儿女环侍在书桌旁,诵读诗词罢了。年少时喜欢诗文,但绝不写诗,他说:“六经这类
62、圣人的文章,大抵不过如此,与其内心有所感悟,那六经之类不必全部研习,像当今这些,又怎样呢?”嘉靖戊戌年,(先生)到礼部应试,没有考取。回来到了淮地,先生原来有腹病,到了这时腹病发作,到家两天后就去世了。我和先生,相知甚深。十年前,先生曾经对我说:“你将来不要忘了管仲、鲍叔牙的交情,我死后,不担心不被后人知道了。”于是先生的弟子让我写一篇记述先生的文章,不可以推辞。哎!先生不被当世重用,(从)我依次谈论的一些大致情况,他的志趣意向就可以推求得知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9. 本诗通篇写景,颇见次序。首句写的是
63、_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_景,末句写的是_景。(每空各填两个字)20.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送別诗,句句写景,处处含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9. (1). 地面 (2). 近处 (3). 远方 20. (1)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2)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3)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4)第四句的“寒”字因“此夜”两字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从整首诗看,诗人就
64、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入到景色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诗歌,抓住重点,题干介绍“本诗通篇写景,颇见次序”,意在提醒考生找出描写的景物,注意写景的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低到高等,首句“乱烟笼碧砌”,大意是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写的是与第二句“天空景”相对的“地面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这两句的大意是“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前句为近景,后句为远景。根据题目要求,每空填写两个字,故应写成“地
65、面”、“近处”、“远处(远方)”。【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已经提示“寓情于景、景中见情”,只要找到写景的句子或词语分析即可。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可抓住首句 “乱”烟,表现心情的迷乱,次句 “飞月”,暗示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 “寂寞”二字,既是
66、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末句“寒”字表面说夜气寒凉,实际上暗示内心的伤感孤独来分析。【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
67、。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4)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21. 材料一中“和而不同”的含义是 _。22.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并评述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学说。【答案】21. 和谐而不同一 22. 中庸之道是有原则的,以仁义为原则。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中主文
68、是不符合儒家的仁义之道的。(中道)中庸之道要与“和为贵”的思想相结合。和谐原则是天下之达道,是稳定天下之本,为人处世之道。“和而不同“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中和)中庸之道的实行要稳健,执两用中。做事要适度,照顾各群体的实际利益而有所妥协。在异中求同,以便达成一致,实现合作。【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关键字,再结合语境解释该词的含义,“和而不同”,出自论语,论语一部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书,代表圣人孔子的主张、观点,“和”和“同”是两个关键字,原句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上下两句涉及“君子”“小人”两类人,语意对比;“和”和“同”的主语是
69、人物,这两个词在句中作谓语,是动词,应该解释为“附和”、“苟同”。因此“和而不同”这个词语可解释为“附和而不苟同”,也可理解为“和谐而不同一”。【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考生作答本题时,应该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进行分析,理解句子含义,并联系现实进行评价。(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这里意在强调 “和而不同”最能体现中和之道的精神,在异中求同,以便达成一致,实现合作。(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
70、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这里是说中庸之道要与“和为贵”的思想相结合。和谐原则是天下之达道,是稳定天下之本,为人处世之道。(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不分是非,人云亦云的好好先生,是损害德行的人。”,旨在告诉我们中庸之道是有原则的,以仁义为原则。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中主文是不符合儒家的仁义之道的。(4)“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孔子说:喜怒哀乐还没有表现出来时的那种平和的状态,叫做中;表现出来了,但是不会太过,还算平和,不管是喜还是怒或是哀还是乐都不会很夸张很过分,那就是和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庸之道的实行要稳健,执
71、两用中。做事要适度,照顾各群体的实际利益而有所妥协。(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闾阎扑地,_;舸舰迷津,_。(王勃滕王阁序)(2)_,_,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3)三岁为妇,_。夙兴夜寐,_。(诗经卫风氓)(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_,_。(论语)(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_,_。(文天祥扬子江)【答案】 (1). 钟鸣鼎食之家 (2). 青雀黄龙之舳 (3).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4). 不可胜记 (5). 靡室劳矣 (6). 靡有朝矣 (7). 谨而信 (8). 泛爱众而亲仁 (9). 臣心一片磁针石
72、(10). 不指南方不肯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上下句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鼎、舳(2) 摩灭(3)靡(4)谨、泛(5)磁、休。【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73、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四.作文(60)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1)“慎独”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君子慎其独也。”这是一种儒家的修养方法,意谓个人独处时也能按照“道”的要求行事。(2)慎独就是不论有人无人在,都自觉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有可能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利益的事。(3)“慎独”既是一种克己自律自我修养
74、的方法,更是一种高尚道德的体现。(4)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林则徐在其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请以“慎独”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答案】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
75、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
76、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18年感动中国的其美多吉,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28年来,无数次坚强而坚韧地往返于那段“川藏第一险”的道路,奔波在这条无比险峻的雪域高原邮路上。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
77、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28年的投递之路,他服务无数藏民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
78、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解析】【详解】审题: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但命题者提供了相关材料。材料提出了“慎独”这个概念,这是学生不大熟悉的概念,所以命题者对慎独的概念给予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79、,并从不同方面举例说明了慎独的具体表现。有了相关材料,就降低了试题的理解难度,学生也可以根据材料的提示选择角度展开阐述。材料一解释了“慎独”这个概念,强调是独处,无人监督的前提下;材料二介绍了“慎独”应该怎样做,如“自觉严格遵守社会公德”;材料三对“慎独”进行理论定位,深化到道德修养方面;材料四举出名人事例,向考生展示“慎独”的重要性。考生写作时一定要结合这几个方面。立意:“慎独”,强调个人独处时也能按照“道”的要求行事,自觉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有可能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慎独”既是一种克己自律自我修养的方法,更是一种高尚道德的体现。素材:1.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
80、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2.大凡真正代表人类美好精神的东西,总是能跨越时代、跨越国界、跨越民族和宗教信仰界限的。慎独,这种高尚的精神情操就是这样。在法国人写的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故事说:“我的朋友到泰国旅行,在货摊看见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了三个后就问价,女摊贩回答是每个一百铢。他还价六十铢。说了半天,她就是不同意。最后她说:我每卖出一百铢,老板才能给我十铢报酬。若六十铢卖了,我就什么也赚不到。我这位朋友听了心生一计,说:这样吧,你卖给我六
81、十铢一个,我额外给你二十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些钱。双方都有好处。他满以为她会立刻答应的,却见她摇摇头。他便补充上一句:你的老板不会知道的,别担心。她看看我的朋友,坚决地摇摇头说:佛会知道。”3.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首先要自重。自重,即爱护自己的人格,独身自处时,在心中捅破“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从小事着眼,从细节做起,表里如一,浩然坦荡。其次要自省。贤者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经常反思自身言行和思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外还要自警。慎独并不是没有监督,而是一种自我监督,它是坚定的内
82、心信念和良心前提下的自我道德约束。唯有自警,在隐处下功夫,从微处下功夫,才能使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主体的自觉意志和行为。 4.如何将“欲”自觉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能“省察于莫见莫显”之间,连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当个“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真君子,这就需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过好“慎独”关。5.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行文结构: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
83、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反省:举了2018年感动人物:其美多吉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
84、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