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念刘和珍君启发式学案备课:胡秀霞 审核:时珠峰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与创作概况;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文章主旨;3学习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4揣摩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准确理解重要词句;5学习先驱们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文章主旨;2学习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揣摩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准确理解重要词句。学习时间:三课时预习课一、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1898年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2年到日本
2、留学,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授课。1936年因积劳患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坟南腔北调集等。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毛泽东说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二)人物轶
3、事“三到”书签与辣椒驱寒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那时先生教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讲解大意。鲁迅对于这种读书法深恶痛绝,他认为读书不应只是口到读和背,还需眼到看清字的笔画,掌握字的写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心到专心致志,力求其意。因此,他亲手制作了一张别致的书签,上面写着“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十个清秀工整的毛笔字,夹在书中,当作自己读书时遵循的原则,并且身体力行。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
4、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三)背景链接1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2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
5、兵向请愿群众开枪。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盲目地引入“死地”。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6、。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二、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寥落( )洗涤( ) 踌躇( ) 桀骜( ) 赁屋( ) 黯然( ) 噩耗( ) 不惮( ) 下劣( ) 尸骸( ) 屠戮( ) 浸渍( ) 绯红( ) 殒身不恤( )2.明确词义。(1)有始无终:(2)长歌当哭: (3)广有羽翼:(4)桀骜锋利:(5)百折不回:(6)殒身不恤:三、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与结构。(一)文章分为七个部分,请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
7、部分: (二)从本文结构看,全文七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在思路是:目的回忆(内容)总结(意义)。请依此来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层( )_第二层( )_第三层( )_ 第一课时一、文本研习,完成问题。1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请体会三次“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这个表述中的情感变化 。同时,句中“也”针对什么而言?“正”又怎么理解?2文中记叙了刘和珍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3本文题为 “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态
8、度和感情怎样?(在下列表中填上相关内容) 哪类人作者的态度和感情 二、总结第二课时一、文本探讨,理解重要语句。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如何理解?3第七节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代的是什么人?“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如何理解?二、文本质疑。文章语句还有哪些存在疑惑?请下来,与大家交流。三、刘和珍等青年学生因为请愿而被反动当局杀害。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是应该专心读书、埋头学问,还是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总结